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善治是乡村治理的终极目标与使命。在中国政治场域下,治村精英与制度都是乡村治理中的关键要素,但实践中治村精英却总是与制度形成相互制约与掣肘的局面。然而,要达到村庄善治,治村精英与制度之间必须“和谐相处”。采用个案分析与深度访谈的研究方法,通过剖析山西省L村的乡村治理实践,描述了L村如何摆脱了治村精英与制度之间的张力惯性,形成两者之间耦合。具体而言,就是在“强精英—强制度”组合下治村精英主动创设“党员、村民代表联系户”制度,拓展村民参与公共事务的渠道,并依靠这一制度实现了精英向制度化权威转换,获得了村民支持,提升村庄的治理绩效。最终,L村以治村精英与制度的耦合营造了共建、共治、共享的和谐氛围,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乡村善治。  相似文献   

2.
抗战前晋察冀边区的村政权主要掌握在以地主、士绅为主的少数人手中,晋察冀边区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通过一年一度的村选从村政权的组织机构和村干部的身份两方面来着手改造村政权,使之成为真正代表民意的权力机关,实现了村政权的嬗替.  相似文献   

3.
村治研究论纲--对村治作为一种研究范式的尝试性揭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通过回溯“村治”历史 ,重释“村治”概念 ,力图构架作为一种可能性研究范式的“村治”论域 ,即以关照农村社会公共权力为主线 ,广泛辐射农村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诸方面的综合性研究。在此定义域内 ,本文对当前我国的村治研究作了分层面评述 ,并对确立村治研究范式的方法与步骤作了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4.
探讨了发展乡村旅游对构建和谐南花乡村社区的带动作用,并指出了目前南花乡村旅游在构建和谐南花乡村社区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进一步发展南花乡村旅游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一个村庄为个案,分析了行政化村治与村民外流的互动关系.认为,(1)行政化村治对村庄经济资源的过度汲取所导致的治理型贫困是推动村民外流的重要动因;(2)村民大量外流又构成对行政化村治的强大冲击;(3)行政化村治无力消解村民外流带来的冲击,两者互动的结果可能是行政化村治的崩溃与规范型村治的构建.  相似文献   

6.
图图村的圆圆和方方吵架了,胖熊警官接到电话后,立即来到了图图村。 在图图村村民的带领下,胖熊警官来到了圆圆家门前。可是,门怎么打不开呢? 这可难不倒胖熊警官。你瞧——吱嘎,门开啦!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干部的角色特征和行为方式不断发生变化。在一些地区出现了"能人治村"、"混混治村"、"恶人治村"、"富人治村"等现象。村干部角色变化反映了转型期乡村社会性质变迁和乡村治理逻辑的嬗变。陕西关中Z村调研发现,该地区免税以来干部角色经历了从"好人治村"到"硬人治村"的转换。"好人治村"主要源于该地区"弱结构、强规范"的村庄性质;而"硬人治村"不同于学界所讲的"富人治村"和"能人治村",需要结合地方社会性质和免税后基层治理逻辑予以解读。  相似文献   

8.
20多年来,华中地区的村治研究在一定意义上形成了一个学术传统,这个传统尽管一直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但是,却正是这些变化,促使村治研究的传统能够保留下来,并不断推进村治研究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王丽 《云南教育》2010,(10):23-28
从北京西站坐K571次列车,24小时抵达福建西部的连城县朋口镇,再从朋口坐20分钟的汽车,便到了宣和乡培田村。穿过村口的石牌坊和风水林,一条石砌的村道一直通到村边。  相似文献   

10.
粉水河畔的谷城县南河镇温坪村小学,一面靠山,三面环水,特殊的地理环境,使温坪村小学成了一座"孤岛"。小船成了温坪村小学所有学生上学必须的交通工具。已经有三十五年教龄的黄敦全,是学校唯一的老师,也是每天负责接送孩子的唯一的船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