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无名氏,原名卜乃夫,1917年生于南京下关。40年代,他的两部小说《北极风情画》、《塔里的女人》曾风行大后方,名噪一时。在新中国建国前夕内战纷扰的隆隆枪炮声中,他规模宏大的创作计划《无名书稿》的前两部半─—《野兽、野兽、野兽》、《海艳》、《金色的蛇夜》上卷─—也相继出版,引起了海内外文坛的又一次瞩目。建国后,他仿佛一下子被尘封进历史的岩层而销声匿迹,半隐居在杭州的一间旧屋内,身份是无业人员,写作转入“地下”状态。但从少年时代起就具有执着“寻找生命意义”信条的无名氏,在极不利于文学创作和文化建设的…  相似文献   

2.
无名氏曾是在上世纪四十年代文坛引起轰动效应的畅销小说家,人们在对于他的成名作《塔里的女人》中人物形象的研究往往关注作家透过他们所传达的爱情理想和生命意识,却忽略了传统小说对于男女主人公形象塑造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后浪漫派小说简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40年代的国统区有过一个小小的风行一时的小说流派,他们形成了一种特异的小说美学风格,为时人所注目。该派的代表作家是徐、无名氏(卜乃夫),有一批为数不少的小说作品,例如:《鬼恋》、《荒谬的英法海峡》、《吉卜赛的诱惑》、《精神病患者的悲歌》、《风萧萧》、《阿拉伯海的女神》、《禁果》、《江湖行》、《彼岸》、《北极风情画》、《塔里的女人》、《日耳曼的忧郁》、《野兽、野兽、野兽》、《骑士的哀怨》、《露西亚之恋》等等。关于他们独立成派的问题,严家炎在《中国现代小说流派史》中已有详尽论述,其中也援引了港台学者的…  相似文献   

4.
法国文艺批评家丹纳在《艺术哲学》中说:社会把"特征印在艺术家心上,艺术家把特征印在作品上。"社会生活是文艺创作的唯一源泉。在四十年代炮火纷飞的中国文坛,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重要代表作家的徐訏却创作出了不同于同时代作家的浪漫主义作品,如严家炎就在《中国现代小说流派史》中最早把徐訏和无名氏作为一个流派——"后期浪漫派"来看待,并认为他们的出现,"打破了艺术上的一统天下,开创了小说创作的一种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5.
<正>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这一狭窄的地域里,无名氏显得尴尬而无奈。早期通俗小说《北极风情画》、《塔里的女人》曾名噪一时,属于他所谓的“庸俗媚俗”之作;而他真正苦心经营、具有更高的美学价值的长篇巨制,七卷本《无名书稿》前三卷——《野兽·野兽·野兽》、《海艳》及《金色的蛇夜》(后四卷书名为:《荒漠里的人》、《死的岩层》、《开花在星云之外》、《创世纪大菩提》,未成书)却鲜为人知。《无名书稿》作为小说创作,与现  相似文献   

6.
周明鹃 《文教资料》2006,(32):65-66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着独特地位的无名氏,其洋洋巨卷《无名书稿》,长达近三百万言,集中探索生命、存在等哲学本体,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唯一一部自始至终均具有浓烈形而上色彩的大型系列小说。综观无名氏的创作(主要是《无名书稿》),无论是创作主体,还是其文本,都深深地打上了西方文化的烙印。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进行现代主义探索最突出的代表,无名氏的人生哲学与文学创作都有着明显的现代性与超前性,他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研究者的注意也是势在必然。  相似文献   

7.
托马斯·沃尔夫是现代美国文学史上重要作家之一。他以年轻的38岁年华书写了20世纪30年代美国文坛的华彩篇章。他的小说充满抒情气息,而不是以情节取胜,再加上他并不丰富的经历,以及他伤感的心灵,使他的小说具有一层自传色彩。短篇小说《没有门》以时间与流浪者的故事为载体,在循环的结构、流动的意识及"门"这一信仰的象征中表达了沃尔夫对生命的认识、对信仰的追寻,富含深刻的哲学意蕴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20世纪30年代文学的总体格局,是以鲁迅和矛盾为代表的"左翼"文学作为主潮左右着整个文坛,在"左翼"文学之外,京派以其独特的风格成为一支重要的文学支派。京派作家里尤以沈从文的成就最高,影响最大。30年代,沈从文创作了以《边城》为代表的许多与时代环境格格不入的抒情小说,在中国现代小说流变中,他的小说以独特的审美风格,引人注目,为京派小说乃至中国现代小说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9.
法国文艺批评家丹纳在《艺术哲学》中说:社会把“特征印在艺术家心上,艺术家把特征印在作品上。”社会生活是文艺创作的唯一源泉。在四十年代炮火纷飞的中国文坛,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重要代表作家的徐哥却创作出了不同于同时代作家的浪漫主义作品,如严家炎就在《中国现代小说流派史》中最早把徐打和无名氏作为一个流派——“后期浪漫派”来看待,并认为他们的出现,“打破了艺术上的一统天下,开创了小说创作的一种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10.
施蛰存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卓有建树的文学家,20世纪30年代以提倡现代派文学和心理分析小说闻名,他的《鸠摩罗什》、《将军的头》、《梅雨之夕》、《黄心大师》等众多小说文本,以弗洛依德心理分析理论为参照,集中摹写人物表层意识下的潜意识和无意识,揭示人物行为的深层的心理动因,这种创作特点几乎贯穿他十年小说创作的整个过程,其突出的先锋性、现代性和异质性,形成了他对文学艺术独特的充满个性化的理解和旨趣,而在现代文学史上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11.
聂华苓生于20世纪20年代,《失去的金铃子》是她60年代在台湾创作的一部小说。叶文玲生于20世纪40年代,《三生爱》是她于21世纪初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二十年的年龄差距,四十年的小说距离,六十年的时空别离,却依然没有改变两岸女作家对女性、生命、爱情的理解。两部小说里的“水”意象与女性生命相交织,书写了女性独特的生命特质。  相似文献   

12.
论沈从文的哲理小说《看虹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写于四十年代的《看虹录》,是沈从文“爱情·生命”系列小说的总概括,集中体现了他对生命本体的体验和感悟。小说以孤独沉思的语调表现了“爱与死为邻”的震憾人心的题旨,并反映了知识分子执着于人生意义求索的情结,对于今天的读者尤其是知识分子仍有很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施蛰存早在三十年代就以主编大型文学月刊《现代》而蜚声文坛。在他的精心扶植下,众多“新感觉派”的小说作家聚集在一起,利用《现代》这块阵地,发表令人耳目一新的小说作品。施蛰存本人从廿年代末至三十年代中期也创作了五十多篇短篇小说,以独到的心理分析有别于其同仁,特别是历史题材短篇小说,以新颖的视角、独特的创见、鲜明的创作风格,大胆的叛逆精神为人瞩目。毫无疑问,施蛰存小说是中国现代小说园地中的一朵奇葩。然  相似文献   

14.
厄内斯特·海明威,20世纪美国著名的现代小说家。他以独特的风格,简明的文体影响了一代代文风。他的短篇小说《老人与海》可以说是其"硬汉"精神的集中体现。小说中老渔民桑提亚哥乐观向上的干劲,不服输的韧劲,不低头的硬劲,将这"硬汉"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而老渔民桑提亚哥可谓是文学史上经久不衰的硬汉典型。  相似文献   

15.
郭伟 《文学教育(上)》2011,(21):106-107
17世纪朝鲜学者洪万宗的诗话巨著《诗话丛林》中,李奎报(1168—1241)《白云小说》记载:“崔致远孤云有破天荒之大功,故东方学者皆以为宗。其所著《琵琶行》一首载于《唐诗·遗响》,而录以无名氏。”在《全唐诗》卷七百八十五,我们看到无名氏的《琵琶行》与白居易的同题诗《琵琶行》关系非浅。本文就崔氏与白氏这两篇《琵琶行》谈谈其接受因缘。  相似文献   

16.
钱钟书是一位治学严谨的学者,也是一位妙笔生花的小说家。早在四十年代,他的名字已经蜚声文坛。一九四六年六月他的短篇小说集《人·兽·鬼》出版,同年并在《文艺复兴》上连载脍炙人口的长篇小说《围城》,翌年初出版单行本,立即风行全国,在那动乱的岁月中,短短的两年中就再版三次,可见深受读者欢迎。可是,从那以后的三十多年,钱钟书不再写作小说,他早年的名著也由于种种原因很少被人提及。然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30年代文学的总体格局,是以鲁迅和矛盾为代表的"左翼"文学作为主潮左右着整个文坛,在"左翼"文学之外,京派以其独特的风格成为一支重要的文学支派。京派作家里尤以沈从文的成就最高,影响最大。30年代,沈从文创作了以《边城》为代表的许多与时代环境格格不入的抒情小说,在中国现代小说流变中,他的小说以独特的审美风格,引人注目,为京派小说乃至中国现代小说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8.
台静农是以鲁迅先生为首的未名社主要成员之一,其小说集《地之子》因真实、细腻地描绘了“乡间的死生,泥土的气息”而被誉为中国现代乡土小说的重要收获。他在继承鲁迅小说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上,又创造性地发展了自己的个性与风格,对三、四十年代农村题材小说繁荣以至70年代后期台湾的“乡土文学运动”都产生了直接而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具有独特创作风格的女作家.四十年代初期,即以小说集《传奇》和散文集《流言》名震文坛.《传奇》几乎囊括了她早期小说创作中的所有精华.本文即以《传奇》为基础,拟对作家创作中所采取的独特的艺术视角和艺术技巧等作些探讨,以求更准确地解读作家早期小说创作的艺术特征.一、艺术视角的独特性一个作家的创作,往往首先依据于自己熟悉的社会与人生,并于此同时,总要找出一个表现这种社会与人生的最佳创作角度.从这个视角放眼开去,映入眼帘的,则是那独特的,缤纷多彩的艺术天地.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代小说从诞生时已经沿着两条道路行走,即形成了所谓"雅"、"俗"两种类别的小说模式。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两条道路合流交叉的倾向日趋明显,张爱玲的小说成为雅俗合流之中一道亮丽的风景。本文通过分析其小说集《传奇》对五四新小说的若干元素的吸取、融会,欲辨析其间对雅文学承继与融合的种种表征,借此总结其创作经验,为中国现代小说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