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纪念赵树理诞辰加周年之际,中国赵树理研究会精心策划,隆重推出几近百万言的辉煌巨著(赵树理研究文集》,无疑是半个多世纪以来的赵树理研究学术史上的奇迹和壮举!她不仅展示了赵树理研究的丰硕成果和宏大队伍,而且标志着“赵树理学”的创立和广阔前景!《赵树理研究文集》包括《近二十年赵树理研究造革人(赵树理论考》和《外国学者论赵树理》三卷。其上卷的卷端有陈荒煤题为(新的时代需要新的赵树理》的序文;主体部分收入国内著名的作家、文学理论家和专家教授周扬、荒煤、孙犁、康准、王瑶、贾植芳、黄修已、吴奔星、陈思和、李…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赵树理曾被人誉为描写农村生活的“铁笔”、“圣手”,是一位具有民族化、大众化艺术风格的人民艺术家。早在全国解放以前,边区文艺界就提出“赵树理方向”问题,并且把它“作为边区文艺界开展创作运动的一个号召”(陈荒煤《向赵树理方向迈进》,载1947年8月10日《人民日报》)。周扬同志也在《论赵树理的创作》一文中指出: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以后,“赵树理同志的作品是文学创作的一个重要收获,是毛泽东文艺思想在创作上实践的一个胜利”(1946年8月26日《解放日报》)。就是这样一位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  相似文献   

3.
《中文自学指导》2010,(6):92-92
由上海大学当代文学研究中心、纽约大学中国研究中心、现代中文学刊杂志社联合主办的“重读赵树理:问题与方法”学术研讨会,于2010年11月20日-21日在上海大学召开。蔡翔、张旭东、黄子平、千野拓政、董之林、贺桂梅等海内外数十位赵树理研究专家应邀参加了会议,围绕着“中国革命与赵树理难题”、“赵树理在当代文学中的经典地位”、“赵树理文学的形式探索”等问题展开热烈讨论,讨论尤其集中在赵树理作品的形式与中国革命内在问题之间的复杂联系而深入展开。  相似文献   

4.
2006年9月24日,是“人民作家”赵树理诞辰100周年纪念日,“赵树理学馆”在赵树理家乡山西省晋城市开馆。晋城市联党组书记郭国光说,建“赵树理学馆”是为了让人们永远记住这个来自农村、了解农民、热爱农民,并用自己的笔写出了农民的爱和恨的人民作家,是为了在新时期继续发扬赵树理精神,  相似文献   

5.
中国作家协会山西分会于九月二十三日,在太原隆重举行赵树理八十诞辰纪念大会。省委常委张维庆,副省长冯芝茂,著名作家从维熙,赵树理生前好友王中  相似文献   

6.
文章认为 ,对赵树理文学现象的阐释 ,必须联系赵树理与民间文化、赵树理与五四文学传统的转型、赵树理与解放区形成的主流意识形态的关系 ,以及赵树理解放以后矛盾复杂的内心世界 ,去分析其文学创作走向成功的内在原因和出现滑坡现象的重要因素。本文以赵树理 195 0年创作的《登记》为界 ,深入剖析了其解放以前的创作怎样完成了对民间歌手的自我超越 ;又以其解放以后的几个重要作品为例 ,剖析了其在主流文化和民间文化之间处于两难选择的尴尬境地 ,其创作不但没有超越前一个时期的水准 ,反而出现了滑坡和倒退的现象。这不仅是赵树理的悲剧 ,而且也是一个时代的悲剧 ,值得我们深思和记取  相似文献   

7.
在世纪之交 ,文艺理论界对于赵树理的研究 ,仍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赵树理所走的创作道路、赵树理所坚持的创作主张、赵树理作品的深刻价值与启示意义、赵树理的人生态度等等 ,都有许多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应当把赵树理研究推向一个新的阶段。这是 9月下旬在山西召开的第四次 (国际 )赵树理学术讨论会上 ,与会人员的共识。参加这次由山西省作家协会和中国赵树理研究会联合主办的学术讨论会的 ,有来自日本、韩国。美和国内十几个省市的5 0多位赵树理研究以及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与研究的专家、学者、大专院校教师。在两天的时间里 ,大家…  相似文献   

8.
文章认为,对赵树理文学现象的阐释,必须联系赵树理与民间文化、赵树理与五四文学传统的转型、赵树理与解放区形成的主流意识形态的关系,以及赵树理解放以后矛盾复杂的内心世界,去分析其文学创作走向成功的内在原因和出现滑坡现象的重要因素。本文以赵树理1950年创作的《登记》为界,深入剖析了其解放以前的创作怎样完成了对民间歌手的自我超越;又以其解放以后的几个重要作品为例,剖析了其在主流文化和民间文化之间处于两难选择的尴尬境地,其创作不但没有超越前一个时期的水准,反而出现了滑坡和倒退的现象。这不仅是赵树理的悲剧,而且也是一个时代的悲剧,值得我们深思和记取。  相似文献   

9.
赵树理时刻想着农村,想着农民,想着农民的利益。这是赵树理的性格特征。这种性格铸就了赵树理的人格,也是他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获得重要地位的重要原因。从另一个角度看,赵树理选择文学创作道路又是一个悲剧,总有这样那样的难题围绕着他,最终以悲剧结局离开了人世。酿成赵树理人生悲剧的原因,时代和社会是一个重要方面,但赵树理个人性格更是主要方面。赵树理的性格是民族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诚实、善良、吃苦、厚道、随遇而安、不图回报、乐于付出,组成了他性格的基本因素。从文化意义上理解,20世纪是东方民族传统文化与外来开放性文化逐步融化的时期,而赵树理性格中的民族传统文化,一直是处于主导地位,外来开放性文化的渗透比较缓慢,这就形成了他人生悲剧的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10.
朱庆华先生新著《赵树理小说新论》是一部新论迭出的著作,尤其是其中的传播学视角、关于赵树理“清官”断案模式的分析、纵横坐标轴上赵树理小说的历史意义及当代价值的分析、关于“赵树理现象”的反思等,在赵树理小说研究领域取得了诸多突破性进展,并给当代文坛极为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赵树理方向”作为切入点,分三部分论述赵树理悲剧产生的原因。一、赵树理自下而上自我形成的文化观念、自我执拗的“固守”原则,与“方向”的规范要求发生深刻矛盾;二、“方向”确定的目的和对“方向”本身的期待,与赵树理代民立言、忠于事实的宗旨相矛盾,造成对赵树理的排斥;三、党的政策的失误,与赵树理“顶风文学”的尖锐碰撞,导致赵树理被放逐。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分析赵树理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入手,运用文本细读与个案分析的方法来透视赵树理的女性审美观念,并结合赵树理的生平和创作思想对其成因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赵树理被视为工农兵学中“农民作家”的优秀代表,赵树理这种身份定位有浓厚的政治意识形态的背景。真实的赵树理秉承了现代知识分子的理性与独立精神,专注民国民性批判和现实批判。在学形式上,赵树理继续了“五四”作家未竟之事业,在学的大众化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山西省作家协会和中国赵树理研究会 ,最近在太原举行了赵树理逝世 3 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四次 (国际 )赵树理学术讨论会。来自日本、美国、韩国和国内十几个省市的专家、学者、各界人士、赵树理的亲属等 10 0多人 ,参加了会议。山西省委副书记纪馨芳代表省委作了书面讲话。他指出 ,赵树理同志是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后 ,与新的时代、新的群众相结合 ,创作成就卓著的人民作家 ,也是解放区最有代表性的作家之一。他为我国的文学宝库留下了一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不朽之作 ;他的创作思想影响了许多作家和文学爱好者。因此 ,我们…  相似文献   

15.
在以往的赵树理研究中,有的学者由于过分看重赵树理的"农民作家"身份,过分强调赵树理对"五四"文学的反思,忽略了赵树理创作在反封建精神上与"五四"文学的联系.本文将从以下几方面论述赵树理创作中表现出自觉的反封建意识:赵树理在小说中涉及了反对封建思想的诸多领域;他将"五四"新文学的本质特点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在反封建的重大背景上表现农民的生活;分析赵树理在观察视角、作品的基调、思考方式上,与"五四"作家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赵树理小说的民族风格和形式是其历代研究者的主要研究视角和切入点。作为民族风格重要组成部分的人性、人情与民俗,在赵树理小说中的作用非常明显。但是赵树理小说研究者,对其未能引起充分的注意和论证。这在赵树理小说研究中无疑是一大缺憾。着重从人情、人性与民俗内外两个方面,简单分析人情、人性及民俗的描写对其小说民族风格建构的重要作用,希望能够使赵树理的民族风格多一笔点缀、多一份色彩,以其更全面地认识和考察赵树理的民族风格。  相似文献   

17.
周扬的双重身份,使他在评价赵树理小说时既能高屋建瓴地看到它的价值,又深谙艺是“党”的艺而有所规避。在《论赵树理的创作》中,周扬既确定了赵树理在解放区艺界“方向”性作家的地位,又有意识地对赵树理小说中的不和谐音进行了消解,赵树理的作品在大量普及时,赵树理追求的价值被逐渐置换,赵树理的真实面目逐渐远离了读。  相似文献   

18.
50年代的汪曾祺因《说说唱唱》与赵树理共事相处五年,对赵树理其人其作不可谓不熟悉。赵树理小说模式对他的创作产生潜在影响。汪曾祺不仅在内容上而且在艺术形式上对赵树理小说模式进行了规避与超越,从而在某种意义上成就了八九十年代与众不同、成就显著的汪曾祺。  相似文献   

19.
我国著名的革命作家赵树理同志,被林彪、“四人帮”残酷迫害致死,将近十年了。1978年,在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亲切关怀下,赵树理同志的沉冤终于得到了平反昭雪。 作为一名曾经在赵树理同志直接领导下工作过几年的文化新兵,于悲愤痛悼之余,不揣浅陋,想对赵树理同志的创作特色和艺术风格,谈一点粗浅体会,也算是缅怀先烈、勉励后人吧!  相似文献   

20.
王冲 《考试周刊》2010,(5):33-33
赵树理小说具有鲜明的个人特色。本文从赵树理小说语言的音乐美、朴素美、修辞美、个性化美等几个方面阐述了赵树理小说的语言艺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