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昂在其婚恋小说中,从"性"角度切入,塑造了一系列陷入婚姻情爱的女性形象,她们无论是被生存所迫进入婚姻而受尽折磨,还是在两性相处格局里追求爱情但始终不得,或是在征服男性过程中被自我异化,都无法摆脱被侮辱、被损害、被吞噬的命运。女性这一群体在成长过程中始终难以摆脱男权阴影遮蔽的事实,也特别揭示了妇女实现社会解放和自我觉醒的艰难性与长期性。  相似文献   

2.
斯坦贝克是美国为数不多的关注女性生活及心理状态的男性作家,他的小说《菊花》就是一篇典型的从女性角度出发描写一个在男性社会中挣扎、觉醒却最终失败的女性形象。本文力求分析女主角伊利莎的心理历程,为众人展现女性主义精神的萌芽情形,并探讨男性社会里女性的压抑与悲惨命运。  相似文献   

3.
随着西方女性文学的出现,女性意识逐渐觉醒。20世纪九十年代,我国文学界掀起了"女性写作"的热潮,许多女性作家逐渐摆脱传统思想束缚,开始了"躯体写作",展现着自己的女性意识。但是,女性意识并不只局限于女性性意识,更重要的是生存。女性是不可能完全脱离男性社会而生存的。为了更加深刻地了解女性意识,笔者对我国公认的具有明确女性意识的作家——张爱玲的女性意识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其女性意识产生的原因,并从关注历史、人文关怀和关注女性三部分对其女性意识的体现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4.
艾丽斯·沃克在其代表作《紫色》中真实再现了父权制背景下黑人妇女的种种生活境遇.在男性的压迫下,以西莉为代表的女性逐渐丧失了自身的主体意识,最终沦为家庭的奴隶及父权制的帮凶.在西莉女性主体意识觉醒与探索的过程中,身边女性的榜样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她们开始了反抗男权压迫、寻求自我的征程.女性不仅依靠自己的才能获得了经济独立,还赢得了男性的尊重,在与男性的和谐相处中进一步实现自我价值.这不仅展示了沃克的"妇女主义"思想,也表达了她对男女两性从对峙走向理解、从而实现和谐生存的美好期盼.  相似文献   

5.
唐传奇多以男女婚恋为题材,女性成为了男性作家们浓墨重彩塑造的主人公.一系列个性鲜明、形象丰满的女性角色,一方面彰显了唐代以来女性意识的觉醒;另一方面则体现了男性凝视的投射,这种隐性的作用反映了古代文人士大夫的性别意识和男性凝视下女性的悲剧性命运,体现了中国古典传奇美学的独有特色.  相似文献   

6.
张爱玲的小说以其丰富的月亮意象而著称,这与她的女性意识有关,张爱玲认为,只有回归女性本质的女人才是真正的女人,才是具有神性的女人,女人的悲剧就在于她身上神性的缺失,而这种缺失则是她们生活于男权统治下的境遇造成的,也正是这种对女人生存处境的悲剧感形成了张爱玲小说苍凉的底色.月亮意象是她女性意识的体现与象征,是她对女人理想的审美的生存境界的追求.  相似文献   

7.
萧红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风格独特的女作家,她的小说创作始终沿着个人人生经历和情感体验的独有轨迹发展。尽管她本人是一个一直处于孤独与无助之中的弱女子,而总是很执着地探索着国民的生存状态与生命价值。可以说,她是一个女性意识的自觉者,她的小说描绘了广大女性的生存状态和生命过程,揭示了男性对女性的冷漠与迫害,揭示出女性应该获得人格的平等与人性的尊严。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了女运动员在媒体中的表征,总结出15条规则,同时研究文化差异在这15条规则中的体现。在这15条规则中,有13条是对传统新闻媒体的研究,如电视新闻或报纸等;有2条是对新媒体的研究,比如网络等。同时,这15条规则中,有5条正在消失,有4条是一直流行至今的,还有4条是最近兴盛起来的,最后2条是随着新媒体的产生流行起来的。这规则具体如下:(1)旧有的正在消失的五条:媒体对女性运动,比如美国的女篮,关注较少;性别标识,男性参与运动是正常的,而女性参与运动则是修饰,是一种调和。比如世界杯,男性参与的世界杯称为世界杯,而女性参与的世界杯称为女子世界杯;对女性运动员的幼稚化描述,对男性运动员更尊重他们的体育能力,而对女性运动员更在意她们的性别,强调年轻女选手或者年轻女孩的一面;媒体更多关注女性运动员的私生活而不关注其运动;在运动中,把男性作为标准,女性以男性为标准进行对比。(2)持续流行的四条:女性运动员不重要;强调女运动员的异性特质或者女性气质;强调女运动员身体的性吸引力,比如,更关注一个女潜水运动员的身材而不是运动技能;在报道女性运动员时,呈现出矛盾。比如性感的画面配上有关运动技能、运动水平的故事。(3)现在流行的四条:体育摄影研究发现,由于规则(女运动员不重要)的原因,女运动员图像的数量比例较低,但在国际赛事或事件中,男女运动员图像的整体数量是相近的;现在媒体常把女运动员描述为认真严肃的运动员,这在奥运会、世锦赛等国际赛事中尤为明显;现在媒体常把为国争光的女运动员描述为模范公民,消除了性别色彩;对本国和别国女运动员报道的不同。对本国女运动员通常报道其认真、模范等特点,而对别国女运动员则多描述性感、女性特质等。(4)新兴的新媒体上的两条:网络社交媒体上,女运动员运用网络社交媒体,但粉丝数量不及男运动员;新媒体上更强调女运动员的力与美的结合,不单看一副画面,而是尽可能了解各个方面。她们可以通过展示自己的身体获得财富,女性的力与美受到了重视。注重塑造赛场上的巾帼英雄与赛后的邻家女孩形象,但这更多针对年轻的白人女性。  相似文献   

9.
女性主义视界中的毕淑敏散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女性主义的视界来观照毕淑敏的散文,可见出其矛盾和迷惘努力超越传统社会性别,却不自觉地回归到男性中心主义;呼唤主体意识却常浑然不觉地陷于客体地位;表现女性的主体意识的缺失,却不明就里。总之,她的散文透露出了她尚缺乏对女性整体的深入的思考、她的现代女性主义意识的欠缺。它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女性主体意识的真正觉醒尚需时日,尚需努力。  相似文献   

10.
易卜生作品中娜拉的出走是女性主动选择的结果,而苏青和潘柳黛作品中女主人公的出走多少有些不情愿,女性本无意抛弃孩子,作品也因此摒除了更多的理想主义色彩,这也是男性文本和女性文本的差异。女性从父母主宰的旧家庭出走隶属于知识分子为了追求真理而离家这一模式,只是出走由男性变成了女性而已;邢禾丽则描绘了一个截然不同的"娜拉出走"。离家是男性知识分子寻找真理的一种方式但不一定是女性寻求幸福的方式。  相似文献   

11.
佐拉·尼尔·赫斯顿是美国哈姆莱文艺复兴时期的杰出的黑人女性作家。作为第一个描写黑人女性身份诉求的女性作家,赫斯顿曾经被历史无情的遗忘。今年是黑人民权运动50周年,赫斯顿的作品因展现黑人文化和超越时代的民族意识,重新成为新的研究热点。本文通过对她的文章Slavery Gave me Nothing to Lose的具体解读,揭示了赫斯顿对黑人民族意识的觉醒起到的启示作用,并探讨了赫斯顿独特的创作特色及其文章中表达的民族自豪感。  相似文献   

12.
埃德加·爱伦·坡在著名小说《厄舍府之倒塌》中描写了一位被活埋的可怜女性———马德琳·厄舍,她被家人抛弃,奄奄一息、活人入棺。本文通过分析马德琳的艺术形象和悲剧根源,揭示冷酷父权社会对女性这一弱势群体的扼杀及女性在压迫中的逐步觉醒。  相似文献   

13.
秋瑾与体育     
秋瑾是我国近代史上一位著名的女革命家,是中华民族觉醒初期的一位前驱人物。她为民主革命和妇女解放而英勇奋斗。自觉献身的精神,一直受到我国人民的崇敬和怀念。孙中山先生赞誉她为“巾帼英雄”,吴玉章同志则称她为“中国妇女的楷模”。她短暂的一生,尤基是投身革命后的几年时间里,她的生活和革命活动同体育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  相似文献   

14.
《傲慢与偏见》是英国著名小说家简·奥斯汀的代表作品,其描述了傲慢的男主人公达西与对其有偏见的女主人公伊丽莎白之间解开嫌隙,终成眷属的故事。在该故事中,简用极为独特的女性视角打造了真诚、大方、自尊、自爱的伊丽莎白形象,她的真诚与美丽打动了诸多读者的心;然而,更令读者拍手称赞的,则要数从女性视角出发所创作的栩栩如生的男性角色,他们个性鲜明,极具特点,令众多读者过目不忘,记忆犹新。因此,本文聚焦于风靡至今的《傲慢与偏见》一作,站在了解男性人物刻画手法的基础上,分析男性角色在故事中的实际作用,以此来充分了解《傲慢与偏见》的成功之处。  相似文献   

15.
《玫瑰门》是铁凝书写女性自主意识觉醒的一部作品。《玫瑰门》展示了女性对社会性别的反叛和对生命本能及爱情的执着追求。作者在作品中对母性形象的消解和对男性形象的弱化,也是凸显女性自主意识觉醒的一种表现。  相似文献   

16.
自古以来,人类的性别仅被框定在男性和女性两大范畴之内。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类思想意识觉醒,人们开始对男性与女性之外的第三性持探索、宽容与接纳的态度。许多文学作品也开始关照与性别有关的变性人、中性人等焦点问题。日本当代著名小说家吉本芭娜娜笔下的变性与中性问题不仅凸显了吉本芭娜娜创作的独特风格,而且也蕴含了日本社会传统及现状对日本人性别意识变化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在海峡两岸女性小说中,闺秀淑女型、时代女儿型和问题女孩型女儿形象着力最多影响也最为深远。其中,闺秀淑女消极被动地把男性当做自己命运的主宰和精神寄托,往往成为时代和男性的牺牲品;时代女儿积极主动地去争取属于自己的人生幸福和实现个体价值,努力将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而问题女孩则不关心也不顾忌他人的感受,自以为是地叛逆,放纵青春,甚至伤人害己。在她们身上体现出了女性成长历程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以及女性主体意识觉醒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18.
托尼·莫里森是美国当代著名的黑人女作家,她以自己独特而深刻的笔触把美国一个重要的方面推到了世界读者的面前。同时,她也是美国公认的一位最称得上民族作家的黑人女性。在她的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在困苦中挣扎的黑人女性群体,展示了她作品的深刻民族内涵,本文通过分析她作品中的黑人母亲群体形象解读她的女性观。  相似文献   

19.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她的词作被清代女性作家广泛接受。她们或直接引用,或学习具体表现手法,或在词境上予以化用,或在风格上加以沿袭,但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清代女词人对易安词的接受在模仿的同时也表现出积极的创新精神。而易安词能在清代被女性词人广泛接受,这固然源于她词作自身的魅力,但也与当时的社会氛围分不开。  相似文献   

20.
《觉醒》是凯特·肖邦的名篇,讲述了小说主人公艾德娜的寻求自我之路,反抗男权社会,以死来鉴证自己的真理之路,誓为完整之人。本文从二元论视角,解读资本主义男权社会价值二元论体系,对于女性作为"他者"的麻痹和摧残,揭示女主人公自由之路道路荆棘,解救自我,以死呐喊消除二元论的辖制,达到男性女性真正和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