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 毫秒
1.
天然场音频大地电磁法(以下简称AMT法)以电阻率的差异作为物质基础,根据所观测到的视电阻率值的大小以及随着频率变化的情况来推断解释地下地质体空间分布的一种天然源频率域物探方法。文章采用AMT技术对某隧道进行勘探,目的是探测该隧道走向范围内隐伏断层的空间形态:包括断层走向、倾向、倾角及断层破碎带的宽度、物质成分和水文地质条件以及隧道洞身范围内的岩体的完整性、赋水性等。应用结果表明,AMT技术在隧道不良地质体无损勘探中能取得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2.
基于大地电磁测深法发展起来的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AMT)原理是上世纪50年代初提出一种新颖的地球物理探测方法。根据观测地面电磁场的情况对地下岩矿石电阻率分布规律进行研究的物探方法。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AMT在矿区金属矿勘查中也取得为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从研究区深部水文地质特征出发,利用音频大地电磁(AMT)法进行地球物理勘探,经资料处理和解译,查明了研究区的热储目的层的深度与厚度,以及地质构造分布的基本情况,为泸县玉蟾山地热的综合研究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经钻探验证,表明音频大地电磁法在探测地热资源方面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曾亮 《科技广场》2010,(2):149-151
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CSAMT)是一套综合了AMT各自优点的电磁自动采集和处理系统,以其探测深度大、分辨率高等特点广泛应用于隧道前期勘查、地下水资源勘查、金属矿产勘查、石油勘查等领域,可取得常规电法和地震勘探无法比拟的勘查效果,尤其适用于确定地质构造的位置、大小、破碎程度等勘查工作。文章从方法的原理特点出发,并通过实例成功解译出了隧道经过的断层破碎带的位置并划分隧道沿线围岩类别,为钻孔布置及隧道设计、施工提供地球物理依据。  相似文献   

5.
电法超前探测以高效、方便等特点广泛应用于井下巷道前方(含侧方)未知构造的探测中。通过观台煤矿井下陷落柱及含水性探测实例介绍“三点源法”超前探测的原理、工作方法及具体应用,该方法在探查隐伏陷落柱及含水性方面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6.
岩溶是一种典型的不良地质现象,对工程建设有重大地质隐患。岩溶探测工区常常具有陡峻深切的地形,深部岩溶常常呈破碎的形态,常规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具有局限性。本文在典型岩溶工区开展了广域电磁法(WFEM)和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CSAMT)的勘探,旨在优选适合在工频干扰严重的岩溶区开展岩溶勘查工作的频率域电磁法,并结合地质资料获得可靠的探测效果。首先,在野外施工条件和采集参数相近的情况下,采用广域电磁仪和GDP-32Ⅱ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仪采集了两种电磁数据。然后,分析了野外实测数据的曲线形态,对比了两种方法的信号强度和抗干扰能力,并进行了数据处理。最后,利用反演程序进行了两种数据的反演计算。结合已有地质资料,反演结果表明:广域电磁法数据反演所得到的电性结构与地质资料吻合度好。对地质细节的反映上,广域电磁法也表现更好,其结果具有更高的分辨率,可控源电磁法由于场源效应的影响,其深部探测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7.
电法超前探测以高效、方便等特点广泛应用于井下巷道前方(含侧方)未知构造的探测中。通过观台煤矿井下陷落柱及含水性探测实例介绍“三点源法”超前探测的原理、工作方法及具体应用,该方法在探查隐伏陷落柱及含水性方面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8.
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是人工源频率域的探测深度的方法,是基于音频大地电磁法而形成的,一般多用于矿产地质、煤田或天然气的勘查工作中,能对区域地质进行探测,地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本文依据1:2.5万重磁、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量剖面成果,并结合二维地震剖面的勘探成果及大地电磁频谱探测成果,对凡河凹陷带基底起伏形态特征,导水、控热构造特征,地温场特征,盖层、热储层特征及地下热水热源、水源进行了分析论述,建立了凡河凹陷带盆地型低温地热田热储概念模型。为该地热田进一步勘查和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本文详细论述了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CSAMT)的工作方法,通过分析地热勘察工程实例的实际应用的实际应用和详细分析,总结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的应用范围及其可以解决的地质问题。  相似文献   

11.
基于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CSAMT)的工作成果,结合钻井和水文资料,确定了研究区域内富水异常区的范围;通过单点视电阻率研究结合测井资料,初步确定了井孔周围层位视电阻率范围;在此基础上,利用顺层切片特征分析以及视电阻率断面分析,提出了该研究区域内煤层底板上下50m范围内含水层的富水性分布以及主要断层的含水性结果。结果表明:(1)7号煤层顶板砂岩裂隙含水层存在3个富水异常区,10号煤层顶板存在6个砂岩富水异常区;(2)研究区域内的7条断层大部分存在富水异常,小部分不含水或含水异常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广域电磁法采用计算机迭代的方式定义了广义视电阻率,突破了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远区测量的限制,但同时也受到了计算能力的制约,计算效率亟待提高。利用python3.6中的分布式进程模块multiprocessing. managers,基于遗传算法实现广域电磁法的一维分布式反演。结果表明:使用双机8进程进行反演计算能实现3.7~4.0左右的加速比,python的开源性与脚本化部署方式使得分布式计算更加便捷,适用于广域电磁法等耗时较长、任务可拆分的遗传算法,粒子群算法等完全非线性反演,为广域电磁法更高维度的反演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3.
查明隧道洞身段地层岩性、断层破碎带宽度、破碎软弱含水岩体和岩溶发育岩体的埋深和规模,可预防涌水和突泥等地质灾害的发生。音频大地电磁法是工程物探的重要手段之一,可探测地下埋深1 500 m浅地层电阻率结构信息。隧道穿越的地层地质条件极为复杂,隧道开挖面临较大的风险,结合铁路隧道工程勘察应用,采用该方法对拟设隧道进行探测,能够初步划分地层岩性,判释隧道洞身段断层破碎带的规模,初步划分隧道洞身段围岩级别和岩溶发育岩体。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探测隧道洞身段的不良地质体,初步查明隧道工程地质条件,对隧道设计及线路方案的比选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介绍瞬变电磁超前探测技术在煤矿井下地质方面探测的应用,超前探测,科学决策,提前预防。  相似文献   

15.
煤矿采空区富含水对煤矿安全生产构成事故隐患,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对查明断层、采空区及陷落柱等地质构造有明显的优势,是探测煤层采空区及陷落柱行之有效的手段;瞬变电磁法则可查明构造含水情况,两种方法结合起来即可对采空区、陷落柱边界及含水情况做出探测,为煤矿开采提供技术保障.本文以探查山西北祖煤矿老窑、采空区、陷落柱破坏范围及积水情况为例,说明了利用三维地震勘探和瞬变电磁法技术探查煤矿采空区及陷落柱的具体方法,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相似文献   

16.
矿井瞬变电磁法凭借对低阻体敏感、方向性好、施工便捷的优势,是当前煤矿水害探查的重要方法,但同时也存在着体积效应明显、精细成像能力差的问题。本文探讨了瞬变电磁波场变换理论,实现了对瞬变电磁信号中波场特性的提取,提出了基于虚拟波场波形特征的速度分析反演成像方法。通过工程试验,对利用瞬变电磁虚拟波场反演成像方法对常规瞬变电磁探测数据进行精细解释的实用性和可靠性进行了检验。研究表明:瞬变电磁虚拟波场反演成像方法能够有效减小瞬变电磁超前探测体积效应、提高解释精度。  相似文献   

17.
依据金凤煤矿011802工作面的水文地质条件,在直流电法超前探和瞬变电磁法探查的基础上,系统地分析了该工作面水文地质条件与充水特征,并对其涌水量进行合理的预测,确定了断层水突水特征及探测原则。  相似文献   

18.
董孝贤 《科技风》2013,(1):132-133
本文通过总结、分析fsh13辗掩断层地质特征及探测,以逆断层两盘构造煤成因与分布为原理,结合若干实例、现用的技术手段及井下生产现状,总结fsh13辗掩断层伴生地质特征及预测探测过程的现实意义,对逆断层(煤巷)超前探测提出了可行性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9.
《科技风》2016,(16)
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简称:CSAMT)是目前应用较多的一种电法勘探方法,本文主要通过理论公式、成果和野外试验,介绍勘探深度与收发距相关关系,帮助正确运用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防水安全煤柱厚度、断层导水性、钻孔导水性等问题的综合分析,论证水体下工作面综放开采的安全可行性,为水体下开采提供理论依据。安全生产是煤矿工作者关注的头等大事,大平煤矿对水库下试采面综放开采可行性的研究将为该矿安全、高效、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