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欧洲     
公元前4500年左右,农耕技术从中东传入西北欧地区,这个时期石器被广泛使用。到了约公元前2500年,随着青铜器的出现,新石器时代结束了。欧洲最早的青铜文明由克里特岛的米诺斯人和希腊大陆的迈锡尼人所创造。在古希腊的鼎盛时代(公元前500—前336年),希腊人创造了影响整个欧洲的文明。而亚历山大大帝建立的马其顿帝国,又将希腊文明远布亚洲,他的功绩足以与征服整个地中海地区的罗马人相媲美。  相似文献   

2.
“巨石文化”是指以巨型石头为建筑材料的建筑艺术及其社会价值,这是考古学家们关心和研究的问题。巨石建筑主要有石圈、石阵、墓穴和祭坛等。  相似文献   

3.
黄梦新 《山东教育科研》2014,(13):I0001-I0001
一提到陶瓷,很多人就想到了中国。陶瓷已经成为了中国的代名词,连其英文也是与中国同名的“china”。在人约公元前8000年的新石器时代,人们就_已经发明了陶器。无论在科学技术层面,还是在生活中,陶瓷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4.
一、古英语的起源 在不列颠群岛上有迹可寻的最早民族是伊比利亚人(Iaeribns),又称为“巨石器人”(3000—2000B.C.),他们生活在“新石器时代”(the New Stone Age),后期为“青铜器时代”(the Early Bronze Age),尽管他们没有留下语言文字,但在英格兰西南的索里兹伯里平原(Sali~j bury Plain)上留下了欧洲史前最著名的纪念碑——巨石柱群(Stonehenge)。这使我们很难想象处于新石器时代的伊比利亚人是如何雕凿并把它们运到原野上的。大约在公元前700年来自上莱茵(upker Rhine)的克尔特人(Celts)先后侵入不列颠。现在居住在苏格兰北部和西部山地中的盖尔人(Geals)就是克尔特人的后裔。公元前300—400年克尔特人的另外一支已使用铁器的布立吞人(Brythons,Britons)  相似文献   

5.
巨石阵的历史比长城都要悠久得多,它是世界上最引人入胜却又最令人难解的历史遗址之一。每年都有成千上万名游客来此观光,为这美丽的巨石阵如何修建及为何而建迷惑不已。科学家已经鉴定出了这处位于英格兰的遗址的起始时间,大概是公元前3000年左右。千百年来,这个石阵历经数时数代才终于建成。其间耗费了成百万工人的辛勤劳动来搬抬这些笨重的石头。  相似文献   

6.
英国伦敦西南方有一个神秘的史前遗迹,一些巍峨的巨石呈环形阵屹立在索尔兹伯里的旷野间.巨石阵始建于公元前3100年,是世界上最为壮观的巨石文化之一,是一个古代宗教、天文、数学相结合的文化遗产.198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将巨石阵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关于巨石阵,有过种种猜测,有地质学家认为,巨石阵的石头种类繁多,也许是由冰川活动把它们从远方带来,然后被作为主要材料建造的.当时的人们把这些来历不明的巨石看作具有神灵的威力加以崇拜,在此举行原始的宗教仪式,以祈求神灵庇佑自己.但是考古学家却认为,巨石阵的建造者是在已经了解太阳…  相似文献   

7.
人类早餐8000年未变据澳大利亚广播公司报道,考古学家在保加利亚发现8000年前古人享用的早餐,经测定,这是公元前5920年到公元前5730年的谷类,由半熟的干小麦制成,新石器时代早期的保加利亚人用热水浸泡几分钟就可食用,这和我们现在的食物没什么很大的不同。  相似文献   

8.
神秘的石阵     
《少年科学》2010,(7):69-77
石阵始建于没有文字记载的时代。关于那时的人们怎么生活,没有什么记录留给我们。不过,考古学家已经有所了解了。  相似文献   

9.
巨石阵名什么他方?巨石阵是怎么修建的?巨石阵位于英国南部的索尔兹伯里平原上,距首都伦敦100多千米,约始建于公元前3100年,距今5000多年,比埃及金字塔的历史还要悠久,是英国著名的史前遗迹。巨石阵的英文名称"Stonehenge",原意为"石头围栏",它由130多块巨石组成,这些巨石排成儿个同心圆,外围还有环形的土沟与土岗。  相似文献   

10.
"他们中有的刻有文身,有的胖,有的瘦,我们觉得可以根据他们鼻子的特点辨别出镇上一些人之间的关系",帕特里夏·瓦尔加斯说道。我现在身处复活岛。帕特里夏是一位考古学家,也是智利的建筑旅游服务组织(ATS)的创始人之一。她正在介绍"摩艾"这举世闻名的巨石群,这些石像是在公元12至14世纪由岛上新石器时代的住民在山上开凿而成。  相似文献   

11.
《时代数学学习》2005,(10):F0004-F0004
英国伦敦西南方有一个神秘的史前遗迹,一些巍峨的巨石呈环形阵屹立在索尔兹伯里的旷野间,巨石阵始建于公元前3100年,是世界上最为壮观的巨石文化之一,是一个古代宗教、天文、数学相结合的文化遗产,198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将巨石阵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12.
工程地质是在漫长的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于社会生产的发展和推动而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中国古代的许多大型工程建设,便是人类生产和生活需求的产物,建成这些工程,必须初步具备一些工程地质的知识和经验。如始建于公元前722年的鸿沟,自河南省荣阳引黄入淮;始建于公元前506年的伍堰,在江苏高淳县沟通太湖与长江,我们的先辈如果不具备  相似文献   

13.
1数学来源于人类的生产实践活动中国、印度、巴比伦、埃及等世界四大文明古国是数学的发源地.在这些国家里,大河流贯,土地肥沃,适宜农牧.人们为了驯服河流、丈量土地、窥测天象、制定历法、计算财富等事宜,便逐渐积累了数学知识.中国数学的最早起源当为结绳记数和刻划.西安半坡遗址(新石器时代,距今约六千年)出土的彩陶上刻划的几何图案中已有平行线、折线、三角形(包括直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菱形、圆、长方形等等,这说明我们的祖先早在六千年以前已经能够绘制初等平面几何中的大多数直线图形了.在商代(约公元前1700年—约前1100年)的一…  相似文献   

14.
苏美尔的学校教育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三千纪。现存最早的泥板文书出土于古苏美尔城市乌鲁克 ,这些泥板文书是用文字的早期阶段图画文字书写的 ,主要是经济和管理文献 ,但在其中也包含了一些单词表 ,以供学生学习和练习之用。这表明在公元前三千纪 ,书吏们就已经在考虑学校的教育教学了。在以后的几个世纪里 ,学校教育并没有大的发展。公元前三千纪中期 ,苏美尔地区已经出现大批的学校。 1 90 2 - 1 90 3年 ,在对古代城市舒如帕克的考古发掘中 ,出土了大量的“教科书”。公元前三千纪后期 ,学校教育才开始真正的成熟和发展起来。在这个时期…  相似文献   

15.
中原地区在新石器时代中期的前仰韶文化时期,已经是以农业、畜牧业为主,渔猎、采集为辅的经济形态;到了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仰韶文化时期,开始逐步地向夏商周的"栽培农作物和饲养牲畜"的纯农业经济形态过渡。前仰韶文化时期已经出现的手工业,如制陶、制木、制石、制骨、织布、房屋建筑和酿酒等等,在仰韶文化时期都有了很大的发展,还出现了玉器加工、金属加工、丝绸纺织和席草编织等新技术。中原地区考古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数量、面积和密度的变化,反映了该地区新石器时代中、晚期人口快速增加的趋势,从而彻底改变了母系氏族社会全盛时代(繁荣阶段)"生产极不发达,因而广大地区内人口极度稀少"的社会状况。这一切表明新石器时代中期出现的农业经济,为父系氏族制度的产生奠定了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16.
自古以来.香港就是中国的领土。早在四、五千年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已经在这片土地上生息与劳作。春秋战国时期,香港所在的地区是当时中华民族的一个支系——百越民族远征海洋的基地。百越勇士从这里扬帆远航.去寻找理想的乐土。公元前221年寨始皇统一中国后,于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置南海郡,治所在番禺(今广州市),公元前213年秦派兵50万人到岭南地区成边和开垦。自此,香港一直处于我国历  相似文献   

17.
为什么会有“绵绣江山”一词?这不能不从中国美丽的丝绸说起。 中国是蚕丝事业的发源地,是最早养蚕和制造丝绸的国家。据史籍记载,中国利用蚕丝织为衣料,已有近五千年的历史,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黄河流域和长江下游地区的人民已经会制造丝线、丝带和绢,一九六二年从山西省夏县西荫村新石器时代遗址中曾掘到茧壳;一九五八年从浙江省吴兴县钱山漾新石器时代遗址中曾掘到碳化了的丝绒、丝带和绢片,经  相似文献   

18.
如果说太平洋复活节岛上 的石像历史已经够久远,那俄 罗斯哈卡斯地区的直立粗长巨 石石雕还比它们早2000年。 大约4000年前,居住在俄 罗斯哈卡斯的一些部落在米努 辛斯克谷地竖起了不少神秘的 直立粗长巨石石雕。这些部落 到底是些什么人呢?他们为什 么要竖起这么些超乎今人所想  相似文献   

19.
《中学科技》2013,(5):2-5
对中国来说,陶瓷具有非凡的意义。早在约公元前8000年到公元前2000年(新石器时代),中国人就发明了陶器。随着文明的发展。陶瓷通过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传播到世界各地,几乎成为了中国的代名词。陶瓷工艺古老而精湛,随着科技的发展,它又将焕发怎样的新光彩呢?  相似文献   

20.
正希腊考古学家日前在本国发现欧洲最早的葡萄酒样品,时代约在公元前4200年。发现葡萄酒的遗址名为蒂克里塔什,位于希腊东马其顿地区德拉马的东南部。考古学家1920年首次在蒂克里塔什遗址进行勘探,随后的近百年时间陆续进行了多次挖掘和探测。考古工作者在该遗址最深的地层探挖土壤样本时,发现了四座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房子。由于这几座房子曾在很短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