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泽民同志“七一”重要讲话涉及到中国近现代史。它高度评价了“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是“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是“仁人志士苦苦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斗争”、“每一次都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推动了中国的进步”。它还分析了这些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主义,旧式的农民战争,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民主革命,以及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的其他种种方案,都不能完成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2.
1898年的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维新派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形势下发动的一次救亡图存的资产阶级政治爱国运动。以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要求民族独立,主张发展资本主义,提倡资产阶  相似文献   

3.
1919年五四运动到1927年国民大革命,是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渡时期。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维新派和革命派为发展资本主义和实现民主政治进行了不懈的斗争,但由于他们的局限性,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制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未能完全实现。先进的中国人为了在中国真正实现民主政治,朝着现代化步伐迈进,又开始了艰辛的努力。  相似文献   

4.
维新派把发展女子教育同国家富强,民族兴旺联系起来,在当时是比较先进的,对后来的女子教育有很大影响。维新派还把发展女子教育的思想会诸实践,几乎与维新运动同时,资 阶级革命运动也兴起了,资产阶段革命派比较自觉的到妇女解放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一个重要任务,他样提供女子教育,认为妇女应学会自营生计的本领,鼓励妇子参加反清革命,与男子同尽爱国天职。  相似文献   

5.
例1维新思想从社会思潮发展成为政治救亡运动的关键是维新派A.发展资本主义符合历史发展趋势B.把维新思想和救亡图存相结合C.有广泛的群众基础D.争取到皇帝的支持【解析】在维新思潮发展成为政治运动的过程中,资产阶级的政治思想起了指导作用。19世纪末的民族危机使得弱小的维新派在宣传维新思想的同时承担起了挽救民族危亡的重任,把维新思想和救亡图存相结合成为其发展的关键;资产阶级的力量不够强大,群众基础也不广泛;得到皇帝的支持是后来1898年“百日维新”时的事情,而维新思潮成为政治运动是从1895年的“公车上书”开始的,所以答案应…  相似文献   

6.
鸦片战争后,中国日渐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悲惨境地。为了救亡图存,农民阶级、地主阶级开明派、资产阶级改良派和革命派都曾艰辛求索,但都抱憾而终,历史呼唤新的政治力量拯救民族危亡。面对“三座大山”的压迫,中国人民在斗争中不断觉醒,迫切需要有坚强的领导力量领导革命运动。俄国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为苦闷彷徨的中国人民送来了新的革命理论,指明了前进方向。中国共产党正是在拯救国家命运、领导民众运动和开展共产主义运动的内在统一中应“运”而生,这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7.
中共党史     
《中学生阅读》2005,(1):52-55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近代前期的历史表明,农民阶级、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具有阶级局限性,他们所设计的方案在中国行不通。革命需要新的阶级来领导,需要探索新的救国方案。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传来了马列主义,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马列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实践相结合,诞生了中国共产党。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焕然一新。  相似文献   

8.
知识梳理(1)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资政新篇》要求以法治国,由公众选举官吏等。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革命派主张摧毁封建专制,实现民主共和;激进派发起了新文化运动,倡导"民主"与"科学"。  相似文献   

9.
【单元导读】1919年五四运动到1927年国民大革命,是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渡时期。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维新派和革命派为发展资本主义和实现民主政治进行了不懈的斗争,但由于他们的局限性,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制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未能完全实现。先进的中国人为了在中国真正实现民主政治,朝着现代化步伐迈进,又开始了艰辛的努力。  相似文献   

10.
1 借助中国伦理精神,汇入西方伦理观念,顺应中华民族心理,更新伦理意识,这是恽代英早期伦理思想上的一个特点。义务思想是中国的传统思想。19世纪末西方列强闯入中国,西方的“人权”思想也随之进入中国。当时资产阶级维新派认为,两千余年来,中国人的权利思想备受封建统治者的摧残,人民“深种奴隶之根性”。梁启超等维新派为了铲除对国家民族兴亡漠不关心的奴隶主义思想,也曾提出过权利思想。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派,接受并发挥了维新派们的“权利”思想,分析奴隶主义的危害,抨击中国历代“圣贤”以服从柔顺为要义的道德;他们认为要肃清  相似文献   

11.
在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里,一方面是封建统治的腐败和危机日益发展;一方面是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侵略的不断加深。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形成一个以“救亡图存”为目的,以经济、政治改革为内容的资产阶级维新派。近代中国产生的维新  相似文献   

12.
资产阶级革命派是早期社会主义思潮传播的重要力量。自同盟会成立以后,革命派利用《民报》作舆论阵地,宣传革命思想,社会主义学说是其宣传内容之一,并把对社会主义学说的宣传介绍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他们的宣传推动了近代中国的思想启蒙和社会进步,为“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作了准备。  相似文献   

13.
用近代知识分子群体命名传统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本文初步探讨近代知识分子群体的内涵及其产生和发展的时间。  相似文献   

14.
中国近代史学思潮,包括地主阶级改革派史学思潮、资产阶级改良派史学思潮和资产阶级革命派史学思潮。传统的经世致用的史学思想注入救亡图存在的民族危机意识,传统的历史变化观点注入近代改良的社会思路,传统史学的朴素的历史观点注入了近化进化论的思想,是中国近代史学思潮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15.
本通过对资产阶级革命派在辛亥革命时期进行的近代法制宣传、教育和训练以及革命胜利后的立法与司法实践的论述,说明与清末司法改革相比,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在贯彻近代法制精神,促进近代法制的社会参与和实践方面成效卓,严格意义上的近代法律实践是从辛刻革命时期开始的。  相似文献   

16.
太平天国运动因农民革命派不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代表,最终不能真正代表广东群众的利益,而归于失败,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领导的维新运动,辛亥革命,虽然是当时中国新的生产方式的代表,也代表着当时的先进文化,但由于他们自身的阶级局限性而没能成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代表,得不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也只能以失败而告终。“三个代表”是一个相互系统的有机整体,能否忠实地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它的根本。  相似文献   

17.
论会党与辛亥革命的失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近代会党组织的许多特点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不少特点有相通或相近之处,因而使资产阶级革命派同会党联络不仅有了可能性,而且具有必然性。会党是资产阶级革命派革命的基础和生力军。正因如此,会党内在固有的缺陷与革命派自身具有弱点相互渗透,共同影响,成为辛亥革命最终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试论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政策的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在革命运动中,批判清政府封建教育政策,明确提出了革命教育思想。南京临时政府在此基础上废除了以忠君、尊孔、读经为中心的教育政策,废除了清朝学部颁布的教科书和含有封建专制内容的民间教科书,推行资产阶级教育政策。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政策的性质与洋务运动时期和“新政”时期的教育改革政策有着本质区别,是一次名符其实的资产阶级教育革命。  相似文献   

19.
从清朝末年早期资产阶级、清政府内部部分官员、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角度阐明了中国国内有识之士对关税自主权丧失危害的逐渐认知,由修改税则、增加税率的主张,到提出除修改税则、协定税率外,要求收回总税务司的部分权利,直至革命派明确提出“当务之急在于收回外国人管理的海关”,这种认识的深化,充分说明国人关税意识的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20.
辛亥革命时期关于民族问题的论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亥革命时期,最富号召力的口号是革命“排满”,最先揭橥的战斗旗帜是孙中山创导的民族主义。辛亥革命时期的民族问题主要有两个。民族问题是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以及有关人士进行论战的一个重要内容,其主要内容有五个方面。其一,种族与民族的涵义以及民族同化问题。康有为认为满汉“同种”,梁启超认为满洲人“已同化于汉人”,其目的是为其“满汉不分,君民同治”的改良主义政纲标立证据。革命派认为满汉并非“同族”,汉人已沦入被满人征服同化的地位等观点,是其进行革命“排满”的理论基础。其二,朝廷与国家的区别以及中国是否“亡国”的问题。其三,民族革命与“排满”。其四,民族革命与反帝。其五,民族革命与政治革命。这场论战的重要意义。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论战的主要内容,一般认为有三个(即暴力革命问题,建国问题和土地制度问题),本文认为民族问题也是其重要内容之一,这是对此内容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