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5 毫秒
1.
随笔     
瞿塘峡江心横着一块石头,叫滟滪堆。船只与石头的碰撞,那绝对是最可怕的艳遇了。刘白羽的《长江三日》就记录了当地船工的一句顺口溜:滟滪大如牛,瞿塘不  相似文献   

2.
某杂志近期刊登一篇“精神文明‘大滑’”的文章。作者在列举“滑坡”表现时,用了大量流传于群众之中的顺口溜作佐证。粗略统计,这篇文章用了不下10处顺口溜,有一处竟用了4个顺口溜的排比,简直成了顺口溜的大“荟革”,使人读后除了付之一笑之外,并没得到什么教益和启迪。由此联想到近年在一些新闻报道中使用顺口溜  相似文献   

3.
《新闻传播》2007,(8):35-35
这好像是一首网上的小诗,诗的名字就是“我不爱你,但我不拒绝与你调情”。真的,从改革开放后,人们似乎一下子知道真爱是个什么东西了似的,疯狂寻找,然后不顾一切地去爱。然而,经历了动情之痛,人们忽然发现,很多曾经为之赴汤蹈火的爱情,后来认真看时,却是一堆牛屎。不用自己后悔,别人的教训还不够惨烈吗?所以男人女人都学聪明了或者是狡猾了,谁还会把一次艳遇演绎成恐怖的外遇呢?  相似文献   

4.
早在唐五代文学之中,就已经开始表现商人的愿望与幻想,比如商人的发财梦与艳遇梦等等。不过在唐五代文学之中,这样的表现还是相当初步的,而且常常采取了超自然的方式。比如帮助商人发财的,常常是一件神秘的宝物,而且是凭偶然的机缘获得的。而到了明代文学之中,商人的愿望与幻想,开始获得了更富近世色彩的表现。不仅商人的愿望与幻想的几个主要方面,如发财、艳遇、得助等等,都得到了丰富生动的表现,而且随着海外贸易的发展,商人的愿望和幻想也被表现得更为绚丽多姿。更为重要的是,在对商人的愿望和幻想的表现的背后,可以看到明…  相似文献   

5.
民族艺术档案是我国档案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大运河船工号子是反映船工生活的"草根性"原始记录,已成为大运河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对其建档保护,让大运河上这一特有的艺术形式传承下去是档案管理与文化工作者的责任。文章论述了大运河船工号子的历史传承,针对其传承中存在的问题,从档案保护角度提出大运河船工号子的建档依据、目的、内容及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6.
顾豫 《大观周刊》2011,(13):136-136,91
顺口溜是一种喜闻乐见的语言表述形式,具有口语化、顺口、易于记忆的牦羔,针对物理学科的知识性强、学生学习困难枯燥的特点,引入顺口溜这种来自民间的源头活水,来探讨一些顺口溜在高中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清朝名学家袁枚在《随园诗话》中曾说过:“诗宜朴不宜巧,然必须大巧之朴”。“大巧之朴”历来是中国艺术追求的最高境界之一。湖北电视台的纪录片《船工》,正是袁枚笔下“巧”与“朴”的一次较为完美和深层的对接与融合。  相似文献   

8.
一流记者写本报红烛中国大概是顺口溜的王国,每个时代每个时期都有群众创作的顺口溜问世。前一个时期,在新闻界流传这样一首顺口溜:“一流记者炒股票,二流记者拉广告,三流记者拿红包,四流记者写外稿,五流记者写本报。”(据说有好几个版本,有的说一流记者“卖情报...  相似文献   

9.
近日,江西省彭泽县档案局(馆)工作人员在该县马当镇一农户家中发现了1张1949年的渡江船工光荣证。这张渡江证长28.8厘米,宽19.5厘米,单面石印,右侧印有渡江船工光荣证字样,左侧盖有  相似文献   

10.
1.熊耳山遍地零乱叠置的石头和陡壁奇峭的山峰相映成趣。 2.这块大石头像用“天斧”一劈两半。 3.这条狭窄的裂缝最窄处不到1米。 4.经过岁月风吹雨打,坚硬的石头有摇摇欲坠之感。 5.地质公园周围仍有不少农田。 6.历经千年形成的钟乳石,如笋、如竹。千姿百态,引人入胜。 7.散落四处的石头,形成了一座罕见的地质公园。  相似文献   

11.
“读书苦,读书累,读书还要交学费,不如参加黑社会……”这是刚开学时,我在同学们嬉戏玩耍的时候听到的顺口溜。同学们念的这些顺口溜有的是他们听来的,有的是他们自己编的。广为人们熟悉的《真心英雄》的旋律,在他们的口中被唱成了这个模样:在我手中,拿着一支冲锋,一颗子弹让你全身都痛……一些脍炙人口的唐诗、宋词,从他们口中出来,也变了味道: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北京烤鸭店,口水流下三千尺,一摸兜里没带钱。……同学们的顺口溜还不止这些,因为他们每天放学后都会聚在一起,编出七八个段子,到了学校再与同学们互相交流,…  相似文献   

12.
平湖将出     
11月4日,18响爆破声后,重庆奉节的9栋老城标志性建筑轰然崩塌,三峡库区清库接近尾声。1年后,这座位于长江三峡西端瞿塘峡口,东临著名景点白帝城的2300年古城将随着三峡水库的蓄水发电长眠江底。在库区,它是即将被淹没的5座县城之一。 这一次的大爆破,标志着三峡工  相似文献   

13.
2005年6月的一天,崔永元带一群外国朋友游颐和园,租了船荡舟昆明湖。船工看到客人里一位五十多岁的老人,脱口而出:“你不是那个班比诺吗?”三十多年前《桥》里边那个年轻的游击队员,跟这个中国观众“跨越时空”地紧紧拥抱。[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曹轲 《青年记者》2007,(14):1-1
官方的消息太重要了。中国的股市这么牛,也牛不过财政部5月30日的一纸通知。 官方的决定太重要了。厦门PX项目这么大,百万短信抗议后,5月30日宣布缓建。[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一则寓言故事讲道: 同一座山上,有两块相同的石头,三年后发生截然不同的变化,一块石头受到很多人的敬仰和膜拜,而另一块却受人冷落。这块石头极不平衡地说道:老兄呀,三年前我们还是同样的石头,今天产生这么大的差距,我的心里特别痛苦。  相似文献   

16.
陈沛雪 《编辑之友》2010,(10):116-118
一说起王云五,脑海立刻浮现出大二时候学"工具书"这门课上老师教的四角号码法的顺口溜:"一横二垂三点捺,叉四插五方块六;七角八八小是九,点下有横变零头".有了这样的亲切感,让我仔细地读了一些关于王云五先生的书和后人评价的文章.大家褒贬不一,有的甚至南辕北辙.可能如金耀基先生写到的:"王先生自14岁做小学徒起,就一直没有停止过工作,一生做了别人三辈子的事.  相似文献   

17.
在研讨《中国出版通史》编撰提纲的会议上,几位专家谈到了纸的发明,对简册和版牍的革命性变革的那段历史.我国古代最早的文字载体有甲骨、青铜和石头,甲是龟甲,骨是兽骨,主要是牛的肩胛骨.甲骨、青铜和石头,虽然能够负载文字,起到一定的信息留存与传播作用,但它们都还不是供人书写的材料,青铜器和石头上的文字也只能由读者开动双脚去观阅,而不能用人手传阅,大大限制了其传播的速度和空间.  相似文献   

18.
一个顺口溜     
有人给某些新闻单位瞅着日历搞报道,按照节气写新闻的现象,编了个顺口溜: “一月开门红,二月谈备耕, 三月写妇女,四月报播种。五月抗春旱,六月双过半, 七月好党员,八月麦收战。九月防霜冻,十月庆国庆, 十一夸超额,十二全完成。”我认为,随着全年季节的转换和时间的推移,地方报纸、电台反映各条战线的工作,是一项不可缺少的内容。那个顺口溜还是要的。但如年复一年,千篇一律,不注意特点,只在  相似文献   

19.
杨敏 《新闻天地》2010,(5):23-25
作为秘书的汪海东经常调侃自己属于机关"蚁族",在他们的圈子中流传着这么一句顺口溜:"伤脑筋,少睡觉;省床铺,费灯泡;一宿写个大报告,还怕领导皱眉毛。"  相似文献   

20.
2007年12月初,我们中国作家代表团在团长蒋子龙、副团长张炜的带领下,来到了圣彼得堡莫伊卡滨河路12号,即普希金故居博物馆参观。在这里,我艳遇了一群又一群的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