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湖南省近年来高等教育经费来源结构呈如下变化趋势:地方所占比例逐年上升,中央所占比例逐年降低;在一般来源结构中,学杂费比例逐年上升,财政预算内比例逐年下降。通过分析可以发现,成本分担理论与能力支付原则是高等教育经费来源结构变化的理论基础,国家政策起到了宏观调控的作用,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直接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论文讨论了福建省高等教育经费投入的总量、来源渠道、各项投入的比例、变化等基本现状,从总量和结构方面分析扩招以来福建省高等教育经费投入的情况。结果显示,高等教育经费投入在逐年递增,但总量仍显不足;生均教育经费不足,高校办学基本条件紧张;高等教育经费来源单一,多元化模式尚未形成;教育经费支出结构不尽合理。  相似文献   

3.
2001-2009年我国高等教育经费来源结构及其变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2009年,我国普通高等教育经费来源结构的变动,更多地体现为对我国市场经济改革的一种回应。它主要表现为: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比重自2001年起逐年下降,至2008年起又开始回升;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局面仍不明朗。在此期间,高校财政收入的增长率低于非财政收入的增长率,整个高等教育的财政结构仍然呈现出以财政拨款和学杂费为主的二元化格局,而其中的学杂费所占比例更是逐年攀高。教育经费来源多元化的目标尚未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4.
印度高等教育的经费紧缺及其对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简要介绍了印度高等教育经费来源的主要渠道及各自所占的比例以及印度高等教育的经费紧缺状况,较为详细地论述了印度在通过增加公费与私费渠道以解决高等教育经费短缺方面所做的探索。  相似文献   

5.
2004年全国民办教育经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我国各级各类民办教育经费都比上一年有所增长,尤其是高等教育阶段的增长幅度最大.2004年,从民办教育经费来源结构看,学费仍是民办学校的主要收入来源(占70%左右);在普通基础教育阶段,举办者投入所占的比例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中等职业和高等教育阶段,举办者投入所占比例则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从民办教育经费支出结构及其与公办教育经费支出结构比较看,生均基建支出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同级公办教育,尤其是在高中和高等教育阶段;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学生均总经费、生均事业费、生均公用经费都高于公办普通学校,但两者的差距比上一年有所缩小;普通高中阶段,除生均人员经费支出外,其他各项生均经费支出民办都高于公办;中等职业教育阶段,除生均基建支出外,其他各项生均支出民办职业中学都明显低于公办学校;高等教育阶段,民办普通高校的生均事业费明显低于公办普通高校,且生均人员经费支出所占比例很小,仅占总生均支出的16.75%.  相似文献   

6.
从2000年~2004年,北京市高等教育经费^[1]的绝对值逐年增长,其占地方教育总经费的比例和占地方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比例也逐年提高。2000年高等教育经费为29.19亿元,到2004年为70.15亿元,增长140.32%。高等教育经费占全市教育总经费的比例,从2000年的23.39%增长到2004年的29.90%。2000年高等教育财政性教育经费为19.49亿元,  相似文献   

7.
民国私立高校曾获得快速发展,其经费来源多元化是重要保证.在所有经费来源中,学费收入所占比例虽然不高,却是最稳定的经费来源.社会捐资份额最重,是私立高校成功办学的主要经费来源;政府资助经费所占比例较低,但具有重要意义;其他还包括银行借贷、自营收入、办学者私产等经费来源.私立高校多元化的经费来源在吸收社会资源投入教育事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经费来源结构直接决定了私立高校地区分布的不平衡性,而且与公立高校相比,私立高校经费水平还存在较大差距.  相似文献   

8.
经费紧缺问题,一直困扰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高等教育经费来源多元化已是大势所趋,各国都在积极探索高等教育经费多渠道筹措机制.社会捐赠在我国高等教育经费来源结构中所占比例很小,通过认真分析制约我国高等教育社会捐赠事业发展的各种因素,并提出发展和完善高等教育社会捐赠的对策,倡导全社会积极参与捐赠活动,促进我国高等教育更好更快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高耀  方鹏 《煤炭高等教育》2007,25(6):100-104
1999~2005年期间,江苏省高等教育经费来源结构呈现出地方教育经费总量增长迅速,但生均教育经费下降;财政性教育经费所占比重不断下降,非财政性教育经费所占比重持续增长;高等教育经费来源实际呈二元化等趋势。江苏省高等教育经费支出结构不合理,苏南、苏北差异较大,必须切实解决高等教育经费支出结构不合理和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问题,缓解高等教育领域的地区不公平问题,以促进江苏省高等教育的整体持续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
1995-2018年38个OECD国家的数据表明:高等教育经费投入占GDP的平均比例随着毛入学率的增加而上升,生均经费指数未随毛入学率的变化而有大幅变动,社会投入占GDP的比例增幅高于公共投入占GDP的比例,社会投入的相对比例在升高,依赖于社会资源的投入;高等教育支出结构相对稳定,呈现出明显的趋同特征,日常性支出随着毛入学率的增长有微弱下降,人员薪酬支出占比一直保持稳定,表明各国均普遍重视高等教育的质量。我国2017年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仅为OECD国家在1995年的平均水平,有22年的发展差距。我国经费投入规模与收支结构随着毛入学率发展呈阶段性特征,收入结构中的社会投入占比呈明显下降趋势,支出结构中的日常性支出和人员薪酬支出占GDP比例仍偏低。未来,我国高等教育相关主体要根据不同发展阶段作出经费收支结构的调整,确保我国高等教育经费总投入规模的不断增长,具体可通过放开学杂费限制等逐步提升家庭投入占比;鼓励社会主体参与办学来增加社会投入占比;调整经费支出结构使日常性支出占据较大比例,同时增加人员薪酬支出比例,推动高等教育体系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1.
2007-2012年是辽宁省高等教育由“数量”向“质量”过渡的关键历史时期。这期间,辽宁省高等教育机构发展迅速,高等教育招生总规模适度增长,高等教育在校生规模逐年扩大,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快速提升到48.0%。与此同时,高等教育结构调整也取得显著成效,研究生、普通本、专科生培养比例日趋合理。在师资队伍方面,普通高校的生师比略有下降,师资紧张状况得以缓解,师资队伍的学历水平进一步提升,专业技术职务结构进一步优化,高职(专科)院校双师型教师比例显著提高;在办学条件方面,在总量保持持续增长的同时,地方属高校生均办学条件不断得到改善。本文通过基础数据统计分析,以期能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在发展战略研究方面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国家财政预算内拨款仍是我国高等教育经费的主要来源,但正在逐年下降。与此同时,非财政性教育经费占总经费的比例越来越大。在非财政性经费来源中,事业收入是主要渠道。1999年普通高校开始的大规模扩招没带来充足的教育经费供给,加之财政不堪重负,导致了生均预算内事业费明显下降。从高校生均事业费指数可以看出,我国近些年来为提高资源使用效率而采取的一系列举措,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高等教育经过近十年的快速发展,已经步入了大众化阶段,并呈现出了一些发展特征,如普通高校是黑龙江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主要承担者,黑龙江高等教育主要依靠人文社会科学类专业招生的增长来实现大众化,在新设专业中存在较大的雷同性,在单科院校中非类专业比例在逐年上升等等。面对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新形势,黑龙江高等教育应该找准自身定位,体现地方特色;调整高等教育结构、优化专业结构,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  相似文献   

14.
教育曲线与经济曲线有显的正相关。在同一教育发展周期内,经济和人口的波动更多地影响到教育规模,而不至于严重破坏教育结构,当经济恢复活力教育规模又开始扩展。教育的衰落总是发生在堪称盛世的大王朝后期。在教育结构重建期,经济和人口的波动给教育带来的破坏极大,以致教育长期难以振兴。教育的兴盛并非一定要等到经济繁荣之后,东汉初与唐初教育的兴盛最可示例。中国古代教育有利于小农经济生产关系的巩固和维持,并通过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经济的繁荣。  相似文献   

15.
基于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和对经济增长的预测,结合国际比较与历史数据,对2025—2035年高等教育在校生规模、层次结构与所需教师数等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到2035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会持续增加,或提前实现国家规划的65%的目标,但若以全日制高校入学率衡量则仍有2.46%的差距。当前我国研究生教育的规模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如果保持自然增长,预计到2035年研究生占比将增至11.31%;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研究生教育的规模仍需进一步扩大,至少应扩大5%左右,达到可与世界强国竞争的理想规模则应继续扩大15%左右。高等教育中的普职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参照发达国家经验,高职高专、应用型本科、研究生教育中的专业教育等总占比应达到60%~70%,预计未来应有20%左右的普通高等教育转型为高等职业教育。未来重点学科在校生人数将持续增加,其中以工科为主要增长源,新工科中计算机类与电子信息类等战略性学科的整体质量与综合效益有待提升。伴随着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生师比应逐步降低,到2035年高等教育专任教师的规模预计需增加超过140万人,其中重点学科专任教师的增加占比接近50%。  相似文献   

16.
中国民办高等教育的历史源远流长,从春秋战国到解放初期。1956年全国私立学校改制成为公立学校,到三中全会以后重新崛起,历经三个发展向潮。其发展动因主要是:理论的支持,政策的影响,历史的必然。这些民办高校具有新时代的特点,促进了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高等教育社会投入是高等教育投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结构变化反映各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动向。1998-2008年我国和经合组织成员国(简称OECD国家)高等教育社会投入总量占GDP比重都呈上升趋势,但投入的来源结构变化存在差异。从占GDP比重看,经合组织成员国在财政投入、学杂费、其他社会投入等总体上较协调,我国则呈现为财政投入下降、学杂费大幅激增、其他社会投入无明显增长。我国高等教育投入改革的方向应是:提高国家财政性投入和其他社会投入的比重,同时完善学杂费政策;明确政府、高校、企业的责任,形成三方合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