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广播界改革过程中,出现了一个引人注目的广播现象,即在广播节目中开通热线电话,通过电话把听众与广播联系起来,让广播直面听众、请听众参与广播,从而使广播迅速、直接地发挥更加广泛、深入的作用.广播热线一诞生便受到普遍关注,并迅疾传遍全国,形成“热线”热;沉闷多年的广播如同被注入兴奋剂,充满活力,“广老三”的地位亦迅疾提高,在热线节目中要求点播、插播广告者络绎不绝.广播热线如此受宠,与广播所独具的特点分不开.广播具有传播速度快、受众面广、通俗易懂、收听方便、参与简便等特点和优势——广播正是凭借自身的这些特点和优势,导入热线电话、开通广播热线,才造成了“热线效应.”  相似文献   

2.
曹璐  温秋阳 《中国广播》2008,(10):15-17
百年奥运是对中国媒介的大考。中国广播界以“全国奥运广播联盟”为标志,向国人交上卜份令人欣喜的答卷。联盟显示了广播界开放的媒介理念,广播人团结合作的精神和服务受众的责任意识。联盟体现了新媒体时代中国广播人开放的视野和胸怀:突破多年行政垄断“优势”,自觉承担广播媒介资源整合的责任和风险,  相似文献   

3.
一、问题的提出直播、电话参与,作为当代广播的两大特点,早已被广大受众普遍接受。这两种形式在广播中被普遍采用,标明着广播这种大众传播正由“以传者为中心”向“以受众为中心”的方向发展,使广播在受到电视传媒冲击所形成的低迷期后迅速复苏,形成了强大的广播冲击波。可是,时至今日,这股冲击波却在人们不经意之间逐渐弱化了。有人将此归结为受众心理新鲜感觉的消失和电视艺术的冲击。从表面上看,上述答案似乎是正确的,然而,换个角度思考一下,却不足以让人信服。首先,受众对于一种广播形式由新鲜转为习以为常是非常正常的;广…  相似文献   

4.
“在文化消费时代,大众正在从被动走向主动”,在这样的传播背景下,传者和受者之间的互动要求更加突出,过去单纯由媒体向受众传播信息的模式受到空前的挑战,电视等各媒体都在采取不同的互动方式吸引受众,由于广播声音的即时同步效应,广播与听众可以实现即时参与,传者和受者之间得以近距离的沟通,能够最大限度的满足听众的心理需求,互动让广播更生动,为广播的发展带来了强大的生命力。一、互动,带来了更多的听众过去我们办广播的形式主要是“我播你听”,这样的结果我们离听众越来越远,渐渐的失去了听众,尤其是面对电视,网络等媒体的竞争,广播…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考察了当前广播媒介新型传受互动理念的建构,包括以下内容:广播的互动传播模式体现为传者间、受众间、多媒体受众间的综合互动;广播的传播路径呈现为传统模式与新媒体模式融合的多元化发展;广播传受互动理念,不仅体现在应用新媒体技术促进互动形态的多样化,也体现在基于网络、线下圈子、用户自制内容等三条宏观路径上的最优化改革.  相似文献   

6.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主持人节目在我国广电传媒的众多节目中脱颖而出,并逐渐成为大众的宠儿。主持人节目形式的出现和发展是改革开放在广播电视宣传中的一个重要成果。这种传播形式的根本特点在于,节目的传播者即主持人是直接面向受众的,它将人际传播的优势与大众传播的优势“嫁接”到一起,非常注重与受众的直接交流,吸引受众的参与。按照传播学的循环互动理论,主持人节目正是克服了传统节目所采用的“我讲你听”的灌输模式,在从传者到受者的线性结构中加入了受者的互动与反馈,更加注重传播中人的色彩,因此才建构了较为科学完整的传播模式,…  相似文献   

7.
在电视媒体告别短缺传播之后的今天,中国的传播业进入了"营销时代"。广播电视媒体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而受传者选择余地也自然愈来愈大,传播市场开始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大众传播已经从"广播"转向"窄播",从以传者为中心转向以受众为中心。同时,广播电视受众也由群体化转向小众化,受众的收视需求越来越主动,并且分化得越来越清晰。收视"市场"于是就成为变革的最主要的动力,耶鲁大学传播学家卡尔.霍夫兰甚至认为":最可能改变一次传播效果的方法之一,是改变传播对象对传播者的印象。"  相似文献   

8.
陈晔 《新闻窗》2010,(1):126-126
探究了解听众对信息的新需求 在一些传统的新闻学教材中,新闻编辑一般被定义为:“加工处理稿件、编排制作节目,配发或者主动撰写评论等”。毫无疑问,这些是广播编辑最基础的工作。但近些年来,随着媒体方式的多样性,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中国的传播主体从“以传者为中心”转变为“以受众为中心”,广播新闻当然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9.
李艳  王燕侠 《新闻前哨》2009,(12):69-70
传统的电视传播模式中,传者将信息传至受众,传播过程就结束了,受众与媒体之间不可能交流,传者与受者是单向的传播关系。这种模式使“传”“受”双方明显处于主动与被动的不平等地位.受众不能自由表达自己的意见,传者也不能及时得到信息反馈。随着传播学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受众并不是消极被动的接受者.相反.他们是积极的参与者。  相似文献   

10.
范敏 《新闻与写作》2004,(11):24-25,35
“使用与满足”研究是传播学中的一种受众行为理论,旨在从受众角度出发,通过分析受众的传媒接触动机、接触条件以及这些接触满足了他们什么样的需求,来考察大众传媒的传播效果。“使用与满足”研究起源于上个世纪40至70年代的美国,一些传播学者通过对广播听众、电视观众和印刷媒介读者的传媒接触动机和使用形态分析,认为受众接触媒  相似文献   

11.
定时播报、线性传播——是传统意义上的广播,这种“我播你听”的方式是媒体“传—受”时代的典型广播方式。随着受众对个性化要求的提升,媒体也在进行着自己的嬗变,广播在突围中走向“窄播”。频率专业化的浪潮之后,打破线性传播的“我播你听”变为“你要听我才播”,是由“传—受”向“受—传”方式转变的必然要求。而在这其中,广播媒体与时新媒体的两个联姻最为引人关注:一是与网络的联姻,一是与电话(包括移动电话)的联姻。与网络的联姻从最初的电台将文字资料上网到在线直播、点播的出现,再到如今网络电台的初起;与电话的联姻从最初的热线电话到手机短信互动,再到今天的电话拨打特服号听广播。本期的特别策划,我们就撷取广播与网络、电话最新的动向——网络电台和电话听广播,聚焦广播界这两个鲜嫩的“小荷尖角”。  相似文献   

12.
当今的大众传媒呈现出一种新的传播形式,简而言之,可以概括为从“以传者为中心”向“以受者为中心”的传播模式的战略转移。在这种背景下,新闻选择更趋向于受众,新闻报道走入大众化。一、大众传播模式的转变随着访谈式采访形式的频繁出现,传播模式发生了改变,尤以中央电视台的《实话实说》栏目为代表,观众参与到了传播者的行列,使节目更亲切、可信。而以“我播你听”为形式的广播事业也在不断探索改革,各电台相继创办编辑热线,将听众之声直接纳入媒体,改变了“播音员”的传统意义。这些都说明了我国大众传播业主要以传播者为主的…  相似文献   

13.
陈亚军 《视听界》2004,(4):69-71
频道化时代的当今电视媒体,传播模式正在从“以传者为中心”向“以受者为中心”转化,受众的地位日益提升。各级电视台都加强了对受众的研究,纷纷以受众的兴趣和爱好来衡量与裁度自己的传播内容及方式,着力以平民的理念、视角去办平民的节目。盐城广播电视台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将原有的6频道重新定位、包装,创办了法制·生活专业频道。运作五个多月来,我们将频道的形象设计、打造特色栏目、创新采编手法和广纳百姓参与作为“安身立命”的四大支柱对频道节目进行整体建造,已初见成效。  相似文献   

14.
应大力提倡受众中心论(之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谁是新闻传播活动的中心?自从大众传播学成为一门科学以来,这个问题就成为众多学者研究和讨论的焦点之一。早期的传播学者从宣传的角度出发,先后提出了“枪弹论”“强效果论”等理论,其实质就是把受众看作是被动的信息的接受者,很明显,在这些理论中,传播者是居于中心地位的。随着研究的发展,传播学者们发现受众并不是单纯的、被动的接受者,也不是同质的,不同的受众对于同一传播信息会产生不同的反应,受众在传播过程中的作用开始受到重视。60年代以来,西方传播学界开始把主要目光集中到受众研究上来,先后提出了“使用──满足…  相似文献   

15.
胡泳 《网络传播》2004,(3):58-59
翻阅匡文波所著的《网民分析》一书,能够强烈地感觉到他对传播活动由“传者中心”向“受众中心”转化的强调。其实传播学当中“受众”一词的翻译是很成问题的,它给人留下的是被动接受、毫无办法应变和选择的感觉,这在传统的大众媒体时代都不适用,到了网络媒体时代就更显得悖谬;但这个词已有点约定俗成的意思,姑且我们还是用它来指代听众、观众和读者的总和。匡文波在书中所要说明的,是  相似文献   

16.
定时播报、线性传播——是传统意义上的广播,这种“我播你听”的方式是媒体“传一受”时代的典型广播方式。随着受众对个性化要求的提升,媒体也在进行着自己的嬗变,广播在突围中走向“窄播”。频率专业化的浪潮之后,打破线性传播的“我播你听”变为“你要听我才播”,是由“传一受”向“受一传”方式转变的必然要求。而在这其中,广播媒体与时新媒体的两个联姻最为引人关注:一是与网络的联姻,一是与电话(包括移动电话)的联姻。与网络的联姻从最初的电台将文字资料上网到在线直播、点播的出现,再到如今网络电台的初起;与电话的联姻从最初的热线电话到手机短信互动,再到今天的电话拨打特服号听广播。本期的特别策划,我们就撷取广播与网络、电话最新的动向——网络电台和电话听广播,聚焦广播界这两个鲜嫩的“小荷尖角”。  相似文献   

17.
健康传播的群众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佼 《新闻前哨》2004,(9):21-22
健康传播学是近年在大众传播学中建立起来的相对独立的分支学科,即通过对健康观念、健康知识、健康行为方式的“交流、沟通和互动”,改变受众的认知、态度和行为,提高大众健康素质的一种行为。健康传播强调健康知识普及与大众参与并重,不仅注重专家学者“知识下行”的科普维度,同时更注重开辟让大众的生活经验和智慧的结晶参与健康传播这一新的维度,包括大众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获得的健康体验和健康知识,如防病治病、养生健身及医学保健等。健康传播最大特点的是  相似文献   

18.
转眼间21世纪就要到来了。它给广播业的发展带来机遇,也带来挑战。中国广播如何迈向刀世纪?对世纪的中国广播又将如何发展?广播界的同仁都在思考这个重大问题,并且作出相应的对策。其中,一个重要的对策就是以提高广播宣传质量为中心,调整格局,强化管理,进一步发挥广播优势。回顾广播改革的历程,要达到这个目标,需要正确处理五个方面的关系。一、正确处理整体水平与专业特色的关系全国广播界早已形成人民台为主体、系列台相辅相成的格局。这是广播改革的最大成果之一。现在的问题是各台都要定向、定位,强化整体意识,提高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19.
现实条件下,党委机关报如何进一步深化新闻改革?总的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五大精神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顺应和服务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维护党报新闻宣传的权威性和指导性,加强党报新闻宣传的灵活性、适应性、创造性,加快“以传者为中心”向“以受者为中心”的转变,尽快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满足受众要求的党报新闻传播模式。 这里提出加快“以传者为中心”向“以受者为中心”的转变,出于一种矫枉必须过正的考虑。在“以传者为中心”的传统传播模式下,传者即办报人是较少考虑受者即读者需要的,更多考虑的是宣传价值,往往以教育  相似文献   

20.
进入80年代以后,我国各地的大众传媒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革,而其中最重要的当属各新闻媒介中的受众观念变革。因为它打破了以往“以传者为中心”的传播模式,逐渐走向“以受众为中心”的符合全球传播观念发展规律的全新传播模式。本文试图通过对我国新闻报道中受众观念的演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