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儿童幼年时代是游戏的时代。儿童天性无忧无虑,生动活泼的游戏与儿童生活、活动密切相连,他们追求的是如何使自己的生活愉快欢乐,趣味是他们参加活动的准则。如何让音乐真正走进孩子呢?要让快乐音乐走进孩子的日常生活,让快乐音乐自然融入孩子。  相似文献   

2.
音乐教学中引入音乐故事的形式,能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培养孩子欣赏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音乐故事引入课堂教学可从三方面入手:参与、激发、培养——让孩子的入门兴趣"鲜活"起来;听辨、模仿、感受——让孩子的感知开发"鲜实"起来;想象、品味、创新——让孩子的构建大胆"鲜新"起来。  相似文献   

3.
高燕婷 《教育》2013,(22):52-53
奥尔夫说:"让孩子自己去实践、自己去创造音乐,是最重要的。"音乐的审美体验必须在生动多样的音乐实践活动中,通过学生亲自参与才能实现。音乐课堂就是由一个一个实践活动组成的。它几乎融入了音乐课堂的各个环节,包括音乐游戏、歌表演、律动、舞蹈、演奏乐器等。它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体验到参与、创新的快乐,感受音乐艺术的魅力。学生在模仿、体验、探究的音乐活动中,收获到的是个体的情感体验,是任何形式都代替不了的亲身  相似文献   

4.
葛雪华  黄红 《儿童音乐》2008,(12):44-45
《音乐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中提出了"鼓励音乐创造"这一点,目的在于通过音乐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在音乐教学的四个领域中明确提出了"创造"的要求,这和以前的教学大纲要求是有较大区别的,对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创新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儿童音乐教育家奥尔夫曾说:"让孩子自己去寻找,自己去创造音乐是最重要的。"在音乐课中,如何利用生动活泼的创编活动来激活学生的表现欲望,让课堂焕发新的生命力呢?下面以人教版初中音乐教材为例说说具体的创编教学。  相似文献   

5.
乔颖 《成才之路》2014,(24):61-61
正设计意图:"六一"儿童节是孩子的节日,孩子们如何过节是由教师和父母决定的,活动中作为主人的我始终处于从属的角色。将节日还给孩子,让他们自己决定自己的节日。通过此活动让孩子们学会自己安排自己的活动,承担自己在活动中的责任,培养孩子的能力。本次活动借助于幼儿园区域活动,延展幼儿活动时间,拓展活动空间,通过一段时间的积累,让孩子们学会真正自主安排自己的节日活动。活动目标:自主选择合作同伴,学会小组商量并根据小组的  相似文献   

6.
《考试周刊》2016,(35):195-196
<正>区域游戏是指教师根据教育目标和孩子的发展水平,有目的地创造活动环境,投放活动材料,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以操作摆弄为主要方式的个别化的自主学习活动。区域游戏是近年来在我国孩子教育中得到广泛实践的一种以强调孩子主体活动为主要特征的教育形式,这一教育手段为孩子提供动脑思考、动手操作等大量活动的机会,旨在通过环境或活动材料的相互作用,让每一个孩子自由选择、自由结伴、自由活动,在活动区中充分表现自己,发挥自己的积极性、主  相似文献   

7.
高琴 《儿童音乐》2015,(2):69-72
"为了每一个孩子的发展",旨在让孩子成为课堂活动的主要力量。在音乐课堂中,儿童理应成为音乐活动的主体、音乐课程的建构者、音乐文化的"再创造者"。体验式音乐教学是旨在从"体验"中实行对音乐内涵的理解和音乐知识的学习,如果没有孩子们主体参与体验,就难有真正的音乐教学。只有当孩子参与到音乐活动之中,自己亲身主动地去体验、领悟、感知,与音乐融为一体,才能对音乐知识、技能技巧真正地理解和掌握,才是真正的有效学习。为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尝试"快乐"三部曲,来增强学生的参与度,提升他们音乐体验的质量。  相似文献   

8.
江鹭 《考试周刊》2013,(99):191-191
幼儿园音乐活动挖掘和发展着孩子们潜在的音乐素质和能力,培养着幼儿对音乐的兴趣、爱好,激发着幼儿初步感觉美、表现美的情感。在丰富多样的音乐活动中。在唱唱跳跳、讲讲议议的过程中,让幼儿体验音乐,感知音乐,获得相应的音乐知识和技能,使他们有参与音乐实践活动的本领。能唱、会跳、能欣赏、会创造,从而在音乐艺术活动中表现音乐,接受美的熏陶,萌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近阶段.我们根据班级开展的主题,选择一些适宜的音乐活动内容,把音乐活动融入主题,使两者相互渗透,让孩子们在主题活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相似文献   

9.
一、主题内涵低年级孩子好奇、好玩、好动、好表现,有意注意的时间短。在低年级的音乐课堂教学中开展游戏活动,让孩子在玩中学、乐中学、动中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促进学习的效率,而且对于学生热爱学习的态度,增强愉快学习的情感体验,都是很有益处的。游戏是孩子表现生活、学习生活的重要方式,也是情感最好的外在表现,更是学生喜欢的活动之一。在音乐学习中,教师通过学生个体体验、个体情感抒发,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潜质。在教学中,牢牢把握音乐的情感,通过游戏活动激发孩子的音乐兴趣,增强音乐教学情趣,不时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有效地…  相似文献   

10.
孙秋妹 《课外阅读》2011,(11):396-396,175
音乐活动是幼儿园教育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奥尔夫说过:“在音乐教育中,音乐只是手段,教育人才是目的”。奥尔夫音乐教育的可贵之处在于:音乐教育不再是个别的,而是让每一个孩子都有机会来感受,表现音乐的丰富性;孩子不再是一直被动地学习固化的东西,而有了自己广泛的即兴创作的空间;把孩子从单纯的个体化的练声,练琴带入了合作的天地,在置身“玩”的过程中去感知音乐的内涵,去产生人与人之间的在情感上的沟通与联系,在“玩”中增强合作意识和在群体中的协调能力。  相似文献   

11.
首先,蒙氏活动自主选择、个别工作的方式使“中间型”孩子的自信心增强了。以往集体教育模式中统一的教材、统一的操作练习,总是由那些能干的孩子唱主角,长此以往,“中间型”孩子因为得不到表现机会而变得沉默、退缩,自信心受损。在蒙氏活动中,每个孩子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去选择自己喜爱的活动,大大提高了孩子成功的机会,并在品尝成功的喜悦中增强了自信心。其次,蒙氏活动让各有所长的孩子有机会表现自己。蒙氏活动中丰富的操作材料给有不同兴趣的孩子提供了展现自己的舞台。如,宁宁对地图拼板特感兴趣,第一个完成了复杂的中国地图拼版工作;熠熠对拼搭房子情有独  相似文献   

12.
<正>自主性是指人在活动当中的独立性和主动性,它表现为个体自由地、独立地支配自己言行的一种状态。一、给孩子空间,让他自己往前走家长应根据孩子自身的特点和能力,扩大孩子自由活动的空间,如鼓励他自己找朋友玩,让他在这个空间里自己当主人。  相似文献   

13.
高燕婷 《教育》2013,(8):52-53
奥尔夫说:“让孩子自己去实践、自己去创造音乐,是最重要的。”音乐的审美体验必须在生动多样的音乐实践活动中,通过学生亲自参与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14.
每个人在不同的生活中都有自我表达的需要,孩子也不例外,。他们不仅用语言来表现自己,也常用音乐的手段,用声音和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内心体验。在幼儿园我们常组织音乐欣赏活动,孩子通过听优美的乐曲,然后大胆地想像音乐中的各种形象,再自由地用动作表现他们所感受的音乐。这时孩子会陶醉在自己的想像之中,开心地做动作,这也是他们最快乐的时光。因此我们要努力让音乐教育成为孩子喜欢和感兴趣的活动,并让他们在音乐活动中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情感体验。表现自己的个性特点及丰富的想像力、创造力。要做到这一点,我觉得应从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古娴隽 《教师》2011,(16):47-47
通过这些年的教学实践,我觉得,必须紧紧抓住音乐艺术的特点,在活动中尽量给孩子提供充分自由发挥的空间,使每位学生的思维处于一种积极、活跃的状态,让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理解、喜好、特长、原有的理解程度来进行自由想象、自由表现和自由创造,从而让学生能自觉地学习音乐。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强调"给孩子一些权利,让他自己去选择;给孩子一些机会,让他自己去体验;给孩子一些任务,让他自己去完成;给孩子一点困难,让他自己去解决;给孩子一个问题,让他自己找答案;给孩子一片空间,让他自己向前走。"优化教学就是借《品德与社会》这门学科为学生提供活动的机会、活动的权利、活动的空间,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自主参与中得到发展;使每个学生在自己喜欢的活动情境中获得体验,在具体可操作的活动中感受道德真理,形成道德理念,化为道德行为。  相似文献   

17.
正设计思路:艺术活动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有益于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大班的孩子特别活跃,非常喜欢音乐游戏活动。在每一次活动中,他们都能放松,大胆地表现自己。利用孩子们喜欢音乐活动的天性,根据锯子、锤子、扳手的用途和用法设计了本次活动。用幽默、诙谐、夸张的动作,配上合适、好听的音乐,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孩子们在游戏中体验、探索、表达和合作,充分领略音乐的乐趣。活动目标:1.感受音乐旋律,能随音乐进行角色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顽皮的杜鹃》这一课例的研究,提倡让孩子在各种音乐活动中自主来体验音乐,让孩子在体验主动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找到乐趣,激发他们的兴趣。并且以新《音乐课程标准》的要求,将审美教育贯穿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教学中营造美的氛围,设计多用形象、具体的音乐形象以及身体动态的感受来引导学生对音乐本质的体验和感受,并且以学生为主体,让课堂成为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绘画是孩子们较喜欢的一种活动,在绘画过程中,孩子们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孩子的个性也会在绘画活动中得到发展。传统的绘画教学是只重视训练技能技巧的范画教学,这种教学不要求孩子们开动脑筋,只要求孩子们根据老师的范画步骤进行临摹。这种绘画方法存在着很大的弊端。《纲要》指出"要让幼儿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要避免仅仅重视表现技能或艺术活动的结果,而忽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的倾向"要让孩子垮了的进行绘画活动,要学会赏识孩子的画!  相似文献   

20.
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要鼓励孩子大胆表现自己对周围生活的感受和体验,这样才能培养孩子的艺术表现和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