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中国的多媒体艺术光盘的起步是在九十年代初期,要晚于西方发达国家。经过近十年的发展,我们已经能欣赏到不少的国产多媒体艺术光盘。在肯定其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但是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国产多媒体艺术光盘的水平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至今仍有不小的差距。 中国多媒体艺术光盘在其发展过程中,早期受西方影响较大,而后逐渐开始探索自己的发展道路,努力确立自已的特色。近几年来,中国的多媒体光盘虽在莫必斯大赛中频频获奖,但是和外国多媒体艺术光盘的相比应该说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2000年莫必斯国际多媒体大奖赛…  相似文献   

2.
要对中国的多媒体艺术光盘发展进行一个科学的分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中国的多媒体艺术光盘从诞生至今只有短短的九年左右的时间。中国的多媒体艺术光盘的诞生标志是1992年北京金盘电子有限公司的创立,而后北京银冠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创立则是中国媒体艺术光盘正式走向市场、走向大规模传播的标志。如果对中国多媒体艺术光盘这九年进行分期  相似文献   

3.
11月30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发起并与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和本杂志社联合举办的“多媒体文化艺术一中国多媒体电子出版物十年历程”学术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的逸夫会议中心举行。此次研讨会的中心议题是回顾和总结我国多媒体电子出版事业走过的十年历程,对多媒体文化艺术进行理论上的思考和探索,以推动多媒体文化艺术事业的健康发展,并借此促进传统人文学科特别是文艺学理论研究的深化和拓展。  相似文献   

4.
新的技术总是催生新的艺术,随着计算机技术、特别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一种全新的艺术形式──第三代艺术,就要来到我们的面前了。 俄国的革命先驱普列汉诺夫曾经说过:“艺术开始于一个人在自己心里重新唤起他在周围现实的影响下所体验过的感情和思想,并且给予它们以一定的形象的表现。不用说,在极大多数场合下,一个人这样作,目的是在于把他反复想起和反复感到的东西传达给别人。”艺术是人类在长期的劳动实践中创造出来的,并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而发展。特别是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不但推动了艺术的发展,甚至因…  相似文献   

5.
艺术设计是工艺美术作品制作与设计、环境设计、平面设计、多媒体设计的总称,是一门有别于传统艺术内容的艺术学科.它随着科技发展而发展,是人类社会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的必然产物.它的研究内容和服务对象有别于传统的艺术门类,涉及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市场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其审美标准也受到这些因素变化的影响,是一门科学与实践结合的综合性极强的艺术学科.  相似文献   

6.
多媒体本身是一种艺术形式,也是一种艺术工具,多媒体节目只有依靠艺术形式实现人机对话、实现信息传递的功能才能成立;同时,多媒体节目因为有了艺术成分参与其中又形成了一种全新的、独立的设计艺术。下面以电脑设计大奖赛获奖作品——网络多媒体节目《音乐专卖店》为例,谈一谈艺术设计在多媒体人机交互功能的实现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科技的发展为多媒体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动力,多元化的艺术创作平台和丰富的艺术创作手法使得多媒体艺术的创作更加灵活。多媒体艺术需要打破传统艺术创作中的弊端,通过贯通视觉传达设计中的艺术创作理念,不断优化其艺术表现形式,全面促进其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8.
新闻摄影与多媒体艺术同属艺术范畴,二者既有外在的不同区别,又有内在的相互联系,它们既源于社会生活,又能同时从不同角度用不同形式表现生活,进而产生更典型、更真实、更富有现实主义的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9.
当代视觉文化艺术是在电子视觉传播技术迅速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文化形态。随着现代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特别是互联网、数字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多媒体视频技术等一系列高新技术的运用,现代传播媒介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艺术也与"数字"联姻,并对社会、文化、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引起了国内外学界的重视和研究。  相似文献   

10.
电脑和网络对于现代人来说已经不再陌生,而且逐渐成为人们生活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但是关于数码技术在艺术领域中的应用,目前还是一个较新的课题。本文通过对2002年10月举办的“亚大多媒体艺术展”的介绍,向大家展示了现代数字艺术的魅力。文章总结了数字艺术在当前发展背景下的几个方面的内涵意义,以及其创作过程的人文观念性的总体发展趋势。本次展会的主题是“润化”,融合各种比喻,通过将电路及计算机与艺术连结在一起,使我们对技术的艺术潜质有了更广泛和深入的了解。可以预见,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给艺术家带来了新的创作可能性,而艺术家们就在这新的数字层面推动着人类艺术向更深发展。“以人为本”、“以人文精神为根基”是数字艺术获得永久动力的源泉,一件件充满人文关怀的作品,将数字艺术与人们的生活紧紧相连。  相似文献   

11.
随着多媒体技术在影视、广告等领域的深入应用,社会对多媒体技术人才的要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传统的课件制作、平面广告,到现在的影视特技效果、立体化广告,多媒体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已经越来越大,而社会对多媒体技术人才除了在数量上有更多的要求外,在质量及技术层面上也有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数字化影视制作传统的多媒体技术同审美艺术、商业化设计理念、三维技术融为一体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相似文献   

12.
<正>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念已经被世界各国普遍接受。蒙古国政府站在人类社会可持续繁荣发展的时代高度制定了一系列国家发展政策,强调文化艺术教育是其中一项重要任务,通过文化艺术培养塑造青年人才蒙古人格、国家意识和民族心理。因此,蒙古国国立文化艺术大学本着对国家、社会以及人类发展负责的态度积极创新文化艺术教育,有力推动了蒙古国文化艺术教育事业迅速发展,并得了可喜的成绩,在国际上为蒙古国文化艺术教育赢得了美誉。  相似文献   

13.
2003年11月4日-14日,我作为北京印刷学院设计艺术学院参赛作品《中国风筝》指导教师的代表,随中国电子出版代表团,前往希腊雅典,参加第十一届“莫比斯”多媒体光盘国际大奖赛。在这个由法国发起的旨在发展世界多媒体技术与文化的平台和窗口上,我们可以窥见到在当今世界多媒体领域发展的现状与趋势,从本届大赛各国选送的多  相似文献   

14.
多媒体介入戏曲艺术就是在内容上保持戏曲的高度统一,而在空间形式与其它现代艺术门类进行有机的嫁接,从而实现戏曲艺术全新的整合。所谓内容上的高度统一是指我们对戏曲本身的内容(事故情节)以及它特有的程式化表演进行原汁原味的保留。戏曲艺术的多媒体则是在表演空间上也就是所谓空间形式上进行大胆的突破,将现  相似文献   

15.
多媒体电子出版是一种融语言、文字、艺术、通讯、计算机、数据库、信息处理、多媒体技术等诸学科为一体的综合性高科技产业。多媒体电子出版物的编创过程与传统出版物编辑过程从形式上看有着极大的不同。其对人才要求之高,在我国的各种文化事业以及出版产业中是前所未有的,以至于目前传统出版物的编辑人员很难马上直接参与这一新媒体形式的编创工作。这既是对现有脑力资源的浪费,同时也是目前多媒体电子出版物质量令人堪忧的一个主要原因。因此,有必要研究多媒体电子出版物的编辑特点,并与传统出版物编辑方式进行对比分析。一、多媒体…  相似文献   

16.
在多媒体快速发展、社会急剧转型、文化创造日渐活跃的背景下,一种微小制作、微小剧情、微小纪录、微小投入,适合短时间观看的影像形式应运而生,这种别具特色的片种,现在被人们称为"微电影"。笔者拟对这种广取多种艺术之长、跨越网络媒体和实体媒体的视觉形式,发表自己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7.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日益普及,多媒体这个曾经陌生的字眼,已越来越为人们所熟识,以至.命家预言:未来社会足多媒体的时代。那么,面对多媒体技术的挑战,现代人,特别是对多媒体创作情有独钟的艺术界人士,应做何准备呢?无疑,方正奥思是您进行多媒体创作的良师益友。目前,多媒体创作工具软件在国内方兴未艾,方正奥恩以其全中文界面、无需编程、轻松七网等特点,在众多多媒体创作工具软件中可谓一村独秀,博得业对一熨好评。多媒体创作是现代科学技术在艺术创作领域的自接应用,其突出的特点在*利用多媒体创作.*具软件,将义本、图形…  相似文献   

18.
王向阳 《大观周刊》2012,(13):126-126
现代社会已经进入了高科技迅速发展的信息时代,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计算机为中心的多媒体电教平台在教学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经过多年的推动和实践,现在的课堂上,多媒体电教平台已经成为教师不可或缺的工具:每当电教平台一出现问题,很多老师就马上派出小助手请电教组老师帮忙。要是一停电,那更是着急忙慌的,全没有了平时上课的气定神闲。  相似文献   

19.
《电子出版》2003,(2):51-54
随着计算机软硬件的发展,特别是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给传统的影像业带来了一场革命。影像业正从线性编辑走向非线性编辑,用流行的话来说,就是影像数字化。计算机在影视艺术上  相似文献   

20.
电影、电视是新兴的视听艺术。100年的电影艺术史和几十年的电视艺术史都有赖于电影技术、电视技术的鼎力支持。没有影视技术,就没有影视艺术。电影和电视最先都是以技术发明的形式出现的。传播技术的进步为影视艺术的发展提供了种种契机,并历史地拓展了其表现空间。本文从影视艺术中技术含量的嬗变,选取一个新颖的、独特的视角勾勒了影视艺术自身的发展历程,提出了有价值的命题──“传播技术为视听艺术带来了什么?”本文以大量的资料,明确的论点回答了上面的论题。列举摄影机的运用、光学器件、声音、色彩、银幕尺寸等技术如何扩展着影视艺术表现力的范围。也列举机械电视、电子电视、摄录器材、卫星传播、电缆电视、电脑技术、多媒体、高清晰度电视等的投入使用,使电视艺术面貌日新月异。论文还展望21世纪影视发展的必然趋势──影视互动,影视整合,技术互补,艺术交融,引入高科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