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一些人轻视道德而看重法律,然而历史照示,法治与德治的关系就像车之两轮,鸟之两翼。道德是法治的价值支点。立法、执法、守法离不开道德的支撑。同样,道德建设也离不开法治的建设与支持,法律既以目的性的角色支持着道德建设,还以工具性角色支持着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2.
网络空间是现实社会的延伸,是法治建设与道德建设的共同实践领域。法律对于网络败德行为发挥着引导、教育、惩戒、制裁等作用。法治社会建设为网络道德建设提供了特别的资源和路径。以“权利意识”和“道德底蕴”为重点的网络法治宣传教育有助于培育理性的道德情感;以执法和司法为主要形式的网络法治实施能有效提升公民的道德判断能力并强化其道德责任;以网络服务提供商、行业协会及网络服务使用者为主体的社会力量参与网络治理将增强网络空间的道德自律性和道德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3.
道德原则的反思与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道德建设比超导 市场经济制度的建立更艰巨,一方面计划经济“服从”式的非理性道德原则,以一种天然的合理性延续到21世纪,并影响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进程;另一方面市场经济体现法治精神,要求个体实现“契约”式的自律,以致于有学者试图以法的“契约”架构代替道德原则,以“互利”为特征的理论模式可以进一步完善集体主义理论体系,它体现了伦理的“应当”性和现实性,必将成为21世纪的中国乃至人类社会应共同遵守的道德原则。  相似文献   

4.
本试从我国社会主义法治条件下,阐述法与道德的相互渗透作用,从而说明在法治条件下,不应只注意法制的作用而忽视道德的力量。法律与道德应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基本目标和趋势。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不仅需要法治建设,还需要道德建设。本文阐述“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治国方略的具体实施途径。  相似文献   

6.
江泽民总书记的“以德治国”思想对当前高校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当前高校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有道德教育、道德示范、道德修养和道德评价等。当前高校道德建设应处理好两个关系:(1)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与解决实际困难之间的关系;(2)德治与法治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道德权利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道德权利是指道德主体依据道德所应享有的能使其利益得到维护的地位、自由和要求。较之于法律权利,道德权利具有作用范围大、救济手段软、与义务不完全对等的特性。道德权利表现为道德行为选择的自由权、道德主体的被尊重权、道德行为公正评价权、请求报答权等。研究道德权利,是对传统伦理学的重大补充,不仅有助于提高人们对道德权利的认识,推进新时期的道德建设,而且能适应法治建设的需要,推动法治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8.
在实现治国方略由人治向法治的转变过程中,江泽民提出了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思想,这是对我国优秀文化传统的批判继承,是我国长期革命经验的科学总结,这里的“德治”,不是与人治,法治直接对应的范畴,而是在法治方略中强调道德与法治的关系问题,德治是一种以道德规范约束行为的非正式的制度约束,然而,它在法治中却处于一种基础的地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德治实现了其经济基础,地位和作用等现代转型,我们在法治过程中,必须加强道德建设,以德治国,这样才能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开创国富民强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9.
道德与法治作为我国小学生学习的科目之一,该课程能够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道德体现之处,如何做一个有道德守法律的祖国花朵。为了让更多的学生深刻体会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深刻内涵,阐述当今的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现状,通过现状的进一步分析并提出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以达到我国小学生的道德思想和法治建设的全面性。  相似文献   

10.
常态下的道德与法治课堂应直面学生认知,并指导他们生活和做事。研究认为,提高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实效,要以学生道德素养的发展为导向,从教学实际出发,遵循学习逻辑、学科逻辑及生活逻辑,整合设计要素,将教学实践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把课程任务转化成学生向往的“课程生活”。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任务设计要关注真实性、回归学科性、突出整体性、落实参与性,以实现“少教多学”“提质增效”、培养学生道德素养的课程目标。  相似文献   

11.
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人们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剧烈的变化,道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建设也自然成为理论界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着重从三方面介绍了道德建设的若干问题,即市场经济与道德的关系,对道德的促进作用和怎么搞好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道德失范现象的原因有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一是传统优秀伦理资源的丧失,二是西方消极思想的侵害,三是过分追求物质利益。要消除道德失范现象,从客观上来说,我国要不断加强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必须坚持经济发展和道德教育同步进行;从主观上来说,应当努力学习优秀传统文化道德知识,坚持为他人为社会服务的理念。我国只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避免道德失范现象,人民才能生活在安宁、祥和和富足之中。  相似文献   

13.
赵君 《高教论坛》2001,(4):23-27
计算机网络的迅速发展对人们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以及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带来了挑战 ,同时 ,也为思想政治教育在新时期的发展带来了机遇 ,一是极大地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资源 ;二是改善和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手段 ,对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 ,三是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进一步扩大 ,促进了全民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 ,四是促进了终身教育的实现。  相似文献   

14.
以德治教是高校贯彻实施"以德治国"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实施以德治教必须从理论上搞清楚其内涵与外延,主要包括领导体制、主体、核心、难点、根本归宿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论心理学视野中的价值观教育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要素,也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内容。我国的价值观教育长期以来被包容在德育或道德品质教育中,没有形成自己独立的概念、理论和方法学体系,直接的后果就是价值观教育泛道德化。建立价值观教育体系在目前我国教育领域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我国现行的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是促进教育公平的一项重要措施,在高等教育中为保证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一些由道德问题引发的不良现象不容我们忽视。文章将对这些现象及可能引发的负面影响加以分析,并提出走出道德困境的对策,以促进该资助体系的顺利实施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以德治国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要坚持以德治国,大力加强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18.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针对当前我国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问题上存在着两种片面的倾向,作提出了新的见解,认为社会主义道德体系是一个丰富的、发展的、多方面的体系,既有社会主义性质的“社会道德”体系,又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德”体系和“个人品德”体系。  相似文献   

19.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要研究市场经济的特点及对道德的影响,特别是市场经济对传统道德的影响。要逐步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规范体系,使社会主义道德体系达到先进性与广泛性的统一,充分发挥道德的调控功能。  相似文献   

20.
If we accept Popper's idea that the human habitat is described in terms of three worlds, and that there are overlaps between these three worlds, our moral actions and values will also be subject to the same kinds of consideration as a repertoire of behaviours exhibited in a physical environment. We will develop moral habits in a moral habitat and our moral behaviours will also be dependent on the kind of moral habitat in which we find ourselves.

There are three main problems to which this analysis leads and on which we will focus in this paper. Firstly, there is the problem of the kind of moral environment—habitat—that we need to provide for human beings if they are to develop the kinds of moral values that we hold to be important. Secondly, there is the question of how we are to develop the kinds of moral habits themselves and thirdly, there is the question of how these moral habits and habitat are to be maintained. If we take Popper seriously then human beings have a crucial responsibility in the creation of a moral third world—that is, a habitat in which human beings can flourish. Schools have an important role as a moral habitat for the inculcation of good moral habi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