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我国《劳动合同法》正式建立起经济性裁员制度以来,企业经济性裁员现象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变得越发频繁。我国的经济性裁员制度在裁员程序、被裁劳动者劳动权利保障以及法律责任等方面也逐渐完善,但是现行的经济性裁员制度在以上各个方面存在着诸多不足。针对这些不足,应完善经济性裁员制度,以寻求经济性裁员过程中企业的自主经营权和劳动者的合法劳动权益之间的平衡。  相似文献   

2.
国际社会在劳资收入分配方面秉承基本人权观念,创设了税收调节、社会福利保障、工资保障、劳工参与等制度。解决我国劳资分配领域资本与劳动要素不均衡、劳资收入差距巨大、政府角色错位、现代劳工制度缺失、社保制度不完善等问题,应构建现代劳动三权制度,规范行政权力运行,强化工会经济功能,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3.
国际社会在劳资收入分配方面秉承基本人权观念,创设了税收调节、社会福利保障、工资保障、劳工参与等制度。解决我国劳资分配领域资本与劳动要素不均衡、劳资收入差距巨大、政府角色错位、现代劳工制度缺失、社保制度不完善等问题,应构建现代劳动三权制度,规范行政权力运行,强化工会经济功能,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4.
刘峰 《邢台学院学报》2013,28(1):93-94,106
详细分析了我国现行的经济性裁员法律制度,揭示了经济性裁员制度在立法及实践中存在的五大缺陷,在此基础上,从劳动合同法的立法宗旨及追求劳动合同双方利益平衡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完善我国经济性裁员法律制度的建议,从中明确了经济性裁员的标准,细化了经济性裁员的规定,加强了工会的参与力度和对被裁人员的保护,完善了劳动法律对劳动者的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5.
劳工的群体性事件在我国已初见端倪。集体劳动关系的产生是由于劳资双方地位极端不平衡所致,是法律赋予劳动者通过集体的力量来改变个体弱者地位的有效手段,但其合法性的认可经过了一个较长的历史阶段。工会是代表工人行使集体谈判权的组织,集体合同体现的是工人的集体意志与雇主之间的合意。温岭市在工资集体协商方面所形成了三方协商机制、恳谈机制、合意机制、生效机制、监督机制等制度机制,这些机制有效推动了集体谈判的顺利进行。总体看来,政治民主是温岭市开展劳资集体协商的基础,建立行业或区域工会组织是集体协商谈判的组织保障,政府的主导机制和职企博弈机制是协商机制建设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6.
二战之后,西德工会提出了以劳资共决制为核心的经济民主化政策。由于工人阶级地位的提高和西德其它各界的广泛认同,一战前未能真正得到贯彻的劳资共决制终于在联邦德国逐步建立并完善起来。联邦德国的劳资共决制包括企业代表会制、监事会劳资共决制和劳工经理制等内容。这一制度有利于联邦德国的社会稳定,并可为我国劳资关系调整提供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7.
企业经济性裁员是我国劳动法律制度赋予企业的自主权力,但现实中不规范的企业裁员对劳动者合法利益的侵害已影响到劳动关系的和谐及社会的稳定,该文着重从立法角度,浅要分析我国现行企业经济性裁员法律制度的现状及缺陷,并提出进一步完善的时策建议,仅供立法者参考。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和发展过程中,劳方与资本利益上的差异逐步凸显,并引发了劳资冲突和矛盾。在这种情况下,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正是理顺新形势下的劳动关系、促进产业和平发展的有效机制。中国式工资集体协商不同于西方的集体谈判,它强调劳资双方的平等对话,用协商而不是冲突的方式解决劳资矛盾。近年来,我国的集体协商工作已经取得非常大的进展,其中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中,尤其以武汉市餐饮行业工资专项集体协商的影响最大。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中集体合同签订及其实践的过程,从而总结启示与经验,是研究完善集体谈判权的必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9.
现代劳动法是劳资力量均衡法、冲突价值兼容法、劳工权益救济路径疏通法.劳动法现代性品质的生成与劳工结社活动的勃兴具有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正是劳工结社活动促使劳动法制模式从传统转向现代,并对现代劳动法制的运行发挥着结构性的支撑作用.我国应逐步完善劳工结社立法,为劳工结社活动的开展提供必要的制度保障,以不断推进劳动法制的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0.
美国是典型的法制国家,其教育法律法规也非常健全,在依法治教方面堪称典范。美国在解雇教师的问题上也力求有法可依,严格依法办事。美国裁撒或解雇教师的依据是学校雇员法律规定、判例法和经解释后的劳工法。美国学校董事会拥有解雇教师的权力,但必须依法办事,绝不可以肆意妄为。美国裁撒或解雇教师的法律依据有两个方面:一是教育或者学校方面的依据;二是教师方面的依据。一、教育内部或者学校方面的依据在美国,如果教育发展导致了专职教师或管理人员的过剩,则必须裁员,即解雇教师或管理人员。在裁员时,美国教师裁员法主要关注财政稳定和教…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初美国劳资集体谈判思想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初,把集体谈判作为制度化分配经济权力的法律手段和劳资双方利益博弈的重要法律制度已渐为美国社会各界接受。美国主要工会组织财产法律观的变化,强调要工会应严格遵守劳资合同的义务,并把工人自愿结社和集体谈判视为在资本主义政治经济体制内提高劳工物质生活条件的两大政策支柱。为此,劳联极力倡导建立“法理社会”。美国社会的政治主流、经济学者和法律学者等对劳资合作予以积极的回应,倡导创设某种社会机制,强调通过法律制度的设置,确保工会在与资方的利益博弈中,通过集体谈判与资方分享企业利润分配的决定权,使工人的收入在总国民收入中占一个适当的比倒,以稳定和提高工人的社会购买力,使劳工和资方共享社会进步的成果。在美国企业界中,为数不少的“开明的”雇主也在其管理的企业中运用劳资集体谈判方式协调劳资关系的管理。劳资集体谈判思想的变化,推动了美国劳资集体谈判制度的出现并成为劳资关系法的重要支柱。  相似文献   

12.
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已经成为处理劳资关系的重要途径。工资集体协商有利于缓解劳资矛盾,维护职工合法权,还有利于促进企业发展。笔者就如何更好地完善和发挥这一制度的作用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存在两种相互矛盾的现象,一方面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仍在继续,农村还有大量剩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另一方面沿海地区企业招工出现了普遍的"用工荒"现象,劳资矛盾激化,仲裁诉讼案件时有发生.本文分析了市场竞争中劳资双方的博弈关系,通过介绍发达国家的经验,得出制度化的集体协商是解决劳资矛盾的有效途径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14.
衡芳珍 《天中学刊》2012,27(5):19-22
大革命后期,工人运动急剧发展,出现了一些过激现象。广东革命政府出于安定革命后方秩序的目的,颁布了《劳工仲裁会条例》和《国民政府组织解决雇主争执仲裁会条例》,开始国民政府的劳资争议立法。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以民生主义为指针,以劳资协调为原则制定颁布了《劳资争议处理法》并进行了两次修正,仲裁制度经历了强制仲裁到任意仲裁再到强制仲裁的轮回。国民政府的劳资争议立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安定了生产秩序,但并没有能够很好地处理劳资争议。  相似文献   

15.
1700—1760年是英国工业革命的准备阶段,此间经济与社会结构的变迁,致使劳资冲突日趋激烈。工资待遇是劳资双方斗争的焦点,劳工采取各种方式同雇主斗争,雇主也毫不示弱地进行防御和反击。劳工结社的兴起、冲突的频繁性及暴力性是这一时期劳资冲突的主要特征。本文认为,受家长制保护主义的影响,英国对于初露端倪的劳资冲突进行了较为积极的立法干预,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劳资关系,有利于生产及社会秩序的稳定。  相似文献   

16.
对集体谈判中政府的角色定位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集体谈判是解决劳动矛盾的主要方式。目前我国劳资矛盾尖锐,工会不能发挥组织实施集体谈判的作用,工资集体谈判制度效果不佳,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最终还是要靠政府。政府在集体谈判中担当着组织、协调和监督的角色。现阶段我国政府应该从创造建立合作与和谐的劳动关系的舆论氛围、建立促进集体谈判的制度框架、加强劳动关系方面的法制建设、提升基层工会的层次,以及强化处理劳资关系的服务能力等方面推动集体谈判。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对我国经济的贡献越来越大,但非公有制企业的劳资矛盾也随之日显突出,主要表现在工人工资、收入分配、劳动合同法执行、农民工权益等方面,而资方强势地位、企业管理者素质低、政府监管不力等是造成劳资矛盾突出的主要原因,应加强集体协商机制、劳资关系预警机制和监督机制等机制建设,确保劳资关系规范化,以消解非公有制企业劳资矛盾,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有序地发展。  相似文献   

18.
国民政府与抗战时期的劳工福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认识到改善劳工福利与抗战有着密切关系,认为它不仅能够为抗战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还能够巩固国民党统治,调和劳资矛盾,增加生产,适应战时需要等,因而采取了一系列改善劳工福利的举措,从成立专门管理机构到制定一系列法规,并采取了实施工矿检查和<职工福利金条例>,设置职工福利委员会、职工福利社等重要措施.这些举措取得了一定效果,稳定了社会秩序,支撑了抗战,使劳工福利有所改善.但从总体上看,国民政府的劳工福利政策贯彻乏力,劳工的福利水平依然低下.  相似文献   

19.
一战期间,为了应对劳资关系问题,美国威尔逊政府成立了国家战时劳工委员会。该委员会成员有劳资双方代表和第三方代表,目的是保证战时战争支柱企业的生产,避免劳工罢工或企业停工,维持劳资和谐。该委员会认可劳工组织工会的权利、劳工的基本生活工资和同工同酬原则等。这些政策的实施既遏制了劳工的罢工率,保障了企业的生产,又促进了工会会员的增长,提升了女工和有色人种劳工的地位。该委员会的政策及实践丰富和发展了美国国家治理体系的内容,成为美国管制劳资关系不可或缺的经验。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上半叶的上海,劳资冲突此起彼伏,上海市地方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先后实施了一系列旨在安抚劳工、缓解劳资冲突的社会保障措施.至30年代中期,陆续建立起疾病、工伤、退职、生育等各项社会保障政策体系.这些措施在客观上取得了安抚社会、稳定秩序的成效.但耐人寻味的是,这一保障体系在促进社会秩序建构的同时,并没有带来工人福利水平的增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