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中国文联出版公司的邢富沅同志,是拙著长篇历史小说《白门柳》第一部《夕阳芳草》的“二审”编辑。虽说是“二审”,但此书从约稿、写作、修改,其实都是由他与我直接联系的。回顾我们之间的这一段文字交往,我感受最深的是富沅同志作为编辑对作者的真挚情怀,以及他在编辑业务中所表现出来的胆与识。出乎意外的约稿我与富沅同志相识十分偶然,那是1981年春天,广东、广西  相似文献   

2.
看黄晨新编的《报刊博览》版上有两句“诗”:“早晨起来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立即联想到我们的编辑工作:编辑上班三件事,约稿编稿画版面。太平天国名将石达开为理发店题过一幅妙联:“虽云毫末技艺,却有顶上功夫。”编辑的日常工作也为“毫末技艺”,“约稿编稿画版面”可谓“雕虫小技”也,但此中更有“顶上功夫”。这“顶上功夫”体现在杜甫的名句:“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里,也体现在编辑的“辑”字里。我觉得编辑编辑,“编”和“辑”是一回事,也不全是一回事。说它是一回事,是按照《辞海》的解释:编辑是指新闻出版机…  相似文献   

3.
我是学师范的(1960年夏,毕业于华中师范学院),本来应去教书,但是组织上安排我做编辑工作,一做就是35年,其间做广播编辑10年,做《湖北广播》业务刊物编辑10年,做《湖北广播电视报》编辑15年。通讯员朋友都亲切地叫我“朱编辑”,所以我给自己取笔名叫“诸边”。后来我当了《湖北广播电视报》的头,同行称我“朱总编”。我想,我的确总在编啊,从来没有离开过具体的编辑工作。在做《湖北广播电视报》编辑工作中,除了出差外,几乎每期稿件都要过目,付出劳动。 我在广播电视战线长期做编辑报纸刊物的工作,也算一个特点。即把广播电视上宣传的事,或是与广播电视有关的事,通过加工,变成文字,刊登在报纸刊物上,继续宣传,形成了声、屏、报、刊的整体  相似文献   

4.
一所新闻学院发来约稿通知,要我写一点自己“最出色的编辑活动”,以供正在编写的《编辑耕耘录》一书选用。尽管日常工作已经很忙,可我还是应承下来了。不是为别的,只冲着编写此书的目的之一——“为编辑正名”。来函中说,新闻编辑们的艰辛劳动“很少为人们  相似文献   

5.
古诗编辑张景星张景星编辑了《宋诗别裁集》和《元诗别裁集》,后人将这两个诗集与沈德潜编辑的《唐诗别裁集》、《明诗别裁集》、《清诗别裁集》合称为《五朝诗别裁》,这几个诗集比较系统、全面地反映了唐以后的诗歌发展状况。所以,张景星编的这两个诗集,在我国诗歌史上是有一定地位的。张景星的生平不详,只知道他是江西奉新人,生活在乾隆时代。他是宋代理学家的信徒,很尊崇周敦颐、朱熹,在《宋诗别裁集》中,不仅选了他们许多诗作,提到他们时还称“周子”、“朱子”。一生中,没有作过什么大官,主要是讲学、教书,曾于乾隆十年(1745)举进士,做过河南鲁山县的知县,后来不做官了,便寄居在河南南阳,在衍畴书院集门徒讲学。他编辑的两本诗集,也是在去官之后,在讲学期间进行的。《宋诗别裁集》原名《宋诗百一钞》,选入了  相似文献   

6.
编之初     
我是1984年7月大学毕业分配到出版社工作的。第一年没有发稿权,由老编辑带着“学徒”,跟着老编辑看稿,但没有署名权。我做编辑从事的第一项工作是给我的“师傅”编辑的一本名为《通俗(资本论)》的书稿核对原文。这是一本字数约30多万字的学术专著,既然是解读无产阶级“圣经”《资本论》的图书,引文和注释自然是少不了的,几乎每一页都有引文和注  相似文献   

7.
编辑华鸣在1988年第2期《新闻与成才》上撰文说,“以往有‘躲债’的,而今我的同仁则有‘躲礼’的”。编辑“躲礼”,不能说不是一件新鲜事儿。诚如华文所言,“礼也是债”,谁收了别人的礼物,谁就成了别人的“债务人”,而欠“债”总  相似文献   

8.
听到约稿电话,我即打定主意婉言谢绝。毕竟退休已逾七载。年岁已近七旬,我正为着“从心所欲”而做减法卸负载呢,可不能再背新的文债了。可是,听明白是《171名矿工遇难两周年忌日临近李毅中质疑:为何还没人被究刑责?》(以下简称《质疑》)和“真实记录喜怒哀乐山东沂源“打工日记”成“活教材”》(以下简称“日记》)两篇消息被评为工人日报2007年度好新闻一等奖作品,约稿的同志希望我写点评论文字,说是当时我在评报时已经有过不少赞誉……不禁心头一热,于是冲口而出的回答变成:“试试看吧——”  相似文献   

9.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新闻业务研究》为此推出“我怎样当记者”栏目,约我撰写一篇文章。当我思索这篇约稿时,铭刻在我心上、影响了我一生记者生涯的两位良师又清晰地浮现在我的眼前。他们是:著名军事记者闫吾,被誉为“能把死稿救活”的资深编辑舒人。  相似文献   

10.
我是《长江日报》社的一名老新闻工作者,一直在编、采、通的第一线,在几十年新闻实践中,常会有一些新观点、新思路、新方法、新诀窍,见诸报端。这与我打通线路将一流的政治家、理论家、表演艺术家的佳作约到手是分不开的。我这种约稿艺术称之为立体多层“圈圈法”。就是指在一个编辑周围,总要拥有一圈又一圈的作者和通讯员队伍。这样,你这个编辑工作起来,就能做到得心应手,收放自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11.
一个编辑,究竟应该如何处理重刊之书,转载之文?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为此,我想结合我在审稿和读书中的体会,谈谈对这个问题的一点看法。最近,我社决定重刊《中国的婚俗》一书。这本书于1981年由台湾经世书局初版后,读者甚众,颇受注重,旋即销售一空,  相似文献   

12.
<正>第33届中国新闻奖评选在2023年记者节前揭晓,长江日报系列报道《来自大凉山的彝族小伙,大学毕业论文致谢写了6000余字》获典型报道三等奖。我觉得这是记者节给我的最好礼物,在我工作的第9个年头,采写的作品能获全国优秀新闻作品最高奖,这是对我的鞭策与鼓励。工作以来,我做过3年编辑,6年记者。和很多记者的成长经历不同,我是一位非传统的“战线”记者,因手上没有条线,很多线索都来源于日常生活或者公开信源。  相似文献   

13.
我第一次接到编辑部约稿,那个高兴劲儿就甭提啦。心想,编辑找上门约的稿子,写了还愁不登?就是写得不好,反正有编辑帮着改呢。于是,乎乎拉拉,当晚写完就用挂号发走了。不料半月过去,竟无音讯。后来得知,稿子质量不过关,被“毙”了。“约稿”也遭此难,我如梦初醒。之后,每逢编辑约稿,我再也不敢马虎,总是认真采写,保质保量,按时完成。那么,怎样才能较好地达到编辑约稿的要求呢?我想,重要的一条是要吃透编辑意图,写什么类型  相似文献   

14.
邹韬奋(1895.11.5—1944.7.24),原名邹恩润,江西宗江人。是我国杰出的政论家、新闻记者、出版家,也是一位著名的编辑家。他的编辑实践和有关编辑工作的论述,是一份值得我们永远继承和发扬的优秀遗产。韬奋于1944年写《患难余生记》时说,他“差不多出了学校就踏上编辑之路”。1937年9月20日,他为上海的《立报》写的一篇《同道相知》的文章中也说:“时光过得真快,我这后生小子,不自觉地干了15年的编辑。为着做了编辑,曾经亡命过;为着做了编辑,曾经坐过牢;为着做了编辑,始终不外是个穷光蛋,被靠我过活的家族埋怨得要命,但是我至今‘乐此不疲’,自愿‘老死此乡’。”这是韬奋对自己的编辑生涯最简明的概括。  相似文献   

15.
《新闻实践》的编辑电话约稿,给我出的题目是:“为维护稳定创造良好的新闻舆论环境”。这个题目大,写起来挺费劲,我想还是结合实践,从一点一滴淡谈自己在新闻实践中的一些感受,总的还是围绕编辑出的题目,力求谈得实一点。  相似文献   

16.
七卷本《张籍诗集》,《崇文总目》、《新唐书.艺文志四》及钱曾《也是园书目》等均有著录。钱曾之后,此本无传,后人不得睹其面貌。通过对张籍诗集版本源流的梳理可知,南宋汤中据以编辑八卷本《张司业诗集》的“家藏元丰八年写本”,实为七卷本张集。  相似文献   

17.
陈宏宇  郝丽芳 《编辑学报》2020,32(1):97-100
优质稿件是期刊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约稿是中文科技期刊争取优秀稿件的主要方式。通过梳理《生物工程学报》近10年来的约稿实践,总结约稿的策略,以期为编辑同人提供参考。本文结合作者约稿工作的实践和效果,列举并总结了约稿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认为选择恰当的约稿主题、约稿对象,采取灵活多样的约稿方式,及时提醒约稿对象交稿等是成功约稿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近日,读了《出版科学》1993年第4期发表的张正明同志的文章《“衣食父母”引起的联想》,使我也产生了联想。 张正明同志是研究史学的,自认为所写的书“不在畅销书”之列,记得31年前中华书局一位编辑室主任颇有眼力,不仅主动向他约稿,而且预支了稿费,解除了他的燃眉之急。作者因此称赞出版社是“衣食父母”,并说:“衣食父母”这个比喻,“事实上虽略  相似文献   

19.
由刘宗武、自牧等编选的《回忆孙犁先生》一书,收入纪念诗文近一百五十篇,其中有魏巍先生所写的短文《孙犁帮我编过诗集》。记述了他与孙犁先生在战火中结下的友谊,尤其是在追忆孙犁帮他编辑诗集的往事时,情真意切,真挚感人,叫人不胜唏嘘。但他在文中却未提这部诗集的书名:《两年》。  相似文献   

20.
诗集《烙印》,是臧克家的处女作,也是他的成名作。臧克家常说:“没有卞之琳的《三秋草》和他的无私帮助,就没有我的《烙印》。”1933年春,卞之琳自费印行了处女诗集《三秋草》,给臧克家寄了一本,热情鼓励他也编一本诗集。臧克家很感动,选编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