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从高校创新团队的特点着手,主要从依托对象、学术带头人、研究梯队三个方面阐述了高校如何培育和构建高水平创新团队,并从团队共同目标与个人发展目标、宽容自由的学术氛围与优胜劣汰机制、团队内外部制度建设等方面对创新团队的管理提出了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
学术创业是科研人员转化创新成果的重要方式,其创业特质与创新政策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却忽视了学术创业团队的可持续发展机制。基于组织生态理论与锦标赛激励理论,本文以高校学术创业团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合作关系对持续合作意愿的“双刃剑”效应,从过程与结果视角分别探讨了任务关系与合作质量在团队可持续发展机制中的作用效果。研究表明:学术创业团队中,合作关系对合作质量和持续合作意愿均具有倒U型影响,合作时间过长或过短都会削弱合作质量、降低合作意愿;从结果视角来看,合作质量在合作关系对持续合作意愿的影响中起完全中介作用,并且中介效应随着合作关系的增强而减弱;从过程视角来看,任务独立负向调节合作关系对过程质量的影响,任务依赖则正向调节合作关系对结果质量的影响效果。研究结论解构了学术创业团队的运行机制,为创新驱动战略下高校科技体制改革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高校是一个国家原始创新的重要源头,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是高校科技创新的一个重要力量。目前,我国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有了一定的发展,但还存在许多问题,高校科技创新团队目标不明确,拼凑现象严重,对学术带头人接班人的培养不够重视,学科间缺乏交叉,科技团队激励不足,缺乏科学的团队管理制度,考核单纯量化,导致团队急功近利,这些问题都阻碍了高校科技创新团队的发展。只有明确科技创新目标,以科学理念引导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加大科技创新团队学术带头人的培养,保持科技创新团队的可持续研发能力,加强学科交叉,鼓励资源共享,改善科技创新团队管理方式,激励团队奋发向上,优化科技创新团队考核模式,促进团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科技创新团队作为科学研究的一种有效组织形式,通过分工协作和优势互补,能极大地提高科研创新效率。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明确提出对创新团队进行支持。目前国内外学者提出了从研究方向和研究目标、管理机制、学术带头人、研究基础、成员结构、研究平台等多种视角来解决团队识别问题。论文总结创新团队定义与特征,分析当前各识别方法的特点以及不足之处,指明创新团队特别是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创新团队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刘云  王刚波  白旭 《科研管理》2018,39(6):159-168
科研创新团队是国家创新体系的核心组织单元,是构成国家创新能力的微观基础。本文以我国1352个科研创新团队为研究对象,采用循证式评估方法针对团队负责人及团队骨干成员设计问卷调查,从基本情况、组成结构、运行机制、产出绩效、政策支持作用等方面系统评估了我国科研创新团队的发展状况,总结了团队发展的经验。结合对143个团队的深度访谈,本文发现,在长期合作的基础上自然形成,拥有出色的学术带头人并形成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具备较强的研究能力和较好的研发条件,孕育形成优良的科研文化,构建了健全的规章制度和高效的运行机制,是优秀团队形成的重要条件。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本文提出了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我国科研创新团队支持政策的若干建议,包括加快落实中央财政科技计划的人才基地专项、加强对科研创新团队建设的引导、改进团队支持计划的经费管理、优化组织与运行机制等,为国家改进对科研创新团队的支持政策和计划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6.
我国大学科研团队创新业绩的影响因素可以划分为团队结构、协作程度、运作水平、环境条件等四大方面,包含团队规模的适度性、学术带头人水平等16个子项.通过对全国9所高校的56名专家学者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术带头人的水平等8项因素是影响大学科研团队创新业绩的最主要的因素,这些主要的影响因素对我国大学科研团队的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论高等学校的创新团队建设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从探讨高校创新团队的基本组织形式、学术带头人的作用与结构优化问题人手,提出创新团队建设必须通过“战略集成”解决好组织创新问题,并对创新团队的优势选择与动态发展模式、人才聚集与体制创新、支撑体系与环境建设问题进行了研究与分析.  相似文献   

8.
学术创业的涌现是大学基础研究向工业技术领域扩张的必然结果,现已成为发达国家构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路径。然而,现有研究普遍将学术创业实验室端的技术学习视为技术学习的全部,未能绘制学术创业技术学习的内在机制和总廓。文章通过对学术创业的技术学习过程进行分析,发现学术创业的技术学习系统由实验室端的“干中学”学习子系统和用户端的“用中学”学习子系统构成,两个子系统各不相同、互为补充且互不替代,共同构成循环反馈的创新迭代机制;并且,学术创业团队主导并管控“用中学”子系统将有效提高创新迭代效率,政府有目标、有组织的供给新技术场景有力推进学术创业团队打通自主创新链路。  相似文献   

9.
中南大学以黄伯云院士为学术指导,以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杜勇为学术带头人的“特种粉末冶金材料应用基础研究”团队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2007年度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资助。这是我校在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中第一个入选国家创新群体的团队,也是我校获资助的第二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项目。  相似文献   

10.
基于科研团队社会资本及创新绩效的相关文献,确定科研团队外部社会资本的测量维度,进而提出科研团队外部社会资本各维度与创新绩效之间的理论假设,并将科研团队外部社会资本分为嵌入在学术交流圈与政企联系圈中的社会资本,将创新绩效分为创新行为与创新结果两个维度。实证结果表明:科研团队外部社会资本对创新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各维度对创新行为和创新结果的影响不同;嵌入在学术圈与政企圈中的社会资本各维度对创新绩效的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11.
宋媚  张朋柱 《情报杂志》2012,(1):128-133
要促进科技的发展,就必须把握好高校这个前沿阵地,高校学术团队的整体研发能力的提升至关重要,尤其是通过组织结构的有效设置实现团队的知识延续问题。学术团队整体创新能力可被分解为整体性和创新能力两个要素。首先,联系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现状和系统结构理论,进行了高校同缘学术团队发展周期的团队构型分析;而后,结合上海某高校具体研究团队,针对其发展中后期的瓶颈进行诊断,并相应提出了同缘团队的层级星型松散结构模式;借鉴贝尔实验室和明尼苏达的经验,提出了从三个方面进行激励的策略,实现了知识在学术团队中有效跨时跨级流动,实现了同缘学术团队的知识延续管理,提升了团队的工作绩效。本文可应用于学术团队建设和组织结构规划方面,对于其他创新类型团队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基于科研团队社会资本及创新绩效的相关文献,确定科研团队外部社会资本的测量维度,进而提出科研团队外部社会资本各维度与创新绩效之间的理论假设,并将科研团队外部社会资本分为嵌入在学术交流圈与政企联系圈中的社会资本,将创新绩效分为创新行为与创新结果两个维度。实证结果表明:科研团队外部社会资本对创新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各维度对创新行为和创新结果的影响不同;嵌入在学术圈与政企圈中的社会资本各维度对创新绩效的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13.
基于重点建设平台的高校学术团队建设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等教育中重点建设平台是高校核心竞争力的体现,人才队伍建设是重点建设平台的根本,学术团队建设是人才队伍建设的核心。创新学术团队已经成为承载交叉和纵深方向的重大科研课题和项目的主力军。高校应通过重点培养和引进高水平人才、加强重点平台建设来凝聚国内外优秀科研力量,建立高层次研究人才队伍,实现跨越式发展。在阐述学术团队建设的必要性的基础上,提出建立创新型学术团队的思路并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4.
陈艾华  陈婵 《科学学研究》2023,(3):491-499+555
高校跨学科创业团队是推动高校学术创业的关键载体,对实现高校组织创新、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以高校跨学科创业团队为研究对象,剖析跨学科创业团队异质性、角色认同、学术创业绩效之间的关系,通过实证分析对研究假设进行验证,结果发现:高校跨学科创业团队社会性异质性中的年龄异质性和教育背景异质性,以及高校跨学科创业团队功能性异质性中的产业经验异质性均对学术创业绩效有显著正效应,而高校跨学科创业团队功能性异质性中的职能经验异质性对学术创业绩效有不显著的负效应;角色认同中的学术认同在功能性异质性中的产业经验异质性与学术创业绩效之间发挥着完全中介作用,学术认同在社会性异质性中的年龄异质性、教育背景异质性与学术创业绩效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角色认同中的商业认同在社会性异质性中的教育背景异质性与学术创业绩效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因此,从研究样本而言,在促进高校学术创业过程中,不仅需要识别和选择合适的学术创业伙伴,而且需要关注团队成员的角色认同。  相似文献   

15.
创新活动需要以资源为基础,科研团队之间拥有的资源存在差异,这种差异使科研团队形成了不同的创新模式。基于资源基础理论,依据科研团队的学术影响力和社会影响力2个维度对科研团队创新模式进行定位,提出4种模式:乞丐模式、店主模式、明星模式、权威模式,4种模式分别对应了科研团队生命周期中的4个阶段,即新生期、成长期、成熟期、领跑期,并以多案例研究方法进行验证,分析不同模式的特点,提出了科研团队要根据现有资源选择适合的创新模式,积累优势向其他模式转化的一些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6.
基于共享心智模型的学术团队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晨  彭洁  贺德方 《科技管理研究》2012,32(8):149-152,162
学术团队共享心智模型是一个学术团队中内在隐性知识结构与内在价值意义结构的共享载体。本研究通过构建学术团队共享心智模型以初步揭示学术团队内部互动和认知加工过程的"黑箱"。具体首先对学术团队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学术团队共享心智模型,并分析了模型的边际搜寻特征和路径依赖特征,以为高效的学术团队建设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7.
科研团队引才机制构建事关高水平大学建设成败。团队建设和学术人才培养是提升大学学术实力、营造良好学术氛围的主要内容,是学科建设的根本保证。科研团队领军人物需从分析人才引进和团队建设入手,探讨人才引进与团队建设的规律。作为国内211工程重点建设的G高校科研团队坚守大学发展战略,崇尚以才引才,秉承以诚引才,探索引才规律,初步形成一整套相对成熟科研团队引才创新机制。  相似文献   

18.
合作网络中心性指标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科研团队学术带头人的识别,但识别的合理性与有效性有待论证。基于此,归纳科研团队学术带头人的胜任特征,并分析合作网络中心性指标测度这些胜任特征的合理性。以14个受资助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为对象,从识准率和识全率两个方面对网络中心性指标识别科研团队学术带头人的有效性进行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9.
高校学科团队创新绩效决定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了团队创新绩效决定因素模型,并对86个高校学科团队的660名教师进行问卷调查,从个体层面验证了该模型。结果显示:领导能力、领导行为、成员创新能力、成员创新行为、团队工作偏好、组织内创新环境等因素对团队创新绩效有显著正效果;团队互动和团队创新气氛的中介作用显著。提出了提高团队创新绩效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谢雅萍  陈睿君 《科研管理》2020,41(10):63-71
技术创新失败是普遍的,又是有特殊价值的,但鲜有研究探讨经历失败的创新团队如何才能继续启动创新行为,以保障企业的持续发展。本文构建了团队技术创新失败、失败复原与连续创新行为的关系模型,分析了团队创新激情的调节作用,以62个团队共346位曾遭遇技术创新失败的团队成员为研究样本采用回归分析对理论假设进行检验。研究发现,技术创新失败的次数和程度与连续创新行为呈倒U型关系;创新失败复原分为问题应对和情绪应对两个维度,在技术创新失败与连续创新行为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失败复原的成效直接关系到失败者能否重启创新、取得创新成功;团队创新激情调节了创新失败复原与连续创新行为之间的关系。从创新团队组建与治理、创新失败管理、团队情绪管理、政策配套四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为遭遇失败的创新团队提供理论与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