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9 毫秒
1.
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的显著标志,知识经济时代的核心是培养人的创新素质。江泽民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新技术革命的严峻挑战面前,我们要大力发展综合国力,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培养大批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要适应形势的发展,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本文试对政治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进行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2.
李龙梅 《小学生》2010,(4):50-50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没有创新,就没有人才;没有创新,就没有社会的进步。在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每位教师,在教学中都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姚宏 《宣武教育》2003,(12):14-15
江泽民总书记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之林。”由此可见,教育进程中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应注重让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策略。  相似文献   

4.
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一个显著标志,知识经济时代的核心是培养人的创新素质。江泽民同志在全国技术创新大会上强调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新技术革命的严峻挑战面前,我们要想大力发展综合国力,使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培养大批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适应形势的发展,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相似文献   

5.
江泽民多次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作为一名小学教育工作者,就应该挖掘学生的创新潜力,从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我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结合新的《课程标准》,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6.
江泽民同志在全国科技大会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他又强调说:“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江主席的讲话,对我们在教学工作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教学应如何依据学科特点,找出创新教育突破口,  相似文献   

7.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于屹立于世界先进的民族之林。”培养创新人才,已是时代赋予教师的历史重任。历史教学怎样进行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我在教学中作了如下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8.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教育在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为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真正实施素质教育,就应把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作为它的至高目标。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本人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9.
创新是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个显著标志,知识经济时代的核心是要培养人的创新素质。江泽民同志在全国技术创新大会上强调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新技术革命的严峻挑战面前,我们要大力发展综合国力,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培养大批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要适应形势的发展,着跟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相似文献   

10.
江泽民同志在全国技术创新大会上强调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说明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的显著标志,而知识经济时代的核心是培养人的创新素质,我们要大力发展综合国国力,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培养大批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要适应形势的发展,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相似文献   

11.
“创新是我们中华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繁荣昌盛、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要使学生“确立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品质和实践能力。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现代素质教育,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2.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当今时代需要的是智能型、创新型、开拓型的人才,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学语文教学新大纲明确提出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创新精神”、“重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也就是说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实施创新教育,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当代社会对语文教学提出的一个新课题。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语文教学中,有以下几点粗浅的认识和做法:[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语文学科是极具创新的学科,而语文课堂教学又是发展学生创新学习能力、提高语文素质的主阵地。因此,在语文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极为重要,仅就几年来的尝试,谈谈如何在语文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4.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之林”。物理学科创新能力是学生在物理课学习中必然发展的、顺利完成物理学习任务的个性心理特征,是学生接受知识,掌握知识,应用知识和创新知识的本领,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激发其创新意识,训练其创新思维,培养其创新精神。因此;对于学校教育来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无论对国家还是对个人都具有重要意义,那么,在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5.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是江泽民同志1995年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的一段讲话,它突显了创新精神对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性.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也是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目的之一.如何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是作为生物教学工作者的我们应该共同探索的课题.现就“生物课堂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出自己的些许看法,和各位同仁共榷.  相似文献   

16.
没有创新就没有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当前我们中国学生和西方学生一个很大的不同点就是我们的模仿能力强而创新能力相对弱。"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也是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的主题。作为中学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适应时代的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我们的责任。  相似文献   

17.
创新,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创新推动文明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实行新课改的背景下,作为一个在农村第一线的中学教师来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更显重要。然而,在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下面本人就初中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8.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没有创新,我们的教育就没有希望,教育能否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新人,是现代教育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本文着重从三个方面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一、夯实“四基”是起点;二、培养创造性思维是关键;三、探究性学习是基本手段。教师要把创新教育充分渗透到教学中去,要把学生引入到一个多思、多问、多变的广阔的思维空间,从而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相似文献   

19.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只有拥有创新精神的民族才是最具发展力的民族。我们的教师必须努力把“创新”两个字注入到青少年的精神内核,让他们拥有创造的欲望。作为基础教育的英语是一门工具性的学科,在教学中更不能放松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相似文献   

20.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使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一个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扎实根基和保证”。没有教育的国家难以发展,没有创新的国家难以兴盛。作为新时期下的教育者,我们首先应该思考得是:如何发展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就要从基本做起——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自然对于知识的掌握会得心应手。在历史教学过程中,除了要实施探究式教学、讨论式教学,启发式教学等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的教学方法之外,更重要的是趣味教学法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