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会计谨慎性原则概述 谨慎性原则又称稳健性原则。它是针对经济活动中的不确定性因素要求人们在会计处理上保持谨慎小心的态度,要充分估计到未来可能发生的风险和损失,尽量少计或不计可能发生的收益,使会计报表使用者、企业决策者提高警惕,以应付纷繁复杂的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把风险损失缩小或限制在极小的范围内。谨慎性原则包括会计确认、计量、报告等方面谨慎稳健的内容。  相似文献   

2.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不可避免的会遇到风险,电力企业也不例外。面对不确定性程度越来越高的客观经济环境,会计谨慎性原则的应用亦成为必然。谨慎性原则是会计对经营环境中不确定因素所做出的一种反应,它要求对收入、费用或损失的确认持谨慎态度。作为会计核  相似文献   

3.
浅论谨慎性原则在我国新会计制度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谨慎性原则是针对经济活动中的不确定性因素,要求人们在会计核算处理上保持谨慎小心的态度.要充分估计可能发生的风险和损失,尽量少计或不计可能发生的收益,使会计信息使用者、决策者保持警惕的态度,以应对纷繁复杂的外部经济环境变化,尽量把风险损失缩小或限制在较小的范围内.谨慎性原则作为一项会计原则,由于其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相当程度的主观随意性,因而研究该原则的把握和运用,对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就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1谨慎性原则及其会计方法《企业会计制度》第51条规定:企业应定期或者至少年度终了,对各项资产进行全面…  相似文献   

4.
戈婷婷 《考试周刊》2011,(57):232-233
谨慎性原则是指在处理不确定性经济业务时应持有的谨慎态度。如果一项经济业务有多种处理方法可供选择时。应选择不导致夸大资产,虚增利润的方法。它作为国际会计准则和我国会计准则的一条基本原则,在具体的会计实践中的运用非常广泛。如在会计政策选择上、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上、收入确认上、费用确认和或有事项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5.
1 稳健性原则的内涵   稳健性原则亦称为谨慎性原则,是针对经济活动中的不确定因素,要求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处理的时候保持谨慎、安全的态度,充分估计可能发生的风险和损失,尽量少计或者不计可能发生的收益,使会计报表使用者、决策者提高警惕,以便应付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把风险损失缩小或限制在极小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6.
一、稳健原则及其本质涵义稳健原则也称保守原则或谨慎原则,它是指在会计实务中要合理地核算尚未发生但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并尽可能地采用不致于导致虚增利润、资产与所有者权益,或减少损失与费用的会计处理方法。即宁可预计可能损失,不可预计可能的收益。我认为稳健原则首先是一种内在的精神和意识──人们从事经济活动(包括会计活动),面对种种不确定因素,所采取稳健小心的态度;其次稳健原则是植根于现实经济土壤中的、一系列外在的会计处理方式,目的是减少不确定性会计信息对人们决策的误导及其造成的损失。二者结合起来构成…  相似文献   

7.
谨慎性是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之一.它是指在会计环境中存在不确定和风险或是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的精确性受到影响的情况下,应运用谨慎的职业判断和稳妥的会计方法进行处理.也就是说按照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凡是可以预计的负债、损失和费用,我们都应当予以充分的记录和确认,而没有十足把握的资产和收益则尽量少计或不计,以免会计报表反映的会计信息引起报表使用者的盲目信任和乐观估计.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会计事务和国际经济社会的接轨日致完善,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运用已在我国经济社会中起到积极作用,会计核算应遵循谨慎性原则,合理地核算企业可能发生的损失的费用,充分估计到自身的风险和损失,谨慎性原则最典型的运用主要是加速折旧,计提坏帐准备和存货采用成本与市价熟抵法计价,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处理中有利有弊,企业要根据处所的环境,分析自身的内在因素,正确,合理地应用这一原则。  相似文献   

9.
对合理运用谨慎性会计原则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谨慎性原则是针对经济活动中的不确定性因素,要求人们在会计核算处理上持谨慎小心的态度。谨慎性原则的广泛运用,有利于防止企业包装上市、虚夸资产、扩大利润的现象发生,能为有关各方提供更加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有利于企业做出准确的经营决策,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有利于保护债权人的利益。但由于谨慎性原则在运用中具有明显的倾向性、主观臆断性等弱点,随着应用范围的扩大,人为调节费用、操纵利润的空间也增大。因此,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稳健的会计政策,加强会计理论学习,提高会计人员业务素质和职业判断能力是合理运用谨慎性会计原则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企业会计准则》明确规定了企业“会计核算应当遵循谨慎原则的要求,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所谓稳健原则,又称谨慎原则,是指在企业会计核算中对发生某项经济业务有几种会计处理办法可供选择时,在不影响合理反映的前提下,以尽可能选用一种不导致虚增盈利或夸大业主权益的比较谨慎稳妥的作法。把稳健原则正式列为我国处理会计事务的一般原则,在我国会计理论界是一个重大的突破。这种作法将促  相似文献   

11.
<正> 《企业会计准则》第18条规定;“会计核算应当遵循谨慎原则的要求,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谨慎原则,又称审慎原则、稳健原则,它是一种修正性惯例.谨慎原则的核心是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损失,而不去考虑可能的效益.那么既然是可能发生的损失,就不是实际发生的损失,因此就需要对这种损失进行估计(估价).估计(估价)的方法有多种选择.只有当所选方法具有合理性的情况下,才能应用谨慎性原则.否则,谨慎性原则就成为随意扩大损失、压低利润的“合法”理由.也就是说企业在运用谨慎原则时,对资产计价尽可能从低;对负债计价、费用列支尽可能足额;对收益尽可能限于己实现为准.这是一种对企业负责保证其经济基础巩固,避免在一般情况下发生意外风险的措施.这条原则是市场经济的产物,面对市场经济竞争激烈,为使企业适应市场竞争,健康地跻入国际市场.因此在会计核算上采用谨慎原则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1稳健性原则的内涵稳健性原则亦称为谨慎性原则,是针对经济活动中的不确定因素,要求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处理的时候保持谨慎、安全的态度,充分估计可能发生的风险和损失,尽量少计或者不计可能发生的收益,使会计报表使用者、决策者提高警惕,以便应付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把风险损失缩小或限制在极小的范围内。在企业经济活动中,稳健性体现于会计核算的全过程,从会计确认看,要求确认标准建立在稳妥合理的基础上;从会计计量看,要求会计计量不得高估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数额;从会计报告看,要求会计报告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可靠全面的会计信息,特别是应报告有关可能发生的损失。由此可见,稳健性原则面对不确定因素要采取“稳妥小心”、“过犹不及”的态度,这是其一;稳健性原则存在的土壤是市场经济环境,它是人们对未来不确定事项的本能反应,这是其二。二者结合起来,构成稳健性原则的内涵。2稳健性原则产生的原因稳健原则的起源可以追溯至中世纪,其基本要义是:“财产托管人对其受托责任解脱所采取的策略”,即不预计财产的增值。这种减轻责任的考虑逐渐为随后的会计职业界所认可。19世纪后期的英格兰,一些审计人员在企业破产后常受到投资者的起诉,大部分诉讼的原因是因为审计...  相似文献   

13.
谨慎性原则在我国会计核算中的具体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某些交易或事项存在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可供选择时 ,企业应当坚持谨慎性原则 ,不高估资产或收益 ,也不低估负债或费用。应注意三个问题 :( 1 )要合理估计企业存在的经营风险 ;( 2 )要注重各项减值准备在财务会计报告中的披露 ;( 3)注意“适度运用”。  相似文献   

14.
试论谨慎性原则的正确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谨慎性原则是针对经济活动中的不确定性因素,要求人们在会计核算处理上持谨慎小心的态度,以应付纷繁复杂的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将风险损失缩小或限制在较小的范围内。谨慎性原则是企业会计核算中核算风险的一项重要原则,《企业会计准则》和已发布的具体会计准则充分体现了这一原则。谨慎性原则是一把双刃剑,运用得当,会使会计信息更真实,运用欠妥,会导致会计信息失真。我国会计准则主要在存货的计价、应收账款坏账准备的计提、固定资产的加速折旧等方面体现了谨慎性原则。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法律法规之间的不协调等制约了谨慎性原则的运用。要正确运用谨慎性原则,就必须不断完善我国的法律法规、确定各项会计原则的优化使用顺序,加强可操作性;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判断能力;加强审计监督,强化内部约束机制。本文介绍了会计谨慎性原则在我国会计核算、财务分析、会计管理中的具体运用的情况,并提示了其逐渐暴露的局限性,并针对局限性提出了一些改进意见和措施,希望能对谨慎性原则能够充分有效的运用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谨慎性原则,又称“稳健性原则”,通常表述为“充分预计损失,而不预计可能实现的收益。”其内涵是不可预计可能实现的收益,而充分预计可能发生的损失,以避免经营的风险,不确定性和潜在损失,从而保护企业的种种利益。这一原则,多年来一直是影响各个国家会计工作的重要原则并被广泛运用于会计准则之中。谨慎性原则的提出和在我国的具体运用,给企业经营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一、谨慎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会计核算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在《企业会计制度》中规定:企业在会…  相似文献   

16.
在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中,银行金融机构在实施权责发生制原则时,为在一定程度上摆脱收入虚增、利润虚增、税费增加困境,应在会计处理中将权责发生制原则与谨慎性原则结合运用  相似文献   

17.
浅谈会计谨慎性原则应用中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勇 《成才之路》2009,(18):84-84
1993年我国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中首次引入了谨慎性原则,在2006年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中这一原则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我国新的《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性,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会计环境中存在大量不确定因素影响了会计要素的精确确定和计量,必须对其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估计和判断。因为在市场经济中,企业的经济活动有一定的风险性,提高抵御经营风险和市场竞争能力需要谨慎;使会计信息建立在谨慎性的基础上,避免夸大利润和权益、掩盖不利因素,有利于保护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利益;可以抵消管理者过于乐观的负面影响,有利于正确决策。  相似文献   

18.
稳健性原则及其在会计实务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晔 《现代企业教育》2008,(24):111-112
稳健性原则又称谨慎性原则,是指在资产计价及损益确定时,如果有两种以上的方法或金额可供选择,会计人员应选择对本期净资产及利润较为不利的方法或金额。在会计工作中,稳健性原则主要表现为:推迟确认收入、提前确认费用、低估资产价值、高估负债价值。财政部最新颁布实施的《企业会计制度》(以下简称《制度》)第11条规定:“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的要求,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或费用。”下文将就稳健性原则及其在《制度》中的运用试作简要分析说明。  相似文献   

19.
新《企业会计制度中》,谨慎原则得到了充分地体现和运用。企业会计人员在会计实务中如何运用好谨慎原则,对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等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应采取相应措施,制定切实可行的会计估计方法等,解决好企业在运用谨慎原则方面所遇到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张丽华 《考试周刊》2013,(27):193-194
谨慎性原则是企业会计核算中的一项重要原则,它运用广泛,可防止企业高估资产、虚增利润及压低负债和费用,并起到预警和化解风险的作用。但在实际业务操作上存在利用谨慎性原则操纵利润的现象,因此应采取必要的措施,使会计信息更具客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