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积极有效的公共参与是培养学生成为“时代新人”的关键。研究利用Survey on Social and Emotional Skills(SSES 2023)的中国济南调查数据,考察10岁和15岁组学生的公共参与现状,并探究社会与情感能力对公共参与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发现:(1)超半数参与调查的学生未参加过环境保护和志愿服务相关的公共活动,公共参与人数随参与频率的增加而降低,且10岁组学生公共参与频率显著高于15岁组学生;(2)果敢、创造性与成就动机是影响学生公共参与的关键能力,其对公共参与的重要性优于其他社会与情感能力;(3)社会与情感能力不仅直接影响学生的公共参与,还通过同学关系的中介路径、学校归属感的中介路径以及同学关系和学校归属感的链式中介路径间接影响学生的公共参与。研究揭示了社会与情感能力在公民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启示以社会与情感能力为抓手,多举措提升学生的公共参与水平。  相似文献   

2.
本报告分析了我国苏州市10岁和15岁组学生社会与情感能力测评数据,结果发现:10岁组学生在所有15项社会与情感能力中的得分都略高于15岁组学生;10岁组学生中女生在合作、共情、乐群、毅力和包容度能力上得分高于男生;除包容度以外,15岁组学生中男生在其他社会与情感能力上得分都要高于女生。乐观是迄今为止与生活满意度和当前心理幸福感最为密切的能力,其次是活力和信任。抗压力和乐观与学生考试焦虑的关系最为密切。总体而言,学校归属感和师生关系与所有15项社会与情感能力呈正相关。相比之下,校园欺凌与所有15项社会与情感能力呈显著负相关。归属感与乐群、乐观和合作能力呈正相关。师生关系与乐观、好奇心和合作能力相关。校园欺凌与情绪调节(乐观、情绪控制和抗压力)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思维模式对人的言行起决定性作用。本研究以OECD 2019年在中国苏州的调查数据为基础,从学生、家长、教师三个角度,探究10岁和15岁青少年的成长型思维及他们的思维模式与社会与情感能力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1)学生的成长型思维受社会经济地位的制约;(2)学生、家长、教师的成长型思维与学生的社会与情感能力显著正相关并具有预测作用。这一研究结果丰富了现阶段关于成长型思维及社会与情感能力的研究,为促进我国青少年社会与情感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4.
社会与情感能力是人生成功和幸福的奠基石。2021年SSES(Study on Social and Emotional Skills)全球首测结果发布,为开展青少年社会与情感能力的国际比较研究提供了坚实的数据基础。本文运用DEA(Data Envelope Analysis)方法,将班级规模、教师学历、SSES培训、SSES措施、校园活动作为投入变量,将五大能力作为产出变量,对参加本次国际测评的10座城市的1 171所中小学进行培养成效评估,结果发现:(1)各城市中小学的社会与情感能力培养成效普遍较高,小学阶段的均值在0.8以上,中学阶段的均值在0.9以上;(2)在小学阶段,苏州学校的培养成效较为突出,不仅均值最高,而且整体属于高水平均衡型;在中学阶段,培养成效较为突出的城市则是伊斯坦布尔,属于高水平均衡型;(3)各城市共有82所高绩效小学和87所高绩效中学,其中伊斯坦布尔和波哥大的占比较大;(4)学校归属感对各城市中小学的社会与情感能力培养成效提升具有重要促进作用。根据以上研究结果,本文建议应该加强社会与情感能力的国际合作与实证研究,在总结苏州成功经验的同时寻找差距补齐短板,将优质均...  相似文献   

5.
开放能力是社会与情感能力的五大维度之一,在OECD的研究框架下包含包容度、好奇心和创造性这3项能力。本报告基于苏州市10岁组和15岁组学生参与OECD社会与情感能力测评的数据,运用描述统计、差异检验和回归分析等方法呈现苏州学生的开放能力表现。研究发现:开放能力在年龄、性别、学校位置(城乡)和学校类别(普通高中—职业高中)上存在显著差异;开放能力受背景、学生、教师、学校和家庭层面相关因素的影响较为显著;开放能力对各种生活结果变量有显著影响。因此,培养学生开放能力需要科学而精准的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6.
刘慕洁 《上海教育》2024,(14):28-29
<正>小学生和中学生,哪个年龄段的学生社会与情感能力更高?男生和女生相比,谁的生活幸福感更强?“情商”又对学业成就有怎样的影响……这些答案都藏在2024年4月27日在华东师范大学发布的一份报告中。国家报告,全球首发2022年至2024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全球开展了第二轮青少年社会与情感能力测评。来自15个国家、16个城市的17650名10岁学生、47962名15岁学生参与其中。华东师大社会与情感能力研究中心作为OECD青少年社会与情感能力全球测评的唯一中国代表,与中国山东济南教育局合作,  相似文献   

7.
校园欺凌的发生与学生的社会情感学习能力有关。对西部五省的4744名学生进行追踪调查,发现学生的社会情感学习能力越高,校园欺凌行为越少;社会情感学习能力能够增加学生的正向学校归属感,减少负向学校归属感,进而对校园欺凌行为产生影响。因此,通过实施社会情感学习校本课程,发展学生的社会情感学习能力,创建关心的学校氛围,增强学生正向学校归属感,减少校园欺凌行为。  相似文献   

8.
协作能力是社会与情感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OECD的研究框架下包含共情、信任和合作3项能力。本研究基于苏州市10岁组和15岁组学生参与OECD社会与情感能力测评的数据,采用描述统计、差异检验和回归分析等方法对苏州学生的协作能力表现予以呈现。研究发现:协作能力在年龄、性别、城乡上存在显著性差异;有14个变量对协作能力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包括家庭拥有物、家庭藏书量、安全感、朋友关系、好习惯朋友、室内活动时间、室外活动时间、师生关系、学校归属感、学校合作氛围、校外活动、理解型母亲、理解型父亲、家长高期望;另有2个变量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包括上网时间、亲子问题;协作能力对亲近家人、亲近他人、健康和主观幸福感4个生活结果变量具有正向影响。因此,培养学生协作能力需要科学而精准的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9.
PISA 2012有65个国家/地区约51万15岁的学生参加,主评价为数学素养,次评价为阅读素养和科学素养,同时,评价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金融素养。此外,它还收集学生、学校和家长的背景信息。结果表明:(1)在不同素养的表现上,一些国家的表现有所上升,另一些国家的表现则有所下降。总的性别表现趋势仍然没有变化,即在数学素养上男生的表现优于女生,在阅读素养上女生的表现优于男生,在科学素养上男女生的表现没有显著性差异。(2)学生的表现受到社会经济背景如教育平等水平、社会经济状态、移民背景、学前教育和师资力量等因素的影响。(3)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迟到或旷课、学习的坚持力和开放性、社会经济背景、焦虑和师生关系等因素对其表现有影响。(4)学习环境的组织如学校系统的结构、教育资源分配、父母择校标准、学校的自主权、学校的评价特点、学校的纪律、师生关系等也影响学生的表现。PISA 2012评价的结果及其对各影响因素的综合评价给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和评价提供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0.
任务能力是社会与情感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OECD的研究框架下包含自控力、责任感和毅力3项能力。基于苏州市10岁组和15岁组学生参与OECD社会与情感能力测评的数据,本研究采用描述统计、差异检验和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对苏州市学生的任务能力表现予以呈现。研究发现,自控力、责任感和毅力与其他能力具有显著相关,部分得分在年龄、性别、城乡上存在显著差异,在普高与职高间存在差异;任务能力受背景、学生、教师、学校和家庭层面相关因素的影响较为显著;对健康、幸福感、满意度、考试焦虑、亲近家人和亲近他人等生活结果变量有显著影响。基于以上发现,我们对学校教育者、政策制定者以及教育研究者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1.
情绪调节是社会与情感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OECD的研究框架下包含抗压力、乐观和情绪控制3项能力。基于苏州市10岁组和15岁组学生参与OECD社会与情感能力测评的数据,采用描述统计、差异检验和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对苏州学生的情绪调节表现予以呈现,研究发现抗压力、乐观和情绪控制与其他能力具有显著相关,其得分表现在年龄、性别、城乡上存在显著差异,在普高与职高间的差异不显著;情绪调节受背景、学生、教师、学校和家庭层面相关因素的影响较为显著;对健康、幸福感、满意度、考试焦虑、亲近家人和亲近他人等生活结果变量有显著影响。因此相关主体要充分重视学生情绪调节能力的培养,明确自身角色,选择正确的路径与策略促进学生情绪调节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12.
当今世界上,最好的学校在哪里?既不在美国,也不在英国,而是在风景秀丽的北欧国家芬兰。不久前,联合国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公布了一份关于国际学生评价项目的报告。结果表明,2006年在世界90个国家和地区中,芬兰青少年的表现引人注目,学习能力排在前列。其中芬兰15岁学生的阅读能力最为突出,继2000年首次测试以来,继续名列前茅。他们科学素养很高,与日本学生并列第一名。  相似文献   

13.
<正>很多人将学业成绩与社会与情感能力视作争夺学生学习时间的两个极端,但数据表明,它们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密切相关,有更强社会与情感能力的学生,通常会在学校取得更好的成绩;没人相信15岁学生的数学会比10岁学生差,大家以为学生总能在学校里学到一些东西,但事实并非如此,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接受学校教育的时间拉长,好奇心、创造力等社会与情感能力反而下降。2024年4月26日,经合组织在保加利亚共和国向全球发布第二轮青少年社会与情感能力测评(Survey on Social and Emotional Skills 2023,SSES 2023)报告《社会与情感技能让生活更美好》,一系列与青少年“情商”有关的调查结果正式揭晓,其中一部分发现打破了人们原有的对教育的刻板印象,再度引起各国对青少年社会与情感能力发展问题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4.
本技术报告基于中国济南参加2023年社会与情感能力(Survey on Social and Emotional Skills,SSES)的测评数据,对第二轮测评工具在中国文化下的心理测量学特征进行分析。本报告简要介绍了学生问卷的开发和实施过程、社会与情感能力指标体系、问卷主要组成部分、数据集的主要内容,并对数据质量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济南参试学生参试态度认真积极,参试率和有效应答率高,但是10岁组产生了高分翘尾现象;采用ω系数和α系数来衡量分量表的信度,结果表明绝大多数分量表信度良好;运用验证性因子分析逐一检验社会与情感能力各个分量表的效度,发现拟合度较为满意;多组验证性因子分析表明,这些分量表跨性别测量等值性好于跨年龄组等值性,故在考察青少年社会与情感子能力的年龄差异时,对于等值性较差的分量表数据应慎重使用。  相似文献   

15.
黄忠敬  张静 《上海教育》2024,(14):40-47
<正>2017年,经合组织(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OECD)在全球启动了社会与情感能力国际测评研究(Study on Social and Emotional Skills,SSES)。2019年,OECD在世界范围内开展了青少年社会与情感能力研究的首轮国际大规模正式测评,该项目着眼于促进青少年非认知领域的发展,旨在测评参与城市和国家10岁和15岁青少年的社会与情感能力发展水平以及如何通过教育提升这些能力。2021年,OECD向全球发布了首轮测评报告,中国也同步发布了苏州测评的报告,在国内引起广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根据OECD报告,全球青少年社会与情感能力发展对学业成绩、生活满意度、心理幸福感、考试焦虑等均产生影响。为此,本研究选取中部某地级市10岁和15岁共192名青少年,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考察青少年心态对英语口语焦虑和交际意愿的影响。所有被试完成了关于心态、口语焦虑和交际意愿的问卷调查,并对定量样本的其中26名代表进行了半结构化访谈。研究发现:成长型心态与交际意愿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固定型心态与口语焦虑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固定型语言心态显著正向预测口语焦虑;成长型语言心态是交际意愿的正向预测因子。研究结果证实了心态与口语焦虑和交际意愿之间的的重要关系,以期该研究能为促进我国青少年社会与情感能力的培养提供一种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近期发布了首个国际性的学生社会情感能力调查结果(简称SSES调查),来自中国苏州、芬兰赫尔辛基、加拿大渥太华等10个城市参加了调查.每个城市随机选取了10岁和15岁年龄段的学生各3000名.调查采用"大五人格模型"测量包括好奇心、创造性等15项社会情感能力,并比较了不同性别、年龄和家庭社会经济背景的学生各项能力的差异,还实证分析了不同社会情感能力对学生学业表现和心理健康的影响.调查结果为教育决策者、学校和教师提供了提升整体育人效果的思路和路径,包括关注学生社会情感能力发展的性别差异;科学引导家长,推动家校协同帮助学生顺利度过青春期;加大社会情感教育课程和教学的渗透,归纳和提炼教师智慧与经验,丰富学科德育理论和形成实践典范;重视教育评价的完整性,处理好多重教育目标的评价冲突,构建促进学生学习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8.
黄忠敬 《上海教育》2023,(26):58-61
<正>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于2023年发布了最新的研究报告《学校作为社会与情感学习的中心——学校和教师准备好了吗?》(Schools as hubs for social and emotional learning:Are schools and teachers ready?),基于OECD开展的青少年社会与情感能力大规模测评项目(the Survey on Social and Emotional Skills,简称SSES) 2019年首轮测评的数据,通过对教师和校长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全球学校对青少年社会与情感能力培养的现状与需求,阐明了学校对于学生社会与情感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本文以此报告为基础,重点分析中国的学校(苏州)与OECD国家的学校相比,在青少年社会与情感能力培养上的现状、问题与举措,考察国际上比较有影响的国家在探索开展社会与情感能力培养上的实践经验,以期对我国未来学校开展相关实践提供国际视野与参照。  相似文献   

19.
研究以OECD在中国苏州的调查数据为基础,依托社会生态理论和OECD的社会与情感能力框架,描述10岁和15岁组学生受欺凌现状,以及探究影响欺凌的个体因素和环境因素。研究结果一方面证实了人口统计学因素、环境因素和欺凌的关系,并发现网络欺凌虽然发生率较低,但和校园欺凌相关性较高;另一方面通过相对重要性分析探索了社会与情感能力对欺凌的重大影响,其中自控力和抗压力是预测学生不受校园欺凌和网络欺凌的关键因素,信任能力是受网络欺凌的保护性因素。研究揭示了社会与情感能力和欺凌现象存在的紧密关系,并启示从社会与情感能力的视角对学生受欺凌进行全方位且针对性的预防和干预。  相似文献   

20.
三年一次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调查结果日前公布。首次参加PISA的上海15岁在校生,在阅读素养、数学素养和科学素养全部三项评价中,均排首位。PISA项目是目前全球最权威的学习素养测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