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文革结束的1979年,斯特恩作为西方第一位来华演出的小提琴大师,在北京演奏了莫扎特的《G大调第三小提琴协奏曲》。他的此次中国之行被美国最负盛名的音乐家传记片、艺术纪录片导演拍摄成新闻纪录电影《从毛泽东到莫扎特》。  相似文献   

2.
黛阿妮·阿帕斯的名字,对中国读者来说,并不陌生。在我国一些摄影刊物上,曾介绍过她的作品和艺术风格。她原是美国著名的时装摄影家,后来转而从事写实摄影并长期在杂志社工作。她拍摄了不少反映美国现实问题的新闻照片。1967年,美国摄影艺术博物馆曾展出黛阿妮·阿帕斯、莉·弗里兰德以及加里·温诺格兰德三人的“写实摄影展览”。这次展览被美国摄影界誉为,开辟了写实摄影的新纪元。阿帕斯曾两次荣获格吉赫姆奖金,并作为美国第一位摄影家被邀请去意大利威尼斯比恩诺,举办了个人摄影展览。在1972年现代艺术回顾展览后,她的画册销售量达到18万本的纪录;另一本画册收集了她在杂志社工作期间拍  相似文献   

3.
看板     
《中国新闻周刊》2006,(38):88-88
肖恩·康纳利入选最佳“007”007都到第6代了,还是没办法超越他——永远的肖恩·康纳利。他们或许比他年轻,或许比他英俊,但还是没他迷人,连皮尔斯·布鲁斯南都不行。在英国《SFX》杂志对3000名读者进行的投票调查中,肖恩·康纳利爵士被选为最佳的詹姆斯·邦德。下个月007系列新片《皇家赌场》就要上映了,新“邦德”丹尼尔·克雷格压力很大啊。尚雯婕一路黑马杀到超女冠军她放弃法资公司总经理助理的白领生涯,只认准一个想法就是“想唱歌”;她在杭州赛区初选就被淘汰,转战成都赛区止步十强,终于在广州赛区进入三强;她被人们描述为“非实力…  相似文献   

4.
2002年3月30日,格林尼治时间下午 3时15分,她在伦敦西郊的温莎城堡与世 长辞,她是在酣睡中安然离去的,她走得那 么平静,走得那么安详,潇洒地走完了101年的人生旅程。她,就是“英国最受人尊敬的老祖母”、英王太后伊丽莎白·安杰拉·玛格丽特·鲍斯-莱昂。  相似文献   

5.
看板     
《中国新闻周刊》2005,(35):80-80
苏菲·玛索亮相北京9月15日,法国影星苏菲·玛索和法国政府文化部长雷诺·多纳迪约在北京出席影片《逃之夭夭》的首映式,这是苏菲·玛索第三次来中国,除参加中法文化年的闭幕活动,她还带来自己的三部电影。其中,《逃之夭夭》和《今天晚上见》出自两位新锐导演,而另一部则是苏菲自己的导演处女作。  相似文献   

6.
1986年6月11日,在英国古老的牛津大学基督教会学院的学生宿舍,发生了一名女学生因吸毒而致死的不幸事件。死者是牛津大学希尔达学院历史专业三年级学生,年22岁,是英国现政府贸易和工业大臣保罗·钱农的女儿奥利维亚·钱农。她暴死在著名的德国铁血宰相奥托·俾斯麦玄孙的房间里。  相似文献   

7.
《俄文三位著者号码表》是俄文图书分编必备的工具书,该书是苏联著名的图书馆学家和目录学家柳博芙·鲍里索夫娜·哈芙金娜。Л·Б·哈芙金娜于1971年4月24日诞生在哈尔科夫的一个医师家庭。由1890年至1913年,她从事哈尔科夫公共图书馆(即国立В·Г·科罗连科图书馆)工作。她由一个普通的图书馆员,而后来成为科学研究员和管理委员会委员的过程中,哈芙金娜开始认识到要“为新图书馆和新图书馆员而奋斗……为用宽广的社会精神训练图书馆干部而奋斗……为承认图书馆工作是一种专业,而且是一种教育和科学专业而奋斗”。1903年,她在哈尔科夫公共图书馆创  相似文献   

8.
在中外著名记者中,法拉奇是一位值得浓墨重彩来书写的一位。这不只是因为她的名字和她所采访的邓小平、亨利·基辛格、诺罗敦·西哈努克、亚西尔·阿拉法特、侯塞因等世界风云人物联系在一起,更是因为她风格独特的采访才能及独立无畏这一记者必备的性格。  相似文献   

9.
19(?)年5月下旬,美国前总统肯尼迪的妻子杰奎琳·布维尔·肯尼迪·翁纳西斯的照片和事迹几乎同时充斥了美国所有的报纸与期刊。她刚刚去世,《新闻周刊》就专门用了15页的版面刊登了她的  相似文献   

10.
海伦·福斯特·斯诺在《斯诺和我的写作生活》一文(载《新闻战线》1980年第一、三、四期)中说,中国今天几乎没有“写作心理学”的研究。她认为,这是现代中国“在一切艺术领域”没有产生象《战争与和平》那样“千古流传、脍炙人口”的杰作的主要原因之一。我们姑且不论她对中国现代何以缺少传世之作的分析是否正确,但是她指出  相似文献   

11.
安格丽卡·佩托夫是德国儿童电视艺术家,她在创作的同时,潜心探索儿童电视创作规律,使其思想渐成体系。本人仅凭在中央电视台举办的第二期儿童电视节目编导培训班上,安格丽卡·佩托夫的讲座及讲义,结合实际地进行一些粗浅分析。一、创作灵感的背后应该有较强的使命感1972年至1976年,当安格丽卡·佩托夫(以下简称“安)在汉堡大学学习法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时,就在一家儿童图书出版社锻炼实习,为她之后进入北德电视台(德国三台)任助理制片人奠定了基础。1977年以来,她一直从事儿童电视创作,著名的节目有《你好!…  相似文献   

12.
今年11月24日是著名的美国新闻记者、中国人民的好朋友安娜·路易斯·斯特朗诞生一百周年。特摘译了《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一生》一书中的一章,以表示对她深切的怀念。  相似文献   

13.
文学经典塑造的不少形象在被人们接受认可的同时,也开始受到了新一轮的挑战。英国作家琼·里斯(Jean Rhys)不满于《简·爱》对疯女人伯莎·梅森的刻画,认为夏洛蒂·勃朗特在塑造这个人物时,以殖民地宗主国民的天生优越感,把她贬屈成了兽的形象。因此,她写作《藻海无边——(简·爱)前传》,以伯莎为主角,描述这个曾经在加勒比西海岸边无忧无虑生活的克里奥耳少女如何被夫君劫财骗色、始乱终弃的悲剧。  相似文献   

14.
波拉·派塞尔于 186 4年 4月 2 6日出生于柏林一个富裕的犹太出版商家庭。她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是在柏林的kreuzberg区度过的。 (这是柏林的一个行政区 ,如广州市“海珠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联邦德国大使馆即坐落于该区。———泽者注 )。关于波拉·派塞尔的童年及青少年时代 ,所知甚少。既无私人遗产 ,也无照片。但在柏林的犹太人聚居区还留有她出生的登记 ,及她后来的三封亲笔书信。也曾试图寻找她的亲属 ,在后来的犹太人逃难中 ,他们也许保存有她的一些资料 ,但至今尚无什么成果。波拉·派塞尔出生于书香之家 ,家庭环境的自由…  相似文献   

15.
知识林     
胆量过人的勒丽·蓓蕾勒丽·蓓蕾是个著名的美国女记者。她在担任普立兹所办的纽约《世界报》记者时,社会上传闻纽约伯勒克威尔岛疯人院里存在着虐待患者、侵犯人身的行为。由于疯人院控制十分严格,人们很难搞清事实真象。为了搞清情况,勒丽·蓓蕾大胆地想出了装疯卖傻到疯人院里去侦察的主意。人们把她当成了真疯  相似文献   

16.
革命烈士赵一曼是四川宜宾县人,本名李坤泰,在东北抗日联军期间化名赵一曼。她开始在家乡组织妇女解放同盟,参加学联活动,1926年入党。“四·一二”大屠杀后,她转入地下,辗转于宜昌、南昌、上海之间。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党派她到东北工作,她又活跃在抗日最前线沈阳、  相似文献   

17.
封面链接     
《对折》2005-11埃伦·佩恩领导《赫斯特》杂志在变革中发展埃伦·佩恩2002年开始担任《赫斯特》杂志编辑工作的负责人。上任三年来,她对公司的工作流程进行了一些改革,包括建立内部的印前运作体系,抛弃以前的版面设计软件QuarkXp ress,转而使用最为专业的排版设计软件Ind esig n,该软件提供了强大的制作功能,以及跨媒体支持的能力,可以让用户用更直觉地设计、规划及打印版面或选择输出成网页。在她的努力下,赫斯特杂志很快走上了既高效又节省成本的发展之路。埃伦·佩恩认为,要想使改革取得成功必须得到高层管理者的支持,要对杂志有足够…  相似文献   

18.
人生每天都是壮丽的冒险──访奥丽亚娜·法拉奇[日]下村满子刘明华译上期内容提示:关于奥利亚娜·法拉奇的爱情生活,下村满子一无所知,只是在与她见面时才得知,两年前她心爱的恋人死亡了。亚历山德罗斯·帕纳格力乌斯──—位希腊抵抗运动的勇士。在法拉奇前去采访...  相似文献   

19.
在法国,安娜·森克蕾(ANNE SINCLAIRE)的大名如今已经风靡全国。她主持的电视一台《每周时事评论》(7 SUR 7)已经成为法国电视观众收看率最高的节目之一。安娜·森克蕾在电视荧屏上表现出来的那种庄重而又大方、漂亮而又沉稳的形象给观众们留下了强烈的好感。也正因为如此,她已经多次被评选为最受欢迎的电视明星。在电视观众,尤其是女性观众们的眼里看来,安娜·森克蕾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她占据的那个职位  相似文献   

20.
生活书店的一些老同志编写的《生活书店史稿》,即将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该书40万字,比较全面系统地记叙了生活书店的战斗历程。她所存在的17年(1932-1948)跨越了三个历史时期——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和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这是中国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