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论高等教育转型期大学生个体道德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现代社会的快速转型以及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要求催生了高等教育的转型和与之俱来的大学生个体道德建设的新课题。转型期的高等教育应秉承中国千百年来的教育传统,注重人文精神,注重道德教育和转化,强化大学生个体道德建设。主要途径包括:强化道德教育和内化,抓好基础道德文明教育;鼓励道德教育和修养,完善个体道德建设机制;坚持一元道德教育,高唱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主旋律。  相似文献   

2.
中国优秀传统道德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高校德育工作提供了丰富的理论资源。然而,当前中国优秀传统道德在大学生德育中缺失现象严重。文章介绍了中国优秀传统道德的基本意蕴,分析了优秀传统道德在大学生德育中缺失的现状及原因,提出了在大学生德育中加强传统道德教育的几点举措。  相似文献   

3.
中国优秀传统道德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把中国优秀传统道德引入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有助于大学生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高校要利用多种方式发掘和探索中国传统道德教育途径,加强对大学生进行"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提升当代大学生的良好品行和道德素养。  相似文献   

4.
李晶  麻旎 《文教资料》2007,(1):14-15
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涵盖了中国传统道德很多优秀的成分。对当代大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时候要关注中国传统道德,关注中国文化;对于西方文化中一些合理成分,要选择对我们有益的东西。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道德教育有着积极影响:有利于培养大学生树立诚实守信的价值观、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有利于引导大学生养成坚定的民族精神等。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是当代大学生提高自身素质、形成良好人文精神的需要,也是当代大学生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更是教育者的责任。分析中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道德教育的现实意义,剖析传统文化在大学生群体教育中缺失的原因,在此基础上从营造浓厚的社会氛围、健全高校的教育机制、发挥大学生主体地位等措施以加强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生道德教育中的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在人生理想、价值观念、道德知行和道德修养方面都表现出与民族优秀传统道德文化疏离的现象,其原因主要是传统道德文化在社会发展传承中的弱化和断裂;高校传统道德文化教育的淡化;家庭传统道德文化教育的缺位和大学生自身的弱点不足四个方面。该文对大学生民族传统道德文化疏离现象及形成原因进行剖析,以探求出适合当前社会发展的大学生道德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7.
《柳州师专学报》2019,(5):88-9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求个人道德修养与治国平天下有机结合,强调成人与成才密不可分,其思想实质正是"立德树人"。中国古代冠礼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蕴含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道德精神、道德教育功能,是彰显中国传统文化"立德树人"教育思想的重要文化表征形态。挖掘中国古代冠帽及冠礼中的立德树人思想,准确把握中国传统道德教化方式,对于进一步传承发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立德树人"思想,对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德文明的全面建设均具有重要的学术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探讨了道德建设与市场经济的相互作用、道德建设的哲学基础、中国优秀文化传统与变革时代道德建设的关系、以及美育在道德教育和修养中的地位和作用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加强个人品德建设",而作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接班人和道德个体的大学生,他们的道德状况关系到我国未来的发展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各高校要加强大学生个体道德建设应从重视家庭的基础道德教育、培育良好的社会道德环境、构建学校道德建设和管理机制、提升大学生个体道德主体性四个方面共同努力来实现大学生个体道德的养成.  相似文献   

10.
传统礼俗作为中国传统伦理型文化的具体承载方式,在传统社会事实上发挥了重要的道德教化作用。中国传统礼俗文化通过情境化、仪式化等形式强化个体对国家、社会的道德责任与义务,通过仪式参与、情感体验等柔性方式开展道德教育实践,对现代德育具有重要的启示性价值。推动传统礼俗文化与现代德育的融合创新,需要在深刻体认现代性危机的基础上,直面传统礼俗文化实践的现代误区,从回归本真生活的哲学立场出发,推动现代礼俗文化建设,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德育场域的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11.
道德教育是我国传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活水,一直绵绵不断地延续至今。针对当前我国大学生道德教育虚浮的现状,本文从我国传统道德教育思想的发展概述出发,以中国传统道德教育的内容与方法作为切入点,提出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应继承优良的道德传统,并积极培育形成新的系统完善的道德教育内容和方式。  相似文献   

12.
随着西方文化的强势渗透,不少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在无意识之中接受了西方文化,却漠视了自己的本根教育———中国文化。教师儒家优秀传统道德文化积淀不足、鲜有利用大学英语课程渗透儒家传统文化教育等现状,不利于继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内容引入、模式优化的教学方法,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进行儒家优秀传统道德教育内容的渗透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作为隐性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感恩是文化传承的一个重要方面,大学生感恩意识的缺失主要表现在不知恩和不感恩。这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对市场经济的片面理解、道德教育的失范、传统文化的断裂和道德追求的迷茫。因此,培养大学生的感恩意识要吸收优秀传统道德资源、改进道德教育方式方法和完善各项制度。  相似文献   

14.
翁舒捷 《考试周刊》2013,(45):159-160
以儒家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在数千年的发展中,形成了完备的德性传统,体现了民族精神的优秀传统。植根于儒学德性文化传统,才有我国道德教育的根深叶茂。借鉴和利用儒学精髓,深化大学生道德教育,培养人文精神,对全面推进教育改革和实施素质教育有深远意义。本文从儒学思想的核心、当代大学生道德现状及如何利用儒学伦理教育提高当代大学生的道德水平三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5.
文章阐述了道德人格的概念与结构要素及大学生道德人格结构的特点,提出完善大学生道德人格的措施:提高道德认知能力,完成道德知识到道德认知的转化;突出道德教育的主体性,尊重引导个体的道德选择权;强化道德实践的重要性,在实践中完成道德人格的构建;改进道德教育体制和方式,从传统说教中挣脱出来.  相似文献   

16.
马月 《现代教育科学》2015,(2):67-68,87
中国传统道德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中既有理论深度又有实践价值的部分,包含着许多优秀的思想道德成果。本文从当前青少年道德教育的价值观、道德教育的内容、道德教育的方式等方面出现的一系列问题着手,以传统道德文化为视角,试图寻求解决这些问题的突破点,完善青少年的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网络道德人格的缺失与重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顾晓虎 《江苏高教》2007,(5):105-106
随着网络在高校的不断扩容与普及,不少大学生在网络社会中出现了认知模糊、情感淡漠、诚信丧失等道德缺失和人格分裂现象,严重影响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要求高校注重强化个体网络道德认知、优化网络道德教育资源配置、深化网络道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塑造大学生的健康网络道德人格,不断推进高校德育工作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18.
传统文化与大学生网络道德品质自我养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在给大学生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引出了一系列的道德问题,给大学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网络道德主要是一种自律性道德,因此要注重充分发扬主体的道德自觉。而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尤其重视个人道德修养、强调内心的自省,从中发掘出与网络特点相结合的、具有现代价值的内容,对目前高校中关于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和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加强大学生生活道德教育是新时代大学立德树人的现实诉求,它既有充足的理论依据,又有扎实的实践基础,是科学理论"回归生活世界"呼声的道德要求.新时代大学生生活道德教育面临着传统道德教育模式遗留的对个体价值的关注较弱、对学生生活道德中主体性生成重视不够、对大学生道德生活中创新精神激励不强等问题.有效提升新时代大学生生活道德教...  相似文献   

20.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灵魂,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中国的精神力量。对待中国传统道德必须持辩证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当代大学生进行中国传统道德教育应当与现实相结合,强调时代感和适应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