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发生原因,以确保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2.
李大亮 《林区教学》2009,(1):108-109
根据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数据库的资料,不难看到,最近关于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报告持续增加,不下数十种之多。事关人命,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问题应引起药政部门、制药企业及临床医生们的高度重视。中药注射剂的前景日渐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3.
近些年来,中药注射剂安全性事件频频发生,进而其安全性受到了社会广泛的关注,调查发现,在中药注射剂制备和使用过程中,有9种原因可能导致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由此引出对不良反应的对策与思考.  相似文献   

4.
李春影 《时代教育》2010,(9):273-273
凡是药品都具有利害两重性,应理性看待中药毒性,合理使用中药,辩证用药,防止中药的滥用、乱用、误用,以便最大限度的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中药是我国的传统药物,在临床上应用非常广泛。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中药比起西药来说,没有副作用、没有任何毒性。但是现在关于中药导致的不良反应事件甚至中毒事件报道时有发生,使得民众对中药的信任被打折,中药在临床上使用的安全性也让人担忧。这样是不是就说明中药不能使用,无法安全使用呢?事实远非如此,其实中药毒性的诱发是有原因的,本文将要探讨的就是引起中药毒性的多种原因及其解决的方案,促使中药合理使用,尽量减少中药毒性,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抗菌药物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临床科室上报的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病例66例,对引发的不良反应进行客观、科学分析。结果:经分析总结得出:66例病例引起不良反应的抗菌药物种类有:青霉素类11例、头孢菌素类20例、碳青霉烯类1例、氟喹诺酮类23例、大环内酯类2例、林可霉素类5例、硝咪唑类2例、万古霉素1例、枸橼酸铋钾片/替硝唑片/克拉霉素片组合1例。结论:根据上述不良反应发生症状的差异,本院分别采用不同的预防治疗措施,未发生致残、致死病例。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冠心病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由于冠心病的辨证分型具有多样性,其中医临床治疗也表现出多样化的特点.临床如何选择用药,如何辨证及合理应用,使其在提高疗效的同时减少或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是值得探讨的问题.为此,笔者对其冠心病的几种中药治疗进行了综述,以便为临床医生研究冠心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北京燕化医院2007-01-2009-07月133例ADR病例采取回顾性研究的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33例ADR中,女性多于男性;药品不良反应一般发生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抗菌药物引发的ADR73例,占54.89%采取注射给药方式引发的ADR110例.占82.7%。结论:强化抗菌药物及采用注射方式给药的管理,减少合并用药,以降低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药物不良反应危害严重,随着医药事业的发展,药物治疗疾病时产生的不良反应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了解和研究药物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是非常必要的,临床用药时合理考虑这些因素,积极的控制和预防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更好的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合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其给患者造成的危害,分析药物不良反应(ADR)的产生原因,促进临床合理、安全、有效用药。方法对2008年度146份ADR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以抗感染药引起的不良反应最为常见,涉及的药物共113个品种,占报告的77%,静脉给药是引起药物不良反应的主要给药途径;所累及的器官以皮肤病变最为常见。结论提示临床医生严格掌握药物的适应症,促进合理用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近年来中成药制剂的不良反应情况报道和分析。方法通过中成药制剂不良反应典型病例的报告。结果说明中成药不良反应,必须引起临床工作的高度重视,研究对策,减少中成药不良反应。结论应该重视中成药制剂新剂型的发展,科学合理用药,对临床应用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2.
药物不良反应与药物警戒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药物不良反应(ADR)历史的回顾,简述了ADR的分类和影响因素,阐明了重视药物警戒、关心国际药物监测中心ADR信息的重要意义,对促进合理用药、减少ADR、提高医疗质量、创造健康人生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探索积极人格特质问卷(PPTQ)在中国大学生中的因素结构。采用积极人格特质问卷(Positive Personality Traits Questionnaire)中文版,对648名大学生施测,对其中一半数据使用PASWStatistics18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另一半数据使用AMOS16.0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CFA)。探索性因素分析得出积极自我意象、外向性和文化认同三因素结构。累计解释率为50.457%,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显示:χ2/df=2.230,GFI=0.841。AGFI=0.816,CFI=0.822,RMSEA=0.062,中文版三因素结构在中国大学生人群中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14.
花椒挥发油与其主要成分经皮促透作用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目的:比较花椒挥发油与其主要成分作为经皮促透剂的皮肤细胞毒性,对系列不同油水分配系数药物促透作用特征及其作用机制。 创新要点:选择系列不同油水分配系数中药活性成分简化并表征中药制剂中复杂有效成分,对比研究花椒挥发油与其主要成分的经皮促透作用特征差异。 研究方法:利用表皮角质形成细胞(HaCaT)和真皮成纤维细胞(CCC-.ESF-1)测定其皮肤细胞毒性,选择系列不同油水分配系数中药活性成分作为模型药物测定花椒挥发油与其主要成分的经皮促透作用特征差异,并在此基础上采用傅利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等研究其促透作用机制。 重要结论:花椒挥发油相对于其单一组成成分具有更好的经皮促透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中药保留灌肠对盆腔炎患者的疗效。方法:将100例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抗感染治疗,治疗组患者给予辨证用药中药灌肠给药疗,分析其两组的疗效并作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前者的总有效率优于后者(P0.01),结论:中药保留灌肠给药对盆腔炎患者的治疗效果优于常规抗感染治疗。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国际核心期刊中医药术语翻译现状的调查,了解国内外中医英译技巧的共性与差异,探析如何在中医国际化进程中,合理借鉴利用各种翻译技巧、打通语言文化壁垒、准确合理地使用译语传达中医术语所载负的信息,促进中医的对外交流与传播。  相似文献   

17.
中药日益受到世人的关注,国际市场需求日益增加,但是近年来我国中药在国际市场的状况却令人堪忧。我国中药出口贸易发展迅速,但中药的研发与品质严重落后,在国际市场的份额极低.加强中药国际营销,必须在深刻认识我国中药国际市场营销所面临的机会与危胁的基础上,抓住机遇,调整自身,化善为利,进而更好地拓展国际市场。  相似文献   

18.
隐性思想教育在中医院校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发展多样化趋势愈发明显,高校思想教育的挑战日益增强。科学的教学法是思想教育实效性的重要保障。隐性思想教育契合了大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发展特点,有助于实现思想教育过程的全覆盖。中医院校具有丰富的中医药文化资源,具有开展隐性教育的天然优势,也是提高思想教育效果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更好地开展老年人药学服务工作,提高老年人用药的安全性、合理性和科学性。方法:通过问卷调查,采用Х^2检验进行数据处理,对是否按剂量、按时、按周期、联合用药等方面的用药依从性进行分析。结果:年龄、健康状况、住院史、病情进展、药物不良反应等方面对老年人用药依从性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均小于0.05)。结论:根据否按剂量、按时、按周期、联合用药对依从性产生影响的不同,有针对性的开展专业性的药学服务,有助于提高老年人用药依从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