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2012年,我有幸参加了在省城举办的“教育科研与学校发展”学术研讨会,研讨内容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经验。通过学习,既开阔了眼界,又感受到了先进的教育理念,使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无论是名校,还是发展中的薄弱学校,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都必须在追求精细管理,促进学校发展方面多下工夫。下面,我就此次培训的一些体会梳理如下,与同仁共勉。  相似文献   

2.
姚止平 《江苏教育》2006,(12A):15-16
在农村从教数十年.时时刻刻都深切地感受到社会、家庭对学校教育的期盼与追求,十多年的校长生涯,也让我在承担校长责任与压力的同时.体验到校长的成功与喜悦。我在学校管理中经历了从简单到规范,从规范到精细.从精细到精致的发展历程。我始终坚持。要做就要做得最好!人生如此,学校管理同样如此。我把精致管理确立为学校的立校之本、发展之源,通过精致管理。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学校办学品位。  相似文献   

3.
在农村从教数十年,时时刻刻都深切地感受到社会、家庭对学校教育的期盼与追求,十多年的校长生涯,也让我在承担校长责任与压力的同时,体验到校长的成功与喜悦。我在学校管理中经历了从简单到规范,从规范到精细,从精细到精致的发展历程。我始终坚持,要做就要做得最好!人生如此,学校管理同样如此。我把精致管理确立为学校的立校之本、发展之源,通过精致管理,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学校办学品位。精致管理立足“以人为本”、“平等教育”的理念,实施校风育人的德育管理策略、凸显能力的教学管理策  相似文献   

4.
教学与管理是学校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两个方面,教学是学校的中心任务,而教学又离不开管理。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校不断发展,现在不少中小学校的管理者已不满足于实现有效的管理,而是要追求高效的管理。笔者根据学校实际,在实现学校高效管理方面,尝试了以下几项措施。  相似文献   

5.
有效管理、有效教学、有效学习是学校教学工作要创造的一种较高境界,也是学校、教师、学生的自觉追求.有效管理必须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它是学校教育生态平衡形成的关键,有效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主体,有效学习则是教学的最终目的.近年来,我校根据实际情况,在学校管理上实施"错位"管理,在教师教学上实施精细管理,在学生学习上实施纠错学习,最终使学校的整体教学水平实现了较大幅度的提升.  相似文献   

6.
2011年以来,长治市第十二中学校在新任校长燕安龙和校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全力营造充满鲜明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合力打造优质教育品牌,努力追求办学品位的高雅与完美,坚持有效管理,追求精细管理、科学管理,采用了经纬交叉的立体管理模式促进学校科学发展。“经”,即纵向的条线型管理,  相似文献   

7.
内涵式发展是教育领域的一个热词,党的十八大报告中也提到了"促进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相关要求.在您看来,教育的内涵式发展包括哪些方面? 我理解,内涵式发展关系着教育品质和育人质量,学校、教师、课程、学生作为教育系统运行的四大载体,是内涵式发展应关注的四大要素. 一是管理学校.近年来,我们一直倡导以精细化作为学校管理的方法和原则,使学校管理水平获得了整体较大幅度的提升.可以说,管理的高精细度决定着教育教学质量的高品质.  相似文献   

8.
隋振波 《学子》2013,(5):5-6
阳光最大的特质之一就在于"光明",我校努力探索、秉承阳光的这一特质,以阳光管理追求管理实效。我一直在思考:学校和教师之间应该建立一种怎样的关系才能促进学校和谐高效的发展?如何使老师情感上既接受学校制度,又理解校长?只有让每一位教师都确立一种"这是我的学校"的信念,人人参与阳光管理,才能实现学校管理运作的"自治与共  相似文献   

9.
学校的特色发展,归根结底就是"学校发展、学生发展、教师发展"三位一体全面优质的特色发展。创建特色学校要与时俱进,要不断适应新形势、新要求,本文就创建特色学校谈几点体会。一、创建特色学校的意义学校特色强调"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人特我精",这也是特色学校的追求和主要特征。建设特色学校是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是满足学生多样化、个性化教育,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需要,是学校生存、发展的需  相似文献   

10.
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近年来,孝义九中按照"向管理要效益、向管理要质量"的思路,本着"精细落实即管理、科学评价即管理"的理念,不断强化教学管理,有效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加强管理制度建设,提升教学管理水平。学校建立了"条上决策、块上落实、条块联动"的管理机制。年级主任作为教学管理的第一责任人,负责教学常规工作的管理与督查,教研组长负责教研教改的管理与督查。学校整体形成了"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团结合作"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1.
《基础教育参考》2013,(6):F0002-F0002
四川省成都石室中学初中学校创办于2009年,学校在"质量领先、特色鲜明、具有实验性和示范性的成都市一流初中"办学目标的指引下,坚持"志存高远、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形成了"差异化发展、个性化成长"的教育特色和"微格教学、精细教研"的教学特色。2010  相似文献   

12.
戴铜 《江苏教育》2012,(Z2):60-64
【我的主张】人本和谐幸福——学校教育的价值追求"儿童本位"是百年传承的教育主张,我们把"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和谐发展,追求幸福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价值追求,强调"人"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强调"人"在管理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在教育实践中努力成就"人"的幸福。1.立足人本,打好教育的人文底色我们倡导"以人为本",既是对传统"生本"思想的继承发展,也是现代学校教育的实践创新。学校"人本"的内涵,就是把"人"作为教育管理的核心,承认人的主体地位,开发人的潜能,尊重人的价值,发展人的个性,谋  相似文献   

13.
课改以来,我校积极融人新理念、新文化,围绕“管”、“教”、“研”、“学”四个字,以制度建设为核心,以教师发展性评价为重点,不断创新管理内涵,建构了既有一定的教育理想追求,又切合教育发展现状的学校管理制度。这些制度体系涉及日常岗位职责、职能部门管理细则、教育教学常规、教育科研机制,能够有效促进教师专业主动发展,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建设有特色的学校文化和学校品牌。下面谈两方面的做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14.
为了进一步落实教学常规,我校聚焦课堂,通过创新机制、精细管理,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保障学校良好发展态势,持续提升教育教学品质。  相似文献   

15.
<正>近年,张家港市学校联盟办学开展得如火如荼,城区与乡镇学校之间的联盟办学,促进了教育整体的优质与均衡发展。学校联盟办学如一潭"活水",核心园优质的资源成为辐射我园的"活水",让我园在联盟建设中享受和谐教育,促进园所发展。幼儿园联盟围绕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共建与共享,打造的"项目组生态圈"是如何设计与落地的?一、重对接,追求意向的高度统一1.集体会诊倾听调研在联盟成立之初,开展了相关调研倾听联盟单位间各自的声  相似文献   

16.
国务院十二五教育发展纲要中特别提出要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在推动各级各类教育科学发展上下工夫.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要实现以上目标要求,我认为学校必须以精细的管理这一法宝为灵魂,以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优秀的教育环境和资源、优秀的教师队伍、全新的育人模式等多方位的因素支撑.要走"规范+内涵+特色"的品牌发展之路.切实做到"人有我精,人精我新".下面谈谈我校借新教育实验如何加快品牌学校的建设步伐、践行十二五教育发展纲要精神的教育实践与探索.  相似文献   

17.
正沈阳市沈北新区新城子街第一小学是沈北新区教育局直属小学,学校共有教学班33个,学生1770名,教师89人。几年来,我校坚持围绕一个目标(课程改革有效实施),突出两个重点(课程文化建设、学校特色建设),创设三种环境(创设办学条件的"硬"环境,打造学校现代化品质;创设教师专业成长的"软"环境,引领教师专业化成长;创设学生全面发展的"活"环境,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使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攀升,得到了社会和家长的广泛赞誉。一、精细管理保障课改教学常规管理就如学校常规管理的基本骨架,支撑着学校常规管理的整个生命肌体,促进学校整体工作有  相似文献   

18.
在"绿色指标"倡导的素质教育质量观的引领下,学校以全面的品质观看待学校发展,进行科学决策;以全面的品质观管理教学,提高课程领导力;教师以全面的品质观进行教学,践行育人为本宗旨,树立以关注学生健康快乐成长为核心价值追求的教育观,构建绿色、和谐、可持续的教育环境,追求高品质的教育实效,引领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一、以课程建设为载体,实施"绿色课程"1、注重课程统整,促进学生发展作为人口导入区新建学校,面对来自五  相似文献   

19.
"抓规范管理,树行业形象,办优质教育"是吉林省前郭县教育局明确提出的总体工作目标,实践中我们体会到,追求学校的内涵发展是实现工作目标的关键,是优育人才的重要保证。下面从两个建设方面谈谈学校内涵发展的思维与实践。  相似文献   

20.
<正>我有多年的教学和学校管理经验,历经了几所学校的兴衰荣辱,感受了不少欣喜与痛苦,这使我不得不静下心来,认真地总结,深刻地反思,以下是我的一些思考和体会。一、基础教育,不仅仅是注重"教",必须更注重"育"教育,既要注重"教",更要注重"育",把"育"做到位了,"教"才有根基、才更有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