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反讽是奥斯丁小说中的主要艺术特色,它是奥斯丁理解、评价生活的载体。本文通过分析其最后一部小说《劝导》中的人物反讽和结构反讽艺术来进一步理解她作品里所蕴涵的与前五部作品不同的价值观以及奥斯丁作为18、19世纪过渡时期作家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反讽渗透于奥斯丁小说的每一个层面,从语言、人物、场景到更深层的主题和构思,它不仅成为奥斯丁作品的一种主要艺术手段,而且还成为臭斯丁领悟世界的一种方式。本文结合其反讽在语言、人物、场景、主题等各个层面的表现,更为全面和深入地探讨奥斯丁的反讽艺术。  相似文献   

3.
反讽是简·奥斯丁小说最显著的特色之一。文章试从奥斯丁的小说《傲慢与偏见》中的人物塑造入手,对反讽这种特殊的艺术手段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陈茜 《考试周刊》2010,(54):45-46
反讽可以达到戏谑、嘲弄及讽刺的效果,使作品生动幽默,富有艺术感染力,反讽在《傲慢与偏见》中塑造了鲜活的人物形象,使作品妙趣横生,令读者百读不厌,它是《傲慢与偏见》的艺术精髓之所在。本文以奥斯丁的《傲慢与偏见》两个中文译本中的反讽翻译为例,指出不同译本均不同程度地存在"假象等值"现象,本文认为,将文学文体学方法运用于小说中的反讽翻译中,可以提高译者对小说中反讽语言形式的美学功能的感知,促使译者使用风格对等的语言形式,从而提高小说翻译质量。  相似文献   

5.
本文结合相关反讽理论,分析了简。奥斯丁的著作《傲慢与偏见》其中的反讽言语行为,并且把有关体现反讽艺术的典型中英文例句加以对比。传统上,反讽被定义为:“字面上说的与心里想的完全相反”。在传统定义的基础上,现代语用学把反讽分成四大类:陈述性反讽修辞法、指示性反讽修辞法、约定性反讽修辞法和语用性反讽修辞法。  相似文献   

6.
《傲慢与偏见》是简·奥斯丁的代表作 ,小说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傲慢与偏见》在布局结构、人物对话及反讽艺术几个方面体现了它的戏剧性特色  相似文献   

7.
秦岚 《英语辅导》2008,(3):144-147
不可靠叙述是简·奥斯丁《傲慢与偏见》中的一个重要修辞手段,是作品中强烈反讽效果的重要来源。在这部作品中,简·奥斯丁运用不可靠叙述来建构故事情节、塑造人物、表达主题意义,引导我们积极参与隐含作者、叙述者和作者的读者的交流、指导我们进行价值判断,有利于提升人们的道德境界。  相似文献   

8.
反讽作为一种文学技巧,主要分为言语反讽、情景反讽、结构反讽和模式反讽四种类型。在简.奥斯丁的小说《傲慢与偏见》中,不同类型的反讽灵活地运用于四桩婚姻大事之中,以评判当时以追求金钱为目的的婚姻观念。  相似文献   

9.
王甜 《海外英语》2014,(12):182-183
情境反讽旨在追求一种立意于主题、情节和叙事所共同营造和孕育出来的一种内在的冲突和矛盾所形成的张力。情景反讽被巧妙地融入了奥斯丁小说的结构中,在细微之处体现出了作品的价值观与当时流行的社会观念和公认的行为准则的悖逆性和冲突性,达到了反讽的艺术创作效果。  相似文献   

10.
《爱玛》是简·奥斯丁最优秀、最成熟、最能代表其风格的小说作品。简·奥斯丁是英国18世纪末19世纪初著名的女性作家,被誉为反讽大师。《爱玛》的反讽艺术被评论家从不同角度关注和评述。基于此,就小说中的"自由间接引语"这一人物话语表达形式进行剖析,运用认知语用学和文学批评相结合的方法,分析《爱玛》中的反讽话语,探析其中蕴含的情景反讽,并探讨奥斯丁作为一名在以男性为中心社会里的女性作家的叙述策略,以期进一步验证基于关联理论的反讽话语观理解文学作品的合理性、可行性,以及关联理论对反讽话语的强大阐释力。  相似文献   

11.
简·奥斯丁《爱玛》的美学价值很大程度上在于它的反讽结构。本篇论文用具体实例分析了小说的情境反讽,并借助图示理论中的阅读法和小说理论中的视角点解释了情境反讽形成的原因,丰富了小说《爱玛》的反讽研究,为读者进一步理解原著、作者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饶玲芳 《考试周刊》2014,(57):51-52
反讽是西方文论史上非常重要的概念,在中外优秀文学作品中,反讽的艺术手法得到了广泛运用,在各版中学语文教材中,也选取了许多反讽名篇。有效运用反讽手法,对于塑造作品人物形象,表现作品主题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旨在通过论述反讽的概念及其作用,探讨反讽手法在中学写作教学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3.
王芳 《成才之路》2010,(29):39-39
在《傲慢与偏见》这部作品中,作者主要运用了三种艺术手段来表现她的反讽艺术。即运用对比的手法增强反讽效果,运用精彩的对话描写来增强反讽魅力,运用夸张的手法来增强反讽力度。这三种手法加强了作品的反讽意味,让人遐思不已。  相似文献   

14.
在简·奥斯丁的系列小说中多次出现文中人物对反讽话语的误解,作为误解现象的一种,对他人反讽话语产生误解并不仅仅是反讽语言层面导致的一种结果,它主要是受听话人的认知环境所影响。奥斯丁小说中误解反讽产生的原因,及其在对话交流中所导致的后果,可以让人更好地了解小说中的人物,以及奥斯丁通过言语交际中的这一现象所揭示的社会现象。  相似文献   

15.
王劼 《现代语文》2009,(6):76-77
“反讽”是文学创作的重要艺术手段,它给文本带来了超越文字的丰富内涵,扩大了文本的张力。鲁迅的作品比较自觉地运用了反讽艺术,《阿Q正传》就是较为成功地体现“反讽”运用的作品之一。无论小说的标题、主题揭示的过程还是小说语言的表达,都具有反讽特点,这种“含泪的微笑”的风格使作品更具深刻的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16.
用反讽的视角阅读当代小说,寻求与作者和作品的情感与意识的交流,从而形成共鸣,无疑是一种可行的方法。迟子建创作的中篇小说《福翩翩》,运用反讽的艺术手法,描写了两个相邻家庭的艰辛生活,反映了两对夫妇情感世界的曲折变化,给读者以一种巨大的思想冲击力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小说的题名“福翩翩”,既是对它的主要故事情节的概括,也是对其中一个典型画面的形象描绘。  相似文献   

17.
作为小说最高成就和现代性的标志,反讽叙事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及批判精神受到更多现代作家的青睐。美国幽默大师马克斯.舒尔曼高超的反讽叙事艺术在其经典反讽叙事短篇《爱情是谬误》中得以充分体现。通过运用反讽小说理论中二元对立、不可靠叙述及情境反讽等技巧,舒尔曼建构了一场发生在三个大学生之间的爱情闹剧,从而营造出强烈的反讽效果。小说在给读者以强烈的审美享受的同时,对当下美国青年一代物质爱情观的荒谬进行了戏谑的嘲讽和批判,引发读者深层思考。  相似文献   

18.
用反讽的视角阅读当代小说,寻求与作者和作品的情感与意识的交流,从而形成共鸣,无疑是一种可行的方法.迟子建创作的中篇小说<福翩翩>,运用反讽的艺术手法,描写了两个相邻家庭的艰辛生活,反映了两对夫妇情感世界的曲折变化,给读者以一种巨大的思想冲击力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小说的题名"福翩翩",既是对它的主要故事情节的概括,也是对其中一个典型画面的形象描绘.  相似文献   

19.
《围城》与《我是猫》这两部著作由不同国家的作者创作于不同时代,然而阅读它们时却是同样令人捧腹且深思,其中的妙处皆是产生于两位作家对反讽艺术的成功表现.从文本的独特视角到文本语言的叙事方式,反讽艺术的悖逆形态在两部作品中的体现,可谓淋漓尽致.两部同样围绕知识分子展开的小说,前者主要以全知上帝的视角来叙事,后者则是巧用猫的眼来看世界,两者都颠覆了普通人的感观世界.叙述方式上两部作品都采用有意克制与特意夸张形成张力,给读者更多的空间去思考.  相似文献   

20.
爱尔兰作家乔伊斯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大师,其作品的一大特色就是对反讽手法的高超运用技巧。在早期的重要作品《死者》中,乔伊斯糅合了言语反讽、情境反讽和结构反讽,以揭露爱尔兰人灵魂的僵化和麻痹。言语反讽和情境反讽服务于作品的表层文本,为主题的展示起了铺垫作用;而结构反讽产生于“死者”的象征意义,彰显了故事的深层主题。表层反讽和深层反讽的交错使用赋予了文本意味无穷的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