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普通高校中文专业古代文学史教材使用较多的是袁行霈主编的《中国文学史》四卷本。这套教材具有观点新、体例新等特点。教师与学生在利用这套教材时要注意观点的变化,重视注释的作用,要充分利用文学史年表和研修书目。  相似文献   

2.
一、为什么要开设该课程 我系英语专业的学生虽然已经在三、四年级时修过美国文学方面的课程,但是由于许多方面条件的限制,他们所修的课程是文学史与文学选读合一的“美国文学史及选读”,共70学时(所选教材为吴伟仁编《美国文学史及选读)。由于课时少,学生不可能有更多的时间在教师的指导下阅读作品,而且吴伟仁所编的《美国文学史及选读》教材主要收录了美国建国之初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左右的主要代表作家的作品。对于这一些作品,学生们几乎可以从任何一本文学史教材或参考书里读到有关的评论文章;因此阅读理解这些作品没有什么很大困难。战后的现代文学作品却没有被包括在这本教材之中,而战后  相似文献   

3.
张向光 《阅读与鉴赏》2007,(8):46-49,33
《边城》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小说杰作,沈从文先生也因为《边城》和其他众多作品闻名中外,奠定了他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高中语文教材节选了《边城》的第13至15章.教材和教参谈的基本上是主题和情节,主要引导学生理解小说的人性美和人情美。我以为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纯净的小说文本、现代文学牧歌传统中的顶峰之作《边城》,光让高中生理解其深刻的主题是片面的,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必须引导学生鉴赏它独特的艺术特色和美学风格。本文着重谈论《边城》独特的美学风格,认为《边城》既是现代文学史上描绘风俗画的高峰之作,又是深得中国传统水墨画神韵的不朽之作。  相似文献   

4.
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中央电大现代文学主讲教师黄修己为配合电大语文类开设的中国现代文学课程而写的《中国现代文学简史》一书,以及与之相配套的《中国现代文学史参考资料》(由黄老师和中央电大责任教师方谦、李平编选),在海外引起了较大反响。这是电大成立以来,第一次受到海外重视的教材。为了搞好电大的教材建设,编者特将一九八四年十一月十二日香港《大公报》所载上尹的《几本关于中国现代文学的新书》一文给以转载,供读者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5.
《中国现代文学史》在各文科高校中算得上一门老课了。早在建国初期就有王瑶的《中国新文学史稿》、刘绥松的《中国新文学史初稿》等专著作为高校文科教材。三十多年来,尤其是近十年来,专家、学者纷纷著书立论,有的还作了专题研究,如孙昌熙、田仲济主编的《中国现代小说史》,林非著的《中国现代散文史稿》等。这些著作对于现代文学的教学与研究,无疑是起了推动作用的。  相似文献   

6.
在文科教学中,中国现代文学可谓是中国文学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上承近代文学,下启当代文学,在文学史中发挥了巨大的桥梁作用。现代文学中一些优秀作家的经典作品常常被列入高中教材作为必学课文,因此学好现代文学,对于以后致力于成为一名语文教师的学生来讲,其重要性显而易见。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存在一种尴尬局面:多数学生对这门学科缺少兴趣甚至是不感兴趣,导致课堂气氛沉闷,教师讲得汗流浃背,学生却在下面各行其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千古不变的至理名言不管用在何处,都能产生最佳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刘绶松的《中国新文学史初稿》是建国以来较为重要的以现代文学为研究对象的文学史著作.自其问世以来,曾于1956年和1979年两次被指定为高等学校的文科教材,对现代文学史教学以及学术研究产生了较为广泛的影响.该文选取刘绶松的《初稿》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与王瑶的《中国新文学史稿》的对比研究,探究特殊写作背景下刘绶松对新文学史创作的努力与尝试,在承认其创作局限性的基础上,尝试挖掘其在文学史的建构、体例结构的安排、史料运用以及文学评论等方面的价值与贡献.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代文学史》是师范专科学校中文专业的基础课,对学生来说,应该重视并认真学好这门课程,毕业后才能胜任中学的语文教学工作。在师专从事中国现代文学教学的教师,更有责任指导和帮助学生学好这门课。为此,需要在《中国现代文学史》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探求教学规律,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现在,师专中文专业的学生,普遍不够重视中国现代文学的学习。半年前山西省临  相似文献   

9.
阿Q是文学艺术长廊中不朽的艺术形象。对于阿Q形象的分析,不同历史阶段有不同的解读和不同的观点。通过对比三部不同历史时期的现代文学史教材(王瑶主编的《中国新文学史稿》、唐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简编》及钱理群等人编著的《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中对于阿Q形象的分析,来勘测三个不同时期历史文化图景及其文学理论"地形图",并以此厘清不同时期的文学史"生产模式"。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分期,是编写中国现代文学史教材的基础;而中国现代文学的起点,又是科学性分期的关健。对于这个问题,文学史家们的见解大体是一致的,都认为一九一七年《新青年》发动的“文学革命”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发轫。这种说法实际上并不科学。我们认为,文学革命并非起于一九一七年的胡适、陈独秀等人的倡导,而是起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在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编撰方面不断有新的成果出现,如吴福辉先生的《插图本中国现代文学史》和严家炎先生主编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而由钱理群先生任总主编,钱理群、吴福辉、陈子善三位先生担任分卷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编年史——以文学广告为中心》(以下简称《现代文学编年史》)则是现代文学研究界最新的收获。《现代文学编年史》规模宏大,浩浩三大卷,时间跨越整个现代文学时期,内容则与传统文学史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2.
一部好的文学史不仅仅在于它向读者提供了多少知识要素和文学史资料 ,还在于它为读者提供了多少值得思考的问题和可资借鉴的体式。朱德发先生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实用教程》 (以下简称《实用教程》)就是这样一部在给读者提供了大量文学史信息的基础上 ,不仅在文学史体式上为学界提供了新的范式 ,而且在对文学史现象的重新把握和认知上开拓了进一步思考空间的真正意义上的实用性教程。《实用教程》最突出的特征体现在它的实用性上。作为山东省教委的立项教材 ,一方面要适应现代文学学科发展的需要 ,真正体现本学科目前所达到的学术水平 ,体…  相似文献   

13.
《春》、《我的叔叔于勒》这两篇文章多年来一直被编入初中教材。说起这两篇文章,我们相信绝大多数语文教师都能熟练地说出《春》中的几幅图(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我的叔叔于勒》中故事情节(盼于勒、夸于勒、遇于勒、避于勒)。究其原因,因为《教学参考书》上就是那么写的。实际教学时,我们绝大部分语文教师也是沿用了教参上的这种概括来引导学生概括的。久而久之,教师都成了《教学参考书》的代言人,学生成了装载《教学参考书》的容器。这种教法撇开了教师对文本的独特感悟和独特处理教材的能力,违背语文教学的规律,是不可取的。  相似文献   

14.
当初参加《中国现代文学编年史——以文学广告为中心》(下称《编年史》)的写作时,一方面是认识到文学史写作的多元时代就要到来,认识到文学史多样化的可能性终将转化为现实性;另一方面,因我刚刚出版了个人著述《插图本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下称《发展史》),油墨还未干呢,我便自问:我有必要马上又跨入一种集团式文学史的漫长写作旅途吗?而且,  相似文献   

15.
《春》、《我的叔叔于勒》这两篇文章多年来一直被编入初中教材。说起这两篇文章,我们相信绝大多数语文教师都能熟练地说出《春》中的几幅图(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我的叔叔于勒》中故事情节(盼于勒、夸于勒、遇于勒、避于勒)。究其原因,因为《教学参考书》上就是那么写的。实际教学时,我们绝大部分语文教师也是沿用了教参上的这种概括来引导学生概括的。久而久之,教师都成了《教学参考书》的代言人,学生成了装载《教学参考书》的容器。这种教法撇开了教师对文本的独特感悟和独特处理教材的能力,违背语文教学的规律,是不可取的。  相似文献   

16.
郭荣茂同学来信问到:“考试时我发现卷面上50%的考题是书中未涉及的。”“除吴伟仁编的《英国文学史及选读》外,还应该阅读哪些书目?或是根本就该阅读别的书目?” 《英国文学史及作品选读自学考试大纲》(简称大纲)中列有“教材与参考书”三套。一是吴伟仁编《英国文学史及作品选读》,郭群英编《英国文学史及选读》,刘炳善《英国文学简史》。据来信,你只买了吴氏教材一本,“考试时卷面上50%的考题书中没涉及”,不管夸大与否,“书中没涉及”的现象是有的。这是因自考生与正规在校生有区别,再校生的课本是学校选定的,由任课教师出题,所出的题自然都是选定教材中的内容,不会有“超范围”现象。而自学就不一样,《大纲》列出几本“教材与参考书”且又没分出那一本是教材,那一套是参考书;加之三位编者水平、文学史观、作品选择侧重点不一样,故而三种(吴氏、郭氏、刘氏)教材各有不同之处。 当然,如果要求每个考生三本都详读,以求其“全”,困难很大。我建议以吴氏教材为“主”,其它二  相似文献   

17.
“文学史正义”属文学史观范畴,作为对给定语境的文学史述的观念预设,它实是一种有方法论效应的导向性研究框架,当它设定了楔入文学史的价值视角,也就会衍生出史家甄别与评判相关作家、作品暨思潮的尺度,就有怎样的文学史编撰。以王瑶《中国新文学史稿》为例,讨论本土语境的现代文学史观;以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编为研讨平台,纵论当代文学史观;以陈寅恪、聂绀弩、王辛笛为典型,略论当代旧体诗创作与当代文学史述的重大关系,以及“文学史正义”对当代中国学界的启迪。  相似文献   

18.
姚斯认为:文学史就是接受史。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对于同一个作家的解读,不同版本的现代文学史给出了不同的观点。本文以王瑶版《中国新文学史稿》、夏志清版《中国现代小说史》、钱理群版《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这三本书中对于作家郭沫若的解读展开,对于不同版本文学史中的观点异同以及存在歧见的原因进行一番研究。  相似文献   

19.
在近十年出版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中,《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是一部具有特色的著作,它不仅吸收并总集了现代文学研究的新成果,而且表现了著者独特的思想眼光,它问世于现代文学研究的低谷时期,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具有明显的“过渡”痕迹——它预示着旧的文学史观的结束,并为全新的文学史著作的出现奠了基石。本文从现代文学的总体面貌、现代文学的发展进程、作家的师承关系与文学流派三个方面分析评介该著所揭示的现代文学的特点和规律。  相似文献   

20.
为了适应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需要,帮助广大自学者顺利通过自学的道路,高教出版社决定编辑出版一套《高等教育中文自学丛书》,供参加自学考试的应考者,以及刊授大学、电大、函大、业余大学使用。全书包括《文学概论》、《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中国当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