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何谓教师?人们的第一反应便是教书育人的人。而在实际生活中,人们(甚至包括教师自己)一般简单地将“教师”理解为教书即教学生知识的人,而有意无意地忽略了“育人”这一项内容。由此,给中国的教育和中国的学生造成了几多伤害,我们的教育也就被扭曲成为应试教育,教师为学生的考试和好分数而教知识,学生为考试和好分数而学知识。当然我们也可以反过来说,正是由于应试教育的盛行,分数成了教师、家长、学生心中共同的宝,这宝中有几许无奈,几许被迫。分数高可以迈进好的小学、中学乃至重点大学,社会、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家长对学生及教师的考核…  相似文献   

2.
“应试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一切教学活动全是为了考试,学生的学习也完全是为了分数。教师在课堂上,为升学而教,为考什么而教。学生成了知识的载体,考试的机器,造成了学生的高分低能。“应试教育”在指挥棒指引下,“一切为了分数,一切围绕升学转”,必然具有片面性。它强调智育,忽视德、美、体、劳,  相似文献   

3.
邓仲萍 《新疆教育》2012,(22):56-57
素质教育推行到今天,仍有很多老师未真正摆脱“考试考什么就教什么”的这个应试思想的禁锢。语文教师更多的是把语文的文学性作用放在一边而把课文分割成碎块,教学生死记硬背。生怕搞了素质教育,学生的升学分数就低了。这让我们的语文教学脱离了教育的本质,让我们的学生变成了应试教育的牺牲品。  相似文献   

4.
中国人的“分数情结”由来已久,从隋朝的开科取士到光绪三十一年的科举废除,历经1300多年,应试教育根深蒂固,分数统治了人们的思想。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一些学校依然重复着“昨天”的故事,就连教师考评也把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一票否决”的依据。每年高考发榜时,一些学校大肆宣扬达重点线、本科线的人数和分数及升学比率,  相似文献   

5.
1.“优生”之重与“差生”之轻 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教师与学生都会陷入“数字化生存”状态,教师是跟着它走,学生是被它牵着走。在这种状态之下,分数就是一切,其他一切都是次要的,相应地,考高分的学生就是“优生”,分数低的学生自然就是“差生”。考试的结果常常是人为地以分数的高低确定学生的等级优劣:“优生”被设想为能够进入高等学府进行深造,并可以给学校和社会带来荣誉的人;  相似文献   

6.
序言     
倘若要对“应试教育”的病症作一个诊断。可以说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形而上学。偏爱应试的人自然视分数为教育的全部。并且将分数的提高作为为师的基本使命,一味地传授乃至“灌输”所谓的知识。这些人忽视了学生的需要,同时也忽视了益智的本源——学生的情感动力。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我国基础教育一直未能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应试,考试考什么,教师就教什么,学生也就学什么,考试成了指挥棒。在教育的过程中,学生被当作吸收知识的容器,消极、被动地学习,这样的教育抑制了学生的个性的发挥,影响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以致于我们培养出来的人才难以适应现代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在严峻的现实面前,我们东方红小学,  相似文献   

8.
凌永刚 《上海教育》2007,(6B):58-59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提高素质教育质量的基本途径之一。目前,初中数学教学仍受到“应试教育”的严重影响,存在着教师为分数、升学率而教的现象,重知识轻能力。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严重脱钩,得不到教学相长的效果,这样的教学行为称之为无效教学行为。  相似文献   

9.
“素质教育”这一提法,确实是非常的好,非常的科学,但很多时候,我们在高喊素质教育的同时,做的还是原来的一套。这一方面与我们旧有的观念有关;同时,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我们没有确立一种新的观念,没有真正建立起时代发展所需要的,完整而又确实可行的教育教学理论。“不立不破”,教育教学改革还任重道远。就阅读教学而言,问题尤为严重,也最为关键。尽管教法五花八门,但现实的情形是,教来教去始终是围绕着教学用书转,甚至是把教学用书的评点、分析硬塞给学生。这不仅不是什么素质教育,而是严重地束缚了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它不是以学生的眼光来认识事物,而是将成年人的研究成果,甚至是数十年的研究成果灌输给学生,这就不难怪教授“参加”高考不及格了(及格才怪呢)。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很简单,我们所作所为依然是为了“知识”,为了“考试”,而不是为了“能力”,为了“素质”。看来考试的内容、考试的制度如何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必须尽快研究解决,这个问题不解决、素质教育就难予确立。但是,对于我们教师而言,首要的问题是必须明确阅读教学的目的和方向。方向不明确,努力就失去了意义。  相似文献   

10.
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的一项重大革命,素质教育是要力图打破过去固守的应试教育的模式,要求改变那种只强调严格训练、被动学习和枯燥无味练习的灌输教育。应试教育的效果也只有通过考试来评判,在学生中流传着“考考考,老师的法宝,考的学生要补脑,考的家长心乱跳”。分数成了应试教育的惟一标准,为了高分教师刻板地教,学生刻板地学,这样的教育模式和教育体制如何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试教育的改革势在必行,这是国家高瞻远瞩之举。什么是素质教育?所谓素质教育主要是指对学生进行知识、能力、思想观念、情感、意志和行为品质等多种…  相似文献   

11.
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的一项重大革命,它要力图打破过去固守的应试教育的模式,要求改变那种只强调严格训练、被动学习和枯燥无味练习的灌输教育。应试教育的效果也只有通过考试来评判,在学生中流传着“考、考、考,老师的法宝,考得学生要补脑,考得家长心乱跳”。分数成了应试教育的惟一标准,为了高分,教师刻板地教,学生刻板地学,这样的教育模式和教育体制如何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试教育的改革势在必行,这是国家高瞻远瞩之。  相似文献   

12.
汤仲华 《物理教师》2001,22(4):13-16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提高素质教育质量的基本途径之一.目前,初中物理教学仍受着“应试教育”的严重影响,存在着教师为分数、升学率而教,背离教育规律,视学生为接受知识的容器,课堂讲得多、灌得多,重知识轻能力等现象,高耗低效,“废课”占有相当的比例,摧残着学生的身心健康,有的甚至影响学生的一生.因此,有必要对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无效教学行为的具体表现进行了解,划分其类型,为深入了解教师的教学行为意识,分析其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改革人才培养方式,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本文仅从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方面,谈谈落实素质教育的做法和体会。一、转变教育观念,贯彻新大纲精神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还是单纯地追求升学率,是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根本区别。这些年来,应试教育严重干扰着教育方针的全面贯彻,使我们的教师一步步地走进为考试而教、为升学而教、为分数而教的误区,从而严重偏离了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为了从根本上认识到应试教育的…  相似文献   

14.
郭平 《现代语文》2007,(4):103-103
常听人说,教师需要点教育理想。许多人都不以为意,想必也是情理中的事情,因为目前许多老师认为教书无非就是让学生上个好大学。如果仅仅只是为了这,我真觉得是该洗洗脑了。所有学科教师无不如此,语文教师尤其应该有点教育理想。人们常说,立言先立人。立人是立言的基础。把语文教好,与教学生做人是一条路道上的任务。离开“立人”之道而专钻“言语”,恐怕就有失语文教育的根本。语言里有什么,我们该强化学生对言语极其强烈的敏锐力,能够较快捷地把握“言语内核”,这“言语内核”包涵的就应该有学生发展需要的精神内核。  相似文献   

15.
基础教育是培养未来社会合格公民和建设者的,它是整个国民教育的基石,其成败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兴衰荣辱。不可否认,我国的基础教育在培养学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是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的,但是,我们同样地不能忽视这么一个事实:我国基础教育中所存在的“应试教育”现象是相当普遍的,其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是极其严重的。在我国广大地区的中小学校,决定课程实施的不是教育大纲,而是考纲,“考什么,学什么”成了学生、教师、学校、家长的共识;学校只抓与升学有关的重点科目,而所谓的“副科”常得不到重视甚至被挤兑:教师只教与考试有关的内容,同时还常常为争考试复习时间加快教学进度;以呆读死记和机械训练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占领课堂;各种复习资料,节假日补课无限度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在大中城市,家教、补习班已成为一些人谋生的手段和职业。在“应试教育”中,考试主导了学校的教育教学,考试这个教育的子系统完全成了凌驾于学校教育系统上的指挥系统,它完全控制了学校教育包括课程的内容结构、教学进度、教学方式、学校教学管理等,也控制家庭教育,毫无疑问,这样的教育既偏离了我国的教育方针,也偏离了受教育者和社会发展的根本需要。  相似文献   

16.
杨鸿雁 《吉林教育》2000,(10):7-7,11
建国以来,我国的教育事业取得了巨大地进步。但是,近年来教育的弊端也日益凸显出来。主要表现在各项教育工作都在“考试”的指挥棒下运转。分数,升学率成为评估学生、学校学习及工作的基本指标。形成了以考试为中心,为考试服务的“应试教育”。凡是与考试、升学有关的课程,教学内容一再加强。学生负担越来越重。教科书、练习册、五花八门的辅导资料。  相似文献   

17.
众所周知,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种种原因。在我国基础教育领域里愈来愈呈现出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象。学校教育教学的一切都围绕考试转.应付考试是师生们最重要乃至唯一重要的目标。教师为应试而教。学生为应试而学。中小学教育教学突出表现为一种应试的特征。这种以应试为典型特征的教育,被称为“应试教育”。  相似文献   

18.
关于中小学素质教育中音乐教育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都知道,应试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学生通过考试来评价学生。所以,应试教育实际上已经脱离了教育的本质,只是为了考试的知识灌输,只要能够考出较高的分数,就是好的教育。这也许不是国家教育主管部门的初衷,但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却是家长、学生乃至教师的追逐目标。在这样的条件下,音乐教育,只能是充当为对口院校输送新生的任务,那就是愿意学的才教,不愿意学的就不教。毕竟,音乐对口院校的招生数量是有限的,所以,基础教育的音乐教育在应试教育中长期处于可有可无的境况中。  相似文献   

19.
素质教育的若干外部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素质教育的若干外部关系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孙孔懿一、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关系在正式文件中,“应试教育”一般都带有引号,这表明“应试教育”是一个专门概念,有其特定的内涵。它指脱离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实际需要,以通过考试而升入高一级学校为目的的教育教...  相似文献   

20.
开发创造力.培养创造型人才是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需要.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的不竭动力”.这为中学生物开展素质教育提供了一个明确的方向.在生物学科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为冲出“应试教育”和“减负”的怪圈找到了突破口,激发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目前,中学生物教学中过分注重知识的传授,教师依照教学大纲和教材照本宣科的教,学生死记硬背地学,以分数和升学率为唯一的依据.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这无疑与课程改革的精神是背道而驰.作为中学生物教师,如何开展创新教育,是一线教师必须解决的问题.在实际教学中笔者采取了下列做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