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于同一个教学内容,运用两个不同的教学设计进行教学,观察、比较、分析教与学的情况,这是一种课堂教学比较研究。笔者对《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内容进行了课堂教学比较研究,本文将介绍研究的过程、两个教学设计的课堂教学流程、设计意图以及初步的研究结果和思考。一、研究的主要过程研究的主要过程是选择两个教学班,对这两个班的学生进行前测和个别访谈,了解学生对分数知识的掌握程度。然后分别对两个班运用两种不同的设计进行教学。教学后,对学生进行后测、问卷调查并对个别学生进行访谈。后测主要是了解两个班的学生在分数知识与技能方…  相似文献   

2.
郭峰 《湖南教育》2007,(1):17-18
“同分子分数的大小比较”是人教版第十册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中95页的教学内容,由于内容较少,通常将它和“同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放在一起教学,但实际上这是一个教学难点.在教完“同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后,我在第一个班采取了以下教学步骤——  相似文献   

3.
对于同一个教学内容,运用两个不同的教学设计进行教学,观察、比较、分析教与学的情况,这是一种课堂教学比较研究。笔者对《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内容进行了课堂教学比较研究,本文将介绍研究的过程、两个教学设计的课堂教学流程、设计意图以及初步的研究结果和思  相似文献   

4.
张静 《辽宁教育》2004,(3):61-62
教学设想人教版教材第十册94———95页“分数大小的比较”的内容具体包括:分母或分子相同的情况下,两个分数大小的比较。这部分内容学生完全可以自学完成。设计这节课的理念是:教育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发展,要关注学生,关注过程,关注发现。要体现这个理念,我想,一要调整教材,把分数大小的比较移到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以及他们之间的互化之后学习,这样就使学生有了较为开阔的创造空间。二要转变学习方式,由学生自学94———95页的内容,然后汇报自学中学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疑问是什么?交流中形成共识,为学生提供交流汇报争辩质疑的机会…  相似文献   

5.
异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是分数大小比较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在教学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册第115页“例3:比较34和65的大小”一节内容时,笔者通过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出了多种比较异分母分数大小的方法。现将异分母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简单介绍如下:1.画线段图进行比较。让学生画两条同样长的线段,分别在上面表示出34和65,通过直观观察,就能比较出两个分数的大小。345634<652.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化成同分母分数进行比较。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34=192,65=1102。因为“分母相同的分数,分…  相似文献   

6.
对比美国的enVision math(简称EVM)和中国人教版两个版本的三年级小学数学教材中有关“分数的认识”部分(主要包括分数的引入、分数的意义、分数的大小比较等)的编写依据、主题、内容设计、组织结构和核心概念及规律的呈现方式等.结果发现,美国的EVM教材在三年级“分数的认识”部分强调不同的分数模型,比较忽视对分母、分子意义的理解;重视概念和规律的严谨性/完整性,但较少鼓励学生探究;同时,该教材注重不同的表征和方法,但是内容之间缺少较为紧密的联系.相比较来说,人教版数学教材在“分数的初步认识”部分则更强调学生对分数的基本意义(整体、分子、分母)的理解,而不是不同模型的介绍;强调通过直观和操作帮助学生建立分数的概念,进行大小比较;鼓励学生对规律进行探索和总结,重视计算和运算规律;内容设计由浅入深、逻辑联系紧密.  相似文献   

7.
俗语说得好:行下春风才下雨。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这一组织者的角色,就是怎样给学生创造活的机会,唤来绿的春风,使学生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以后,“形成云,下起雨”。前不久听的两节“通分”教学,引起我的思考。A班教师:先复习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做铺垫。出示例题,比较34和56的大小,引导学生发现两个分数的分子不同,分母也不同,怎么办呢?学生可能先预习了,异口同声地说:先通分。然后师生共同找公分母,通分后,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并顺利完成后面例题的教学和练习,当堂完成了作业。…  相似文献   

8.
教材分析:“分数大小的比较”一课,是学生在四年级看图比较同分母分数的大小和分子是1的异分母分数的大小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这节课以分数的意义、分数单位为知识基础,通过学习同分母或同分子分数大小的比较,加深对分数的认识,为进一步学习分数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9.
分数是小学阶段“数”概念的一次重要扩展,而分数“量”含义又是学生学习分数的基础。为促进学生对分数“量”含义的理解,教师可以依次遵循以下两条学习路径开展教学:一是利用“个”情境模型初步认识分数“量”含义,二是利用“米“”时”情境模型夯实巩固分数“量”含义。其中,第一条学习路径为:感受分数产生的必要性—初步认识单位分数—夯实巩固单位分数—初步认识非单位分数。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创造动手操作的契机,带领学生感受分数的本质是表示量的多与少或数的大与小,渗透“大小比较”,并将“大小比较”贯穿于教学的始终。  相似文献   

10.
二年级孩子学习角的初步认识时,“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角的开口大小相关”一向是教学时的难点。在教学北师大版教材二年级下册这一内容时.为了突破这一教学难点,我着重让孩子们体会“角的大小究竟与什么有关,与什么无关”.并采用了我国台湾的一些方法,即将两个不同颜色的、大小相等的圆纸片从中剪开一条口.然后重合,转动圆片,即可产生不同的角,以此让学生初步体会角逐步变大和变小的过程。接下来将两个圆片变成大小不一的同心圆片.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相似文献   

11.
李树云 《云南教育》2002,(13):44-44
“整理与复习”教学就是引导学生把一段时期所学的知识内容进行整理、概括和分类,发展学生的认知结构,构建一个便于学生长久储存和随时提取的知识网络。下面以“比较分数大小”整理与复习为例,谈一点粗浅的认识。一、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找出“比较分数大小”中的知识点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较多,容易相互干扰,有时还会受过去整数、小数大小比较方法的定势思维影响,产生负迁移。在进行“分数大小比较”的整理与复习时,可通过一组有层次的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理清其中的知识点。1.比较分数大小时常遇到哪几种类型?2.每种类型分数…  相似文献   

12.
"分数的大小比较"是小学数学第八册教材中,在学生学习了"分数的意义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后,进行的只限于同分母或同分子的分数之间比较大小的内容。在这个简单的内容中如何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引发学生积极思维呢?结合学习衡水中学的教学经验,我认为应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实现学生积极  相似文献   

13.
分数大小比较是加强学生对分数意义的认识,培养学生数感的有效手段之一,在实际的学习中,有些分数的大小比较可以直接利用结论进行,即“分母相同的分数,分子大的分数就大;分子相同的分数,分母大的分数反而小。”如3/5〉2/5,7/15〈7/9等。但同分母或同分子的两个分数的大小比较毕竟是基础的、简单的,在实际教学中,将不同类型的分数进行大小比较的题型很多,我们要根据不同分数的特点,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来进行分数的大小比较,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认识百分数》是苏教版实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百分数”这一单元的一堂起始课。该课的教学有两个问题值得探讨和研究:第一,教材是通过隋境中的三个分数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数比较大小后引出百分数的,这从教的角度看似乎比较自然和流畅,但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既然通分(区别仅是分母是100)能解决的问题又为什么要学习百分数?教材情境能否真正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需求?  相似文献   

15.
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人教版小数九义教材7册75页)这一小节教材时,应如何推动学生主动求知的心理动因,促使学生充分感到探索数学知识的乐趣?笔者建议如下。一、教学的起点要低,让学生感到“我能学”引入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分数概念比较抽象,所以教材分两个阶段来讲。“分数的初步认识”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教学这部分内容要用图形和一些学生熟悉的具体事例,使他们对简单的分数有个初步的认识,为今后学习小数和系统学习分数打好基础。“教学的起点要低”,就是说教学要充分考虑儿童的认知特点,教学设计要尽量便于学生学习。学生…  相似文献   

16.
"比较分数的大小"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五年级数学第二学期的内容,教材中安排2课时来讲授课文内容,而其中一节安排了通分。由于比较分数的大小方法很多,对学生来说,如何选择适当的方法是个难点。本教学个案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约分及求公倍数的基础上提出来的,目的是提  相似文献   

17.
比较分子和分母都不相同的两个分数的大小,常用的方法是:先求出两个分数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作这两个分数的公分母。然后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两个异分母的分数化为同分母的分数,最后按“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数较大”的规律进行比较。为了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生比较两个分数大小的能力,笔者介绍用“十字相乘”的方法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例如,在讲完六年制数学第十册第  相似文献   

18.
唐英姿 《教育导刊》2014,(12):79-82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一节是人教版新课标教材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的内容。研究设计由授课教师在2012级高一(7)班采用“传统讲授式”教学,在2013级高一(7)班采用“活动体验式”教学方式,并分别在这两个班中随机抽取10名学生,通过纸笔测试卷,统计答题情况。数据使用SPSS19.0软件进行双样本F检验和t检验,以比较两种教学方式在指导学生掌握自由组合定律实质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宋方利 《成才之路》2009,(18):49-50
【遗憾的流程】在一次公开课上,我发现有位教师的教学设计别具一格,让我深有启发。大致流程是:(1)学生任说两个分数并比较这两个分数的大小;(2)教师写两个分数2/3和3/4,问学生:你会比较它们的大小吗?(3)学生小组合作讨论比较的方法;(4)学生汇报,展示讨论结果;(5)重点讲解通分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通分的意义;(6)学生尝试运用通分方法比较大小。  相似文献   

20.
正在学习两个分数的大小比较时,总是先学习通分。例如,比较2/3和1/2哪个大时,先把它们通分化为4/6和3/6,然后比较它们的分子。因为4比3大,所以2/31/2。这似乎是天经地义的方法,是当前我国从教科书到课堂教学推崇的方法,是一种通法(我国的基础教育非常重视通性通法的教学)。然而,有经验的教师常说,"教无定法"。这是从教师角度看问题,从教育学角度看,应该是"因材施教"。对于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来说,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因情况不同,可以有多种不同的方法。比如,不先教通分,而从分数的意义上来推断,也可以成为一种方法。下面列举几个例子。例1比较1/2与1/3的大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