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颖 《传媒》2014,(18)
正信息时代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传统媒体的发展受到很大的冲击,特别是报纸这种传统纸媒,传播信息的方式和发行量都十分有限,发展陷入很大的困境,对地市级报纸来说也是如此。地市级报纸的优势就是贴近群众,其主要受众是市民读者,主要通过民生新闻拉近与群众之间的距离。作为地市级报纸的《慈溪日报》看准当前媒体发展的形势,适时对其民生新闻板块进行全面改革,使其更加贴近人民群众的生活,以期促进长期发  相似文献   

2.
当下,随着报业竞争的越来越激烈,民生新闻在党报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民生新闻成了党报参与新闻竞争,保持和强化主流媒体地位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下,报道好民生新闻,是党报自身发展的需要,是实现党和政府的主张与人民群众的心声有效对接的最好平台之一。民生新闻也成了报纸占领市场,争取读者,提升报纸竞争力的最重砝码,党报如何才能做好民生新闻,这就要求我们须把握好民生新闻的“大”与“小”。  相似文献   

3.
新媒体的发展对传统媒体形成巨大的冲击,针对这种情形我国不断加大对传统媒体改革的倡导,使传统媒体在新媒体的优势助力下获得更好发展,并更好地发挥社会职能。电视媒体作为传统媒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受观众信任,特别是民生节目为群众提供了更可靠的与自身息息相关的信息。但是新媒体打破了传统媒体的信息结构,新媒体的信息获取更便捷、更及时,使电视民生节目难以满足群众的信息获取需求。针对这种情况传统媒体需要尝试与新媒体融合,加强对电视民生新闻编辑的创新,提升人们对电视民生新闻的关注。本文主要对电视民生新闻编辑内容进行分析,明确电视民生新闻编辑需要具备的能力以及当前民生新闻编辑现状,并探究融媒体下电视民生新闻编辑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4.
新媒体的快速发展,迎来了"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随之而来的则是新媒体对报纸等各种传统媒体受众的分流,特别是对于报纸媒体来讲,新媒体所独具的传播时效以及传播方式上的贴近感与传播互动性,对报纸的民生新闻带来了巨大的冲击。面对"互联网+",部分报纸民生新闻不能够做出正确的应对,没有能够发挥出自身所积累起来的权威性、公信力的作用,使得报纸民生新闻陷入了发展的困境之中。面对这种情况,报纸民生新闻如何实现突围与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发挥出舆论引领作用,是每一个报纸人都应该积极思考的。本文主要就"互联网+"时代下报纸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进行探讨,以期可以为报纸民生新闻在"互联网+"的环境之下能够更好地发挥出作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蒋潇 《新闻爱好者》2010,(12):47-48
民生问题关系到国家稳定、民众安居乐业。本世纪初,电视民生新闻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媒体宏大叙事的做法,因报道内容贴近民生和对民众价值尊重等因素而名噪一时,遂成各城市电视台主打节目之一。随后,民生新闻概念为报纸等其他媒体所接纳和应用。  相似文献   

6.
杨倩玉 《今传媒》2024,(1):31-34
民生新闻是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沟通的重要桥梁,肩负着上情下达、下情上传的重任。做好与人民群众联系最紧密的民生新闻,是县级融媒体得以凝聚人民群众、突破自身困境的关键路径。本文分析了我国近代著名民生新闻报刊——《边区群众报》的办报特点以及县级融媒体发展现状,提出县级融媒体应从更新理念、创新内容、培养人才三方面入手,打造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民生新闻,旨在为县级融媒体做好民生新闻生产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不论是电视、广播,还是报纸,民生新闻栏目大有上升趋势,有的栏目已成为家喻户晓的名栏目。反映社情民意的民生新闻栏目深受读者欢迎,民生新闻正在成为媒体的主导力量之一。如何做好报纸民生新闻是媒体眼下尤为关切的问题,有必要从媒体责任的高度把握方向,掌控原则。  相似文献   

8.
舒萍 《中国传媒科技》2012,(12):189-190
新形势下,报纸的民生新闻报道内部面临着许多的不足和问题,外部需要应对同质媒体及多媒体业态的挑战,如何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下做好民生新闻报道、切实背负起媒体的道义和责任、做百姓想看百姓爱看的民生新闻,这将是传统报纸媒体目前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9.
随着媒体竞争日渐加剧,民生新闻因其源于广大人民群众的鲜活生活,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而受到各类媒体的高度重视,做足做好民生新闻已成为各类媒体扩大自身影响力,争取受众的必然选择。与此同时,做足做好民生新闻,为广大群众的利益诉求鼓与呼,也是媒体落实科学发展观、践  相似文献   

10.
岳甜 《新闻知识》2007,(3):71-72
民生新闻在传统媒体日益被网络媒体冲击之时出现,无疑是一剂治疗传统媒体过季的疗效很好的处方,它让人们在网络媒体中所向往的自由的言论发表似乎在传统媒体中有所补偿,更重要的是借助于传统媒体与生俱来的优势,使得这种言论的发表能够通过舆论的作用促进问题的解决。民生新闻似乎更多的重视受众,也因此赢得了更多的受众。一时间,从南向北在全国各大电视台、报纸刮起了民生新闻的风暴,它们都以关注群众的冷暖痛痒、喜怒哀乐为内  相似文献   

11.
在报业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形势下,地方报纸所面临的压力不言而喻。做好民生新闻,是地方报纸扩大影响力和求得更好发展空间的关键所在。本文以《三峡都市报》部分民生新闻为例解析,结合新闻编辑学、新闻传播学、新闻采访学和现代报纸编辑学理论,通过对民生新闻的特点、民生新闻与报纸影响力的关系分析,为地方报纸如何做好民生新闻和扩大影响力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2.
当今,在各种媒体激烈竞争的传媒环境下,报纸新闻标题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标题失实现象越来越严重。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报纸作为传统媒体在受众心目中的形象,使其公信力大大受损。作为报媒应反观自身,要运用有效的策略去解决所面临的问题。这就需要报纸加强媒体社会责任感,报媒从业人员始终坚守新闻职业道德并提高其专业水平,严格新闻遵守法律法规,防范报纸新闻标题失实,维护报纸作为传统媒体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相似文献   

13.
李徽 《新闻传播》2023,(4):110-112
在我国社会现代化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的带动下,媒体行业迎来了黄金发展时期,新兴媒体的全面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对传统媒体的生存空间造成了严重压缩,而报纸作为传统媒体的一种载体,所面临的生存压力极大。因此,本文以融媒体为背景,对报纸新闻采编工作的实际开展现状进行系统分析,详细思考报纸新闻采编工作的全新创新途径,帮助报纸新闻采编应对融媒体环境带来的压力。  相似文献   

14.
我国的电视民生新闻发展至今已近十年,而在这十年中新技术的出现和科技的飞速发展,导致媒介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革命。继报纸、广播、电视传统媒体之后网络"第四媒体"迅速崛起、蓬勃发展,预示着新媒体时代已经到来。这将彻底颠覆我国传统的媒介格局,同时也给我国的电视民生新闻设置了全新语境。  相似文献   

15.
我国的电视民生新闻发展至今已近十年,而在这十年中新技术的出现和科技的飞速发展,导致媒介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革命。继报纸、广播、电视传统媒体之后网络"第四媒体"迅速崛起、蓬勃发展,预示着新媒体时代已经到来。这将彻底颠覆我国传统的媒介格局,同时也给我国的电视民生新闻设置了全新语境。  相似文献   

16.
新媒体的出现,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给传统媒体带来了严重的冲击。晚报作为传统媒体中的一支,其生存和发展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不过,机遇与挑战是并存的,立足于本土,发挥传统媒体的优势,做好社会新闻,可以让晚报焕发出新的生机。文章先简述了新闻尤其是本地新闻之于晚报的重要性,然后从本土化视角,就如何做好晚报新闻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希望能有助于报纸这一传统媒体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朱丽辉 《东南传播》2014,(11):143-144
民生新闻从人文关怀出发,以普通群众需要为着眼点,表现出电视新闻媒体强烈的受众意识、服务意识。民生新闻的报道,更加明确地代表普通百姓的态度、视野和情怀,做好民生新闻报道,不仅是电视新闻媒体宣传理念的体现,更是增强电视新闻媒体竞争力、亲和力、感召力的客观需要。地方台有着天然的地域优势做好民生新闻,从"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原则入手,深入挖掘这一"富矿"资源,让电视新闻媒体真正成为广大群众的"贴心人"。  相似文献   

18.
现如今,网络媒体的发展趋势日益显著。其传播快、覆盖广的特点,无疑会对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体形成一种挑战。如何应对这种挑战,是地方传统媒体无法回避的课题。实践中,大部分地方媒体都是选择将网络融合于自身媒体当中,譬如制作自己的官方网站,将自己传统媒体所采集到的新闻第一时间放在自己的官方网站上,这样做既能满足当地群众对地方新闻的需求,也很好地展示出地方媒体的技术实力,更能方便节目的快速浏览和保存。但是,真正要实现  相似文献   

19.
对于新闻媒体来说,这是一个"时效决定命运"的时代,但作为传统媒体的报纸在这场"新闻时效性"竞争中不占优势,所以必须另寻生存之道,做好深度报道被其视作"救命稻草"。"热点新闻报道"则为其做好深度报道提供了首选,所以"如何做好热点新闻报道"成为报纸媒体的新课题。本文通过对前段时间报纸媒体对"外滩踩踏事件"的报道分析,找出些许共性,希望可以提供些借鉴。  相似文献   

20.
杨建波 《东南传播》2018,(4):152-153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很多传统纸媒开始走进融媒体时代,报纸、网站、微信、微博以及APP进行相互融合,在新媒体融合的构架下,如何做好民生新闻,《十堰晚报》全媒体就进行了一些探索,以近期推出的《早安·十堰》为例,不仅通过传统媒体刊发,而且通过微博、微信以及APP这些新媒体进行二次元传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系列报道不仅体现了媒体的民生情怀,受到受众的一致好评,也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实现了新闻与经营的双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