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精神生活有富裕贫困之分。精神共同富裕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关系密切,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自身特性,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目标与精神共同富裕内涵的内在一致性,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体及其服从和服务的对象,决定了实现精神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价值取向与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价值目标。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总体价值目标相统一,它超越原发的市场和以往的计划经济的价值内涵,调集了现代市场的优势和中华民族优秀的精神资源,对人的价值观念具有整合和规范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价值目标内容包括;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增强综合国力,实现民族强盛的目标;优化精神资源,培养“四有”公民的目标;生态环境平衡,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民主人权进步,为人民服务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实现共同富裕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关系到党的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问题,要主动自觉解决区域、城乡、收入等方面差距,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社区教育的价值定位和共同富裕的推进,与人的全面发展内在统一,二者具有内在逻辑的一致性。“物质富裕”“精神富裕”“社会和谐有序”皆是二者的目标与方向,在政治层面、经济层面、文化层面、社会层面有具体指向。社区教育的内在价值、工具价值、过程价值、产品价值,对应政府层面的目标追求、市场层面的显性效果、社会层面的潜移默化、个人层面的自我认可。依托社区教育的价值定位,主动加强社区教育的系统设计与方向调整,对未来社区教育的走向具有指向性。  相似文献   

4.
舍勒以现象学和社会历史学的视野,从文化角度剖析了资本主义精神。在此基础上,从多维视角审视资本主义精神。资本主义精神颠覆了前资本主义传统的价值观,形成了资本主义价值体系;资本主义精神是推动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原动力;资本主义精神决定了资本主义的未来。对舍勒资本主义精神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一是要注重培育社会主义精神,二是要借鉴资本主义精神培育社会主义精神,三是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培育社会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5.
“以人为本”社会发展观的提出具有历史必然性:与新中国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三个突出问题直接相关;与整个国际发展趋势也密切相关;同时也是对中国文化精神的合理继承;更是对马克思主义本来面貌的积极回应。“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观是一种对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与地位的肯定,是一种价值选择和价值取向。是一种思维方式,是对构建和谐社会中人的和谐发展关系的关怀。它对经济、政治、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它要求我们既要从“价值”角度,又要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历史”角度,来理解社会主义本质及其优越性,实现“以人为本”社会发展观的价值选择和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6.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不断适应和服务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职业教育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的价值取向,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世界一流的价值取向,助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坚持全面发展的价值取向,助力物质文明和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坚持生态文明价值取向,助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和平发展的价值取向,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丰富的内涵和明确的价值取向决定了其在和谐文化建设中的根基、支柱与引领性作用.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与作用,对于铸就和谐社会文化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实价值取向是新型的、多元的、复合的,它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经济的价值取向,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长期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坚持一部分人先富起来,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政治价值取向,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思想文化价值取向,忠于社会主义,坚持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个人正当利益应该肯定,而又必须服从集体利益,义利并重;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9.
“共同富裕社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反映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体现中国式现代化特征,是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新形态。其内涵立体而丰富,是一个以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基础,国家富裕与人民富裕一致的共富社会;是以社会高质量发展为前提,社会全面进步与个体全面发展相互促进的和谐社会;是对小康社会的接续与跃升,是将静态规划与动态实践结合起来的阶梯式递进发展的社会。“共同富裕社会”的提出及其实践,反映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共同追求,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未来理想社会的价值目标,将进一步彰显社会主义道路的“中国特色”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为人类“大同”理想开拓更加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0.
中国梦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中华民族价值诉求的时代体现,体现了中华民族及中国共产党人对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富裕的强烈期盼和共同追求。中国梦的时代内涵即强国梦、富民梦及和谐梦,三者之间具有密切的逻辑关联,强国梦、富民梦是实现其他梦的前提与基础,实现和谐梦是中国共产党人实现中国梦的政治旨归。它增进了中国人民的价值认知共识,凝聚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力量,弘扬了中华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1.
共同富裕思想的社会价值在于符合和谐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符合社会建设的发展要求,助推社会和谐目标的实现。共同富裕思想社会价值的基础在于社会公平正义、和谐发展。共同富裕思想的社会价值理念为公正、和谐。本文从社会的维度阐述了社会主义共同富裕价值观的科学内涵、价值功能、价值基础和价值理念,为人们从整体上认知社会主义共同富裕思想提供了较为科学的思路,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依靠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它以社会主义为前进方向和理想追求,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和理论旗帜,以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精神纽带,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价值准则,其根本价值取向集中地体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价值取向,切实加强和谐文化建设,其中根本在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13.
中国式现代化所蕴含的独特价值观,是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重要内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价值取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成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价值追求;“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表达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人类共同价值主张。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价值观,凸显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方向和精神追求,实现了对西方现代化价值观的超越,引领着世界现代化和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实现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思想为理论基础,把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重要的价值追求,从毛泽东首次提出共同富裕的概念到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再到新时代对共同富裕理论和实践上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共同富裕的历史逻辑与理论逻辑的辩证统一。新时代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进一步推动了实现共同富裕的历史进程,并深化了共同富裕理论内涵与目标要求。在这一历史过程中,以坚持人民为中心为价值旨归,使新时代共同富裕的实践及其成效取得更进一步、更加实质性的进展。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道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适应,说到底是物质利益与精神动力如何互动问题。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民的道德建设必须建立在对利益的分析和整合的基础之上。公民道德建设的价值取向是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相统一的集体主义,价值目标是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价值认同是个人的合法利益。从行为主体、行为领域和行为本身来看,价值理性道德和工具理性道德的有机统一,要坚持尊重公民合法权益与承担社会责任的统一,要注重效率与维护社会公平相协调,要实现先进性与广泛性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6.
在现阶段,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点是建设和谐文化。价值引领对于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能为和谐文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群众基础、社会环境和组织保证。建设和谐文化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社会思潮进行价值引领必须遵循正确的前提、基础和原则。  相似文献   

17.
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党的二十大主题。党的二十大报告从目标确立、原则设定、战略步骤、方法论选择等方面,科学设计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意蕴。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推进文化自信自强、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多管齐下,不断推动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8.
现代教育追求的是全新的价值观念。一方面,教育要满足其社会价值的需求,能够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的发展提供服务;另一方面,教育要重视个体在受教育的过程中价值的实现。而教育价值实现的有效途径是课程,因此,学校课程应服务于每位学生的完整、和谐发展,服务于人本位的教育。实现人、自然、社会的:和谐统一,是现代课程的价值取向,是新的伦理观、价值观的反映,也是新的文明和文化的追求。  相似文献   

19.
社会终极价值目标的确立与市场经济社会的价值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人的生活质量入手,富裕、和谐、自由堪称人类社会的三大终极价值目标。三大终极价值目标的实现必须并推共进。但由于在现实中不可能完全做到并推共进,因而常常有优选其中哪一项的问题。市场经济社会的价值目标优先选择策略是“优先富裕、兼顾和谐与自由”。这一价值策略尽管明显优于计划经济社会对和谐的优先选择,从而更有利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但仍有自己的问题,其中最大缺陷就是在人生追求和精神领域会造成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0.
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是我们国家的精神财富,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源泉和有效途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核心红旗渠精神;对外开放和市场经济需要弘扬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为根本的红旗渠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需要弘扬团结协作、无私奉献为灵魂的红旗渠精神。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弘扬红旗渠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