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钟博轩 《教育》2010,(10):24-25
2002年教育部发出了第一道“复读禁令”;2007年又重中,从2008年起,全国所有公办普通高中禁止办复读班,招收高三复读生。时任部长周济强调,公办高中办复读班,是利用国家资源收费,不利于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2.
教育部明确表态,从2008年起,全国所有公办普通高中禁止办复读班,复读班问题再次“热”起来。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复读现象便一直相伴随。长期以来,复读作为高中教育的一种补充形式并未引起人们多大的关注。近年来,尤其是在高校扩招之后,复读生人数快速增长,而且“高分复读”现象也变得较为突出,复读现象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许多媒体不时刊载有关复读的文章,  相似文献   

3.
广角     
教育部要求公办高中不得开办高考复读班 对于公办高中举办复读班之风,教育部将再次进行整治。教育部部长周济在湖北参加“落实中职国家资助政策及2007年招生任务中部片区座谈会”时表示,明年起,全国所有公办普通高中禁止办复读班招收高三复读生。周济说,公办高中办复读班,是利用国家资源收费,不利于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4.
唐矫俗 《贵州教育》2007,(20):10-11
2007年8月5日《重庆晨报》报道:教育部部长周济称,明年起,全国所有公办普通高中禁止办复读班,禁止招收高三复读生.周济说,公办高中办复读班,利用国家资源收费,但不利于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5.
[背景]对于各地公办高中举办复读班之风愈演愈烈的情形,教育部将再次予以整治。2007年8月4日,在武汉召开的落实中职国家资助政策及2007年招生任务中部片区座谈会上,教育部部长周济表示,明年起全国所有公办普通高中禁止办复读班招收高三复读生。周济认为,公办高中办复读班是利用国家资源收费,不利于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6.
刘福才 《中国教师》2014,(1):36-41,46
我国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高考复读现象就随之而生。伴随我国高等学校扩招政策的实施,普通高中教育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然而,高中教育在其规模迅速扩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公办普通高中不规范办学的行为。为此,2002年,教育部专门下发了《教育部关于加强基础教育办学管理若干问题的通知》,其中针对公办普通高中复读的现象,教育部明确提出:“从2002年秋季开学起,各地公办高中不得占用学校正常的教育资源举办高中毕业生复读班,也不得招收高中毕业生插班复读。”2007年8月,在“落实中职国家资助政策及2007年招生任务中部片区座谈会”上,时任教育部部长周济表示,明年(2008年)起全国所有公办普通高中禁止办复读班(以下简称“禁办政策”)。然而,时至今日,全国各地公办普通高中依旧以不同形式举办复读班,新一轮“禁办政策”的出台并未实现预期的政策目标。是什么力量在阻碍着“禁办政策”得以贯彻实施?该政策执行受阻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怎样才能使“禁办政策”本身具有现实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记者日前从江西省教育厅获悉,从今年秋季开学起,江西所有的公办高中将不再举办高中毕业生复读班,也不得招收高中毕业生插班复读。据统计,今年该省预计有19万名高考考生,其中包括1万多名去年高考高分复读生,他们为了上名牌大学的热门专业,主动放弃已经到手的高校录取通知书,重新到高中复读。目前,江西正  相似文献   

8.
《湖南教育》2006,(9):4
眼下,一方面是各高校招生有条不紊进行,另一方面是普通高中招收高中毕业生复读如火如荼。8月1日,福建省教育厅发出紧急通知,严禁公办普通高中违规举办复读班和招收高中毕业生插班复读。  相似文献   

9.
教育部明确表态,从2008年起,全国所有公办普通高中禁止办复读班,复读班问题再次"热"起来。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复读现象便一直相伴随。长期以来,复读作为高中教育的一种补充形式并未引起人们多大的关注。近年来,尤其是在高校扩招之后,复读生人数快速增  相似文献   

10.
滕朝阳 《教育》2007,(9S):21-21
近来,教育领域引人注目的禁止性规定,莫过于禁止留级和禁办复读班。前者源自广东省教育厅颁发的《广东省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籍管理暂行办法》,其核心内容之一是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一学年升一级,学校不得要求或安排学生留级,但学业成绩特别优异者可申请跳级。后者源自教育部负责人在一次会上要求从明年起,全国所有公办普通高中禁止办复读班,禁止招收高三复读生。  相似文献   

11.
张小武 《教育》2009,(6):28-29
在教育部三令五申公办高中不.得举办高考复读班的大背景下,显然没有哪个公办高中愿意公开承认和高考复读有干系。“现在提复读的事不合适嘛,你应该高考结束了再来,那时候复读才是个热门话题。”5月6日下午,《教育》旬刊记者在北京海淀区某中学采访时,该校一位负责人如是说。“高考结束了再来”是个推托辞,但这个托辞可以理解。据记者的调查,公办高中“暗渡陈仓”举办高考复读班甚至以“插班生”的方式接收高考复读生的现象屡见不鲜。  相似文献   

12.
对于公办高中举办复读班、招收高三复读生,教育部一直有明令禁止。但是河南多所省级素质教育示范性高中却公然违规,其中,商丘市一所示范高中今年共开了24个高三复读班,平均每个班招收学生80多人。(《中国青年报》8月10日)  相似文献   

13.
《华章》2007,(10)
"教育部长周济日前要求,从明年起,全国所有公办普通高中禁止办复读班和招收高三复读生。"8月6日,各大媒体相继在国内新闻版上刊发了这条消息。这条消息在全国激起无数的反响。同样,消息也影响到了兰州的高三学生,尤其是那些正在乡镇读书的应届高三学生和被称为"高四生"的复读考生。记者调查后发现,这项教育措施对城市学生影响不大,对乡村学生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4.
“复读”一词,本是指高中毕业生因未能升学,而重新回到学校重读学过的课程。然而近年来,复读生越来越多的现象却悄悄改变了“复读”一词的含义。在复读生的行列里有相当部分的孩子并非榜上无名,而是自愿选择读“高四”,其中一些还是高分考生,以致“弃学复读”在某些地区似乎已经形成了一种风气。是要上名校还是要上热门专业?是上大学还是选择复读?这已经成了考生在六月考试之后面临着的两大战略性选择。而许多家长也在为孩子复读与否大伤脑筋。已往的经验告诉我们,复读对孩子来讲,并非一“复”就灵。其中,有许多成功者,但更多的则是不如人意…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复读生大量涌现,复读生已成为重要的高考人群,全国高考复读人数已约占当年考生人数15%的比例。复读现象已成为普遍关注的社会焦点问题。研究旨在剖析当前愈演愈烈的复读现象,探究复读生群体数量不断上升的深层原因,查找复读生群体所存在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合理的复读培训机构举办策略和复读行为的“生存空间”,为教育行政领导部门提供适宜的改革思路和具有可操作性的对策方案。  相似文献   

16.
1977年高考匆忙恢复,当年超过50%的考生不是应届的,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此后高考考生才以应届为主。但到了20世纪90年代,特别是我国高校开始扩招以来,复读便逐渐成为一种“气候”,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虽然早在2002年教育部便发布通知叫停公办高中毕业生复读班,在江西、海南、广东、福建等省公办高中毕业生复读班已被叫停,但事实上,“复读”现象并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复读生已成为重要的高考人群。  相似文献   

17.
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在改革开放、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围绕高考复读形成了复读生占用国家教育资源、挤占应届生升学指标,复读市场恶性竞争等问题。1999年扩招后,研究者从教育体制、教育思想、就业形势、传统观念等角度对复读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调查和阐述。2007年8月4日,周济部长提出“公办普通高中禁止办复读班”的政策,研究者对新政策及复读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大量的分析、预测和评论。随着新政策的实施,将会出现更多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史欣 《教育》2009,(6):22-23
尽管早在2002年教育部就曾明确禁止公办高中办复读班,却仍未阻挡住高涨的复读热潮。调查表明,复读生已成为高考的重要参与者。北京每年有2万名左右的复读生,广东每年参加高考复读的学生占全部高考考生总数的15%,而在全国,复读生比例则上升到30%。  相似文献   

19.
《湖北教育》2003,(18):11-11
近日,省教育厅、物价局和财政厅就今年公办高中招收择校生试行“三限”政策的有关问题作出明确规定。 “三限”政策指公办高中招收择校生必须限分数、限人数、限钱数。择校生录取分数必须控制在当地普通高中招生录取分数线以上,且在被选择学校录取分数线下50分以内,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若学校录取分数线  相似文献   

20.
史欣 《教育》2009,(16)
愈是名牌,愈有风险,复读生要面对现实,不能因错报志愿而再次遭遇失败——尽管早在2002年教育部就曾明确禁止公办高中办复读班,却仍未阻挡住高涨的复读热潮。调查表明,复读生已成为高考的重要参与者。北京每年有2万名左右的复读生,广东每年参加高考复读的学生占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