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乔辉 《语文知识》2011,(4):49-50
唐释慧苑所作《慧苑音义》二卷久在释藏,少有人问津。作为一部夹杂在《玄应音义》和《慧琳音义》之词的小部头音义之作,它在撰作过程中征引了不少有价值的外典,清代学者视此书为校勘、辑佚、辨伪的渊薮。慧苑此书含有大量文字、音韵、训诂等方面较有价值的内容,其撰作体式亦为后世音义书所因循,不论在内容上还是在体例上,该书都起着样本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唐释慧苑撰《新译大方广佛华严经音义》,简称《慧苑音义》,该书征引大量文献资料,成为后世学者校勘、辑佚、辨伪的珍贵资料。在慧苑之前的玄应有作《一切经音义》,此书包含对《大方广佛华严经》的音义,慧苑曰"新译"是与"旧译"相对而言,二书在内容、引书等方面有着相异之处,文章将二书所引部分条目之异处进行略探,以期通过这些相异材料为进一步研究《大方广佛华严经音义》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唐释慧苑撰《新译大方广佛华严经音义》,简称《慧苑音义》,该书征引大量文献资料,成为后世学者校勘、辑佚、辨伪的珍贵资料。在慧苑之前的玄应有作《一切经音义》,此书包含对《大方广佛华严经》的音义,慧苑曰"新译"是与"旧译"相对而言,二书在内容、引书等方面有着相异之处,文章将二书所引部分条目之异处进行略探,以期通过这些相异材料为进一步研究《大方广佛华严经音义》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慧苑音义》时距初本《说文解字》相近,其释义引《说文解字》122条,与今本《说文解字》比较,有31处异文、误引现象。以金藏《慧苑音义》为底本,参以今本《说文解字》及其他字书,考校因古今字、正字俗字、音近形混等原因致讹现象,了解慧苑时语音文字面貌及传抄篡改致讹现象,同时为今本《说文解字》提以参考。  相似文献   

5.
唐代慧琳所作《慧琳音义》作为我国一部重要的语言学巨著,在文字、语音、词汇各方面都作出了重大贡献。目前学术界对《慧琳音义》的研究,取得了许多成果。为了更深入地研究和利用《慧琳音义》,本文从成书年代、文字、语音、词汇、字书辞书编纂等五个方面对《慧琳音义》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和介绍。  相似文献   

6.
王曦 《天中学刊》2011,26(6):75-78
《慧琳音义》转录有《玄应音义》三百多部经的音义,但并不从属于此前我们发现的《玄应音义》两大版本系统碛砂藏系或高丽藏系中任一系统。二者成书相距仅150余年,《慧琳音义》“可能比其它传本要更多地保存了其原貌”。我们将《慧琳音义》与碛砂藏、高丽藏二系进行对照,发现《慧琳音义》在《玄应音义》的校勘中具有独特的版本价值。  相似文献   

7.
《希麟音义》承袭并发展《玄应音义》《慧琳音义》的编纂体例和训释内容,收释二书已收释的佛经60部和已收释的词条1063条;并增补训释《玄应音义》《慧琳音义》未收录的佛经34部、未收录的词条725条。对于《玄应音义》《慧琳音义》已收释的词条,则更换或增加这些词条中部分字形、释文等,使其音义内容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8.
《汉语大字典》在征引《一切经音义》时存在引书体例不一、断句有误、版本不精、征引讹误等方面的问题,需要统一加以复核修订.本文通过举例初步揭示了这些问题并予以辨正,有裨益于《汉语大字典》的引书研究,亦为其再版修订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慧琳的《一切经音义》是我国唐代一部集诸家训释佛经音义之大成的佛典文献。慧琳案语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涵盖了宗教、哲学、语言、文学、艺术、中外交往史等社会文化的方方面面,在文献学、语言学和传统文化研究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0.
慧琳《音义》中“吴音”之性质,前贤有不同观点,我们赞成该书之吴音为唐代吴方言实际读音,而非《切韵》音的说法。  相似文献   

11.
慧琳《一切经音义》中的一些转注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注是在转注原语的基础上加注意符的一种造字方式;转注字就是在转注原语的基础上加注意符而成的文字。唐释慧琳《一切经音义》中的转注字疲、橐、蛭、麝、牵、揜、图、夤、翕、罅和祢进一步对此做出了有力的证明。  相似文献   

12.
唐释慧琳《一切经音义》中有一些明确注明“假借”的语言材料。慧琳所谓假借,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字学意义上的假借,所谓“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二)训诂学意义上的假借,所谓“本有其宇,依声托事”;(三)词汇学意义上的假借,所谓词义引申。这或许亦是许氏“假借”的题中之义.  相似文献   

13.
陆法言《切韵》今仅存残卷,文章就《慧苑音义》中所引15条《切韵》与今存本《切韵》残卷及《广韵》等加以比勘,其中除有2条相异外,其余12条则相同或大致相近。这些《切韵》佚文或多或少反映了《切韵》的原貎及唐时在陆法言《切韵》基础上增补的韵书的衍变状况,在《切韵》的整理与硏究方面具有不言而喻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汉语外来词中有很多佛教外来词。本文在讨论外来词与佛教词语的基础上,以《慧琳音义》为例分析佛教外来词,对佛教外来词作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声类》是三国时李登所著的一部训诂著作,今已不传,文章将《慧琳音义》中的《声类》佚文逐一辑录,参校其他著作中的佚文,并对其内容、体例及价值进行详细剖析,冀展现《声类》一书的大致原貌。  相似文献   

16.
就《陇右方言》的语言学价值进行了探析,分析了《陇右方言》在体例上的特点,并认为《陇右方言》在训释方面有以下特色:(一)重视对方言本字的考订;(二)注意对方言词语语源的考察;(三)有些训释还揭示了方言词语的民俗文化内涵;(四)广泛征引各类文献资料对方言词语释义推源。  相似文献   

17.
《汉语大词典》根据“古今兼收,源流并重”的编纂方针,以形音义的各别体系和形音义之间的组合体系构建成一个错综复杂而又严密完整的网络体系:形音义三位一体、以义为核心、以用为原则、以规范为目标的字形体系;反映字词的对应关系及其历史演变,采用古音和今音兼收,古今音义配合的注音体系;以语词为基本范围,以词义的类别和演变为经纬、类别中显示演变的释义体系;采用单字带复词的框架,不仅每个词条形音义三者俱全,互相对应,而且条目与条目之间也在形音义三个方面互相对应,形成一个纵横交错、点面结合的形音义网络体系  相似文献   

18.
吐鲁番地区出土的玄应《一切经音义》写卷残片散藏于世界各地,前贤于此多有研究。该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对残片进行缀合并定名,将吐鲁番本底卷与今玄应《一切经音义》主要版本对勘,阐明了吐鲁番本玄应《一切经音义》的校勘价值和版本价值,纠正了今通行《高丽藏》本和《碛砂藏》本中的一些讹误,简要确定了吐鲁番本写卷在玄应《一切经音义》版本系统中的归属。  相似文献   

19.
唐五代佛典音义中,初唐释玄应《大唐众经音义》、盛唐释慧苑《新译大方广佛华严经音义》没有借用材料,中唐释慧琳《一切经音义》、后晋释可洪《新集藏经音义随函录》和辽释希麟《续一切经音义》分别有35条、2条和1条注明“借用”的语言材料。慧琳借用包括音借、义借和形借三种类型,可洪借用和希麟借用则都是音借。音借是唐五代佛典音义借用的核心,其实就是今天所说的通假。  相似文献   

20.
学术界关于《玄应音义》注音的依据说法不一,本文对各家所说作了评述,认为玄应惩前代所出经论诸音之弊,所撰音义旨在求正存雅,注音以公认的语言规范为准则。玄应注音既引《韵集》也引其它韵书表明其并未以某一韵书作为注音的依据,而是根据当时的通语读书音。他在释义时往往指出北土、江南、中国、山东等地域之别,以方言与通语相对,这表明他解释词语是有标准语观念的,并以之为准则来注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