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一个基础较差的同学的一次作文,我批上了“书写潦草,语句不通”几句话,并且很气恼地给了他一个应得的低分。等到下次作文收上本子来,我发现这个分数被涂掉了。这件平时容易忽视的小事,引起了我注意,我立即找这个同学问明情况。和我原来预料的不同,他不是嫌分数少了,而是对老师有新的看法和要求:“我觉得您对后进学生的作文批改得草率,而对重点学生的作文批改得详细。老师,您常说‘手心手背都是肉’,为什么对全班同学不一碗水端平呢?”  相似文献   

2.
总想尝试着让学生互相改作文,又总是心有余悸。那天,我通读了全班的作文,对总体水平心中有数。课上,我把写得好的作文交给写作能力差的学生批改,把写得不太好的作文交给写作能力强的学生批改。学生拿到同学的作文后都很兴奋,读得很认真,批改得也很仔细。小洁是我班学习基础较差的一名学生,他批改的恰恰是我班“小才女”小迪的作文。别看他平时写字又脏又乱,可在同学的作文本上却是一笔一画。他帮助小迪修改了三个错别字,虽然他的作文水平还有待提高,但在评改同学的作文过程中,他一定领悟到了很多。孩子们不但注意帮同学改正写作中的问题,还…  相似文献   

3.
记得魏书生老师说过 :“语文教师最苦的差事是什么 ?很多老师都回答是上作文课 ,批改作文。”长期以来 ,小学作文教学往往重视指导、批改 ,轻视评讲、修改。这样的教学 ,使学生难以体验到作文成功的乐趣 ,也束缚了学生的头脑 ,使之写人、叙事缺少新意。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我想可以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地从“评”中悟出“新”意 ,使讲评成为学生写好作文的动力。下面谈谈我的一些做法 :  一、讲评内容要“新”  大多数老师的作文讲评常常是浏览作文后的一个简单的小结 ,对写得好的同学表扬 ,对写得差的文章就笼统…  相似文献   

4.
语文老师大多有这样的感叹:作文批改最吃力不讨好,费时多,见效慢,甚至“磨刀背”。我当过20多年中小学语文教师,愿和各位老师交流一下。作文评讲每两周一次,每次集中评讲、分析学生习作中的一种常见病,决不“炒什锦”。下次评讲的有关病例,我在批改中故意“跳过”,留给同学自己  相似文献   

5.
已經是夜深人靜的时候了,王老师还在批改作文。他批呀批的,叹了一口气。为什么学生作文上的毛病总是改不掉?看!已經糾正过几次的錯別字,这里又錯了!剛剛在上篇作文的眉批里指出过的毛病,这次又犯了!簡直是改不胜改。王老师苦思很久,从学生日常对待作文批改的态度,終于得出这样一个結論:应該設法引起同学們对批改的重視,逐步把作文中的毛病改掉。王老师經过充分准备,来到了課堂上。这一堂是作文讲評。第一个問题是:书写的基本規矩。王老师把“书写的基本規矩”一行字写在  相似文献   

6.
当前作文教学模式一般为"教师指导—学生写作—教师批改—教师讲评",教师批改讲评工作量大,学生参与评改的少,评改作文成了老师唱的独角戏。教师批改一次作文往往要花上四五个小时,作文讲评也要花上一、二个课时。耗费如此多的时间与精力批改与讲评,心想学生下次作文一定会比此次要好些可往往事与愿违,学生按老师新布置的作文题目写的作文没有多  相似文献   

7.
不少学生因为缺乏对生活深入细致的体验 ,写出来的作文平淡无味。其实 ,只要老师适当捕捉生活中的场景 ,顺势点拨 ,引导他们学会观察 ,学生的作文就生动活泼。一次我在批改学生在家写的《同学之间》这篇作文时 ,发现有一位学生写同学王某的外貌简直是张冠李戴。我拿那位学生的作文在班里读 ,快要读到描写王某的外貌时 ,我叫王某到老师办公室去一下。小作者是这样写的 :“他圆圆的脸 ,高高的鼻梁 ,乌黑发亮的眼睛 ,配上那套新球服显得很帅气。”我读到这里停下。这时我把王某叫进教室 ,同学们像第一次见面似的仔细打量起来。于是我出示了《少…  相似文献   

8.
刘颖 《生活教育》2008,(10):53-54
作文批改一直是中学语文老师比较头痛的事情。两周一次的作文,多则一百多篇文章.少则五六十篇,一般的批改常规是既要批改错别字、病句,又要评价立意、构思。文章最后还要写上一段评语。这是语文老师最辛苦的事,他们很大一部分的时间都耗在作文批改上了。对这样常规的精批细改的做法.语文老师们褒贬不一。  相似文献   

9.
一直以来,批改学生作文是我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批改作文也占去了我一半以上的工作时间。一次,我隧堂摘丁一个调查,竟可怜地得出了一个结果:不看老师闺出的错别字、错误标点和病句,不看老师写的眉批、总批的学生就有一半之多。问他们作文批改后先看什么?全鄙学生都回答先看老师批改的分数。  相似文献   

10.
作文教学中,常常出现这样的现象:在作文批改中,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对学生的习作字斟句酌,精批细改;讲评上再把审题、立意、谋篇等通病一一揭开,似乎做得很到位了,下次学生不会出现类似的问题。然而真正的“主角”呢,对老师批改、讲评似乎很少“有”动于衷,讲评后学生作文中的通病下次还会照例出现。疑惑之余,引发深思:作文批改中,教师大多在越俎代庖;讲评中,教师只指出病因是无法去除病灶的,  相似文献   

11.
学生写好作文,誊写完毕,交给老师,老师一般都是带回办公室批改.老师苦于工作繁重,每天备课、上课、辅导,真正静下心来集中时间批改作文的并不多.又加上大部分老师认为作文必须精批细改,从标点字句,到结构安排、内容选择,都要批阅点评,写出眉批总评.这样一来,教师要把一个班四五十本作文批完,少则七天八天,多则十天半月,有时甚至下一次作文学生把草稿已写好了,老师手头上学生的上一次作文尚未批阅完毕.……  相似文献   

12.
在一次或几次作文(往往是同一种文体或同一题目用不同文体去作文)、在老师批改或同学自改、互改,老师讲评或同学互评、共评后,同学们将自己的收获、体会、杂感、点点滴滴,在作文的后面写下来,称之为"作文后记".作文后记所"记"的内容是比较广泛的.可以小结自己的收获.在高中二年级,我指导学生写了三篇立论性议论文,  相似文献   

13.
红色赞美线     
邓静桐 《作文》2023,(6):15-16
<正>那天,我坐在位子上,看着作文本上“发表”两个大大的字和一条条长长的红色赞美线,开心得直冒泡!我恨不得告诉所有人:“我的作文被老师表扬啦!”这节是语文课,孔老师抱着一堆作文本走进教室,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这次作文大多数同学写得都不错,只有几个同学需要重写。”以前我的作文都是勉强过关,但是这一次我可是绞尽脑汁写的,自认为还可以,不知道入不入得了孔老师的法眼。我悄悄抬起头,看了看周围的同学,他们也都一脸紧张加期盼地看着孔老师。  相似文献   

14.
作文是语文的半壁江山,学生作文水平的高低显示着语文教学的成败。长期以来,作文教学缺乏活力,缺乏趣味,使作文成了老师和学生的大难题。作文批改和作文讲评流于形式,师生缺乏配合,给作文教学带来或多或少的缺憾。一次作文批改完必须花两周时间,批得很细,改得很累,只是教师唱独角戏,下面没有观众。哪儿写得好,哪儿写的有缺陷,如何去改,教师没有向学生说清楚,讲明白。另外,教师把批改好的作文发下去,学生是否仔细看了,得打个问号。尽管教师在学生作文上作了详细的圈点批注,但大多数同学并没有十分重视,对文中改的好的地方也不作详细的阅读分析,需要补救的也没有及时补救。师生在写法上缺乏应有的交流,看法上也不尽一致。批改并没有促使学生去审视,去改正,去创新,批改成了一种无效劳动。面对这种现状,我采取以下几种评改方法。  相似文献   

15.
我在初二任课班办了“作文比赛周刊”,受到同学欢迎.具体做法:要求学生每周写一篇文章,即小作文,写好后,不署名交给老师.老师记下学生名字,把作文编号,张贴在“作文专栏”中,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评议,并把自己认为最好的十篇写在油印选票上,谁选中得多,谁就获“鉴赏能力奖”.每期,老师都把写得好的前十名张榜公布,这对上榜的同学是很大的鼓励.  相似文献   

16.
口头面批作文崔华欣口头面批,就是师生在自然轻松的气氛中,以交谈的方式面对面地批改作文。这样批改作文的好处是:一、收效大。面批与笔批相比,面批更直接、更具体,因此收效也更大、如对写字不工整的学生笔批时我常;评语“书写潦草,下次注意”,学生看后,下次作文...  相似文献   

17.
作文批改是语文教学中一个颇受关注的话题。传统作文批改主要是以教师评改为主。然而老师的时间和精力毕竟有限——每次作文批改下来,老师要写一百多篇小评论读后感,不仅力不从心,而且也免不了出现雷同卷。因此,我们在作文批改上大胆改革,探索出一条新路,即让学生互批互改,自己动手,自觉地运用所学知识在实践中修改错误,从而提高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8.
汪丽萍 《教师》2011,(22):37-37
作文批改是语文教学中一个颇受关注的话题。传统作文批改主要是以教师评改为主。然而老师的时间和精力毕竟有限——每次作文批改下来,老师要写一百多篇"小评论""读后感",不仅力不从心,而且也免不了出现"雷同卷"。因此,我们在作文批改上大胆改革,探索出一条新路,即让学生互批互改,自己动手,自觉地运用所学知识在实践中修改错误,从而提高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9.
正一提到作文的批改,大多数老师都会皱眉头,感叹一声:"累。"一是批改作文时间长,二是辛辛苦苦批改的作文发下去,学生看一眼便扔在了一旁,下一次作文老毛病照犯,感觉做了无用功。怎样才能使我们的作文批改真正地对学生起到指导作用呢?十年来我一直在思考这一问题,也做了一点儿尝试,下面我就和大家谈一谈自己在作文批改中的几点做法一是作文批改方式多样化(1)"精批细改"不能少传统的作文评改方式是"精批细改"。这方式确实能使学生受启发、得教益。它应该是评改作文的根本,不能摒  相似文献   

20.
作文批改是一项艰巨而细致的工作。关于作文批改,许多人已总结了很多行之有效的经验。如精批细改,多批少改,只批不改等。教师往往认为,将学生的作文改得清清楚楚,批得明明白白,学生一目了然,今后就会不犯或少犯这些错误。其实不然,学生一拿到作文本,关心的是分数,大多数同学虽然读了老师的批语,读完之后便算了事,根本不去深究老师的批改。老师负出了艰辛的劳动,其结果只能是事倍功半。许多老师把大量的时间花在作文批改上,有时由于作文没批改完,而不得不将本周的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