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扬州学派是清代一个重要的学术派别,近年来学术界对扬州学派的研究方兴未艾,经学是其中的 荦荦大者,对扬州学派经学的研究自然会引起学者注意。刘建臻的《清代扬州学派经学研究》(江苏人 民出版社2004年12月版)对扬州学派的界定、兴起的原因、主要代表人物的学术师承、特点及影响作 了会面、细致的梳理。  相似文献   

2.
作为台湾“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清乾嘉扬州学派研究计画(划)”研究成果,点校本《汪中集》之出版,意欲为研究清乾嘉扬州学派的  相似文献   

3.
《扬州丛刻》是扬州地方文献精华的宝库。本文以较为详实的史料,勾勒出扬州近代文化名人陈恒和以强烈的文化责任感刊刻浩大的文化工程《扬州丛刻》的历史脉络,介绍了《扬州丛刻》的基本内容,评价了他对扬州近代文化所作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清代扬州学者朱彬在《尚书》研究方面,除了《皇清经解》存录的《经传考证》,还有《尚书异义》、《尚书故训别录》、《尚书是正文字》三种钞本文献。这些著述属于《尚书》训诂、文字的系统专题研究,对《尚书》研究资料辑存、《尚书》学史脉络梳理、《尚书》探究视角的开拓都有一定价值,从中也可以更全面清晰地认识朱彬的学术历程和成就。  相似文献   

5.
扬州大学图书馆现藏清抄本《扬州赋》一卷、《续扬州赋》一卷.此抄本序首钤有“艺风堂/藏书”、“秀水庄氏/兰味轩/考藏印”朱文方印,系为缪荃孙旧藏. 《扬州赋》为宋代王观所撰,内容吟咏古都扬州之建置沿革、人物故事、山川楼观、名胜古迹、风俗物产等.赋文虽采取排比铺陈之形式,却以事实为本,特别是其注文征引30多种宋前文献,可辑补一些文献内容的佚失,具有重要的历史文献价值与版本价值.  相似文献   

6.
“巷城”名居——扬州的盐商旧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每个城市都有它特定的风貌,扬州城的神韵似乎就在于“烟雨朦胧,小巷人家”,所以有人把扬州称为“巷城”。而最能代表扬州小巷及小巷建筑的自然是扬城东南部沿古运河一线的盐商旧宅。《芜城怀旧录》中说,有一次乾隆帝南巡到扬州,问扬州进士秦簧,新旧二城有何区别。秦簧回答,新城盐商居住,旧城读书人居住。盐商居住在新城是为了行盐的方便。当时盐运只有运河这一条水路,商人在盐场提盐运到扬州,待官府稽合后再由水路出江,运到额定销地。盐船在扬州等待稽合时,船主“以盐主不能照管,视为己物,恣为侵盗”。于是,盐商们便在运河岸边的“官民空闲…  相似文献   

7.
正黄至筠是个园的主人。关于他的姓名、字号、生平、籍贯,历来众说纷纭。例如,关于他的姓名,《扬州市志·个园》说是"两淮盐业总商黄至筠",《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词典·个园》说是"两淮商总黄应泰",各种文献中又时常出现诸如黄潆泰、黄瀛泰、黄银泰、黄永泰、黄均太等相似的名字。关于他的籍贯,《梵天庐丛录》说是"武林黄氏",《两淮盐商轶闻录》说是"晋人也",《黄个园家传》说是"甘泉县人",《扬州画苑录》则说是"本浙人,后移入甘泉籍",还有人说他是山西人、安徽人等。最奇怪的是《盐商与扬州》一书第二  相似文献   

8.
晚清著名学者叶廷琯,学术成就颇丰,著有学术笔记《吹网录》。其篆刻之学尝为人道,而其生平及其学术成就知之者甚少。本文试就《吹网录》对其治学成就进行初步的总结和阐述,观一斑以窥全貌,望能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晚清著名学者叶廷,学术成就颇丰,著有学术笔记《吹网录》。其篆刻之学尝为人道,而其生平及其学术成就知之者甚少。本文试就《吹网录》对其治学成就进行初步的总结和阐述,观一斑以窥全貌,望能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西汉末年刘向、刘歆父子第一次对我国图书进行大规模校理,"每一书已,向辄条其篇目,撮其指意,录而奏之"(《汉书艺文志》),这就是刘向所作的叙录。这些叙录存于今者虽仅见于《战国策》、《孙卿新书》等数篇,但这是我们研究校勘史、目录史乃至书籍制度史的宝贵资料。刘氏这些叙录是按一定格式写成的,在交待  相似文献   

11.
此件文书系斯坦因1913年第三次中亚探险在黑水城所获、现藏于伦敦大英图书馆东方写本印本部的汉文文书之一,东方部馆藏编号:Or8212/1243。该文书于1993年由郭锋先生在国内录文刊布,编号为Or8212/1243 KKⅡ 0244 a xxD,拟题"宋刻本孔颖达礼记正义(单行本)残页"。据郭先生介绍,该文书存12行,刻本,幅宽15.7×11.8厘米。录文转抄如下:  相似文献   

12.
1 在扬州地区的征书在全国范围搜访征集图书,是《四库全书》编纂初期一项规模浩大的重要活动。这项工作始于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正月初四乾隆颁发征书之谕,但地方官敷衍拖沓,十月十七日再次下令严厉要求各省督抚“速行设法访求”,其间一些省份虽指派专人负责访书事宜,但所求书籍数量不多,据记载江苏仅  相似文献   

13.
《出版参考》2013,(9):5
原大原色原样印制的《四库全书》(文津阁版)样书《御选唐宋文醇》《御选唐宋诗醇》8函58册日前在扬州面世。百年来,中国学界和出版界一直试图原大原色原样再版这套巨制,如今这一愿望已在扬州通过现代激光数码打印技术成为现实。再版的《四库全书》由扬州国书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统筹、策划、制作,商务印书馆于今年6月正式出版。该书出版准备工作于  相似文献   

14.
石翔 《视听界》2004,(6):74-75
扬州是水木清华的风景城,扬州是岁月悠久的文化城。因着扬州独特的天然美景和深厚的历史积淀,扬州电台的文史专栏——《绿杨城郭》,在听众与创作者的共同呵护下已经连续播出20年,被听众誉为“扬州的空中历史博物馆。”  相似文献   

15.
扬州自隋唐以来即为我国东南重镇。入清以后,扬州经济发达,文化昌盛,读书之风盛行,藏书风气也空前浓厚。当时,扬州藏书家众多,册籍充栋,且多秘笈,与常熟、南京、苏州合称为江苏四大藏书“重心”。[1]为全国重要的藏书基地之一。 官府藏书:清代扬州官府藏书首推文汇阁。乾隆二十一年(1756),扬州盐商为迎接高宗南巡于拱宸门外天宁寺右侧“恭建行殿数重”,[2]作为驻跸之所。乾隆四十五年(1780),又于行宫御花园正殿大观堂旁建藏书楼,赐名文汇阁,用以贮藏雍正版《古今图书集成》。文汇阁与前后建成的镇江金山寺…  相似文献   

16.
1788年(乾隆五十三年),章学诚依诸家所存本,在归德文正书院校正改定《校雠通义》,只存内篇三卷,与诸家所存本已大异,第四卷未能补写。据焦肱误校《汉志》一章说  相似文献   

17.
本文概述了徽商文化的特点,清代徽商在文学研究与交流、藏书、刻书、助修教育机构以及支持画家文人等方面所做的工作,客观评价了徽商对清代扬州文化繁荣所作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12月14日侵入扬州。扬州名士陈含光满怀悲愤之情写下《再报亲友书》、《贞烈耿六姑传》、《梦事》、《观剧》、《过旧园赋》等数篇诗文。这些诗文合为《芜城陷敌文记》,真实地记录了他目睹的日寇在扬州暴行。  相似文献   

19.
李鹏程 《兰台世界》2006,(14):53-55
魏源,晚清思想家,提倡史学经世,学术为社会现实服务,学术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皇朝经世文编》便是其经世致用思想复兴的开山之作,促成了晚清经世文编现象的形成,影响了晚清的文化思想界,开辟了史学研究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20.
王士 《居易录》卷二十一云:广陵所刻《唐诗七言律神韵集》,是予三十年前在扬州,启涑兄弟初入家塾,暇日偶摘取唐律绝五七言授之者,颇约而精。如皋冒丹书(青若)见而好之,手抄七律一卷携归。其后二十年,泰州缪肇甲、黄泰来刻之,非完书也。集中有陈太史其年及二子增入数十篇,亦非本来面目矣。①《渔洋山人自撰年谱》卷上云:(辛丑)秋七月……又尝摘取五七言若干卷,授嗣君清远兄弟读之,名为《神韵集》。今广陵所刻止七律一卷,非全书也。②由以上两条记载可以知道王士顺治辛丑(1661)秋在扬州任上曾编有《唐诗神韵集》,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