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编目环境的巨大变化和数据技术发展的强力推动,特别是受到FRBR概念模型和基于FR家族模型的图书馆参考模型(LRM)的影响,引发了国际资源编目标准一系列的变革,从国际编目原则、概念模型、国际标准书目著录统一版到编目规则(RDA)、书目格式(BIBFRAME)等均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逐步形成了数字时代的资源编目标准体系,世界开始进入基于实体—关系概念模型的资源描述组织和关联数据编目的新阶段。图书馆基于关联数据编目将为数字图书馆向智慧图书馆转型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将有效提升图书馆在网络环境下的可见度和有用性。本文重点梳理国际编目标准体系的主要内容,特别是总结近10年来的发展演进的特点与发展规律,以期为我国资源编目标准的研究与数据化实践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2.
自1949年以来,特别是70年代末以来,图书馆古籍整理工作在全国图书馆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特别是在馆藏文献的整理编目、古籍文献的编纂影印、古籍的缩微复制以及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等方面,都有了明显的进展。1 馆藏古籍的整理编目自50年代以来,全国各大图书馆相继编制了许多馆藏古籍书目和联合书目,其中有综合书目、善本书目、方志目录、地方文献书目、专科书目、特编书目等。在馆藏的古籍整理编目中,主要呈现出以下三  相似文献   

3.
CIP在中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1989年3月,我国实行图书在版编目的第一个技术文件——国家标准《图书在版编目数据》终于宪成了起草工作,与另一项国家标准《图书书名页》(后者规定了图书在版编目数据在书名页上的印刷位置)一道向国家技术监督局报批,这标志着我国的图书在版编目事业已经迈出了第一步。图书在版编目(Cataloging in Publica-tion,简称CIP)自70年代以来,在世界上许多国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对出版、发行、图书馆各界都有着不容忽视的意义。1978年,阎立中同志撰文详细介绍了GIP的历史和现状,并于次年倡议在我国实行CIP。而进口  相似文献   

4.
《图书情报工作》2005,49(7):146-146
《中文文献编目规则》(第2版)业已出版,《中国分类主题词表》(修订版)经过四年的修订也将近期出版,新版《中国分类主题词表》包括印刷版和适应计算机编目和检索环境下的电子版。这两本书是指导图书馆编目人员进行实际编目操作的必备工具书。为了及时推广新的标准与规范,中国图书馆学会专业图书馆分会特邀请《中图法》编委及《中文文献编目规则》(第2版)的编委举办实务培训班。  相似文献   

5.
<正> 6.未来的发展和机会西欧的图书馆自动化目前正处于第二代并向第三代发展的阶段。第一代自动化始自60年代末70年代初,其特点是面向个别图书馆的一个或几个功能,如流通、编目和期刊控制。70年代末80年代初,出现了第二代图书馆自动化系统并在欧美国家得到迅速发展,在这一阶段中,出现了许多集成化的自动化系统,图书馆电信通讯网络成了图书馆自动化最重要的标志。第三代自动化目前处于起步阶段,它开始于80年代中期,其特点是微机应用的增加,地区性网络(LANs),小系统的新的大容量存贮设备,以及网络之间的合作等等。  相似文献   

6.
一苏联系统地进行文献工作(包括图书馆工作、情报工作、出版工作等)标准化的历史,是从六十年代下半期开始的。在这以前,只制订有个别关于出版业方面的标准。1965年,苏联国立列宁图书馆和附设于该馆的部门间联合编目委员会共同主持召开了一次全苏编目会议。在这次会议上,提出了对现行出版物著录规则实行标准化及制订出版物装帧标准的建议。为了实现上述建议,从1967年起,在部门间联合编目委员会和全苏图书局的领导下,由全国最大的一些图书馆和情报机构,如苏联国立列宁图书馆、国立萨尔蒂科  相似文献   

7.
从80年代起,我国编目界借鉴国内外企业管理的方法,对定额管理进行了探索与实践。西安交通大学率先实行定额管理,对编目工作的一系列工序制订出定额标准,并在实践中不断加以修订,为其他图书馆实行定额管理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经验。1984年以后,这方面的理论研究逐步深入,对定额管理的作用、定额的种类、定额的方法、定额的平衡与修订以及采取其他工作措施等,进行了论述。在实践中,编目工作定额管理已为许多图书馆所采用,纳入了编目部门的日常工作。  相似文献   

8.
引言 自图书馆诞生以来,图书馆的核心职业经历了很大的变迁。所谓图书馆核心职业,就是对训练和学习要求最高,在图书馆业务活动中居核心地位的职业。比如,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图书馆的核心职业是文献分类编目。其后,文献检索不断发展,逐渐取代文献分类编目成为图书馆职业的第二代核心,并一直持续到本世纪前五年。近年来,文献检索快速边缘化,社会交流开始受到图书馆界的重视,第三代图书馆核心职业正在形成。  相似文献   

9.
当前图书馆界,正在探讨图书馆工作标准化问题,为了开展争鸣,贡献一得之见,下面仅就图书分类、编目工作标准化问题谈谈看法。一、图书分编工作标准化的必要性图书分类、编目工作的标准化是指分类、编目的工作方法,技术设备等方面,在数量和质量上在全国范围内必须具备的,统一的要求和规格。它反映一个历史时期分编工作的标准水平,它是图书馆业务工作科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CIP在我国的实施及其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CIP(CataloguinginPublication)即图书在版编目。它是指在图书出版过程中,由图书馆或其它部门利用出版社提供的清样,根据一定的标准进行编目,然后再由出版社将编制的书目数据印刷在书名页上,以供出版机构、图书发行部门和图书馆共同利用。1 CIP在我国实施情况11 CIP的起源与发展CIP的前身是美国国会图书馆1958年6月发起的书源编目(CataloguinginSource,简称CIS)计划,借以考查由出版商在出版物上印刷国会图书馆书目数据的可行性。这项计划实施不到一年,因经费不足等原因宣告失…  相似文献   

11.
基本款目(在西文编目中称“主要款目”)的著录正文上方以什么为标目,编目界历来就有争论。在国外,标目问题在长期的争论中大致形成了以下两种观点:一种认为应取著者作为基本款目标目;另一种则主张取书名为基本款目标目。与此相应,也形成了两种著录格式,即以著者的标目的段落式著录格式和以题名为标目的悬行式著录格式,井一直延续至今。《国际标准书目著录》(以下简称ISBD)为实现图书馆现代化,使编目工作向国际化方向发展,70年代破天荒地提出取消著录正丈上的固定标目,推出一种从题名与责任说明项开始著录的格式(即书目著录)。  相似文献   

12.
图书馆应用计算机技术和设备实现管理和服务的自动化是必然的发展趋势,尤其是微型计算机比较适合我国国情,许多图书馆已开始采用。现结合本馆具体情况,在微机上研制了俄文图书编目系统。该系统使用方便,输入简单,便于修改,能按标准格式(GB3792.2—85《普通图书著录规则》)打印卡片、书卡、书标、新书通报和财产帐。系统的特点是:  相似文献   

13.
一、关于“团体著者”概念的争论在编目史中,团体著者是一个较新的概念,即使首先使用团体著者作为书目识别因素的英美编目体系,也是到十九世纪才开始在编目条例中承认“团体著者”这个概念的。第一个规定团体著者款目的编目条例是英国博物院图书馆安东尼·帕尼齐(Antony Panizzi)  相似文献   

14.
“在版编目”是在图书出版过程中就进行编目,即把该书的著录款目、分类号、主题及标准书号等直接印在图书的版权页上,同时印制目录卡片。这样出版时,书、卡就可同时发行。各图书馆在购进图书时就能得到印在书上的标准著录款目,也能及时购到统一印制的目录卡片。实行“在版编目”,可以尽快改变我国图书编目传统的、分散的、手工操作的落后面貌,节省人力、物力,提高工作效率,避免重复劳动,尤其是使图书著录的标准化有了切实的保证,从而有利于图书馆的现代化与网络化。“在版编目”在英美和澳大利亚等许多国家早己实现。我国图书馆界的同志们也迫切希  相似文献   

15.
台湾图书编目规则管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湾图书馆的图书编目,过去一直沿用1949年“国立中央图书馆”修订出版的《国立中央图书馆中文编目规则》,及至1973年“国际图联”(IFLA)出版一系列国际标准著录规则(ISBD)后,台湾“国立中央图书馆”、“中国图书馆学会”和“中央研究院”联合邀请旅美图书馆学者、前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副馆长于镜宇,主持修订有关编目规则,历时一年,编成《中国编目规则草案通》后,遂中断。至1980年,台湾“国立中央图书馆”为推动图书馆自动化作业计划,与台湾“中国图书馆学会”合作组成图书馆自动化作业规划委员会,先后成立三个工作小组,集中台湾图书资料界学者、专家,分别就图书资料作业标准规  相似文献   

16.
谈网络环境与图书馆文献编目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普及和在图书馆的广泛应用,图书馆的编目环境、编目范围、编目对象、编目手段、煽目方式、编目格式、编目职能和对编目人员的要求等,都发生了深刻而巨大的变化.回顾了图书馆文献编目工作的发展历程,分析了网络环境下图书馆文献编目工作的新变化,提出了网络环境下加强图书馆文献编目工作的对策,即:(1)加强书目数据的标准化、规范化工作;(2)充分利用联机联合编目的优势;(3)逐步开展网络文献信息资源编目;(4)提升文献信息资源组织层次;(5)提高煽目人员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7.
一、我国推行图书在版编目进展报告在版编目(Cataloguing in Publication 简写CIP)一词,对于我们并不陌生。早在70年代,我国图书馆界就有同志建议开展图书在版编目。为此,许多同志曾做过大量的研究工作,并提出了很多好的建议。近几年,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实行以及国际交往的增多,出版界对这项工作也开始有所重视。北京图书馆书目文献出版社和北京大学出版社曾在中宣部出版局的安排下,对这  相似文献   

18.
影响地区性合作编目的非技术因素分析沈鸣,曹福元(南京大学)地区性合作编目是文献资源共享的初级阶段和基础,图书馆界在这一方面做了许多尝试。从80年代起,上海的申联公司等地区性合作编目联合体相继出现。这些联合体采取集中采购、联合编目、随书配片或提供机读数...  相似文献   

19.
对我国图书馆编目业务外包现状的质疑与反思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图书馆业务外包理念在90年代后期被引入我国后,编目业务外包已经在许多图书馆得到不同程度的实施。从编目业务外包的成本分析与书款折扣问题可见,外包人员的工作效率高于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但是无论从人员学历、信息素质、工作经验、馆藏熟悉度来讲,图书馆员都绝对优于外包人员。因此我国图书馆编目工作应通过编目业务外包所积累的经验和新理念,以馆内员工为主,外包为辅,探索新的外包模式与编目工作管理方式,整合本馆的编目队伍,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20.
图书编目是一件非常复杂精密的工作,包括着一系列严密、琐细、漫长的工作程序。在大型图书馆内,由于担任编目工作的人员不止一人,就发生分工也就是工作组织的必要。编目工作的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工作组织之是否得当。因此,编目部门的工作组织是编目工作的首要问题。编目工作的分工一般有四种标准:按语文分工、按学科分工、按出版物类型分工和按工序分工。按语文分工就是将不同文字的图书分别划归擅长那种文字的人员进行编目。在大型图书馆中这是一种基本的分工。许多图书馆的编目部门都设有中文组(股)、外文组(股)、俄文组(股)、日文组(股)之类的单位。不懂书中的文字当然无法为这书编目。所以这种分工的必要是不言而喻的。按学科分工就是把关于一门或几门知识(通常相当于图书分类法中一个或几个大类)的图书划归一定人员进行编目。这种分工方式可以使编目人员更容易熟悉他所担任的那门图书,更易于达到熟练的程度,从而节省工作时间,提高编目质量。还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