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初三化学教材第三章中氢气的物理性质———氢气流吹肥皂泡实验 ,看似简单 ,但实验过程中往往肥皂泡吹得很小 ,学生难以观察到正常的实验效果。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两个 ,一是肥皂水泡得不好 ,二是导管选用不当。根据笔者的经验 ,只要在实验操作中讲究一些技巧 ,就可将肥皂泡吹得较大 ,取得理想的实验效果。①制取肥皂水时 ,在采用教材上所介绍的方法的基础上 ,将少量表面活性剂———增泡剂加入肥皂水中。②导管口需光滑并且呈喇叭形 ,其制作方法是将滴管胶头去掉 ,用喇叭口一端吹氢气泡。③控制氢气的流速 ,使吹出来的氢气泡不自动破灭 ,…  相似文献   

2.
在科学出版社、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级化学教材"洁净的燃料——氢气"一节中,【实验5-1】和【实验5-3】在实验操作中均不易成功。在【实验5-1】中,氢气肥皂泡实验对所用干燥剂要求较高,而且实验时配制的肥皂液体积分数不当、吹泡时气流流速控制不当、气泡上升时不易点燃等均可导致实验失败。为此笔者作如下改进:选质地轻薄的小食品袋,将袋内空气排出后通入氢气,松开后食品袋向上飘去。取回食品袋,用坩埚钳夹持点火(不要用酒精灯),可观察到氢气燃烧,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3.
巧吹氢气泡     
在初三化学课本中有一个吹氢气泡的实验,此实验成功的关键还在于:吹氢气泡所用管子的制作上.下面就向您介绍一种简易的吹氢气泡用的管子,如图:图一:取一塑料小瓶,并从虚线处将其下部剪掉图二:将与瓶口处相连的剩下的部分瓶身向上翻起,并在瓶盖上钻一小孔,插入尖嘴玻管在尖嘴部分连上通氢气的橡皮管.这样,一个简易的吹氢气泡的管子就制成了.用此管吹氢气泡有以下几处优点:1.此管粗的一端的直径大约是细的一端的5倍,这样吹出的氢气泡大.2.该管较粗的一端间上挽起,减小了管的摩擦力,使吹出的氢气泡能轻易地脱离管口上升.…  相似文献   

4.
初中化学课本中氢气流吹肥皂泡的实验,往往因吹不出气泡而失败。笔者经过反复实验和不断改进,使实验获得了明显效果。氢气流吹肥皂泡的实验要求注意四点:一是肥皂液的黏度要适度;二是要用干燥的氢气,且不带有酸雾;三是氢气流不可太急或太缓;四是蘸肥皂液的管子要选用适当。以上四点与该实验效果密切相关。为此,我们可采取如下措施:1.肥皂液用发泡较多的洗衣粉来代替,这样较为容易形成气泡。2.让氢气通过干燥管,以使其干燥。为减少酸雾,制取氢气时弃用盐酸而改用稀硫酸,干燥剂用氢氧化钠和生石灰的混合物。3.为使提供的氢气既能保证纯度,又能…  相似文献   

5.
成功的演示实验是激发学生浓厚而持久的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氢气流吹肥皂泡实验即为一例。但课本中的实验设计是用玻璃导管吹肥皂泡,在实际操作中不易成功。其原因有两个:一是玻璃管太光滑,所蘸肥皂液较少,不易连续吹出多个肥皂泡,而且易使吹出的肥皂泡偏离管口,“结”在玻璃管上不易脱离;二是吹出的肥皂泡易带上小水滴,使质量增加而不易飞升,体现不出氢气比空气轻的性质。笔者经多次实验,认为可做如下改进,以提高实验成功率增加趣味性。1实验操作a.用一段长约5cm的普通毛笔杆(中空竹管)代替玻璃管。b.在肥皂液中滴加有色…  相似文献   

6.
笔者前不久听了一节物理实验课,实验课题是:测量小灯泡的电阻。所给的实验器材有:电源(干电池)、电压表、电流表、导线、小灯泡、开关、滑动变阻器。学生按事先分好的组别,分别坐到各自实验桌前,所有的实验器材都摆放在实验桌上。  相似文献   

7.
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化学》全一册P.531实验3--4]介绍了用氢气流吹肥皂泡的演示实验,以证明氢气密度小于空气密度.该实验采用了一种单球干燥器、尖嘴出气管构成的气泡形成装置;单球干燥器内装有干燥剂.它的不足之处是不易形成气泡,即使形成气泡,气泡的大小也不易控制,小了不能起飞,大了易破;气泡不能自动脱离尖嘴起飞,一次一般只能产生一个气泡;成功率低,仅为fly20%,作为演示实验有不妥之处.氢气密度演示器就是针对上述不足而提供的一种教学实验用气泡发生装置.主要解决现有气泡形成装置气泡成功率低的…  相似文献   

8.
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加选)第二册中铝的性质实验值得我们探讨。1 铝与碱的反应在实验4—2中将点燃的木条放在试管口,发现氢气的燃烧现象不明显。原因是试管的口径大,氢气的密度小,故在试管口很难保证有较纯的氢气,针对这一情况笔者对该实验进行了改进,改进装置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9.
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加选)第二册中铝的性质实验值得我们探讨. 1铝与碱的反应 在实验4-2中将点燃的木条放在试管口,发现氢气的燃烧现象不明显.原因是试管的口径大,氢气的密度小,故在试管口很难保证有较纯的氢气,针对这一情况笔者对该实验进行了改进,改进装置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10.
1改进目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化学教科书中,以点燃氢气和空气混合气发生爆炸的实验证明:氢气的可燃性及使用氢气前要检验氢气的纯度的原因。其方法是:取一端开口,另一端钻有小孔的纸筒(或塑料筒等),用纸团堵住小孔,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氢气,使纸筒内充满氢气。把氢气发生装置移开,拿掉堵小孔的纸团,用燃着的木条在小孔处点火,如图1。教材演示方法有三点不足1.1纸筒或塑料筒质量太小,稳定性差,在桌面上不易放平稳。1.2危险性大,给坐在教室前面同学造成心理压力,使学生害怕做学生实验。1.3收集HZ时不易观察,看不…  相似文献   

11.
本装置用于初三化学氢气的性质实验,可演示氢气性质的多个实验:氢气吹肥皂泡、点燃、爆鸣、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等。此教学仪器主要由氢气发生器、爆鸣器、吹肥皂泡、点燃、抽气、点火几个部分组成。整个装置的制作取材容易、结构简单、构思巧妙、经济实用,且有操作简便、现象明现,生动有趣的优点,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用自制器材做化学实验固原县五中刘继宗在贫困山区的乡下中学,化学实验室简陋,药品器皿短缺。要完成大纲和教材所要求的实验内容,有必要自制和改进实验器材。下面是我自制和改进的部分实验器材。氢气制备和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改进1.氢气制备。(1)所需仪器的制备...  相似文献   

13.
张朝霞 《甘肃教育》2005,(7):108-109
初教化学课时,总觉得氢气性质实验部分有点棘手,特别是氢气吹肥皂泡和氢气爆炸的实验,成功率常常不高,经过多年的教学,我摸索出一些适合自己、简便易行且效果不错的方法,下面,我就初三化学课本“氢气的性质和用途”这一节的有关实验谈点自己的体会和看法。  相似文献   

14.
1氢气吹肥皂泡实验 1.1实验目的 了解氢气的物理性质——氢气密度比空气小。 1.2实验仪器及用品 氢气发生装置及药品、胶头滴管、肥皂水。 1.3实验装置图及说明 该实验不需使用干燥管,操作简便,利用人气口小,出气口是平滑喇叭口,气流平稳,从而使氢气肥皂泡缓缓增大,轻轻抖动,气泡便可脱口上升。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15.
1氢气吹肥皂泡实验 1.1实验目的 了解氢气的物理性质——氢气密度比空气小。 1.2实验仪器及用品 氢气发生装置及药品、胶头滴管、肥皂水。 1.3实验装置图及说明 该实验不需使用干燥管,操作简便,利用人气口小,出气口是平滑喇叭口,气流平稳,从而使氢气肥皂泡缓缓增大,轻轻抖动,气泡便可脱口上升。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16.
用竹管吹氢气泡武汉市洪山中学(430072)戴幼珊取长度约8cm左右的竹管,直接连接在橡皮导管上,如果竹管嫌粗可用小刀削细一些,然后蘸取洗衣粉溶液,竹管管口向上,即可吹出多彩的氢气泡来,轻轻地抖动竹管,氢气泡飘向空中。这时可用燃着的木条追赶氢气泡,氢...  相似文献   

17.
几年来,我就初中化学中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尝试着进行了一些实验改进,在教学中效果很不错。下面列举几例,以期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1 自制教具,方便实用利用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小物品,根据实验需要进行加工制作,或将某些仪器进行改进,自制教具,常常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课本[实验3-4]“氢气流吹肥皂泡”,一般是用玻璃导管或橡皮导管去吹,效果均不令人满意,也易失败。但如果用改进的橡胶管去做,很容易吹出肥皂泡,而且蘸一次肥皂水,可以连续吹出10多个肥皂泡,简单易做,效果好。其制作方法如图1:取一个小孩子经常买来吹肥皂泡的小“…  相似文献   

18.
实验的效果如何,与所选择的实验器材(器具、材料)密切相关。若材料合适,又容易得到,实验的难度就大大降低,实验效果就好;同样,实验器具选择恰当,实验操作就简便,干扰小,就容易得到理想而正确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初教化学课时,总觉得氢气性质实验部分有点棘手,特别是氢气吹肥皂泡和氢气爆炸的实验,成功率常常不高。经过多年的教学,我摸索出一些适合自己、简便易行且效果不错的方法。下面,我就初三化学课本“氢气的性质和用途”这一节的有关实验谈点自己的体会和看法。本节共有五个实验:①氢气流吹肥皂泡;②氢气的验纯;③纯净氢气的燃烧;④不纯氢气的爆炸;⑤氢气还原氧化铜。我觉得教学过程中按以上步骤安排实验顺序,顺理成章,一气呵成。至于内容的层次安排,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如果第一课时将以上五个实验全部完成,既显得紧凑,又避免第二课时再带实…  相似文献   

20.
高一物理(人教版)新教材中,“伯努利方程”是新增的选学内容。中学物理实验室一般没有相应的演示器材,教师动手自制一些演示装置,既可以将教学内容融入实验氛围,增加学生的直观认识,又可丰富学校实验教具,以备后用,何乐而不为! 课本上介绍的吹纸、漏斗下的乒乓球这两个小实验取材方便,容易成功,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很有好处。但定常流动中:管径大,流速小;管径小,流速大以及流速小,压强大;流速大,压强小这些重要的流体运动规律,能不能更直观的反映在学生面前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