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阐明了元代包公戏具有模式化、类型化特色.模式化表现为贪淫破家、贪财破家和豪强欺压百姓模式,类型化则体现为儿女夫妻中丈夫形象与妻子形象具有趋同性、半路夫妻中丈夫形象与妻子形象的具有趋同性和恶人形象塑造具有趋同性.并从元代戏曲产生发展的思想土壤和其文学样式自身的特点两个方面探究了元代包公戏剧本模式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元代文学具有其民族文化的特殊性,在这种背景下,《史记》在元代的接受研究就更具价值与意义。《史记》精神源远流长,滋养了后世文学,在元杂剧中主要表现在对《史记》批判精神、侠义精神、悲剧精神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元代包公戏中塑造了众多的女性形象,剧作者在创作这些女性形象时使用了大量的艺术表现手法,如漫画式的肖像描写、深刻细腻的心理描写、虚拟化的行动描写、多彩的语言描写和鲜明的对比刻画等,其成为元代审视叙事性文学的珍贵的文本依据,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4.
包公是古代一个正直的清官,为民请命,让身处下层的小民在黑暗的社会现实里有冤也可以得到昭雪,给他们带来希望。然而,包公是一个人,他不是神,元代的文人没有把他夸大,而是把他当成一个普通人来描写。本文从三个方面描写包公的形象,即智慧的包公、糊涂的包公和维护封建社会统治阶级利益的包公,从而揭示出人们在包公的身上所寄托的感情。  相似文献   

5.
包公文学自宋朝诞生以来,出现了丰富多样的故事文本,这些故事大多是一种重写或改编。从包公题材小说、戏曲故事情节的相互移植和因袭化用中,可以考察包公文学题材流变之迹及相关文学形象、故事情节和主题逐渐形成演变的过程。包公的形象经历了从正直的判官、不畏权豪势要的斗士、封建卫道士到忠心耿耿国家栋梁的演变。包公故事情节的丰富与发展,表现了历代创作者对历史事件与人物的评论、对现实政治与社会的关怀。包公文学的主题演变则表现为伦理意识的不断强化。  相似文献   

6.
元代包公戏中包公形象的塑造方式和形成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代包公戏中包公的塑造方式具有神化和平民化双重特点.此外.包公形象也融入了范仲淹事迹,并且采用了英雄人物塑造的思维定势.这主要是由于流传过程中的失真所致.从某种意义上说,包公被神化和美化也是元代历史之必然.  相似文献   

7.
元曲作为代表元代文学成就的特殊文体,是继唐诗、宋词而兴起的一种可口头和乐歌唱的“音乐文学”,与宋词有着密切关系,并存在或多或少的渊源血亲联系。词乐或以直接转化的方式转化为曲调,或被翻作新曲进入元曲音乐系统,或在体制上影响元曲曲体的形成与发展,使元曲从中获得了极富生命力的滋养。  相似文献   

8.
元代文学具有中国文学史上最广泛、最具代表性的文学家群体。元代文学的特色之一,是不同民族的文学家使用母语以外的汉语进行文学创作,形成双语文学现象。元代双语文学现象与双语文学家的出现,是社会和谐因素和中华民族凝聚力的体现。从元代开始,来自北庭而在江苏落地生根的双语文学家族,如定居如皋的不花帖木儿家族(冒氏)、定居溧阳的楔氏等。蒙古别不花家族的不花帖木儿在诗歌创作方面有一定成就,高昌回鹘的锲氏文学家族先后出现了侯玉立、俟逊等诗文作家,为古代多民族文学格局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为元代文学和地域文化提供了全新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9.
关于元曲形成及其演变,主要是由于历史原因、儒家思想因子的思想渊薮、道教氛围、自然环境等因素,这些方面的影响不仅铺垫了元代文学的根本背景,亦使其前后期、南北方风格迥然不同。现试图将元代文学回到它的历史与思想背景中来阐释其精神及其在作家作品中的分布,从而对其风貌进行勾勒。  相似文献   

10.
潘利艳 《文教资料》2009,(35):69-70
元杂剧《合同文字》是现存元杂剧包公戏中唯一有关民事案件的作品,作品中涉及的一些民事法律问题在元代法律中亦有相应规定。本文对该作品中所反映的元代社会中的契约、继承等民事法律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诗歌创作是元代湖南文学成就的主要方面。陈泰、冯子振、欧阳玄、胡天游、李祁是元代湖南主要诗人。他们宗法唐诗 ,却又形成了各自不同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2.
结合《元代回族文学家》一书,对回族古代文学的产生时间、范围、评价尺度等问题提出个人看法,同时对元代回族文学的自觉化现象进行分析,指出汉族文学和伊斯兰教教律是影响回族古代文学形成的主要元素,对汉族文学的过继和民族文化心理是回族古代文学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3.
论《陈州粜米》在元代包公戏中的两点创新赵章超元杂剧中共有十个保存完整的包公戏剧本,而《陈州粜米》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艺术成就,都达到了其它包公戏所难以匹敌的地位。本文拟就与包公戏的比较,论述《陈州粜米》的两点创新:一是其人物形象的塑造,注意了正面人物...  相似文献   

14.
元杂剧中有一特殊现象:同一故事内容的杂剧很多,如三国戏,水浒戏等,都多达十几部。这一现象是元代特殊社会现实的真实表现,元代罕见的社会压迫现实催生了一批包公戏,这些杂剧表达了老百姓对公道和天理的强烈渴望。  相似文献   

15.
元代文论家从哲学高度对文学本体论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形成了文学本于“理”和本于“气”两种文学本体论,这成为考察元代文学思潮不可回避的一个既复杂又重要的问题。元人对这一问题的探讨,也深化了对这一文学基本问题的认识,在元代,文学“气”本论占据了主导地位,而且形成了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在中国文论史上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6.
古诗文是文学的一种形式,它拥有着其他文学形式所没有的历史,蕴含着大量的文化知识和价值。它在教材中占据了较大篇幅,在提升审美能力、滋养情感素质、滋养情感素质、重铸民族灵魂等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元代包公戏中使用了大量的插科打诨,使包公戏剧中的悲剧呈现喜剧化特色。其中有受害者的插科打诨、包公的插科打诨和其他人物的插科打诨。它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使剧本呈现“含泪的笑”的风格。这是由观众和创作者的审美趣味和儒家的审美传统决定的,与观众和创作者的道德评价和情感趋向也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8.
元代戏剧空前繁荣,涌现出大批不同题材的杂剧剧本。以《灰阑记》、《陈州粜米》等为例,看元代公案剧中,以包公故事为题材的创作中的现实主义精神及包拯形象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在世界文学中,各民族文学之间都存在着相互影响和相互借鉴的现象。作为黑土文学代表的东北作家群在生成和发展过程中,一方面从中国传统文学中汲取养分,一方面也受到了邻邦俄苏文学的文化滋养,形成了东北作家群独特的民俗性、地域性、多元性的文化特征。俄苏文学对东北作家群的影响是多途径、多方面的,主要表现在现代性形式的接受,主题和题材的模仿,艺术上的学习和探索等方面。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文学在元以前一直以雅文学为主流,而元代则以俗文学为主流。元代俗文学的主流地位表现创作主体的平民化、文学体裁的叙事化、审美情趣的世俗化、文学功能的娱乐性及欣赏主体的大众化等诸多方面。俗文学之成为元代文学的主流,既是中国古代文学、文化自身演化的结果,也与元蒙王朝异族统治带来的众多“异质”因素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