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文拟用萨特存在主义哲学观点及其作品与沈从文的创作进行比照,旨在从存在主义视角探讨沈从文的创作。尽管沈从文没有受到这一西方哲学思潮的影响,但他的许多作品对萨特的"存在先于本质"、"自由选择"等重要哲学思想都做了不谋而合的诠释。因此,萨特的存在主义可以作为研究沈从文文学创作的一个独特的理论切入点。  相似文献   

2.
沈从文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他的作品再现了我国二、三十年代形形色色的人生面影和生活方式,在创作方法、艺术风格及文体形式等诸方面,都有其独特的艺术个性,开拓了我国现代小说的创作领域。通过对作家的人生经历心理透视以及小说的意境、语言、文体等方面的分析,阐述了沈从文小说的艺术特征。沈从文的作品研究和他的湘西世界,无疑是件有意义的事情。沈从文及其文学创作在世界文学史上应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3.
众人所周知,张天翼是“左翼”作家群体的后起之秀,沈从文是“京派”文入团体的中流砥柱.从30年代到40年代初期,张天翼集中创作出一系列讽刺小说,拓宽了战时文学的维度.几乎同时,沈从文以都市为背景的作品也具有讽刺意味.在以往的研究中,研究者偏于分析沈从文或张天翼讽刺作品的特点,而从未将二人讽刺小说的文本进行对比分析.有鉴于此,论文试从创作动机、人物塑造和讽刺技巧三方面对张天翼与沈从文的讽刺小说进行比较研究.分析在大时代背景下,二人作品中所蕴含的一致性与差异性.  相似文献   

4.
<正>一、研究城乡冲突的意义沈从文是现代乡土文学的代表作家。早期的沈从文研究主要从阶级斗争的角度出发,以沈从文早年的创作和乡土小说为研究对象,认为沈从文的作品缺乏斗争性和思想性,是空虚无聊的作品,尤其是对他的爱情作品中性的描写持批判态度。当代的沈从文研究更多的关注其乡村题材的作品,对沈从文笔下的湘西世界的研究成为热点,同时注重沈从文作品的比较研究,尤其是将沈从文的作品与外国作家相比较。在此,笔者  相似文献   

5.
沈从文的初期创作,指的是沈从文第一本创作集《鸭子》出版前的早期创作的最初阶段。这时期作品体裁多样,有小说、诗歌、散文,还有一定数量的戏剧,并且大部分没有收集,国内外研究者的论述也大都没谈及这些作品。研究这一时期的创作,对于探究沈从文整个文学创作道路,正确评价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本文就此略抒管见,希望得到批评指教。沈从文创作初期的作品,在内容上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作者以其疾愤的笔调,揭露、鞭鞑了贪婪、虚伪、正在“腐烂的”、醉生梦死  相似文献   

6.
沈从文的小说创作,是作家人性探索的一种文学上的具象化过程。沈从文依据自我对乡村与都市生活的体验,通过两种对立的生命形式——乡村与都市人生的比较,得出自己独特的价值判断。可以说,城乡两种人生的冲突,是沈从文所有作品的宏观的结构形式,这抑或是人们的共识。尽管沈从文的都市小说在数量上占全部作品的比例甚为可观,在人生与社会价值的评价与意义的把握上的份量甚重,但通常,进入研究者视野之中的,却基本上是沈从文的乡土小说,这种情形并非出自研究者的误解,而恰恰是沈从文小说,尤其是其都市小说文化上的特性所致。本文便旨在对此进行讨论,并企图以作家独特的文化品格进入对作品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与前期沈从文研究相比较,新世纪十年沈从文研究内容日趋细致深刻,研究成果形式更为丰富多样。前者主要体现在对沈从文作品的细读精析、分体裁探讨和某些独特性内容剖析以及单篇作品研究方面;后者则鲜明地表现为各种期刊论文、硕博士论文、会议论文集、专著、研究资料汇编以及有关史料的补漏、编撰和考释等诸多形式。  相似文献   

8.
从沈从文作品乡村文化世界中表现出的种种生命形态、人性美和人性美的重建、乡村文化世界的生成三个方面,探讨了沈从文作品文化审美品格空间的巨大包容性,及其生成的乌托邦意义。  相似文献   

9.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著名作家,沈从文是学界研究的热点.文章梳理了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有关沈从文研究的四个时期,特别是在第四个时期,沈从文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研究广度与深度有了极大拓展.从研究指向分析,主要集中于创作解读、乡土小说研究、作家时代研究、作品与人物形象分析、叙事学解读和比较分析等几个方面,但关于叙事学解读等还有待于进一步系统与深化.  相似文献   

10.
沈从文特殊的人生阅历,使得其文学作品带有独特的异域风情。作品中充满了本土与外省的矛盾与对立。虽然这位孤独的知识分子行走于当时主流文学创作之外,但是他坚守着灵魂的归属地。从沈从文的身份以及外省与本土对立冲突的角度,再次解析沈从文及其作品。  相似文献   

11.
对沈从文《边城》的接受及其嬗变过程研究表明,对作品的理解和认识与接受环境、接受主体的期待视界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2.
《水云》在沈从文的作品中是个特殊的存在,对于研究沈从文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水云》中传达的沈从文对人生的看法、自我的认知,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是解读沈从文其他作品的钥匙。文章试图从符号学的角度研究《水云》,展示关键符号的魅力,解读沈从文的别样世界。  相似文献   

13.
沈从文的文学对外传播已经走过了近90年的历史征程,域外的沈从文文学传播与研究成果虽然在整体上不如中国,但其作品在域外传播时所引起的影响却不容小觑,特别是在欧美国家;在国内还没有形成对沈从文的系统研究之前,美国学者就已经撰写、出版了重点介绍沈从文的《中国现代小说史》和《沈从文评传》、《沈从文传》等有影响的学术专著,译介成果也卓有成就。因此,就沈从文文学作品在欧美国家的传播与研究状况进行系统梳理,对目前国内的沈从文研究而言很有必要,而且也很重要。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寿生小说的分析,揭示其作品所蕴含的文化特点,及其与蹇先艾、沈从文作品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沈从文简介沈从文(1902-1988),出生于湖南省湘西地区凤凰县,他祖父曾任清朝贵州提督。沈从文在湘西度过了童年。1922年进京,先在北大旁听,同时试着写作。他与郁达夫、胡也频、丁玲等交往密切,并开始发表作品后来,他又接办《大公报》文艺副刊,团结了大批知名作家,形成京派作家群,在当时造成不小的影响。沈从文的绝大多数作品,包括《边城》,都是这一时期完成的。可以说这一时期的生活和创作,奠定了沈从文的现代著名作家的地位。抗战爆发后,沈从文回到湘西家乡,后又到西南联大任教,这一时期他开始搞文学研究,作品很少。1946年回北京任北京大学…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评论界在对历史的反思过程中,对沈从文及其作品作出了历史的再评价。但在突破旧的观念的同时,对于如何评判沈从文小说的思想性问题,仍存在着不少的分歧。笔者不揣浅陋,试就沈从文小说的思想性问题加以探讨,以便和大家一起讨论。  相似文献   

17.
一般沈从文的研究者都注意到沈从文有写湘西和都市的两幅笔墨,在研究中倾向于认为沈从文的这两幅笔墨刚好相对立,即他借批判以城市为代表的现代文明来讴歌以湘西为代表的乡土文明,并进而得出沈从文创作的反现代性特征和“向后看”的文艺创作心态。仔细探究沈从文的文学活动和人生轨迹,  相似文献   

18.
王芳 《高中生之友》2011,(Z4):25-30
作家简介沈从文(1902—1988),中国现代文学大师,历史文物研究学者,湖南凤凰(今属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出生于湖南西部边陲小镇的沈从文先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富传奇色彩的作家,这不仅因为他生存于一个动乱的年代,其文笔却从不因动乱而有丝毫浑浊,作品从没有那个时代特有的剑拨弩张,而且因为自建国以后,为了保全文学理想,他让自己彻底变成了一个历史文物研究者,并写出极有分量的学术专著《中国古代服饰研究》。  相似文献   

19.
由于特殊的时代原因,沈从文作为一名多产的作家,不得不在辍笔改行50年之后的上世纪80年代,才被重新挖出来,引起世界好评,反过来又影响到国内的关注与肯定,至而成为一种热,受到不太正常的推崇。国内外研究者们不约而同地把研究眼光聚集在沈从文作品内容的“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上”对乡下系列人物刻画上及“牧歌式的文体”表现方式上。  相似文献   

20.
乡土小说代表作家中,最为突出的当为沈从文。沈从文一生创作的作品集约有八十多部,其中大多以湘西人文风情为素材,他的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为读者塑造了湘西"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因而被誉为中国的"乡土文学之父"。在沈从众多的文作品中,《边城》是一部传奇佳作,迄今为止已有三部翻译作品,本文以金介甫的英译本为研究对象,探讨中国乡土小说中的地方色彩及其相应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