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文学作品对外翻译出版数量以及图书馆馆藏数量逐年增多,中国文学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也在日益扩大,传播力不强仍然是中国文学"走出去"的最大痛点.中国网络文学欧美热为研究中国文学翻译出版"走出去"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引发我们对中国文学海外传播的再度思考.  相似文献   

2.
翻译与出版的关系密切,译者、出版、读者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决定了翻译作品的社会存在状况。中国女性文学的对外传播是中国翻译出版活动重要的一部分,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战略下,其出版和译介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本文主要依据“翻译出版”理论,简述中国当代女性文学作品对外出版的现状和问题,并从出版的角度来探讨女性文学的翻译策略,分析译者如何选择翻译素材,如何坚持以受众意识为主,如何坚持女性主义翻译立场,以及采取怎样的翻译方法以实现最佳传播效果,让世界听到中国女性的声音,以契合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3.
只有认识到中国文学“走出去”的主动性、初级阶段性以及中西文化接受语境的不平衡性,才能在翻译历史观的视野下认识到目标语读者之于中国文学传播举足轻重的作用.对目标语读者进行市场细分,在充分了解不同群体读者的阅读习惯与审美旨趣的基础上,选择适切的翻译文本和翻译策略,构建中西合璧的译者模式,融合全球文化消费视角,并构建现代的翻译作品出版营销机制,方可从根本上扭转当前中国文学外译的不利局面,从而实现中国文学海外传播的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4.
出版"走出去"是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重要途径.文章从国际传播视角对目前出版"走出去"的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就提高出版"走出去"的效果给出建议和解决办法.首先,关注国外目标受众的文化习惯和阅读喜好,精心策划选题;其次,注重翻译质量,在尊重原作原意的同时,做到翻译的国际化表达;最后,选择国外受众习惯使用的平台、渠道或方式进行图书推广.此外,还应加强对从业人员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海外爱国华侨华人在对外出版中的作用.在文化自信的基础上,从目的 语文化群体的需求出发,讲好中国故事,加快中国出版"走出去"的步伐.  相似文献   

5.
我国出版"走出去"战略的实施,推动了国内文化产品进入国际市场,促进了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翻译作为出版"走出去"的桥梁和纽带,化解了文化交流的语言隔阂,实现了中西文化的相互交融,为我国文化"走出去"作出了相当大的贡献。但翻译也是制约我国出版"走出去"的瓶颈因素。当前,深刻分析翻译与出版"走出去"的关系,找准出版"走出去"中存在的翻译问题,进一步厘清破解我国出版"走出去"中翻译问题的思路和对策,已成为出版界、翻译界和文化管理部门关注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6.
刘晓晖 《编辑之友》2015,(10):99-103
20世纪汉语文学典籍英译的发展日益成熟,海外出版出现了5个鲜明的发展阶段:1910-1919年酝酿期、1920-1929年小高潮期、1930-1959年平稳发展期、1960-1979年高潮期和1980-1999年回归平稳发展期,且每一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演变特征.进入21世纪,海外英语世界的文学典籍翻译出版状况虽至今未现高潮或迭嬗,但前景可观.研究20世纪以来的汉语文学典籍海外英译出版动态,对于了解汉语文学典籍的翻译走向,掌握中国文化海外传播的具体状况以及找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可行性战略等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我国出版"走出去"承载着中国文化"走出去"的社会责任.自"丝路书香"工程实施以来,出版"走出去"的战略支点从欧美国家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转移.在国家宏观政策的关照下,尽管出版"走出去"取得了显著成绩,但离"走进去"还有一定的距离.在文化强国视阈下,出版"走出去"应进一步做好海外市场的受众细分工作,在受众本位思路的指导下,加强深耕内容建设,在翻译工作中融入跨文化传播理念,尤其应推动我国的数字出版"走出去".在为海外用户提供文化内容和阅读服务的同时,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8.
韩辉 《出版广角》2015,(10):36-37
在世界多元文化格局下,中国文化"走出去"已上升为国家战略,作为文化重要载体的中国文学,其"走出去"之路却始终步履维艰.本文从译介学角度出发,以莫言作品在英语世界的传播为例,探讨文学译介活动中的翻译模式和出版宣传,以期为中国文学"走出去"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9.
韩少功作品受到英语世界读者的广泛接受和积极评价.民族性与世界性的中国故事是其作品海外出版传播的助力,英语世界知名学术与人文出版机构是其作品海外出版的主要贡献者,图书评论与获国际文学奖提升了其海外影响力.翻译出版选材聚焦中国好故事、多措并举开展海外图书出版推广以及搭乘中外文学交流便车提高中国作家海外影响力是韩少功作品英译出版对中国文学跨文化传播的策略启示.  相似文献   

10.
出版走出去担负着向海外输出图书类文化产品的重任,具有深刻、长远的影响力。出版要想更好地走出去,应该重视异质文化交流中的受众心理,从文化心理学视角出发,尝试树立文化自觉意识,深挖传播内核;主动运用共情策略,转变传播视角;开展文化混搭,强化传播策略。通过学科交叉与结合,助力中国出版走出去、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11.
海外汉学家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翻译、传播与研究,大大推动了中国文学"走出去".他们采取种种合作互动的手段,通过各种可能的渠道,有着不同的视野和视角,具有一定的特点与意义.影响他们翻译与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因素有文化、政治、审美等.汉学家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研究是国内研究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12.
马会峰 《出版广角》2019,(15):33-35
中国文学"走出去"实质是中国文化"走出去",更重要的是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提升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因此,在中国文学"走出去"的道路上,国家主管部门、出版企业和知名作家应各司其职,发挥各自的优势,推动中国文学"走出去"。  相似文献   

13.
陈平 《出版广角》2016,(14):87-89
《中国文学“走出去”译介模式研究》一书以译介学为理论支撑,借鉴新近传播学理论,并结合莫言的英译作品加以论证,探索了中国文学“走出去”的葛浩文式译介模式.本文借此对中国文学“走出去”翻译出版中“译介主体”“译介内容”“译介途径”“译介受众”和“译介效果”五个维度进行再思考,以期拓展中国文学“走出去”的出版途径.  相似文献   

14.
我国出版走出去战略实施20年来,出版管理部门相继启动一系列外向型重大出版工程项目,其中,“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丝路书香出版工程”等5项工程项目就累计资助1万多种外向型图书。同时,为检验其成效,出版管理部门还多次强调要开展出版走出去效果评估工作,把讲实效贯穿于中国图书海外传播的全过程。基于此,本文进行了中国图书海外阅读调查的有关探索与尝试,以期为出版管理部门宏观精准施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郭群 《出版广角》2015,(16):18-19
2012年莫言荣膺诺贝尔文学奖,成为首位获此殊荣的中国作家,他的获奖为中国当代文学在海外的推广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契机,为国外更好地了解中国及中国文化提供了渠道。同时也拉近了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之间的距离,从而激励中国作家创作出更多优秀的、能被世界所接受的文学作品。要推动中国当代文学“走出去”,挖掘和培养出色的翻译人才、提升文本质量、采取多元化的传播手段、借助出版的力量等都是至关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16.
在翻译出版学视域下,翻译是出版传播的一个重要环节,译者不仅需要关注翻译质量,还要考虑传播效果,翻译功能不限于传统译学中的翻译范畴,译者角色有待重新界定。文章通过总结湘军出版“走出去”成功案例,分析译者在翻译出版过程中的五种角色:选题阶段翻译出版主体的参与者、翻译阶段译作质量的把关者、编辑阶段出版团队的协调者、发行阶段译作传播的推介者、接收阶段译语受众的沟通者。译者角色的重新定位有助于译者更充分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和积极创造性,提高翻译出版团队的运作效率,推动中华文化高质量“走出去”、高效率“走进去”。  相似文献   

17.
我国出版走出去业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明显的成绩,但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其中尤以中国出版理念和机制的被了解和接受度、出版内容走出去的可理解和被认同性、走出去海外主流营销渠道的欠缺以及具有国际视野的外向型复合型人才的不足等方面,导致中国出版走出去在国际出版业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不够。而要解决中国出版走出去的上述问题,加强话语权构建、提升我国出版的国际地位是有效策略和路径之一。  相似文献   

18.
张宏 《出版广角》2014,(13):22-25
正中国出版走出去的传播力构建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中国出版走出去的传播能力问题,即国际竞争力问题;二是中国出版走出去的传播效果问题,也就是传播效力问题。经过我国政府和出版业的共同努力,中国出版走出去业已取得了明显的成绩,其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正日益扩大。从出版数量讲,我国已经成为一个国际出版大国,然而中国出版走出去体现在走出去的效力上与国际出版强国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其最大的表现之一是我国出版的国际传播力不强。  相似文献   

19.
研究地方出版社中国主题图书“走出去”在内容建设、对外翻译、合作出版、版权输出、营销推广等方面的实践,对于区域出版“走出去”提供一定的借鉴。文章以陕西省地方出版社2016-2021年入选“丝路书香出版工程”“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以及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的中国主题图书为研究样本,分析与总结陕西省地方出版社中国主题图书“走出去”的出版现状和实践特征,提出推动中国主题图书高水平“走出去”的区域出版路径,包括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动精品主题图书“走出去”;增强选题叙事融合,助力构建“走出去”中国叙事体系;加强对外翻译合作,扩大主题图书版权输出版图;深化平台国际化建设,拓展主题图书“走出去”渠道。  相似文献   

20.
莫言获得2012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除实现了中国长期的诺贝尔奖期待外,还为中国当代主流文学的海外传播("走出去")与在普通大众中的传播("走下去")提供了十分有利的契机,要真正落实这两个目标一方面需要提倡纯文学写作中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结合,加强文学翻译队伍及中国文学的对外出版,扩大国际合作交流;另一方面要警惕"莫言热"中的商业化、娱乐化成分,避免"大众化"过程中出现文学精神被误读的现象,通过各种渠道与途径让大家切实发现纯文学的价值与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