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水火居士 《精武》2008,(6):43-43
时下形意拳界普遍认为,劈拳是形意拳的母拳。此说发端于姜容樵先生的《形意母拳》,时在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后经形意拳传习者的大力宣传,乃至成了今日形意拳界的共识。我个人认为,姜容樵先生的母拳提法,基本上是照着刘奇兰、张占魁的说法讲的:李老能才是劈拳母拳说的鼻祖。把劈拳作为母拳是李老能对戴家心意拳横拳为母拳的大胆改革。  相似文献   

2.
李文彬  杨维 《武当》2001,(5):25-28
鹰捉的涵义和作用:桩功三体式被视为形意拳特有的静功筑基功夫。而鹰捉则是桩功三体式诸多技法的运用,是形意拳动功筑基功夫,也是对形意拳的动作要领、基本技法的体验和掌握过程,是为了练形意拳打好基础的一趟拳。经云:“起手鹰捉。”正说明锻炼形意的各种拳法都要从它开始,所以人们称为形意之母拳。说“三体式是母式”,“鹰捉是母拳”,两者是开启形意奥秘之门的钥匙,实不为过。  相似文献   

3.
张洪卫 《武当》2007,(1):23-23
三体势是初入形意拳的必修课,也是贯穿形意拳整个拳法的“脊梁”。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形意拳每一招势均从三体势变化而来,即万变不离“三体”之能。“三体势”是开启形意门的“金钥匙”,是形意拳的基本拳架。  相似文献   

4.
崩拳新解     
丁宁 《精武》2004,(10):14-15
崩拳是形意拳的看家拳,发力迅猛刚实,尤其是在"硬打硬进无遮拦"方面更具特色,因此颇受形意拳爱好者的喜爱。形意拳先辈在崩拳上造诣最深的是郭云深先生,号称"半步崩拳打遍天下"。其崩拳练得出神入化,无人能敌。后来郭云深前辈将其绝技传给尚云祥先生,经过尚云祥先生的深研苦练,又将崩拳绝技推进一步。崩拳往事真令人羡慕不已,今虽亦有不少刻苦磨砺者,但始终未能达到前辈的水平。原因有四:1.没有得到明师的指点;2.练拳不得要领;3.没有用"心"去练拳;4.没有重视理论联系实际。我眼随尚派形意拳名师张世杰先生学了几年形意拳。虽是初入门,但我喜欢边练拳边思考,渐渐觉得形意拳不仅入门很快,而且博大精深,所以撰写此文引导初学者,使其早日踏入形意之门,少走弯路。  相似文献   

5.
自拜读李瑞林先生载于《精武》2006年第6期《形意拳名家谱——形意拳创始人李老能逸事(一)》一文后,本人感到很迷惑,今与李瑞林先生及心意(形意)拳门的师友们共同探讨。疑问一:谁是心意(形意)拳创始人李瑞林先生在文中谈到,形意拳的创始人是河北深州李老能先生。本人认  相似文献   

6.
难舍太极情     
金建国 《精武》2004,(5):39-39
一、初识太极拳 我于1995年考上了无锡轻工大学,当时我已习形意拳。一天,我听到一则消息,说有一位著名的老拳师准备招收一批学员,教练太极拳。我当时来了兴趣,便在一个下午找到了教太极拳的老师父,正式向他学习太极拳。因为有一定的底子,学起拳来颇受老师喜爱,老人家夸我练得有点味道,增强了我练拳的决心。  相似文献   

7.
张永建 《精武》2008,(6):36-37
我上大学时,在武术杂志上读过一篇文章,介绍郭云深行侠仗义,半步崩拳打天下的故事,才知道形意这一传统拳术,也知道了它的厉害。我马马虎虎地选修了一学期的形意拳,所以对形意拳有一些了解。多年后的一本书,又把我带上了习练形意拳之路,以下是我学习唐传形意的一些见闻。  相似文献   

8.
史明 《武当》2001,(11):21-23
形意自创派以来,历经前辈先贤数代的心血凝聚,形成了独特的技击风格和完善的理论体系。初习形意拳,先以五行拳入手,五行拳为其入门拳。形意门中有“五行为体,八字为用“之说。劈拳乃五行拳之首拳,也是五行拳之母拳。  相似文献   

9.
2017年是我第二次参加中华武术大学堂名家讲堂形意拳班了。上期在杭州的大讲堂,李克仁先生系统教授了形意拳三体式、五行拳、五行连环拳、形意拳国家一段套路等。随后一年中,我遵照习练,逐渐感觉到初窥门径。看到《中华武术》杂志上介绍,今年李克仁老师继续在大讲堂任教,传授形意十二形拳,当即决定报名参训。  相似文献   

10.
刘俊峰 《中华武术》2001,(11):29-29
练过形意拳的人大都知道形意拳劲的核心就是“钻翻”劲,练好鹰捉正是掌握“钻翻”劲最好的一趟拳,是向更深层技术进军的必经之路。五行拳、十二形拳,虽劲路各有特点,但练哪趟拳也不如练鹰捉对掌握“钻翻”劲的效果明显。因此,鹰捉被视为开启形意拳奥秘之门的钥匙,被称为形意母拳。  相似文献   

11.
风云生 《精武》2008,(4):18-20
郭云深祖师是中国近代武术史上一位极重要的人物,在拳学修为上有极深的造诣,实战功夫惊人.在旧时代的武林中有“半步崩拳打遍天下”的美称,人皆尊之为拳学“巨擘”!遗憾的是,近些年在武术界除大成(意拳)一系外,几乎没听说有郭祖的传人以及后代弟子公开传艺,难道一代宗师的武学成就就失传了吗?我1999年开始接触到本地的传统武术,跟随齐齐哈尔的杨辉先生学习形意拳。  相似文献   

12.
雷世泰 《武当》2007,(11):10-12
三拳合一孙式太极拳是综合了孙式三拳——太极、形意、八卦的精华而成的,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这本来是孙式拳的特点和优点,是应该好好理解和继承发扬的,但是却被人有意地淡化,似乎一提三拳合一就是破坏了太极拳的统一性与完整性,就是要把太极拳练得忽刚忽柔、忽快忽慢、忽高忽低,就是破坏了太极拳的恬淡虚无、纯以神行的优良风格。这实在是一种误解。不仅是对孙氏太极拳的误解,也是对形意拳和八卦掌的误解。[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武夫 《中华武术》2001,(4):50-51
认识潘小杰先生是在1998年秋天的古城深州。深州是形意拳的故乡,这一年的“形意拳改革与发展研讨会”就在这座古老的城市举行.会议期间.备地名家好手一展身手,山西派的古朴,河北派的雄浑;宋氏形意拳内劲充沛,车氏形意拳刚柔相济,尚氏形意拳刚烈勇猛……真可谓“形意古拳开新花,千姿百态放异彩”。  相似文献   

14.
正五形连环拳是在五行拳的基础上构成的组合套路,流行很广。动作结构短小紧凑,往返内容相同,打起来生动活泼。本人学了褚派和王派的形意五形连环拳,但是它虽然是一个简短的套路但褚和王(褚桂亭形意拳学艺和王永年的形意拳都出自李存义一门)传下来的套路却有两个动作不一样,现将此套路整理出来供同仁研究。预备式身体直立,两臂膀自然下垂,手指靠近两腿外侧中间;两脚后跟靠近,两脚尖成八字  相似文献   

15.
薛仰森 《精武》2003,(1):49-49
郭荣军先生是山西车氏形意刘系传人程联友老先生之高徒,深得太谷刘系精髓,在拳学造诣上可谓门中一枝红杏。  相似文献   

16.
李钟祥 《武当》2011,(8):25
心意六合拳是形意拳的一派,盛行于河南,并称为南派形意十大形,与北派形意(盛行于河北)称作北派十二形,还有山西一派称作六合心意拳。这几派的功架和练法各有不同,但其基本原则是相同的。因为这几派形意拳是同一个源头流传下来的。根据拳谱上的记载和卢嵩高老师的叙述,此拳是明末清初,由山西平阳府蒲州人姬龙凤(有的拳谱上称名姬际可、字隆风  相似文献   

17.
流传在我国间的拳派众多,太极、形意、八卦……不仅国内老幼皆知,在海外,它们的影响也逐日扩大,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武术爱好者。然而,大成拳却不似以上几种拳那样为人所知。大成拳是一代武术宗师王芗斋老先生,在形意拳的基础上,吸收了太极拳中的沾、粘、连、随四大要点及柔化之力,又吸收了八卦拳中舒展的身段、灵活的步法,以及少林派拳法中的立禅功诸精华,创立的  相似文献   

18.
静磨剑 《武当》2012,(5):25
形意拳有阴阳五行之说,一般流行的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克,并联系到劈、崩、钻、炮、横五拳相生相克,这些都是牵强附会,毫无拳学意义。王芗斋宗师早在四十年代答记者问时就说:"要知形意嫡传,……亦无五行生克之论,不过指五种力之代名词,非手法与套也。……非若今人动谓某拳克某拳也。若以目之所见,一再思之,然后出手以应敌,鲜有不败之者。""金木水火土",其实是形意拳前辈比喻形象的  相似文献   

19.
赵忠 《武当》2010,(3):34-34
第一次听说车星辰君的名字,是在某武术杂志上,当时我把他和另一位车向前先生弄混了,以为是一个人。因为都讲形意拳,就想当然的以为是山西人,亦或是车派形意拳的后人呢。直到有一天,在他的一篇文章后看到他的手机号,便迫不及待的打过去。令人惊喜的是,车君竟是兰州人,离我不足两小时车程,更让人惊奇的是车君竟年方而立。  相似文献   

20.
王志明 《武当》2006,(9):23-23
一、自然力应是求取整劲的基础应当说整劲是形意拳(包括所有内家拳派)应该求取和具备的根本劲力。无整劲可以说该拳无根,无魂。凡属内家拳派都应以如何使用整劲为训练的中心。是不是尚派真传,一发劲便能一目了然。拳法失传,首先是桩法要义和内功劲法的失传。初习形意应以训练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