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学写作好似学游泳,若任凭学生自己在水里扑腾,稍有疏忽,就可能发生意外.如教师能先于水中游弋,摸清水况,就可能远离水草、暗礁、旋流和淤泥,避免险情.苏轼有言“春江水暖鸭先知”.鸭因为常在水中,江水由凉转暖,它最先知道.那么,在学生作文前教师先下“水”,亦能先知“水”的深浅、冷热,把自己的真切体会跟作文教学结合起来,讲解才会更透彻,指导才能更切实,批改亦能更恰当.可见,教师写“下水文”有多方面作用.  相似文献   

2.
小学教学大纲明确规定:“要培养学生修改自己作文的能力.”在近年来的教学实践中,我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一、循序渐进,教给修改作文的方法培养学生修改自己作文的能力,必须重视方法的指导.由于小学属于打基础的阶段.小学生作文能力还不高,修改自己的作文更是刚刚起步,因此,指导他们修改作文,必须循序渐进.我主要是通过三步来指导学生掌握修改方法的:第一步是“抱着走”:先明确一些修改符号的意义,再选一篇典型作文加上批改符号油印下发,最后指导学生根据符号进行修改.第二步是“扶着走”:教师先修改一篇作文,把原稿和修改稿同时印发给学生,让他们在比较中领悟修改方法,再让他们练习修改一篇有类似错误的文章.第三步是“放手走”:让学生根据作文要求修改自己的作文.以上三步为一个训练周期.一般每学期进行一个周期.这样,学生经过几个学期的训练,修改作文的能  相似文献   

3.
教师做“下水”作文是很有益处的.“下水”与站在岸边指挥大不一样,只有“下水”才能讲出作文的体会和要领,才能带头写作.教师在实践中不断丰富自己的写作知识,获得较多的写作经验,这样去指导学生写作就能有的放矢,抓住关键,收到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语文教师写“下水”作文,历来得到专家学者的提倡。对此,有这样一个生动的比喻:教学生写作文,教师必须先动笔写一写,这就好比教学生游泳,自己必须先下水示范一样。教师示范得好,学生就学得快。教师写“下水”作文,这是天经地义的事,但如果说教师“下水”的目的如这个比喻中所说,是为了给学生作示范,那么我觉得“下水”之前,最好还是三思。  相似文献   

5.
叶圣陶先生提出:“语文教师在教学生作文时,自己应该尝试下水习作,这样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加快学生的进步。”笔者也以为:有习作体验的教师才能在作文指导课中进行“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才能成为一位习作“名将”——指导有方。  相似文献   

6.
常规一:学生习作,老师先指导作文前,我们的学生习惯了教师先指导一番。老师的指导要不要呢?大概还是要的。学生不知写什么,或者肚中有东西却“倒不出来”,老师当然应该给予帮助和指导。但是如何指导却是值得讨论的。多数语文教师是这样进行指导的:先是审题,再交流选材,后介绍准备怎么写。教师看准时机一一把要求、提示写到黑板上,等学生真正提笔写时,一节课已经过去了。这样的指导,不能说完全多余,至少也是一种浪费,很多时候甚至成为学生的束缚:我选什么,才符合老师的要求?怎样写,才能博得老师的好感……作文时要这样那样地揣摩,怎么能写出…  相似文献   

7.
一、命题依据 1982年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教改实验小组的同志来校检查《初中实验课本》实验情况时提出“作文分项批改法”的意见。这是命题依据之一。《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提出“评改是要启发学生认识自己的作文有什么优缺点,领悟到该怎样写,不该怎样写,经过多次反复的写作实践,逐步提高写作能力。”“指导学生自己修改或组织学生互相修改”。这是命题依据之二。国家教委考试管理中心“高考作文评分误差控制课题组”提出“分项分等评分表”(即内容、语言、结构、文面),这是命题依据之三。鉴于以上的考虑,改革传统的写一个总分的做法,试行了“作文分项批改法”的作文批改方法,这对提高作文批改率,是有可取之处的。二、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8.
一、先放后收,多放少收我国古代一直就有“先放后收”的作文教学传统。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说:“能文之本,初欲奔驰,久当收节。”“先放后收,多放少收”,是指在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作文教学过程中,先要让学生自由地写,在积累了一定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规范进行作文,学习作文的技法。要鼓励学生多写放胆文、自由文,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表达的内容和形式,真切地反映自己的见闻,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而不要过多地给予这样那样的条条框框,束缚学生的思想、思路。这样,学生才有写作兴趣,才能写出有个性、有灵性、有创意的作文来…  相似文献   

9.
《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要有计划的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和习惯,可指导他们自己修改或组织他们互相修改。”根据这一要求,现将自己运用“五步指导法”,指导学生自改、互改作文的尝试,赘述于后,就教于大方。 一、针对“学生写教师改”的弊端,提出问题 传统的作文批改(即同步教学作文批改)是教师把学生的作文全部收起来,背着学生在办公室批改。教师精批细改,费尽心血,但学生并不明白教师是怎样批改  相似文献   

10.
叶圣陶老先生对于批改作文曾经这样指出:“作文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由此可见,学生的作文训练,不仅要多读多写,还要多让学生自己修改。有人说好文章是学生自己修改出来的,这有一定的道理。但是,要学生自己修改文章,必须激起他们修改作文的兴趣,培养他们修改作文的能力。究竟怎样引导和指点学生自己修改文章?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一、集体评改,激起学生修改作文的兴趣  相似文献   

11.
从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考虑,作文指导的基本问题有两个:一是学生方面的所谓“厌烦作文,逃避作文”问题;一是教师方面的处理大量作文,负担过重问题。 事实证明,如果对上述问题缺乏相应的对策,高中的作文指导就难以进行。这里从解决上述问题着眼,试拟如下教学设计——结合读解和鉴赏小说写感想文的指导设计。 如果问一下学生厌烦作文、逃避作文的理由。他们大都会这样回答:“因为不明白该写什么,怎样写才好。”可见,要让这样的学生练习作文,就必须从指导他们寻找写作题材(写什么)的门径入手。这方面,有关作文指导一类书籍都刊登有一般的“题材表”,用以向学生提供掌握题材的线索。这虽不失为一种方法,但从指导全体学生着眼,最简便和有效的方法还是叫学生写教科书中的小说教材(特别是短篇小说)的感想文。经过自由地写感想文,学生厌烦作文的“敏感  相似文献   

12.
怎样批改作文,是长期困扰着中小学语文教师的一个大问题:一些人主张详改,但详改作文要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却收效甚微。如果按每改一篇作文半小时,每排五十位学生计算,每改一个班的作文就需二十五个小时,这是一个多么令人窒息的数字!而这样改作文又给大部分学生造成依赖性和被过度褒贬的不安,学生常常感到自己这也不是那也不是,而没有自信心的学生是写不好作文的;近几年又有许多教师提出“抽改”、“略改”甚至“只评不改”……这样虽然避免了详改的一些缺点,但又会造成学生写作文的随意性,所谓“写不写都一样,优与劣难捉摸”的糊涂认识。我认为指导学生自改作文是个好办法,近年来我按照高考评卷标准,指导学生改作文,摸索出一套办法。下面谈谈我在这方面做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13.
作文,是“言志”“缘情”之物,真实的写作应该“我手写我口”,绝不是无病呻吟。重要的是学生自己在写作过程中的感悟和体验,即使是老师教授的所谓“作文之法”,也必须由学生在实践中感悟才能内化成自己的技能。难就难在被称为顿悟思维的“感悟”和“体验”必须是主动的,而不是被动的。由此,要改变作文难的局面,作为语文老师第一要紧的是应该想尽办法先放开、搞活,让学生主动地学、主动地悟。教育家巴士卡里亚有这样的话:“只有自由,才能学到知识。学生有实践和尝试的自由,也有犯错误的自由,只有这样,才能有所收获。”可以这样说,有了写作的…  相似文献   

14.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规定:“评改是要启发学生认识自己作文有什么优缺点,领悟到该怎样写,不该怎样写,经过多次的反复写作实践,逐步提高写作能力。”这条规定向语文教师明确指出评改的目的是要学生①认识自己;②领悟怎么写;③提高写作能力,并指出实现这一目的的基本方法是“启发”。我认为对学生作文给予满腔热  相似文献   

15.
学生作文是一项创造性的智力活动,需要有一个科学而高效的训练过程,能否恰当地组织这个“过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是否从理论到实践都进入了写作的“自由王国”。叶圣陶老先生在六十年代初就提倡“教师下水”,“经常动笔,勤写多作”,“深知作文的甘苦”,以给学生“最有益的启发,最切用的经验”。经过多年的探索,我深切地感到:教师勤于“下水”,并用自己写的文章以及写文章的体会对学生进行作文指导,是掌握作文教学的主动权,激发学生作文兴趣,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有效途径。一、引路式“下水”引路式“下水”作文指导,是指…  相似文献   

16.
《喇叭花》(六年制语文六册15课)是一篇习作例文。习作例文如何对学生作文起到“示范作用”呢?我在教学中的做法是:由植物生长规律,找出文章的思路、结构,再找出它的写作特点,最后指导学生作文。怎样在教学中贯穿这条线?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完成了以下教学程序:一、找规律①想一想:一粒种子经过哪些生长过程才能长成花?  相似文献   

17.
在小学作文训练中 ,“把内容写具体”是一项基本要求 ,而大部分学生习作中最困难的就是不知怎样把内容写具体 ,特别三年级学生。因此 ,在作文指导课中启发学生怎样把内容写具体便成为教师教学的重点。在一学期的教学实践中 ,我作了几点有效的尝试。一、“看一看”再写小学生对周围的事物往往不大关心 ,熟视无睹 ,教师必须组织学生投入到生活中去 ,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 ,培养学生观察的习惯。这样才能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在第一单元的作文教学中 ,我就先让学生认真观察插图《悄悄话》 ,先从图的名字或人物的表情等几方面来观察 ,然后再把观察…  相似文献   

18.
写“下水文”的感受叶圣陶同志说:“语文教师教学生作文,要是老师自己经常动笔,或者写跟学生相同的题目,或者另外写些什么,就更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加快学生的进步。”这话是很有刘理的。教师只有自己“下水”,亲自写一写,才能有切实的感受,指导学生作文才能恰到好...  相似文献   

19.
作文的批改可以这样一试。学生作文之前可先准备好几篇范文,可以是名家之作,报刊上的文章,更可以是教师自己“下水”的习作,而学生最喜欢教师自己“下水”之作。学生写作时,范文可不露面,让学生自己先开动“机器”,自己动脑筋写。作文本收上来以后,选择几本有代表性的作文进行一番评讲,再将教师自己所写所选的文章读两篇,让同学们自己回味文章的得失优劣。  相似文献   

20.
小学高年级的作文指导,主要是帮助学生解决“写什么”和“怎样写”两个问题。具体说来,一是要使学生有东西可写,懂得怎样选材;一是要教他们妥善安排材料,注意用词遣句,写得具体真实。作文指导只有从这两方面着手,并妥善处理它们之间的关系,才能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