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十九世纪末是俄国农奴制度崩溃、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沙皇专制制度处于末路的时期,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大师契诃夫用他犀利的笔触揭露了那个病态的社会。在《装在套子里的人》这篇杰出的短篇小说里,作者用幽默的手法塑造了别里科夫这个永存于世界文学人物画廊的典型。对别里科夫这个人物的分析,无论是教参还是教材,都存在着“贴标签”的缺陷,都认为他是个行为鬼祟、虚伪守旧的伪君子;在学生看来,别里科夫的性格古怪可笑、思想荒谬,他们只能抓住作品表面的东西,却很难挖掘这个小人物身上的深层悲剧。因此,虽然这是一篇自读课文,但如何突破传统…  相似文献   

2.
契诃夫笔下有不少小人物的形象 ,别里科夫就是其中的一个。这个“装在套子里的人”有许多与众不同的特点 ,他是个被扭曲的受害者 ,既可怜又可悲。通过对这个小人物可怜又可悲的性格成因的揭示 ,能够挖掘出他与其他小人物所体现的更为深刻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3.
有的学者认为,契诃夫塑造的别里科夫“和周围人处于尖锐对立的地位”。本文分析了《套中人》与《醋栗》中的人物关系,认为主人公与周围人物不是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这类小说中人与环境的冲突主要表现在叙述或评论性人物与平庸的社会环境的冲突中。  相似文献   

4.
本文力图以实事求是的态度,紧扣文本,对契柯夫小说《套中人》的主人公形象别里科夫进行重新认识。文章从小说结构入手,论述了别里科夫形象的普遍性,否定了别里科夫是旧制度的卫道士和帮凶之说,指出别里科夫不过是沙皇专制制度下被扭曲了的奴性十足的“小人物”。文章还论述了“套中人”产生的社会原因及其对社会的巨大危害以及契诃夫创作《套中人》、塑造别里科夫形象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别里科夫是19世纪末俄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契诃夫在其短篇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一文中,运用夸张、幽默的艺术手法塑造出来的形象。对于这一形象,人们往往看到更多的是他可憎可恨的一面,而忽视了令人可悲可怜的一面,别里科夫其实是可悲可怜的,他只是一条被套子套住了手脚和思想的可怜虫,是一个在专制制度压抑下懦弱苟活的小人物,读者更应该为他呐喊。  相似文献   

6.
教学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的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学生们对胆小孤僻、迂腐多疑的别里科夫深恶痛绝,但又觉得别里科夫并不是一个十恶不赦的坏人,他既是沙皇专制统治的维护者,同时也是一个受害者,  相似文献   

7.
对小人物,契诃夫经常用“把荒谬的事放大”的方式来展开故事情节。别里科夫的婚姻事件用的就是这一种方式。—般认为新、旧两种不同的社会思想的矛盾构成了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情节冲突的基础,共同的看法是婚姻事件体现了这种思想矛盾,也就有了“套子式婚姻”的诠释。这是婚姻事件中的一个显性亮点,而从意识角度考虑,还有一个隐性亮点,即别里科夫和华连卡的“鸟笼”意识。  相似文献   

8.
别里科夫不是一个坏人,他只是一个太过压抑自我的小人物,一个藏在厚厚皮毛之中的胆小的可怜的松鼠,一个喜欢条条框框的精神奴隶,从这个角度来说,别里科夫是有那么点"宅"的意思。这个人物的内心世界的核心是恐惧。  相似文献   

9.
别里科夫是契诃夫短篇小说《套中人》的主人公,在外国文学人物画廊中,这是一个很独特的人物形象,以往很多的文学史家把别里科夫具备的性格特征称之为“别里科夫性格”,他们对别里科夫形象分析的要点是注重他的反动性,说他是“顽固的保守势力的代表”,他“凶狠”,“他死心塌地地维护造成了他整个思想性格的那个反动的沙皇专制”,他是  相似文献   

10.
孙方坤 《学语文》2012,(4):21-22
我们以前在进行《装在套子里的人》的教学时,很少将主人公别里科夫与其它小说中的人物进行对比。因为一般的观点认为别里科夫生活在十九世纪末的沙皇俄国。在教材中很少能找到与他具有可比性的小说人物。于是仅仅孤立地对别里科夫这个形象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张丽丽 《读写月报》2023,(34):21-23
<正>解读契诃夫的名篇《套中人》[1]时,我们往往会关注别里科夫、布尔金、瓦连卡、科瓦连科等形象,容易忽略一个非常重要的“小人物”——伊万·伊万内奇。而这一形象虽用墨不多,却是整篇小说的点睛人物、灵魂人物。相比其他人,他更具进步性和反抗性。他深刻地认识到人性的软弱、社会的弊病,可谓“众人皆醉唯我独醒”。在《套中人》的续篇《醋栗》[2]中,契诃夫再度让他登场,并在他的身上寄寓了更多的深意。他的抗争意识更为明显,对于时代和人性的认识和批判也更为深刻。他的言行在很大程度上是作者意志的直接表达。  相似文献   

12.
提起契诃夫的短篇小说,很容易使人想起他笔下的"套中人"别里科夫。套子似的外形,套子似的语言,套子似的生活——契诃夫在《装在套子里的人》中刻画了一个找不到自我,只看得到规则、牢笼的可怜形象——别里科夫。  相似文献   

13.
“套中人”别里科夫,是俄罗斯著名作家契诃夫笔下的一个脍炙人口的文学形象。他“身材矮小,背脊拱起”,大晴天也要带雨伞,套雨鞋,穿棉衣,惟恐淋雨受凉;他永远把自己的脸藏在竖起的衣领里,永远戴着墨镜,甚至还在自己的耳朵里塞上棉花,连他的雨伞、挂表、小刀也都要配上套子。这是一个自我封闭,逃避现实,害怕新事物,反对一切变革,因循守旧的典型形象。契诃夫通过对这个猥琐可笑的人物的讽刺,愤怒抨击了反动的沙皇统治,深刻揭示了别里科夫之流得以滋生的温床正是弥漫于当时俄国社会中极其浓重的庸俗小市民习气。《套中人》是契诃夫晚年的作品。…  相似文献   

14.
《套中人》蕴藉丰富,其价值绝不在于刻划了一个稀奇古怪的“套中人”给人当义务宪兵消愁解闷,也不在于用嘲笑、鞭笞的态度去描写小人物滑稽可笑的性格而求得一种茶余饭后的满足。这篇作品已经开始注目于人的生存困境,以及由此而引发的孤独与绝望这一二十世纪津津乐道的话题。从别里科夫的惶惶不可终日、只能缩进套子里以减轻自己意识到的痛苦之中,可以感受到这一点。  相似文献   

15.
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契诃夫将深情的目光投注于“小人物”的庸常岁月、灰暗人生,藉此抨击现实社会对人自由本性的压抑、扭曲和损害。本文试从解析别里科夫的性格入手,结合俄国社会背景,追溯形成其“套中性格”的社会根源,阐释《套中人》的异化主题。  相似文献   

16.
《装在套子里的人》是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的著名短篇小说,也是我国语文课本里的传统篇目。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别里科夫,传统观点认为他是沙皇制度的卫道士,别里科夫真的是沙皇制度的卫道士吗?首先,我们必须明白什么叫卫道士。卫道士是指捍卫保护某种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体系的人。例如鲁四老爷(鲁迅《祝福》)捍卫保护封建地位的思想体系,他可以说是封建思想的卫士,而在《装在套子里的人》中,我们看不出别里科夫拥护沙皇专制制度的表现。审读全文,别里科夫所说的不过是“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只要不出乱子就好”。别里科夫并没有直接扼杀新事…  相似文献   

17.
<正>好多经典作品之所以被称之为经典,就是因为其所塑造出来的人物形象,总能深刻的反映一定的社会现实,古今中外的作品莫不如此。相比较而言,俄国著名短篇小说家契诃夫所写的《装在套子里的人》中所描写的别里科夫,却又有着一定的独特之处,比如说人们所熟悉的不是别里科夫这个名字,而是“装在套子里的人”这样一个称呼。尽管从全文的行文来看,别里科夫这样一个装在套子里的人行为非常荒诞,与一般的人格格不入,但是就是这样一个人,他所体现出来的行为与思想,都有着深深的被套子装住的痕迹,  相似文献   

18.
俄国作家契诃夫的《装在套子里的人》塑造了一个套中人别里科夫的艺术形象。自作品问世以来,别里科夫就被当做害怕新事物、维护旧事物、反对社会发展的人的代名词。因此,我们的教参中一直把他当做沙皇的忠实卫道士来批判,这样的理解虽然革命,却不免有失偏颇。  相似文献   

19.
自从契诃夫的《装在套子里的人》问世以来,作品主人公别里科夫就成了害怕新事物、维护旧事物,反对变革、阻碍社会发展的人的代名词,通常被认为是一个可憎可恶的角色。而本文作者却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亲爱的朋友,你同意他的看法吗?  相似文献   

20.
【导言】 契诃夫的《装在套子里的人》是世界短篇小说中的精品,它反映了沙皇统治下的时代特点,刻画出了别里科夫这个不朽的文学形象。本片断试图从调动学生的兴趣入手,通过为别里科夫写碑文,创造一种比较新颖的分析人物形象的方式。使学生能更立体化地把握别里科夫的个性特征,体会他的悲剧色彩,从而为深入主题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