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以儒家文化为主要载体的封建文化之发展脉络透露出自身的必然矛盾,在文人身上主要表现为:个体性高扬之起点与单一政治轨道之走向的矛盾导致个体性与官本位思想之间的尴尬,离不开以血缘和亲情为基础的人伦却又不得不远离亲情的无奈,高调道德主义理想与以个人享乐主义为基础的社会现实的背离,以及企图充当帝王师却往往演变为雏护帝王统治之工具的二难境地等四个方面.儒家文化熏陶、塑造了贾政,贾政形象也全面诠释了儒家文化的矛盾性.  相似文献   

2.
赖红卫 《重庆师专学报》2002,21(2):31-36,78
此篇论文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和研究方向,并借助现代心理学的一些理论,来研究隋文帝杨坚的性格,通过对隋文帝日常言行的分析,以其性格的矛盾性为基础,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剖析了他的性格特征。从性格类型来看,隋文帝既有内向型又有外向型的倾向,而以内向型性格类型占优势;从政治、宗教感情来看,他的宗教人格与政治人格矛盾地并存于一身,宗教人格并不妨碍政治人格的实现;从个人感情世界来看,他既有冷酷绝情的一面,又有对父母的挚爱和对其妻温情的一面;从经济角度看,节俭与贪吝的性格并存;从用人为政方面看,统治前期知人善任,后期多疑善猜,终受蒙蔽;从统治手段来看,血腥残忍的性格表现得尤为充分,但也偶发仁恻之心。隋文帝的矛盾性格使他在治国施政中表现出独特的风格,他的性格特征渗透到他的政治活动中,在一定程度上对当时社会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3.
朱湘悲剧的内涵体现在他极强烈的自尊与自卑的个性中,这种个性悲剧与理想中的唯美主义产生激烈的碰撞,使得他的作品表现出极具个性的美,这种美既有与这种悲剧内涵相一致的同一性又有与此相背离的矛盾性,二的相融相合完成了朱湘悲剧人格的塑造。  相似文献   

4.
人类思维认知水平与文学创作有内在联系。汉代离古未远,汉代文学代表作品的辞赋,表现出明显的理性思考的轨迹。汉大赋中的理性思考既表现为对儒家政治、道德的追求,又表现为讽谏意识的增强、讽谏内容的增多。汉代抒情、说理赋对道家自然无为思想的理性思考,具体落实在个人行藏出处的人格建构上,体现出对自然本真人格的追求。儒、道的合一影响及汉代士人人格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作为理想主义的谭嗣同,其身上表现出鲜明的政治浪漫主义人格倾向。但同时在他的内心深处又纠结着中国士人在几千年传统政治化之中意陶而成的“圣君情结”,这使得谭嗣同在现实政治层面上又会表现出另外一种和革命浪漫主义完全不同的政治功利主义人格倾向。这对矛盾使谭嗣同常常处于两难境地,并影响着他一生的政治活动和政治心态,最终导致了殉身于理想的政治悲剧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韩愈与刘禹锡、柳宗元等对永贞革新认识的异同实与中唐社会思潮、文学思潮和政治背景密切相关。他们都有儒家的积极用世之心,对现实政治问题的许多见解并没有多大不同。但在实现政治理想的过程、在实现政治理想方式上,却表现出很大的区别。首先,对“道”的内容有着不同的解释:韩愈所谓“道”专指儒家仁义之道,而刘柳的“道”亦兼括佛道。其次,刘柳更相信“人为”的力量,认为人胜于天;韩愈则认为人类乃残害天地万物之祸首,认为天胜于人。韩愈重视儒家政治理想和儒家人格标准的完美结合,刘柳则重在“势”字,主张顺应时势,不惮改作。  相似文献   

7.
程朱在构建自己的理想人格时,是以“圣人”、“贤人”和“君子”作为他们的理想人格的,从结构上来讲,三者是合一的,从层次上来讲,三者又有实践主体的区别,程朱理想人格在塑造和实现过程中,由于与实践结合得并不紧密,存在着理想人格与现实人格的矛盾;理想人格与个性自由的矛盾,理想人格与“人欲”的矛盾。  相似文献   

8.
一生心系农村和农民的赵树理始终拥有一种强烈的政治使命感。他的创作紧密联系着社会变革和人民命运的充满时代感的现实问题,旗帜鲜明地表明作家的政治评价和道德倾向。赵树理以其自觉而本色的农民立场真实地记录了当时的农村现实和农民的思想矛盾、心理状态和精神风貌,并不时地闪烁出富有时代智慧的艺术思考。赵树理的人格精神、启蒙理想、文学创作实践在今天仍有着深刻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家庭环境对子女心理健康状况、人格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运用家庭环境量表、艾森克个性问卷和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452名中学生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亲密度、情感表达、独立性、娱乐性差,矛盾性、成功性、控制性突出的家庭环境不利于子女的心理健康;不同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其不同的家庭环境特征。2.亲密度、情感表达、独立性、娱乐性差,矛盾性突出的家庭环境易形成子女不良的人格特征;道德宗教观、组织性、控制性也与某些个性形成有一定的关系。这说明家庭环境对子女的心理健康水平、个性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0.
韩愈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其作品呈现出奇崛、求新的审美倾向.这种审美倾向除了与韩愈的性格、思想相关外,与中唐特殊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也是密不可分的.因而有必要在研究其作品的基础上系统地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因为.  相似文献   

11.
扬雄与韩愈     
扬雄与韩愈在继承儒道和文学创作上都声名卓著,二人所求古道相同,但求道的途径和目的却不同。由于对为文的目的理解不同,扬雄以文表达自己的人格政治,主张弃文抑情;韩愈则强调不平则鸣。  相似文献   

12.
明清商人经商或以获取生存所需的基本生活资料为满足,不逐厚利;或以义为追求的最高目标,通过商业活动建立完善的传统道德人格的经济基础;或害怕冲突,隐忍退让,不能有效地保护自己的正当利益。这些都是与商品经济的获利本性及正当利益最大化的要求相冲突的。其产生的外在因素在于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化环境,内在因素在于其不逐厚利,以实现对义的最大追求。明清商人的商业行为与商品经济的矛盾性是明清商帮衰落及未能整体转化为近代商人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当代语文人格教育应坚持个性与德性统一的理念,王阳明心学在人格构建上表现出对自由个性的无限关怀与道德自律的强烈皈依,倡导个性与德性统一的理想人格,给当代语文人格教育理念带来极为有力的理论支持和极富价值的现实意义,当代语文人格教育理念应继承并以之为借鉴。  相似文献   

14.
<正> 现实中人的道德生活,确实存在一些矛盾,大致有四种“差异”:情与理、己与人、公与私、定与变。大学生在道德生活中表现出明显的两重性,不仅仅是人格的不成熟的问题,还和社会上所谓的道德滑坡现象相联系。商品经济大潮的涌起,给中国社会的发展带来了生机与活力,同时也给中国人的道德生活带来巨大的冲击和影响,“有德吃亏论”、“道德  相似文献   

15.
施蛰存的小说长于以心理分析的手法表现人物复杂而矛盾的心理,而他的历史小说以历史人物为主角和以历史情境为背景的双重性质,使其人物心理矛盾性显得尤为突出。本文通过分析施蛰存历史小说中人物心理矛盾性的三方面表现,即圣人形象与凡人心理之矛盾,道德理念与人性欲望之矛盾,情欲与死亡之矛盾,从而研究其中的寓意。  相似文献   

16.
儒家哲学是中国传统哲学的主流,价值论是儒家哲学的核心,而“君子人格”则是与它的价值论相联系的,是其价值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儒家的价值论在价值目标上向往个人道德的高尚和社会道德的普及,即:追求一种理想人格和理想社会──君子人格和德化社会。这一价值目标在中华民族个性品格和人格的塑造过程中产生过深远的影响。甚至到现在仍扎根干为数不少的中国人心理的底层,虽然儒家的价值论中有不少消极因素,对实行改革,开放、搞活的政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不利,直至有些人喊“儒家文化该退休了”,也许正因为此,我觉得在对中国传统…  相似文献   

17.
黄庶与黄庭坚父子在学杜学韩的大方向上完全一脉相承。但在取径和结果上,却不尽相同。黄庭坚登少陵之堂,入韩愈之室,主要是窥准了杜韩诗中奇崛一途,发展了“深曲奇兀”的一面,最终锻造出了白己瘦硬、艰涩、奇峭的作品风格;而黄庶则学得了雄健一格。总之,庶学杜、韩,终为“雄”;庭坚学之终为“奇”。这是他们的同中之异。山谷诗“涩”,黄庶诗“清”。  相似文献   

18.
作为理想主义者的谭嗣同 ,其身上表现出鲜明的政治浪漫主义人格倾向。但同时在他的内心深处又纠结着中国士人在几千年传统政治文化之中熏陶而成的“圣君情结” ,这使得谭嗣同在现实政治层面上又会表现出另外一种和革命浪漫主义完全不同的政治功利主义人格倾向。这对矛盾使谭嗣同常常处于两难境地 ,并影响着他一生的政治活动和政治心态 ,最终导致了殉身于理想的政治悲剧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审美人格论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审美人格是指人的精神面貌具有审美特性,达到了美的境界,这种人格具有和谐、个性、自由、超越与创造等特征。审美人格在更高的层次上包容和整合了理性人格和道德人格,是理性人格和道德人格的升华。同时审美人格介于健康人格与理想人格之间,是一种基于现实的理想人格或具有理想性质的现实人格。审美人格的发展具有渐进性和终身性。审美人格的评价主要有两条原则,即共同性与差异性结合、理想性与现实性统一。  相似文献   

20.
传统伦理是新时期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重要的精神动力和思想基础。但在道德秩序、人格修养和义利争辩等方面对现实的思想政治工作也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所决定的价值取向和传统伦理的“对接”与“互补”要求思想政治工作在工作实践中正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真诚与平等,强调义与利的和谐统一,鼓励集体认同下的个性张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