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盥洗礼作为周代传统礼仪,核心为除尘迎新之意。盥洗礼广泛运用于昏礼、丧礼、冠礼之中,所蕴含的文化意义各不相同。而先秦礼书中对盥洗礼的记载只有只言片语且并未形成系统。通过整理和研究相关典籍,其主要内容包括:进盥、沃盥、盥卒受巾。从文化人类学角度进行考察,当周人在行盥洗礼时,昏礼中展示的是男女的辞旧迎新和长幼尊卑之别,丧礼中表达的是对逝者敬意及对亡灵的古朴崇拜,冠礼中突出了成年及人生阶段的变换。  相似文献   

2.
古代的军礼     
朱筱新 《百科知识》2012,(18):53-54
正军礼,在中国古代社会是指与军事活动有关的典礼,属于礼仪制度的"五礼"之一。在《周礼·春官·大宗伯》中,概括了古代军礼的构成:"大师之礼,用众也;大均之礼,恤众也;大田之礼,简众也;大役之礼,任众也;大封之礼,合众也。"即古代的军礼系由5种具体的礼组成,其中,大师之礼用于出兵征伐;大均之礼用于均土地、赋税;大田之礼用于田猎;大役之礼用于营建土木工程;大封之礼用于定疆域、分封土地。军礼中的大均、大田、大役、大封四礼似乎与军事活动无关,但在中国古代社会中,但凡国内有重大的活动,诸如均田、征收赋税与押运、营建大型土木工程等,  相似文献   

3.
杨琼 《知识窗》2010,(6X):28-28
<正>平时所见,不乏这样的班主任:事无巨细,面面俱到;大事小事,大包大揽;求全责备,吹胡瞪眼;当完"警察"又当"法官",往往是大事小事跑断腿,好话坏话  相似文献   

4.
荀子承接孔孟儒学,进一步阐发着自己关于"礼学"的认识,提出礼、法并行的思想。《荀子·修身》篇指出老师不仅承担着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同时也肩负着"正礼"的作用。《君道》篇中说道,一国之君,治国也要治之以礼,方能国泰民安。本文希望通过对荀子"君道"与"师道"的阐述,发现其中共通的礼学思想,进一步理解荀子所说的"礼"。  相似文献   

5.
学习者的兴趣和爱好对学习效果有着很大的影响,所以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颜渊就曾喟然叹曰:"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怎么样才能让学生"欲罢不能",也是新教改理念对教师提出的更高要求。  相似文献   

6.
荀子集先秦诸子之大成,形成了极具封建特色的"以礼为本、隆礼重法"的礼法思想,对后世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产生了深远影响。荀子礼法思想的哲学基石即是人性思想,荀子确信人是决定社会治乱的根本因素,因为"人之性恶",所以主张"礼治",并强调以"隆礼重法"的路径"化性起伪"。  相似文献   

7.
"博学于文、约之以礼"我校一直把"礼"的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核心,围绕"自我教育,自能学习,自主发展"的办学特色为手段,不断丰富德育内容,努力开拓德育新局面。本文通过三个教育案例,力图体现"礼"的教育背景下,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以及慢育人的艺术。  相似文献   

8.
养生之道     
一、养生概述何谓"养"?据《说文解字》,"养",供养也,后引申为调养、休养、生息、休息等。因此"养生"的含义,也即是延年益寿。《史记》记载:"礼由人生,人生有欲,制礼以养人欲,……故礼者,养也。"因此,周天子定五礼,以礼疏导人欲。养生之道历史悠久,有文字记载的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的龙马负图,伏羲观象画卦。经过我们祖先不断的实践、总结,逐渐形成一整套祛病强身、延年益寿的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9.
《今日科苑》2014,(2):89-89
<正>"孔子说过何为孝: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不久前,在与朋友的交谈中,一件事令我震惊:留守老人在家过世快一个星期也没有人发现,其2岁孙女也奄奄一息,好在其父母及时赶到家后才幸免于难。近日来,孝道成为了大家关注的一个焦点。百善孝为先,尽孝本身就是每个子女应该尽的责任,但在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尽孝已被写入,意味着要用法律的手段来约束每个  相似文献   

10.
石华毕 《内江科技》2010,31(6):23-23,25
以跆拳道和武术共同之"礼"为研究,认为两者具有内涵的一致性,即礼让、谦让、谦退、恭敬。同时指出跆拳道在实践礼节具有细致,一以贯之的要求,而武术则是淡化与"敷衍"。本文认为两者的"礼"在现代社会就是通过武道的修炼来处理人与人的关系,继而培养习练者的道德修为。  相似文献   

11.
朱筱新 《百科知识》2012,(11):54-55
正男女成婚,组成新的家庭,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在中国古代社会,婚礼作为礼仪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属中国古代礼仪制度"五礼"中的"嘉礼",有一套特定的程序和仪式。在后来的历史中,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婚礼又形成一些习俗,并赋予新的内涵。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棋之礼"、"棋之谣"、"棋之局"三方面对围棋文化引领下的幼儿自我管理开展阐述,真正让幼儿在围棋纵横交错间,凸显自我管理的小主人意识。  相似文献   

13.
儒家思想源远流长,儒家食礼也因之延续,历经各时代的承传而特显存在的价值,在当代仍显其活力,并以民间风俗、礼仪礼节等形式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规范行为、传承文化的作用.其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人为本、和谐为境的人生仪礼;注重人伦、追求和睦的节庆食礼;中庸谦和、有序推进的交往之礼.以此所实现的是"食"与"礼"的互动,"食"与"文化"的互现.  相似文献   

14.
以美国万豪酒店集团及其"万礼豪程"项目为例,分析了其培育人才的成功之道,提出了培养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兴趣的具体途径,以期对高职院校带来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曾几何时,网上虚拟的"开心农场"让许多人为之痴迷。如今,现实版的"开心农场"正在我们武进区礼河实验学校火热上演。  相似文献   

16.
麻勇 《金秋科苑》2010,(16):221-221
孔子不仅当“仁”不让,而且当“礼”不让。此文拟在分析论述了“礼”在孔子心目中的诸德的地位以及“礼”是“仁”的价值表现形式,也是实现“仁”的重要载体,并且进而阐明了孔子在诸多方面当“礼”不让。  相似文献   

17.
请坐     
孔子日:"不学礼,无以立."(<论语·季氏>)"恭俭庄敬,礼教也."(<礼记·经解>).当今社会亦然,一个凡事以自我为中心、做任何事情不考虑他人、不知礼的孩子,很难在社会上立足.管子又说:"仓廪实而知礼仪,衣食足而知荣辱".  相似文献   

18.
麻勇 《今日科苑》2010,(16):221-221
孔子不仅当“仁”不让,而且当“礼”不让。此文拟在分析论述了“礼”在孔子心目中的诸德的地位以及“礼”是“仁”的价值表现形式,也是实现“仁”的重要载体,并且进而阐明了孔子在诸多方面当“礼”不让。  相似文献   

19.
论语与做人     
《论语》的基本思想是以"仁"为核心的人生学说;贯穿为政以德的政治思想;社会安宁的基础是道德水平的提高;社会理想是仁道的推行;治国方略是"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以培养君子为目标,出发点、目标、手段都在教人做人.  相似文献   

20.
文摘     
正古代礼节中的拜和揖是一样的吗在古代礼节中,拜和揖是不同的。凡"拜"必先跪坐。《说文解字》中说:"跪,拜也。"也就是说,跪是用以行拜礼的,因为古人席地而坐,直起身来作"长跪"姿态,才能行拜礼。"揖"是拱手礼,在古代它是不必跪的。《汉书·周勃传》中记载:"天子至中营,将军亚夫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说明揖和拜是有显著区别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