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2年国务院《关于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意见》的颁布,标志着我国农村学校撤点并校工作进入"后撤点并校时代"。反思这次大规模撤点并校工作对农村文化的消极影响,认为"后撤点并校时代"农村学校应该也能够对农村文化困境的突围有所担当,即通过科学、稳妥地恢复或重建一批农村学校,为农村文化立魂;培育为全体农村儿童服务的学校文化,接续农村文化发展的血脉;加强学校与家庭、社区的互动,有效促进农村文化的活化,为农村文化的发展尽教育的一份力。  相似文献   

2.
随着2012年国务院《关于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意见》出台,我国农村教育进入后撤点并校时代,这就意味着农村教育将以独立的姿态继续发展。统筹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是后撤点并校时代的新要求,研学旅行则是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新路径,保持农村文化,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的双向流通,将对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公平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
何永国 《教育》2012,(24):8
最近教育部发布《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意见(征求意见稿)》,要求各地科学制定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规划、严格规范学校撤并程序。大多数人认为,撤点并校是地方政府为了节省开支。有人看到撤点并校以后给学生和家长带来的诸多不便利和经济上的负担,认为撤点并校加重了农民的经济负担。还有人认为撤点并校造成原来学校财产闲置、资源浪费。但是,如果接触到  相似文献   

4.
李安国 《教育文汇》2013,(12):14-15
自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实施以来,全国各地陆续对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的布局进行了调整,对农村小学和教学点进行“撤点并校”。十多年来,“撤点并校”产生了明显的效益,促进了办学条件的改善、教师队伍的优化和办学质量的提高。但与此同时,“撤点并校”也引出了部分学生上学路途变远、交通安全隐患增加、学生家庭经济负担加重、农村寄宿制学校不足、一些城镇学校班额过大等问题。那么,在“后布局调整时代”,面对“撤点并校”引发的诸多问题,我们应该如何解决呢?本文略陈管见。  相似文献   

5.
2001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对农村义务教育学校进行了布局调整,被称为"撤点并校"。这一政策在当时的条件下,较好地整合了教育资源,提高了办学资金的利用率,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农民子女在"有学上"之后"上好学"的愿望。但是一些地方的过度集中办学也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此政策在实施十年之后,被国务院紧急叫停,2012年11月,教育部要求各地暂停撤点并校。文章对撤点并校政策十年的变迁进行整理了分析,找到政策变迁背后的原因,为完善撤点并校政策提供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2001年5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由此拉开了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序幕,各地政府纷纷制定本地区的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于是在全国广泛展开。如今已十余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取得了成效,但也存在着因盲目"撤点并校"而带来的一系列问题。2012年11月17日,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发布了《农村教育布局调整十年评价报  相似文献   

7.
《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意见(征求意见稿)》提出,坚决制止盲目撤并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其实,早在2006年,教育部就曾出台文件,要求防止农村中小学布局的"过度调整"。但之后,"撤点并校"的步伐并未完全停止,一些地方政府对撤并"一刀切"造成的后果也未及时补救。  相似文献   

8.
2001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对农村义务教育学校进行了布局调整,被称为“撤点并校”。这一政策在当时的条件下,较好地整合了教育资源,提高了办学资金的利用率,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农民子女在“有学上”之后“上好学”的愿望。但是一些地方的过度集中办学也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此政策在实施十年之后,被国务院紧急叫停,2012年11月,教育部要求各地暂停撤点并校。文章对撤点并校政策十年的变迁进行整理了分析,找到政策变迁背后的原因,为完善撤点并校政策提供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宋亮 《教育》2012,(1):23-24
撤点并校的提出是为了优化农村教育资源配置,全面提高中小学教育投资效益和教育质量,促进农村基础教育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对农村教育资源进行整合,摒弃“村村办学”的方式,对临近的学校进行资源合并。当年的《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应“因地制宜调整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按照小学就近入学、初中相对集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原则,合理规划和调整学校布局。”农村小学和教学点“要在方便学生就近入学的前提下适当合并,在交通不便的地区仍需保留必要的教学点,防止因布局调整造成学生辍学。”  相似文献   

10.
媒体链接     
《江西教育》2012,(31):38-39
国务院下发《意见》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国务院办公厅近日下发《关于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意见》。《意见》要求,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要保障学生就近上学的需要。农村小学一至三年级学生原则上不寄宿,就近走读上学;小学高年级学生以走读为主,确有需要的可以寄宿;初中学生根据实际可以走读或寄宿。《意见》指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要处理好提高教  相似文献   

11.
实验室仪器设备,是学校培养人才和开展实验教学的重要物质条件之一。因此,完善仪器设备的登记建账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实验教学仪器设备账目管理的不足21世纪初,《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文件规定"因地制宜调整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全国各地广泛实施‘撤点并校’办学。"当"撤点并  相似文献   

12.
王勇 《教学与管理》2013,(27):24-26
2012年7月22日,教育部出台了《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意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稿》提出,我国以"撤点并校"为表征的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一些问题,有些问题比如校车安全问题等业已引起全社会的关注。这说明推行十多年的农村中小学的布局调整在一定程度上并  相似文献   

13.
宋亮 《教育》2013,(34):19-20
2012年7月23日,教育部公布《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意见》,着力解决学校撤并带来的路远难行、交通隐患等问题。已实行10年的撤点并校政策暴露出大量问题:随着撤点并校的进行,低龄寄宿问题也随之出现。一些家校距离较远的农村小学生不得不到学校寄宿,父母只能定期探看。这些寄宿小学生年龄过小,不能自理,还产生了诸多心理问题。现在,撤点并校已经减速,低龄寄宿小学生的问题应引起注意。有专家表示,低龄寄宿正在批量制造"体制孤儿"。起因于撤点并校广西壮族自治区凤山县金牙瑶族乡  相似文献   

14.
张永飞 《教育》2012,(1):21-22
2001年,国务院出台了一份名为《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的文件,该文件的第13条提到,要求地方政府“因地制宜调整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由此,“撤点并校”政策在全国范围内拉开了序幕。  相似文献   

15.
正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是我国近年优化农村教育资源配置,促进农村义务教育改革发展的一项重要政策。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简称"撤点并校",一个推行了多年的改革,但由于地方政府不能因地制宜,盲目地合并农村中小学,在此过程中暴露出了很多严重的问题,使得"撤点并校"弊大于利,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一、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政策的推行  相似文献   

16.
宋亮 《教育》2013,(12):18-20
2012年7月23日,教育部公布《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意见》,着力解决学校撤并带来的路远难行、交通隐患等问题。已实行10年的撤点并校政策暴露出大量问题:随着撤点并校的进行,低龄寄宿问题也随之出现。一些家校距离较远的农村小学生不得不到学校寄宿,父母只能定期探看。这些寄宿小学生年龄过小,不能自理,还产生了诸多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17.
2012年9月,国家出台了《关于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意见》,停止大规模学校撤并行为,同时加快恢复必要的教学网点,农村教育步入所谓的"后撤点并校"时期。但是,笔者在调研中发现,这一时期的布局调整虽然保障了农村孩子"就近入学"的权利,却又产生了教育资源过于分散、教育质量难以保证等新的问题。这表明,在当前新型城镇化背景下,需要我们重新反思农村学校  相似文献   

18.
强红蕾  张钰婷 《教师》2020,(11):17-18
2001年以来,我国进行了规模较大的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采取的政策为"撤点并校",在施行过程中,政策的优势和问题都直观地呈现出来。文章通过整理"撤点并校"中出现的问题及研究解决对策方面的文献,发现陕西省富平县小学"撤点并校"存在对学生心理健康不利和教师教学质量得不到保障等问题,并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提出加强学生心理辅导与关怀、注重学生道德培养等对策,以期打破和走出富平县小学的现实困境,促进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19.
前段时间连发的几起校车安全事故,几经媒体"发酵"和学界探讨,终于演化成对农村孩子上学难的重视和对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重新审视,由此显露出的老症结、新问题特别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平心而论,这些年许多地方进行的撤点并校对于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农村学校教育质量等的确发挥了很大作用。但也因"一刀切"和"扩大化",给不少偏远农村学校特别是山区学校,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国务院于2001年出台的《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因地制宜调整农  相似文献   

20.
2001年5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由此拉开了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序幕,各地政府纷纷制定本地区的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于是在全国广泛展开。如今已十余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取得了成效,但也存在着因盲目“撤点并校”而带来的一系列问题。2012年11月17日,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发布了《农村教育布局调整十年评价报告》,从数据上直观显示了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结果,引起了社会各界对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广泛议论和关注。在此背景下,本文试图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了解当今农村小学布局调整的真实动态,厘清农村小学布局调整的预期政策目标及执行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建议,最后对农村小学布局调整的未来走势作了一些谨慎的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