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午最热吗     
中午是太阳直射的时候,那么应该是最热的时候了?错!如果你是善于观察的人,你就知道:一天当中最热的时候不在中午,而是在午后的几小时内。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太阳光并不能直接使气温升高。空气中的各种气体直接吸收阳光的热能只有14%左右,而43%左右的热量被地面所吸收。地面吸收了太阳辐射的热量后,再通过辐射、对流等形式向空气中传导,这种向上输送热量的结果,是气温增高的主要原因。所以说,地面温度的升高,主要是吸收太阳辐射能量的结果。太阳光照射到地面上,晒热了地面,地面吸收的热再放出去烘热空气,空气的温度主要是间接从地面得到的…  相似文献   

2.
太阳的照射使海洋、陆地变暖。然后变暖的地面又把热辐射反射网天空。地面的热在向外辐射的过程中,部分红外辐射能被CO2、CH4,N2O和H2O(气)等温室气体吸收。当大气中的这类温室气体的浓度过高时,使地面接收到的太阳辐射大于地面向天空反射的辐射,从而使地面气温逐渐升高,这种现象叫作“温室效应”。  相似文献   

3.
周小奋  刘熠 《物理教师》2012,(10):40-41
题目.为了测量太阳的辐射功率,某人采用如下简单实验.取一个横截面积是3×10-2m2的不高的圆筒,筒内装水0.6kg,用来测量辐射到地面的太阳能.某一天中午在太阳光直射2min后,水的温度升高了1℃.求:(1)在阳光直射下,地球表面每平方厘米每秒钟获得的能量.(2)已知辐射到大气顶层的太阳能只有η=50%到达地面,另外50%被大气吸收和反射,而未到达地面.请你由  相似文献   

4.
人为什么能感觉到冷与热呢?原来,人感觉气温的变化主要是皮肤。皮肤有一种功能,每时每刻都力求它表面温度同其周围空气温度保持平衡。如果空气温度比皮肤表层温度低得多,人体要消耗很多的热量来达平衡,此时我们觉得冷。 夏天,烈日当空,空气受太阳光的辐射,温度可达40℃,高于皮肤表层温度,体内的热量很难向空气传  相似文献   

5.
近日,在《椭圆的几何性质》一节(人教A版选修2—1)的教学课堂上,我举了下面例题:放在地面上的铁球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得到一个离心率为√3/2的椭圆,求此时太阳光与水平面所成的角α的大小.  相似文献   

6.
大家稍为留意就会发现:在太阳光照射下,竖直在地面上的竹竿的影长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我们能从影长的变化推出什么?下面把地球的复合运动分解为单纯的公转和自转,画图如下:图1图2从图1分析,由于太阳和地球距离平均为149 600 000千米,若把太阳光线看作平行线,在短时间内,地球绕太阳  相似文献   

7.
为改善停置汽车密闭车厢内的空气品质,达到洁净空气与消灭细菌的目的,文章提出一种空气净化装置,主要均包含空气净化单元、紫外线杀菌单元及空气导入单元。根据实验数据显示,在车窗完全关闭状态下,CO2与VOC的测量数据随时间均呈固定值,其中CO→0、CO2560ppm、VOC0.15ppm。当采用空气净化装置后,车内空气品质可获得良好的提升,最佳情况下的CO2浓度下降低约8.92%、VOC浓度则减少达13.3%;在距离空气净化装置34.55cm的范围内,紫外线将高于有效照射强度。  相似文献   

8.
一、平行投影与中心投影 1.在太阳光的照射下一般产生平行投影. (1)利用太阳光线是平行线这一特征,将平行投影的相关问题转化为相似三角形的问题来解决. (2)在同一天的不同时刻,物体在太阳光下形成的影子的长短、方向和形状是不相同的.就北半球而言,上午由长变短,下午由短变长.  相似文献   

9.
在许多登山运动中,运动员们一个个戴着酷酷的黑眼镜,请问大博士,他们为什么要戴这样的眼镜呢?——广西南宁市星湖小学黄海斌大博士:这是为了保护眼睛。登山运动一般选择在高山上进行。高山上空气稀薄,空气密度只有地面三分之一左右,导致太阳光的辐射特别强烈;另外,高山空气洁净  相似文献   

10.
问题 月球表面在太阳光的照射下温度可达127℃,而此温度下的气体分子的平均速率为2000m/s,试分析月球表面没有气体的一个原因.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教育研究大致经历了从哲学--思辩研究范式经科学--实证研究范式到人文--理解研究范式的历程.范式的转换不只是方法的更替,更是哲学理论背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研究过程等的变更和创新.本文以众多学者的研究为基础尝试作多方面的比较.  相似文献   

14.
15.
16.
"吏"与"史"     
很多同学容易将"吏"与"史"写混,今天和大家说说怎样区别这两个字. 先说"吏"字吧.在《新华字典》中,"吏"字解释为"旧时代的官员".大家想一想,旧时代的官员们不都戴着一顶官帽吗?在古代,什么身份的人戴什么样的帽子可有讲究了,在官场中这讲究可就更多、更复杂了."吏"字上的一横不正像是那一顶帽子吗?记住这一横,不仅能分清两个字,还把"吏"字的意思记住了,一举两得.  相似文献   

17.
18.
19.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