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学习型组织的管理理念,鲜明地体现了知识经济时代对企业组织管理模式变化的要求。在人类社会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之后,创新已经成为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促进企业成长和发展的最为关键的因素。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主要条件已不再是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等因素,而是创新力、学习力的较量。企业一旦加入竞争之中,对付日益加速的变化只有一种战略可言:不断学习、创新;再学习、再创新。学习力和创新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和实现途径,管理好了员工的创新力,似乎就离成功不远了。因而,管理员工的创新力就成了摆在众多管理者面前的巨大诱惑。本文将探究企业创新的内涵,并从学习是创新的源泉出发论证学习是创新的基础,创新要求企业成为学习型组织以及如何创建学习型组织。  相似文献   

2.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尤其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更离不开创新,要生存发展就必须创新。因此,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需要构建出一个日趋完善的企业体系,这一体系以经营方式创新为先导,以组织制度、技术和市场创新为支撑,以文化创新为灵魂,共同推动现代企业向更高层次迈进,这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前进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3.
创新文化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文章旨在探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文化与企业创新的关系,企业创新文化对企业创新的重大作用,并对在企业经营和管理信息化、人性化管理、分配制度创新、建立学习型组织方面如何加强企业创新文化建设进行了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4.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尤其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更离不开创新,要生存发展就必须创新.因此,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需要构建出一个日趋完善的企业体系,这一体系以经营方式创新为先导,以组织制度、技术和市场创新为支撑,以文化创新为灵魂,共同推动现代企业向更高层次迈进,这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前进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5.
21世纪将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不仅对人类的经济、社会和文化产生深远的影响,同时也会使企业经营管理理念及做法发生重大变化。本文就知识经济与以人为本、企业创新、企业组织再造等问题进行探讨,强调企业应打破传统经营模式的束缚,及时进行调整,以适应知识经济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知识经济时代,环境的变化给企业的组织管理带来了挑战,组织创新已成为组织发展和创新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回顾了组织创新理论,分析了组织创新的原则和内容,介绍了新型的企业组织型式,展望组织创新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知识经济时代,环境的变化给企业的组织管理带来了挑战,组织创新已成为组织发展和创新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回顾了组织创新理论,分析了组织创新的原则和内容,介绍了新型的企业组织型式,展望组织创新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如今,企业管理水平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新时代企业管理的新境界在于合理利用企业内部及外界的知识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知识活动,更好地利用整个团体的智慧,促使整个企业的知识创新能力和应变能力有效提高。企业管理者应该牢牢把握企业创新经营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要求,对企业发展理念、组织结构、战略战术、规章制度、发展模式以及企业文化不断进行创新,使企业在创新模式的引导下,在知识经济时代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9.
知识经济下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已成为旅游企业最重要的资源,知识经济呼唤人力资源管理创新。通过对知识经济为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提出新要求的分析,提出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的五个方面;树立员工创新意识;完善员工培训机制,提高员工创新能力;实施有效激励机制,激励员工主动创新;建立科学的选用才人制度;培养员工的团队合作精神,为员工创新提供一个宽松的环境。  相似文献   

10.
产学研协同创新已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创新的主要模式.高校作为创新主体,探究其如何进行组织变革以适应多方协同的要求非常必要.从协同创新的组织协同层面探讨了目前高校组织结构存在的问题,根据组织内外部协同的要求,提出未来高校组织变革的方向:构建基于矩阵式的组织结构,并提出具体的构建思路和配套措施,为高校在协同创新中的组织变革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有组织的理性比非组织的个人行为更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和稳定,高校基层社团为每个在校生提供了这样一个组织归属的机会,与高校传统的团委、学生会、班级团支部等组织相比,高校社团对学生的成长影响更为深远,因此创新社团管理对于高校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创新社团组织管理要建立由学校党委、团委的领导,社团负责、学生参与的工作格局.主张在社团管理理念、社团建设、社团领袖、教师指导、工作流程和工作制度等方面变革,以适应当前社团发展工作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教育创新必须坚持“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必须坚持教育的“三个面向”,必须坚持实践活动的“三个层面”。必须坚持教育发展的“三个转向”,必须坚持创新主体的“三个维度”。教育创新是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  相似文献   

13.
This study reports the results of the development of a test designed to measure the perceived characteristics of microcomputers as innovations. A three factor solution was obtained, with factors measuring complexity, compatibility, and trialability/observability. No factors emerged measuring relative advantage or perceived expense. All of the defined factors had acceptable levels of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checks confirmed that the developed scales had construct validity. Issues relating to future research, model and theory building in the diffusion process, and longitudinal studies we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4.
从人类发展的角度对创新的本质进行了哲学阐释,认为创新是人类超越自我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5.
就马克思主义史学在中国的早期发展而言,"扩散"是一个比"传播"更加精确的概念。罗杰斯的扩散理论认为,人际网络是新事物扩散的重要渠道。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上海为中心的左翼人际传播网为马克思主义史学的扩散提供了有力支持。这张网络发端于清末的浙江两级师范学堂,后经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洗礼逐渐壮大。在网络形成阶段,马克思主义史学主要在网络内部扩散。大革命后,人际网络发展成为党领导的文化统一战线,网络成员从思想者转变为宣传者。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史学呈现出网络化扩散,成员之间相互支持,使这一史学思想影响到不同的社会阶层。网络化扩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规避政治风险和经济风险,从而确保扩散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左翼人际网不仅是扩散的渠道,而且影响了扩散的结果:网络的异质性带来了扩散的高效性和多元性,同质性导致了扩散的片面性。用扩散理论进行分析,有助于揭示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的特点,加深对相关问题的理解,这一阶段的历史经验对今天的马克思主义发展仍具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6.
学习型组织理论倡导一种基于人的学习与创新行为的组织发展策略,重视人的发展与组织发展的融合,带动了组织发展范式的改变,因为它客观适应了学习化社会的要求,代表了当前组织理论的最新思想。学校要完成自身的使命,学习型组织的定位成为其改革与发展的一个全新视角。在分析学习型组织的背景、内涵的基础上论述了学校建设学习型组织的必要性和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17.
论高等学校财务管理创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传统的财务管理方法和管理模式已不能满足高校快速发展的需要,为了能生存、发展,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的目标,高校就必须以绩效为导向,围绕绩效最大化的目标,在财务管理理念、财务管理运行机制、财务管理方式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高校首先应树立多渠道筹资和理财的理念;树立成本核算观念和货币时间价值观念;树立风险防范观念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在此基础上,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制、内部控制制度、预算约束机制。进行财务组织机构改革,完善财务管理体制,创立多元主体共同参与财务管理新格局,改革财务管理手段、方法及其系统,为高校事业发展提供资金保证。  相似文献   

18.
一代名师育一代英才,21世纪的教育发生了急剧的变革,作为教育活动的指导者——教师也必将随之进行角色的更新、素质的提高,只有这样才能胜任未来的教育教学工作。  相似文献   

19.
国有企业经营者管理工作适应新形势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关键在于机制创新。以建立健全适合企业特点的经营者选拔、任用、激励、监督机制为保障,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国企经营者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20.
高职学报的特色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学报应体现高职教育办学宗旨及科研特色。地方社会研究、应用技术研究可以办成特色栏目,以彰显学报特色。面向社会,将读者群和作者群扩大到社会,使学报成为与地方社会共享的文化交流与技术交流的平台,是高职学报创新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