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意义]数智技术的迅猛发展为赋能创新生态系统提供了更多可能性,推动了社会原有生产模式的变革。研究数智创新生态系统知识生成动力,分析数智技术赋能下创新生态系统知识生成的特征和协同演化过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方法/过程]结合知识链理论,对数智创新生态系统知识生成的内涵和特征进行阐述;分析数智创新生态系统知识生成多螺旋的演变动因,并构建知识生成多螺旋模型;采用协同学理论,对创新生态系统知识生成动力多螺旋模型的演化进行分析。[结果/结论]在数智技术的参与下,创新生态系统知识生成表现出新的特征;人类螺旋和非人类螺旋的演化经历了局部人机协作、人机协同和人智融合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2.
储节旺  张静 《现代情报》2017,37(1):25-30
[目的/意义] 研究开放式创新知识协同为企业从知识协同方向提升开放式创新绩效提供参考。[方法/过程] 在对已有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企业开放式创新知识协同的作用,研究了企业开放式创新知识协同的影响因素,提出了企业开放式创新知识协同的运行保障措施。[结果/结论] 在开放式创新中,知识协同通过分析内外部知识资源,根据创新目标构建知识协同群并使知识资源在时间与空间上实现最佳的交互、关联、碰撞、共享与整合,以便激发协同效力,从而提升协同个体与组织的知识创新能力,提升创新绩效,因此开放式创新中的知识协同受创新开放度、知识需求发现、知识供给时间、知识匹配度与知识共享程度等的影响。为了保障知识协同工作的顺利开展,知识协同需要先进的协同系统、科学合理的协同制度与人员作用支撑。  相似文献   

3.
[目的/意义]开放式创新在国家科技创新生态系统中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对该领域的研究现状进行回顾和展望有助于反思不足、明晰发展方向,从而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过程]依据文献计量学方法,使用Bicomb和SPSS22.0对国内以"开放式创新"为篇名的572篇学术论文进行计量分析、关键词共词分析、聚类分析和多维尺度分析。[结果/结论]绘制了我国开放式创新的研究热点知识图谱,据此发现和解读了该领域的六大研究热点,并提出聚焦研究的微观视角、加强实证研究、挖掘开放式创新协同机制和关注开放式创新平台建设等4项建议。  相似文献   

4.
[目的/意义]将知识生态系统理论引入图书馆大数据建设中,实现图书馆大数据知识资源的系统性规划,推动各要素之间的协同创新,加快知识交流与共享,促进知识增值。[方法/过程]基于知识生态系统理论,对图书馆大数据知识生态系统的相关概念进行研究,并进行模型构建和子系统设计,最后结合上海图书馆大数据知识生态系统案例进行剖析。[结果/结论]大数据与知识生态系统的结合能够极大地发挥二者的优势,并将这种积极影响应用到图书馆知识服务的升级当中,助力图书馆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意义]在开放式创新背景下,明晰网络嵌入性对知识管理过程的影响,对基于区域创新网络的企业知识管理模型构建展开研究。[方法/过程]以区域创新理论、知识管理理论和网络嵌入性理论为基础,分析了节点位置特征、节点联结特征、网络结构特征对企业知识吸收和知识扩散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基于区域创新网络的企业知识管理模型,并且提出了企业层面和区域层面的风险治理措施。[结果/结论]不同层次的网络嵌入性对企业知识吸收和知识扩散均具有重要影响,有针对性地优化网络嵌入特征能够提升知识管理绩效。企业通过知识吸收和扩散与区域创新网络形成了双向循环促进机制。研究可为有效制定知识管理和风险治理方案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意义]探究新一代数智技术与社会经济活动深度融合的机制与实现路径,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参考。[方法/过程]采用文献调研法归纳提出数智赋能的创新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特征,在剖析其构成要素的基础上,运用概念模型法构建概念模型并分析其运行机理。[结果/结论]构建数智赋能的创新生态系统对于改善创新绩效,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数智赋能的创新生态系统的运行机制包括:资源编排机制、知识增值机制、开放性机制、共生演化机制、技术驱动机制、柔性机制、绩效反馈机制和支撑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7.
富有韧性的创新生态系统可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大腾挪空间。因此,研究如何提升创新生态系统韧性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从演化视角出发考察群落结构变化对区域创新生态系统韧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基于2010—2019年中国发明专利合作申请数据和地理信息数据,运用复杂网络建模方法与面板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在面临知识源冲击风险时,中国各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的韧性有差异化表现;群落演化与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的韧性呈现倒U型关系,即随着群落内紧外松的结构特征深化,韧性先上升后下降;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创新水平高、知识喷泉型区域的群落结构对韧性的影响边际效应更强;机制分析结果显示知识多样性是影响群落演化与韧性关系的中介因素。基于上述结论,本文提出创新主体与政策制定者要重视保障群落边界开放性、增强区域技术多样性,避免区域创新生态系统脆弱化发展。  相似文献   

8.
加强长三角区域产业知识创新的合作与交流,特别是作为区域产业核心竞争力的默会知识的生产与扩散,建立长三角区域产业知识创新体系对长三角未来产业的发展乃至全国产业发展和结构优化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对长三角区域的产业默会知识生产与扩散、共享机制及环境的研究,探索长三角区域产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9.
闻波 《现代情报》2017,37(9):68-74
[目的/意义]知识经济时代,随着知识成为开放性资源,如何利用社会化网络进行创新知识获取是企业进行开放式创新的关键。[方法/过程]本文从厘清社会化网络、知识协同、开放式创新三者概念和关系出发,提出三者作用的理论知识链,并据此构建了社会化网络影响量表与知识协同量表,运用问卷调查和人员访谈得到的数据,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实证探究了三者之间的路径关系。[结果/结论]实证结果发现社会化网络对于知识协同和开放式创新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知识协同对于开放式创新有着显著性影响,其中知识协同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因此,实现企业的知识共享与转化,建构开放、交互性的社会化网络系统是提高企业创新绩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在新发展理念引领下,长三角一体化作为国家战略已成为各领域关注的重要议题,但该领域研究却呈现碎片化、零散化状态。为了系统地分析长三角一体化研究的脉络、进展及空缺,对相关文献进行了系统化和结构化的梳理和评述,并提出了未来研究方向。首先,对长三角一体化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总结,厘清了不同阶段的情境特征及其对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影响。其次,基于知识图谱分析,识别出长三角一体化不同阶段的研究热点和主题。最后,基于长三角一体化研究的阶段现状,从动力体系、赋能机制、协同与演化、治理体系4个方面提出长三角一体化的研究展望,以期推动相关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前协同机制在知识创新过程中越来越表现出突出的作用,为了更有效地实现组织的知识创新,将协同机制引入科研团队知识创新系统。首先根据国内外创造力理论和知识创新相关文献分析以及不同科研团队案例调研,构建了科研团队知识创新系统,论证该系统具有复杂系统特性。此复杂系统具备应用协同机制的条件,据此建立了科研团队知识创新体系的协同机制应用模型,并对其静态特性和动态效应进行了分析,最后通过某科研团队的案例分析,即在整个科研项目过程中实施协同管理,观察协同机制在各个子系统中的具体实施和实际应用,并验证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12.
目前协同机制在知识创新过程中越来越表现出突出的作用,为了更有效地实现组织的知识创新,将协同机制引入科研团队知识创新系统。首先根据国内外创造力理论和知识创新相关文献分析以及不同科研团队案例调研,构建了科研团队知识创新系统,论证该系统具有复杂系统特性。此复杂系统具备应用协同机制的条件,据此建立了科研团队知识创新体系的协同机制应用模型,并对其静态特性和动态效应进行了分析,最后通过某科研团队的案例分析,即在整个科研项目过程中实施协同管理,观察协同机制在各个子系统中的具体实施和实际应用,并验证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从多尺度视角揭示长三角产学协同创新的空间格局、组织模式及其演化过程,提出新发展格局下区域产学一体化的空间优化对策及建议。【方法】基于2001—2020年长三角专利数据和多元化产学合作模式,深度挖掘产学协同关系的空间信息,通过测度强度与中心性指标,识别城市发展与区域协同模式。【结果】(1)长三角产学协同创新经历了从地方化向区域化发展的历程,但区内合作比例有下降趋势,同时出现再地化倾向;(2)长三角产学协同创新的空间均衡性不断提升,但区外合作进一步集聚,城际网络向单中心、轴辐式和多层级结构演化;(3)大学资源有助于城市产学协同创新的尺度扩张和内生发展,从而获得更高的网络地位,并在多尺度知识交互中发挥重要的桥接功能。【结论】长三角区内产学合作相对于本地和全国尺度而言仍有较大发展潜力,需要加强区域产学资源的有效流动,重视其在推动一体化协同中的功能定位差异。  相似文献   

14.
方刚  谈佳馨 《科学学研究》2020,38(7):1325-1337
为了探究互联网给产学研协同创新中的知识增值带来的影响。本文从知识生态视角出发,构建了基于互联网的产学研协同创新知识生态系统模型,并运用生态机制解释其中的知识增值过程。在此基础之上,引用“华为&清华”协同创新案例,基于现实数据构建知识增值系统动力学模型,并运用Vensim PLE软件进行仿真。研究表明,互联网可通过改善知识种群的知识创新环境、增强知识种群的知识转移能力和知识转移意愿、为知识种群提供知识服务来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中的知识实现增值。最后,针对如何最大程度发挥互联网在促进知识增值方面的作用,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意义]比较长三角主要城市材料科学领域发展趋势,为上海市材料科学的发展提供参考。[方法/过程]针对2015—2017年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中发表的材料科学领域相关文献,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从论文发表年份、数量、机构以及合作单位等角度进行分析。[结果/结论]上海市发表的论文数量在长三角地区处于领先地位。以上海为第一作者研究机构发表的论文共2865篇,其中与外地合作论文占一半以上。上海市在材料科学领域的综合实力突出,但仍需要进一步加强重大科研成果研发和区域协同创新,推动材料科学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6.
我国三大经济区的工业经济知识基础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区域经济知识基础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本文把国家创新系统理论和区域-技术-组织关系三重螺旋模型联系起来,构造区域经济知识基础结构模型,并利用我国统计年鉴中工业的相关数据,对我国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三大经济区工业经济的知识基础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发现从知识基础的整体看,长三角优于珠三角和京津冀;从知识基础的结构看,长三角经济区的知识基础结构更为合理;从知识基础的差异看,珠三角一体化的程度最高、其次是长三角;从创新三重螺旋的模式看,珠三角经济区更接近重叠交互模式;从组织所有制类型看,以民营经济为特色的长三角知识基础要优于以外资推动为特色的珠三角。  相似文献   

17.
钟镇  王梦超 《现代情报》2018,38(2):116-121
[目的/意义]发现地方本科高校协同创新规律,探索更为高效的地方本科高校区域协同创新机制,对于降低我国中西部高等教育资源相对缺乏省份的区域创新成本、提高区域创新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方法/过程]本文以河南省省属本科高校为例,通过对其2014-2016年国内机构合作发明专利的统计分析,考察了中西部省份地方省属高校协同创新的特征与影响因素。[结果/结论]研究结果显示,河南省省属本科高校存在合作发明专利数量偏少、比例偏低、在合作网络中存在围绕地域与机构内敛的小圈子等现象。针对这些现象可能产生的影响,本文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目的/意义]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化网络越来越得到重视,而探究其对于知识协同的作用一直处于摸索阶段。[方法/过程]本文基于对社会化网络、知识协同基本定义的界定上,利用维度衡量、模型构建为架构,利用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分析。并引入情境因素作为外生环境因素探究其对于社会化网络及知识协同的影响。[结果/结论]通过实证分析,表明社会化网络对于知识协同以及情境因素中部分维度有着显著影响;用户因素对于知识协同存在显著影响,情境因素在社会化网络与知识协同之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19.
强化创新生态系统的相关研究对创新驱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知识基础理论,本研究针对创新生态系统知识治理的代表性成果,运用文献综述法对知识治理概念内涵、治理结构、治理机制与治理绩效等核心内容进行总结梳理与分析述评。结果发现:创新生态系统知识治理的概念内涵具有拓展趋势。与此相适应,未来研究需在更为多样化的应用场景下,加大治理结构、治理机制以及匹配模式的研究力度,丰富知识治理绩效的评价方法、影响因素、内在机理等研究内容,并结合创新生态系统的阶段性演进特征,推进知识治理的动态研究。  相似文献   

20.
从科技政策协同创新的视角出发,首先基于2001--2010年的面板数据,运用DEA—Malmquist指数分析法对泛长三角区域内各省市科技政策绩效进行实证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科技政策绩效进行收敛检验。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域科技政策的绩效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但各省市又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政策绩效还有待提升,同时区域科技政策已出现向一体化发展的趋势。最后,构建区域科技政策协同创新机制,并提出提升区域科技政策绩效、推进区域科技政策一体化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