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每个班级中都有这样的一些学生:智力水平正常且没有感官障碍,但在数学学习上有明显困难,数学学习暂时无法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的学生.这些学生就是“学困生”。目前“学困生”正成为制约学生发展、困扰教师教学的重要难题,因此教师必须分析产生学困生现象的原因.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对策,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现如今,教育部门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能力。由于学生存在个体差异性,在班级中有“优等生”、“中等生”以及“学困生”,“学困生”的成绩明显比其他学生较差,缺乏数学学习兴趣、学习能力较弱、竞争意识不足等等。若想提高学困生的数学能力,教师就要从学习兴趣、分层教学、单独辅导、优化教学方法入手,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本文就初中阶段数学教学“学困生”的学习习惯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为了帮助“学困生”顺利完成转化,文章首先分析了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然后提出了初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包括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学生完善学习方法、锻炼学生学习意志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小学升入初中后,学生极易出现“两极”分化现象,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非智力型学习困难学生即所谓的“学困生”。在教学中注重学困生的转化,对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下面就数学教学中学困生的转化浅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5.
付艳红 《江西教育》2023,(19):58-59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打好数学基础的关键阶段,如果“学困生”没有得到及时的转化,就难以跟上教育的步伐,对学生未来的发展会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让学生失去自信,甚至厌恶学习。因此,如何在“双减”政策的指导下转化数学“学困生”,是数学教师必须研究的问题。本文主要探究了“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帮助数学“学困生”克服厌学的心理,形成积极的学习心态,提升学习质量。  相似文献   

6.
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小学升入初中学习后,学生“两极”分化现象越来越严重。面对参差不齐的学生,数学教学中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非智力型学习困难学生(简称学困生),如何使学困生稳定下来安心读书,如何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成绩,从而提高他们的素质,  相似文献   

7.
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学生升入初中学习后,学生“两极”分化现象越来越严重。面对参差不齐的学生,初中数学教学中不可避免地产生一蝗非智力型学习困难学生,即学困生,如何使学困生稳定下来安心读书,如何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成绩,从而提高他们的素质,是我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当今数学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8.
目前在小学高年段的数学教学课堂上已经出现了"两极化"的现象,一些学生的数学成绩较为优秀,而一些学生则戴上了"学困生"的标签,成了数学学习赛场上的倒数人员。倘若数学教师不能有效针对学困生开展教育工作,极易造成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愈加下降,甚至影响后续学生的数学学习。因此,教师必须从数学学困生的表现以及成因入手去分析学困生,以找到合适对策,更好开展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9.
数学“学困生”是指那些感官和智力正常,但在学习数学时有困难,其数学成绩远低于其智力潜能所能及的水平的那部分学生. 数学“学困生”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学生、教师、家庭、社会等.以下3个案例仅分别从“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否充分发挥”、“讲辞题目时,是就题论题还是就题论法”、“在学生出错或不会时,是讽刺挖苦学生,还是表扬肯定其可取之处”等方面,剖析造成数学“学困生”的教师因素.  相似文献   

10.
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今天,学生从小学升到初中以后,在数学学习中的“两极”分化现象越来越明显.有一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上课心不在焉、注意力分散,课后不复习功课、厌恶学习,从而导致成绩落后,这部分学生就是我们所说的“学困生”.  相似文献   

11.
随着新课程改革步伐的稳健挺进,初中数学教学改革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涌现出各种各具特色的教学新方法.但是,有些学生由于基础薄弱、学习态度和方法的欠佳,成为了暂时的“学困生”,出现了两极分化现象.本人结合教学实际,摸索出了转化“学困生”的良策.  相似文献   

12.
数学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是学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活动形式,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完成一定数量的数学作业,能使学生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并将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科学的数学学习方法,也利于教师了解教学情况,及时反思改进.现在学困生对数学产生“恐惧”,害怕数学,不想学习数学,更不想写数学作业,尤其对城乡结合部的学困生来说,写数学作业感觉到很“恐怖”,因而,这部分学生大多采取的是抄袭作业,而不肯懂脑筋独立完成作业.这样恶性循环下来,学生的数学成绩愈来愈差,学生自身也愈来愈没有自信,更有逃避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怎样布置数学作业,数学作业的量应该多少?难度应该多大?迫切要求解决这些问题,从而提高学困生对数学的兴趣,提升他们的自信,提高他们的数学成绩.也为提升学困生的数学作业水平、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学习数学的兴趣提供一定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3.
核心素养视域下,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成为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旨在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运用数学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然而,作为一门较为抽象的学科,部分学生在学习数学时难免会陷入困境,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学困生”的成因,阐述了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几点培养“学困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方法,以供分析与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丁韧 《西部素质教育》2019,(17):130-130,132
为了给“学困生”带来更新的学习体验,文章从初中数学微课可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初中数学微课为“学困生”提供有效的学习平台、初中数学微课成为“学困生”的倾听利器三方面论述了初中数学微课对“学困生”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5.
初中阶段学生数学学习成绩两极分化呈现出比小学阶段更严重的趋势,充分认识到产生“学困生”的原因,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采取一系列有效策略定能提高“学困生”的数学成绩。  相似文献   

16.
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谨的逻辑性和应用的广泛性。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实施新课程的今天,会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学困生”。学困生一直是困扰我们教育的一个难题,如果引导不好,不仅会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还会影响其他‘学生的学习情绪,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研究数学“学困生”的心理特点,探索数学“学困生”的帮转策略,对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显得尤为重要。学困生是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的基础较差或很差,以至于使继续学习或深造产生困难的学生,也包括以学科课程为中心的学习活动中,较为持久地有学习适应不良的学生…  相似文献   

17.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教育要关注每一个学生,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教育应当面向全体学生。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现在初中学生“两极”分化现象越来越严重,在数学教学中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一些非智力型学习罔难学生(简称学困生)。这些学生智力正常,但学习数学困难,难以达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要求之下,  相似文献   

18.
闵建元 《考试周刊》2012,(90):65-65
听公开课的时候,发现很多老师在课堂上,更多关注的是表现能力较强、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学习成绩不好的“学困生”往往成为观众或听众。然而,在课堂教学中,如果老师只顾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而无视“学困生”的存在,那么两极分化现象将会更加严重,学习有困难或慢半拍的学生将会有被边缘化的危险,有成为课堂教学中的“弃儿”的可能.这与老师的教学初衷是相悖的。如何消除“学困生”隐患,阻止两极分化.让“学困生”也能乐学、好学、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成为每一个数学老师急需解决的问题。去年我班有幸参与了我区的课堂教学改革的试点,在这一年中我进行了实践,也做了思考。  相似文献   

19.
社会科技的发展与进步,促进了教育的发展、改革与创新,同时也要求教育能全面地提高人类素质、为社会发展服务,所以教育肩负着更为重要的责任。当前的初中阶段的教育中,数学“学困”现象很普遍,数学“学困生”的转化非常值得重视。在此,我谈谈初中数学“学困生”的认识和转化。  相似文献   

20.
概念性理解是学生灵活应用知识及在不同背景条件下恰当应用知识的前提条件。要促进学困生的数学概念性理解,就要弄清楚学困生存在数学概念性理解偏差的原因,进而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关系密切,教师的“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文章探讨教师对学困生数学概念性理解的影响,分析学生出现理解障碍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