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如何提高考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他们脱离题海,是各位物理教学工作者不断探索的问题。本文想通过建立“‘滑块——木板’问题中的动量和能量模块”一例,对这类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陈克利 《物理教师》2014,(12):55-57
滑块-木板类问题情境丰富、过程复杂、思维量高,选拔功能极强.考生在解决这类问题时容易思路混乱,顾此失彼,常陷入困境.本文透析滑块-木板模型,优化解题思路,演绎高考此类经典,规避题海,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3.
“滑块和木板”模型是经典的物理模型,它综合考查考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对这个模型进行深入的分析和归纳,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启发和帮助.  相似文献   

4.
<正>滑块和木板模型是高三物理复习的一个重要模型,有时需要从动力学角度运用整体法、隔离法,从以下两方面进行分析解题:(1)分析滑块和木板的受力情况,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分别求出滑块和木板的加速度(或整体加速度);(2)对滑块和木板进行运动分析,找出滑块和木板之间的位移关系或速度关系,建立方程,特别注意滑块和木板的位移都是相对地面的位移。有时可以从能量守恒、动量守恒角度分析。所以此模型能考查学生  相似文献   

5.
物理高考试题中有关“滑块———木板”或“子弹———滑块”模型试题 ,频繁出现 ,这类试题之所以受到物理命题专家的青睐 ,主要因为 :模型内涵丰富 ,考核知识点多 ,综合性强 ,变化复杂 ,隐蔽条件多 ;这类试题能有效地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建立正确物理图景和知识迁移能力 ,也能考查考生物理思维品质和学习潜能 .模型大约分为以下四类 :其一是初态仅单方有初速度 ,与“子弹———滑块”模型相同 .其二是系统双方都有初速度 ,但各自初速度方向相反 ,加速度小的一方做往复运动 .其三是系统双方都有同方向的初速度 ,且一个运动快…  相似文献   

6.
根据职业教育开发校本课程和建设技术应用型教学体系的理论,针对中职学校电工专业物理教学所存在的问题,将中职物理教学与普高物理教学予以对比,分析和讨论了中职物理课程应致力于培养和提高广大学生对电工专业学习的兴趣和能力,从而实现中职物理教学目标——为电工专业教学服务,并成功地解决中职学校目前普遍存在的物理教学问题。  相似文献   

7.
一、模型建构——力学中滑块模型例1如图1所示,质量为M的木板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质量为m的木块以水平速度v0滑上木板.木板足够长,木块和木板间有摩擦力,求木块和木板的最终速度及此过程中摩擦产生的热量.  相似文献   

8.
素质教育改革视域下,对中职物理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要在现代化教学思想的引领下重构物理课堂教学模式,实现思政教育在物理课程教学中的自然渗透。阐述了中职物理课程思政教学的现实意义,分析了中职物理课程思政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升中职物理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物理专题复习中应注意建立模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提高考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他们脱离题海,是各位物理教学工作者不断探索的问题.本文想通过建立"'滑块--木板'问题中的动量和能量模块"一例,对这类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动量守恒定律和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和能的转化及守恒定律的综合问题向来是高考物理的“重头戏”,并且常考常新、现试就近年高考物理力学综合题的命题及解法进行全面评述,供参考。一、从命题意图看是动量守恒定律与动能定理或能的转化及守恒定律的综合问题,但转化参照物后,用相对运动和动量守恒定律即可简捷求解。例1一质量为M的长木板,静止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一质量为m的小滑块以水平速度vo从长木板的一端开始在木板上滑动,直到离开木板,滑块离开木板时的速度为十V。。若把此木板固定在水平桌面上,其他条件相同,求滑块离…  相似文献   

11.
综观分析2007~2013年江苏高考试题后发现,命题者经常以“滑块—木板模型”来命制另类考题.“滑块—木板模型”问题是高中物理中非常重要和常见的题型,命题者为什么青睐此类问题?因为这个问题非常符合作为以能力立意、选拔功能极强的高考试题,突出的特点:(1)具有涉及考点多(运动学公式、牛顿运动定律、功能关系等),情境丰富,设问灵活,解法多样,思维张力大,综合程度高等特点;(2)此类问题以生活常见的情景为背景,有利于考查学生的建模和用模能力;(3)此类试题由于研究对象多、受力分析困难,运动过程复杂,往往会使考生“顾此失彼”导致丢分,是学生感到很“纠结”的一类试题.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探讨中职物理课程地位和作用的基础上,分析教师的“讲”和学生的“学”间存在的相互脱节的问题,探讨缓解这样的教学局面,提高中职物理教学有效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吴秀萍 《考试周刊》2015,(11):124-126
滑块与长木板模型的题目,物理变量繁多,各物理量之间相互制约,对学生对各种知识的综合分析应用能力提出较高要求。作者从滑块与长木板模型的基本问题开始,逐步引申到斜面、电磁场等环境中,以题目为例,对这一类型问题的解题思路与方法进行分析与归纳。  相似文献   

14.
以南宁市第四职业技术学校汽修专业物理课程教学为例,开展“物理课程与专业一体化教学”为主题的项目研究。从构建和实施中职学校物理课与职业(专业)相融合教学体系出发,将中职物理在专业技术中应用的相关点挖掘出来,并进行体现专业特色的整合,实现相关专业课知识技能与中职物理知识的一体化教学,从而有效地提高中职学校物理课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5.
分析2023年高考题中滑块-木板模型的考查情况,以2023年山东高考卷压轴题为例.对滑块-木板模型展开评析、归类,总结相关方法,进行拓展提升,针对本模型特点给出复习备考的启示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木板滑块模型是高考物理的重要考点,而静摩擦力的有无、方向的判断及大小计算一直是高考命题的热点,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一大难点。文章结合实践,根据水平面粗糙的情况研究板块模型中的静摩擦力问题。  相似文献   

17.
<正>例1(2013年全国理综Ⅱ卷第25题)一长木板在水平地面上运动,在t=0时刻将一相对于地面静止的滑块轻放到木板上,以后木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如图1所示.己知滑块与木板的质量相等,滑块与木板间及木板与地面间均有摩擦.滑块与木板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且滑块始终在木板上.取重力加速度的大小g=10 m/s2.求:(1)滑块与木板间、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相似文献   

18.
在动量问题中我们常常遇到这样一类问题,如滑块与滑块相互作用,滑块与长木板相互作用,滑块与挡板相互作用,子弹射入滑块等,或在此基础上加上弹簧或斜面等,这些问题中都涉及到滑块,故称之为滑块模型.掌握此类模型要注意以下几点:(1)最终是否有共同速度?(2)系统是否受外力(如水平面是否光滑等)?即应用动量守恒定律还是动量定理.(3)过程中的功能关系.下面结合例题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19.
李慧铭 《教师》2024,(5):72-74
物理是中职教学的重要学科,教学质量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关键因素,教师应改进中职物理教学,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能力。任务型教学模式主张“从做中学”,鼓励学生自主合作,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教学模式,更是提升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手段。文章首先阐述任务型教学模式理论基础、基本原则和经典模型,接着以高教版《物理(通用类)(第三版)》“力的合成与分解”课堂教学为例,研究如何实现任务型教学模式在中职物理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使学生在新型课堂中综合发展物理能力。  相似文献   

20.
杨倩 《成才之路》2023,(15):41-44
在“课程思政”理念下,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深度把握中职服装设计专业渗透“课程思政”理念的价值,结合中职服装设计专业教学的实际,不断探索中职服装设计专业渗透“课程思政”理念的路径,以推动中职服装设计专业教学改革,促进中职学生成长成才。文章围绕中职服装设计专业与“课程思政”理念进行深入思考,分析中职服装设计专业渗透“课程思政”理念的价值,探讨中职服装设计专业渗透“课程思政”理念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