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7 毫秒
1.
新现实主义小说的作家们从不同的审美视域表现着各色人等的不同状貌和境况,塑造了一批鲜明独特、多姿多彩的人物形象,深刻地揭示出了他们的心理深度和精神世界。既丰富了当代文学人物形象的画廊,又深化了现实主义文学精神。  相似文献   

2.
茅盾的代表作《子夜》历.来被认为是30年代左翼文艺的代表,现实主义文学的经典,但作品在其创作倾向上充满了浪漫气质,体现在题目、塑造人物形象等方面,作者创造了一段浪漫的传奇故事,一个浪漫主义的英雄、骑士、王子形象吴荪甫。在引导当代学生解读这部作品时,如果仅仅以阶级分析观点去看待,恐失之偏颇,所以解读作品需要从一种更人性化的角度出发,这也符合不断发展着的现代社会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3.
<正>《孔雀东南飞》是汉乐府叙事诗发展的高峰,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现实主义诗歌发展中的重要标志,后人盛称它与北朝民歌《木兰诗》(也称"木兰辞")为"乐府双璧"。它的艺术成就是成功塑造了刘兰芝、焦仲卿、焦母、刘兄这几个鲜明的人物形象。在塑造人物形象时,除了采用个性化的对话、抒情性的穿插、渲染衬托等方  相似文献   

4.
《上尉的女儿》是俄国文学史上一部反映农民斗争的现实主义作品。作者普希金在这部作品中以18世纪后期的俄国为历史背景,从普加乔夫农民起义着手,刻画了起义领袖普加乔夫及其他一系列人物形象,真实再现了当时俄国社会百态,是一部优秀的叙事作品,也是俄罗斯文学中第一部描写农民斗争的现实主义作品。  相似文献   

5.
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广播剧呈现了鲜明的现实主义的审美向度。一是紧密围绕着改革开放新的时代情势和现实生活去取材,显示了强烈的现实主义审美取向。二是以正向的艺术笔调进行描写,着力弘扬和传承民族精神,显示了浓郁的现实主义色彩。三是讴歌科学家和知识分子,呼唤为国效力,显示了坚定的现实主义的创作立场。四是表现儿童生活和情趣,着力培养新时代的接班人,也是其现实主义审美向度的重要表现。这些作品都塑造了生动真实的人物形象,广泛地反映了社会生活,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6.
一种文学的艺术性表现是多方面多层次的,本文试从传记文学的人物形象塑造、作品的个性、作品的结构、作品的语言四个方面作一论述,以完成对传记文学这个特殊的文学门类的初浅研究。  相似文献   

7.
新写实小说作为一种特别的文学现象,它属于现实主义范畴却又与传统现实主义有所不同。它以平实朴素的语言风格、贴近民众的凡人琐事契合了读者心理,从而赢得了自身的发展。但后期由于过分注重生活原生态的展示,使作品格调灰暗,沉重压抑,新写实小说尽管有自身的缺陷,但它对其它的新现实主义创作及个人化写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罪与罚>是俄国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代表作,也是世界文学长廊中心理小说的典范.在<罪与罚>里,作者通过叙述人物的对话和内心独白,展示其变态心理、无意识和梦境,塑造了人物形象,发掘人物内心深处的隐秘,并且从社会和历史层面探讨了作品中人物复杂心理形成的原因,具有独特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9.
《别尔金小说集》完成于普希金的创作鼎盛时期,它具有不同于诗人浪漫主义诗作的风格和悲剧色彩。它以独特的题材、新颖的形式、精湛的手法、开拓性的意义,显露了普希金驾驭短篇小说题材的创作才华。对于这部脍炙人口的作品,人们过去大多限于关注其现实主义色彩的思想与艺术倾向,重视其塑造了俄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小人物形象的意义,而这尚不足以囊括作品的创作特征,作家对"突转"手法的巧妙运用及其突出的悲剧意蕴,也是作品显著的创作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10.
关于戏剧戏剧是一种在舞台上表演的综合艺术,它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来塑造人物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社会生活。按作品类型可分为悲剧、喜剧、正剧,按题  相似文献   

11.
网络文学虽然是"读图时代"的新兴产物,但它与传统文学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因此,网络文学尤其是那些反映当下都市生活的现实主义题材文学,同时具有了传统与现代的双重属性。作为一个新旧交替的复合物,网络上的现实主义小说虽然穿着一身浮华艳丽的外衣,但它有意无意中也在进行着新的开拓,一种以"房子"为叙事焦点的文学浮出水面。  相似文献   

12.
茨威格以高超的艺术手法,塑造了一个为情而生、为情而困、为情而死的堪称“情圣”的艺术形象,其人物典型中所蕴含的诚挚、仁爱与自我奉献的人道主义精神和作品中所表现出的细腻超卓的心理描写艺术,展现了作为一代心理现实主义艺术大师的创作风范。  相似文献   

13.
杨松柠 《现代语文》2010,(2):139-140
医古文人物传记在塑造人物时,运用了梦境及传奇的艺术表现手法,增强了作品的趣味性,丰富了人物形象。这种艺术手法的运用是出于塑造人物形象和主题中心的需要,也是文学艺术特有的表现方法。教学中应指导学生区别文史传记与小说等艺术形式的异同,培养、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14.
《雷雨》是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剧作,塑造了众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为了更好地理解这部作品,本文将以对比的方法来解析剧中出现的女性形象,以期能够从把握人物的角度深入地理解作品。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90年代围绕现实主义的讨论主要有“现实主义重构论”和“现实主义冲击波”两个批评话题。由于“现实主义重构论”阐释上的困境,且缺乏新的理论信息,因此,它在文坛并没有产生太大的反响;而有关“现实主义冲击波”作品的争论虽然引发了极大的社会关注,但其对文学观念的发展、新变却缺少足够的作用力。这也从一方面说明了现实主义话语更新的难度:如果没有新的价值原则、艺术方式与文化策略的注入,现实主义就只能在自身封闭的系统中往复轮回。  相似文献   

16.
沙汀是30年代讽刺小说家的杰出代表,也是最重要的现实主义作家之一.他被认为是唯一继承了鲁迅先生衣钵的两位作家之一(另一位是张天翼),因此,对于沙汀的研究一直主要集中在"现实主义"和"讽刺"两个向度上展开,而对于其笔下人物形象的系统研究则稍显不够,虽然也有对其某一类人物形象的分析,但缺乏整体把握,鲜有将其人物形象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的作品,本文力图作此尝试,力求通过对沙汀富有代表性的作品的人物形象进行解读,来揭示其所具有的独特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17.
新时期以来,军旅小说创作不断升温,如何塑造英雄人物形象,满足现代处境下人们的心理需求成为对军旅作家的挑战.本文从若干代表性作品的人物形象出发,探讨新时期军旅小说在人物形象塑造上对传统文学的颠覆,以解释新时期军旅文学获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鲁滨逊漂流记》这部作品是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品,作者创作时正好是思想启蒙运动之后,小说中的主人公鲁滨逊的人物形象也表现出了思想启蒙运动后的新兴资产阶级贪婪、征服以及占有的形象。文章从鲁滨逊的征服意识展现大航海时代新兴资产阶级企图征服世界的野心,同时也褒奖了鲁滨逊个人的拓展精神与积极自信的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19.
塑造人物形象常常运用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肖像描写等手法,但运用这些手法时我们还常常穿插运用另外一种方法——对比烘托法,以达到突出人物形象,表现中心的艺术效果。现将课本中小说塑造人物形象所运用的对比手法略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小说中一切描写,归根到底是为了人物形象的塑造。《静静的顿河》中大自然的描写除了它独有的艺术审美价值外,在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方面,更有一种特殊的作用。肖洛霍夫常常将自然的描写与对人的心理描写联系在一起,从而成为描绘人物心理的重要手段。由于自然景物在作品中常常“错位”进入人物心理,景耶?情耶?难以截然划分,而这也成为肖洛霍夫艺术描写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